四季劇團是由導演藝術家淺利慶太領導的日本最大演出團體之一,與東寶公司、松竹公司、寶冢歌劇團併成為“演劇界四強”。
四季劇團每天有8到10個劇組在日本各地進行公演,每年有大約300萬觀眾觀看劇團年均超過3000場的演出。現在,除在東京、名古屋、大阪、京都及福岡等地建立8個專用劇場進行長期公演外,劇團還在日本各大城市進行巡迴演出。
四季劇團由13名應慶大學、東京大學的學生創立於1953年成立,迄今已走過50多年的歷史。劇團當初是一個演出現代戲劇作品的“新劇劇團”。直到60年代末,四季劇團接觸到了真正的音樂劇,並開始從話劇轉向音樂劇的公演。今天已經發展成為上演話劇、音樂劇等多種劇種的劇團。50多年來,四季劇團演出場次達近4萬場,已經成為具有國際聲譽的音樂劇表演團體。
劇團的企業化運作
日本沒有政府所屬的劇團,全國1000多個劇團全部都為私營。財政上,國家戲劇團沒有撥款補助,所有的劇團都必須透過演出市場自謀生路。
四季劇團法律上的正式名稱是四季株式會社,著名導演、劇作家淺利慶太擔任該公司的會長及藝術總監。20世紀60年代,由於《海盜》等兩部作品演出失敗,當時的四季劇團出現了鉅額的經營赤字,瀕臨破產。在淺利慶太力主之下,四季劇團改組為有限公司,1967年又實行了股份制,開始引進現代企業制度管理劇團。
企業的優勢很快體現出來,一是分工明確,管理層、演員、營銷人員、技術人員各司其職,互不干涉:二是財務明確,由專門財會人員負責公司的賬目,避免了藝術團體通常出現的糊塗賬;三是待遇明確,月薪致使所有人知道自己一個月的收入;四是目標明確,公司的目標就是盈利,因此有專門的企劃人員研究、分析演出市場,制定中長期計劃,避免短視及盲目演出,爭取最大的演出利潤,此外投資、信貸、興建劇場及其他設施等企業行為,也是一般藝術團體很難想象的。企業化大大增強了四季公司在市場大潮中的生存與發展能力。
劇團保證演員透過演出獲得較高的收入,剛加入劇團的青年群眾演員年收入高於同齡的公務員或公司職工的工資;四季劇團主要演員的年收入大多超過2000萬日元,在東京屬於高薪階層。但同時,劇團對演員要求嚴格,所有的演員都必須參加各種型別的培訓課程,只有達到一定要求的演員才會被認可,否則將遭解僱。
四季劇團把全體演員按最佳配置分為8-9組,在全國專用劇場及其他租賃劇場同時演出,最大限度的優化了人力資源。在票價固定的情況下,劇團透過增加演出場次,擴大觀眾數量來實現來增加收入,以規模創效益。
音樂劇的本土化
日本的戲劇,除了歌舞伎、文樂、能樂等傳統古典劇種外,還包括音樂劇、話劇、戲劇、剣劇等大眾戲劇、小劇場劇和兒童劇等。這些劇種觀眾總數達1860萬人。其中,四季劇團的觀眾數約佔15%。而在四季劇團的演出中,音樂劇佔到85%以上。
與目前中國演出市場主要以演出商引進歐美劇團演出經典劇目的做法有所不同,四季劇團是以演出話劇起家的,創立初期主要以演出20世紀最具代表性的法國劇作家的話劇和一批古典劇目如《哈姆雷特》、《威尼斯商人》等為主。從20世紀70年代起,在美國百老匯音樂劇的影響之下,四季劇團開始從話劇演出逐步轉向了音樂劇演出。在《西區故事》《耶穌基督巨星》《群舞演員》等劇的演出獲得巨大成功之後,四季劇團逐步成立了以演出音樂劇為主的宗旨。在借鑑吸收西方音樂劇精髓的同時,四季劇團還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一套適於亞洲人演唱表演的體系。在隨後的30年中,四季劇團以自身的高品質追求,創造了亞洲與倫敦西區、紐約百老匯同樣具有國際水平的音樂劇表演中心。
