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林三一
-
2 # 指間扣จุ๊บ
只有開啟心扉的去暢談,才能瞭解孩子內心的想法,才能知道孩子在想什麼、想要什麼,而不再是“我們認為孩子需要什麼,就給孩子準備什麼”。第一、是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決定;第二,是建立良好的溝通氛圍環境。技巧是最重要的。
-
3 # 宋少衛
家長想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首先需要做到最重要的部分—傾聽。
傾聽是最佳的溝通前提,很多家長在與孩子溝通時常常會先入為主的灌輸自己的想法。這是因為從原生家庭角度看,大多數家長在小時候與家長的溝通模式便是孩子傾聽家長說。然而現在隨著時代的發展,孩子們已經不能接受這樣的溝通模式,但是家長們卻依然沒有從這樣的模式中轉換出來。因此,作為家長一定要注意先修改自己的模式再與孩子進行溝通。
其次,是尊重孩子的內心想法。
最後是能夠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
我們成人認為的小事很有可能孩子不能釋懷的大事,特別是同伴之間的看法,在這個年齡段孩子心裡特別在乎。我們一定要幫助他們解決好這些大事,想辦法讓他們走出來。家長要設身處地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去體會,這樣才能夠找到溝通的語言。
溝通的前提是要放下對與錯,家長如果能夠做到這一點,首先就營造了一個平等的家庭交流氛圍,孩子就會願意溝通。溝通時必須付出真心和真情,人與人交流,惟有真情才能讓人感動,與孩子交流也不例外。
-
4 # 曹軍書法課堂
如何與孩子進行溝通?
首先應搞清楚“溝通”的含義。我認為“溝通”應該是雙向的,溝通是家長與孩子、孩子與家長之間的雙向的、平等的和愉快的交流。溝通不是家長與孩子單向的、粗暴的發號施令。這種單向的溝通不叫溝通,家長與孩子這種發號施令式的溝通,比較常見,這是家長與孩子溝通中常見的錯誤,這種常見的錯誤導致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溝通效果不好。家長還埋怨孩子不懂事兒,甚至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和家長之間存在的“代溝”,溝通錯誤造成家長和孩子之間關係緊張感情疏遠。
由於家長不懂溝通的真正意義,導致家長不會和孩子溝通。家長。還自以為自己懂得和孩子溝通。
舉例1:家長在與孩子說話時,孩子正在玩兒,和正在專心做一件事情,通常是家長對著孩子的後腦勺和孩子說話,至於孩子在不在聽,家長並不顧及。反正我說完了,你必須按我說的做,這是家長與孩子溝通的一種常見方式。難怪很多孩子上課不會聽課,難怪我們成人交流時互不看對方的眼睛。正確的做法是如果孩子正在玩,媽媽著急要說話,媽媽可以和氣的對孩子說:媽媽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和你說一說,請你停一下,一會兒再玩兒。並告訴孩子媽媽和你說話時你的眼睛要看著媽媽的眼睛,然後媽媽在與孩子溝通。如果事情不太急,那就讓孩子玩兒夠再說。當媽媽和孩子講完要說的話時,一定要耐心的問問孩子媽媽說的話是否聽懂了。切記溝通是雙向的,不是單向的。
舉例2:孩子和媽媽溝通時,媽媽正在忙工作或正在忙家務或正在趕路,媽媽對孩子說,有事快說,於是孩子對著媽媽的後背或者媽媽的側身和媽媽說話。這是我們常見的孩子與家長溝的溝通方式,這種溝通的方式孩子很不舒服,溝通的效果也不會好。
正確的做法是:媽媽先彎下身問孩子是否很著急,如果孩子表示很著急,媽媽把手中的工作停下來(如果媽媽的工作暫停而無大礙),蹲下身,親切的看著孩子的眼睛,耐心的聽孩子講話。孩子講話時,家長不要打斷孩子的講話,等孩子把話說完後,媽媽在和氣的說出自己的意見。這個環節家長要表現出對孩子的尊重,要表現出媽媽很重視你的意見。這種溝通才是雙向溝通。
當今成人之間的溝通有時是一方和另一方說話,另一方在低頭看手機或看別的地方,甚至上下級之間也是如此溝通。說話的人沒有被尊重,說話人想要溝的熱情就會被大打折扣,聽話的人意識不到這是對對方的不尊重,這樣的溝通不會收到好的效果。
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溝通是雙方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雖然雙方的交流是平等的,但家長仍是溝通的主體。溝通效果的好與壞,家長起重要作用。溝通是家長了解孩子,和孩子做知心朋友的極好方式。家長要珍惜每一次與孩子溝通的機會,家長要學習和孩子溝通的技巧。每次與孩子溝通前,要設計好與孩子溝通的主題,選擇好和孩子溝通的時機、時間和場地。對和孩子溝通時可能發生的意外情況要有預測,並有應對方法。
溝通既然是雙向的,溝通的雙方既然是平等的。家長應真心的尊重孩子,同時也要告訴孩子如何去尊重對方,這個對方既是自己的家長,也是別人。孩子要學會和自己的家長溝通,更要學會和所有人溝通。家長要告訴孩子,與人溝通時最起碼的是自己的眼睛看著對方的眼睛,認真聽對方講話,不打斷對方的講話。這樣做可以使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溝通更順暢,更重要的是對孩子與他人順暢溝通有重要意義。
-
5 # 晨宇天下
雖然溝通看似很簡單,但是有效的溝通也有一定的技巧,想讓溝通更有效,家長可以嘗試以下幾個方法:
1、傾聽孩子。家長要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傾聽和溝通,這是育兒過程非常重要的一點。很多時候,我們很難做到專注地傾聽孩子的表達,因為我們的心總是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所佔據。而耐心的傾聽,才會鼓勵孩子,敢於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
2、重視非語言資訊的傳遞。即使家長不會立即明白自己孩子的意思,也要知道他在向你表達想要滿足某種需求的願望。在與孩子溝通的過程中,父母要敞開心扉,傾盡全力去感受孩子的想法。用心傾聽,留意孩子表達的資訊,而不要只專注於自己的想法與感受。如果父母迴應孩子的目的在於急切的改變現狀或試圖改變孩子的問題,那麼你就會失去融入孩子、與他進行協調溝通的機會,所以溝通時還要注意跟孩子說話的口氣。
3、尊重孩子與孩