在音樂劇劇目的選擇上,四季劇團選擇那些已經在歐美獲得巨大成功的優秀音樂劇《貓》《獅子王》《為你瘋狂》《美女與野獸》《歌劇Wraith》等。對歐美授權引進的劇目,四季劇團也並非全盤照搬,而是將其翻譯成本國的語言,用自己的演員來演出,這種本土化的做法,使得觀眾欣賞起來沒有任何語言障礙,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戲劇所表現的氛圍之中。經過長期努力,四季劇團不僅培養了一批音樂劇迷,使音樂逐漸被日本主流社會接受,同時還創作了一批原創音樂劇,為世界音樂劇事業作出了貢獻。其中著名的有四季劇團三部曲《李香蘭》《夢中醒來的夢》《勇太和他的夥伴們》,此外還有淺利慶太今年創作的《異國之丘》等。
企業支援建設專屬劇場
四季劇團很早就開始注意實行糾正“文化集中在首都東京”的錯誤方針,努力吧音樂劇文化推向日本整個日本。四季劇團在東京、大阪、京都、名古屋及福岡等地設有8個專用劇場,每年還在日本各地進行巡迴演出。
四季劇團的8個劇場雖然全由四季設定並專用,但這些劇場都是由日本經濟界大公司出資興建,地皮也多為大公司所有。東京四季“春”“秋”兩大劇場是由東日本旅客鐵道株式會社在自己的地皮上興建的;京都劇場由西日本旅客鐵道株式會社在京都站旁邊興建;福岡城市劇場是福岡城市銀行為四季專門興建的,而電通四季劇場,則是電通公司的土地。可以說,四季劇團的土地以及劇場都是由各界大企業集團提供支援興建。
四季劇團十分重視尋求日本經濟界的支援,如果沒有經濟界的支援,也就沒有今天的四季。當然,經濟界之所以願意支援四季,主要是想利用四季舉辦的文化活動提高知名度,擴大影響,開啟市場。
多元化銷售渠道
四季劇團十分重視營銷與廣告宣傳。淺利慶太指出,一個好的劇團應該是正式演員、技術人員、營銷人員、後備演員各站四分之一。在開通電話訂票之前,四季劇團65%以上的票都是由營銷人員推銷出去的,並且四季很早就開始利用電視、廣播、報紙等現代媒體開展廣告宣傳。
為了提高售票率,同時為了更加方便觀眾,1983年,四季劇團成為日本最早實行電話售票的公司。電話售票系統解決了視窗售票的弊端,售票充分,使劇場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電視、廣播、報紙等現代媒體開展廣告宣傳。
為了提高售票效率,同時為了更加方便觀眾,1983年四季劇團成為日本最早實行電話銷售的公司。電話售票系統解決了視窗售票的弊端,售票充分,使劇場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增加了演出的收入,是票務銷售上的一次革新。1992年8月,四季開通了自動電話售票系統。2000年7月,四季又開通了網上售票服務系統,除四季自己的的票務中心外,在日本各大票務公司、日本鐵路售票點、24小時便利店等都可以隨時購買到四季劇團的演出票。現在四季劇團專門有專人接聽的免費訂購電話,219條全天自動語音服務的免費訂購電話。
會員制培養穩定觀眾群
會員制是四季劇團擴大觀眾群、方便老觀眾的又一重要措施。四季劇團的觀眾會員組織稱為四季會。經過近20年的發展,到2002年1月,四季會已發展成為一個擁有15萬多人的日本最大的觀眾會員組織。四季會的入會費為1500日元,年會費2000日元。四季會為四季劇團確保了固定的觀眾群,據統計,四季會會員約佔四季觀眾總人數的30%,演出收入佔到33%。現在日本,有許多老人都曾是從小看著四季劇團的戲長大的,幾十年來,他們一直是四季劇團最穩定的觀眾群體。而今,他們的子孫又成了四季劇團新一代的觀眾。如此往復,四季劇團進入了一個良性迴圈的境界。四季劇團現有固定會員17萬人。
四季劇團是由導演藝術家淺利慶太領導的日本最大演出團體之一,與東寶公司、松竹公司、寶冢歌劇團併成為“演劇界四強”。
四季劇團每天有8到10個劇組在日本各地進行公演,每年有大約300萬觀眾觀看劇團年均超過3000場的演出。現在,除在東京、名古屋、大阪、京都及福岡等地建立8個專用劇場進行長期公演外,劇團還在日本各大城市進行巡迴演出。
四季劇團由13名應慶大學、東京大學的學生創立於1953年成立,迄今已走過50多年的歷史。劇團當初是一個演出現代戲劇作品的“新劇劇團”。直到60年代末,四季劇團接觸到了真正的音樂劇,並開始從話劇轉向音樂劇的公演。今天已經發展成為上演話劇、音樂劇等多種劇種的劇團。50多年來,四季劇團演出場次達近4萬場,已經成為具有國際聲譽的音樂劇表演團體。
劇團的企業化運作
日本沒有政府所屬的劇團,全國1000多個劇團全部都為私營。財政上,國家戲劇團沒有撥款補助,所有的劇團都必須透過演出市場自謀生路。
四季劇團法律上的正式名稱是四季株式會社,著名導演、劇作家淺利慶太擔任該公司的會長及藝術總監。20世紀60年代,由於《海盜》等兩部作品演出失敗,當時的四季劇團出現了鉅額的經營赤字,瀕臨破產。在淺利慶太力主之下,四季劇團改組為有限公司,1967年又實行了股份制,開始引進現代企業制度管理劇團。
企業的優勢很快體現出來,一是分工明確,管理層、演員、營銷人員、技術人員各司其職,互不干涉:二是財務明確,由專門財會人員負責公司的賬目,避免了藝術團體通常出現的糊塗賬;三是待遇明確,月薪致使所有人知道自己一個月的收入;四是目標明確,公司的目標就是盈利,因此有專門的企劃人員研究、分析演出市場,制定中長期計劃,避免短視及盲目演出,爭取最大的演出利潤,此外投資、信貸、興建劇場及其他設施等企業行為,也是一般藝術團體很難想象的。企業化大大增強了四季公司在市場大潮中的生存與發展能力。
劇團保證演員透過演出獲得較高的收入,剛加入劇團的青年群眾演員年收入高於同齡的公務員或公司職工的工資;四季劇團主要演員的年收入大多超過2000萬日元,在東京屬於高薪階層。但同時,劇團對演員要求嚴格,所有的演員都必須參加各種型別的培訓課程,只有達到一定要求的演員才會被認可,否則將遭解僱。
四季劇團把全體演員按最佳配置分為8-9組,在全國專用劇場及其他租賃劇場同時演出,最大限度的優化了人力資源。在票價固定的情況下,劇團透過增加演出場次,擴大觀眾數量來實現來增加收入,以規模創效益。
音樂劇的本土化
日本的戲劇,除了歌舞伎、文樂、能樂等傳統古典劇種外,還包括音樂劇、話劇、戲劇、剣劇等大眾戲劇、小劇場劇和兒童劇等。這些劇種觀眾總數達1860萬人。其中,四季劇團的觀眾數約佔15%。而在四季劇團的演出中,音樂劇佔到85%以上。
與目前中國演出市場主要以演出商引進歐美劇團演出經典劇目的做法有所不同,四季劇團是以演出話劇起家的,創立初期主要以演出20世紀最具代表性的法國劇作家的話劇和一批古典劇目如《哈姆雷特》、《威尼斯商人》等為主。從20世紀70年代起,在美國百老匯音樂劇的影響之下,四季劇團開始從話劇演出逐步轉向了音樂劇演出。在《西區故事》《耶穌基督巨星》《群舞演員》等劇的演出獲得巨大成功之後,四季劇團逐步成立了以演出音樂劇為主的宗旨。在借鑑吸收西方音樂劇精髓的同時,四季劇團還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一套適於亞洲人演唱表演的體系。在隨後的30年中,四季劇團以自身的高品質追求,創造了亞洲與倫敦西區、紐約百老匯同樣具有國際水平的音樂劇表演中心。
在音樂劇劇目的選擇上,四季劇團選擇那些已經在歐美獲得巨大成功的優秀音樂劇《貓》《獅子王》《為你瘋狂》《美女與野獸》《歌劇Wraith》等。對歐美授權引進的劇目,四季劇團也並非全盤照搬,而是將其翻譯成本國的語言,用自己的演員來演出,這種本土化的做法,使得觀眾欣賞起來沒有任何語言障礙,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戲劇所表現的氛圍之中。經過長期努力,四季劇團不僅培養了一批音樂劇迷,使音樂逐漸被日本主流社會接受,同時還創作了一批原創音樂劇,為世界音樂劇事業作出了貢獻。其中著名的有四季劇團三部曲《李香蘭》《夢中醒來的夢》《勇太和他的夥伴們》,此外還有淺利慶太今年創作的《異國之丘》等。
企業支援建設專屬劇場
四季劇團很早就開始注意實行糾正“文化集中在首都東京”的錯誤方針,努力吧音樂劇文化推向日本整個日本。四季劇團在東京、大阪、京都、名古屋及福岡等地設有8個專用劇場,每年還在日本各地進行巡迴演出。
四季劇團的8個劇場雖然全由四季設定並專用,但這些劇場都是由日本經濟界大公司出資興建,地皮也多為大公司所有。東京四季“春”“秋”兩大劇場是由東日本旅客鐵道株式會社在自己的地皮上興建的;京都劇場由西日本旅客鐵道株式會社在京都站旁邊興建;福岡城市劇場是福岡城市銀行為四季專門興建的,而電通四季劇場,則是電通公司的土地。可以說,四季劇團的土地以及劇場都是由各界大企業集團提供支援興建。
四季劇團十分重視尋求日本經濟界的支援,如果沒有經濟界的支援,也就沒有今天的四季。當然,經濟界之所以願意支援四季,主要是想利用四季舉辦的文化活動提高知名度,擴大影響,開啟市場。
多元化銷售渠道
四季劇團十分重視營銷與廣告宣傳。淺利慶太指出,一個好的劇團應該是正式演員、技術人員、營銷人員、後備演員各站四分之一。在開通電話訂票之前,四季劇團65%以上的票都是由營銷人員推銷出去的,並且四季很早就開始利用電視、廣播、報紙等現代媒體開展廣告宣傳。
為了提高售票率,同時為了更加方便觀眾,1983年,四季劇團成為日本最早實行電話售票的公司。電話售票系統解決了視窗售票的弊端,售票充分,使劇場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電視、廣播、報紙等現代媒體開展廣告宣傳。
為了提高售票效率,同時為了更加方便觀眾,1983年四季劇團成為日本最早實行電話銷售的公司。電話售票系統解決了視窗售票的弊端,售票充分,使劇場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增加了演出的收入,是票務銷售上的一次革新。1992年8月,四季開通了自動電話售票系統。2000年7月,四季又開通了網上售票服務系統,除四季自己的的票務中心外,在日本各大票務公司、日本鐵路售票點、24小時便利店等都可以隨時購買到四季劇團的演出票。現在四季劇團專門有專人接聽的免費訂購電話,219條全天自動語音服務的免費訂購電話。
會員制培養穩定觀眾群
會員制是四季劇團擴大觀眾群、方便老觀眾的又一重要措施。四季劇團的觀眾會員組織稱為四季會。經過近20年的發展,到2002年1月,四季會已發展成為一個擁有15萬多人的日本最大的觀眾會員組織。四季會的入會費為1500日元,年會費2000日元。四季會為四季劇團確保了固定的觀眾群,據統計,四季會會員約佔四季觀眾總人數的30%,演出收入佔到33%。現在日本,有許多老人都曾是從小看著四季劇團的戲長大的,幾十年來,他們一直是四季劇團最穩定的觀眾群體。而今,他們的子孫又成了四季劇團新一代的觀眾。如此往復,四季劇團進入了一個良性迴圈的境界。四季劇團現有固定會員17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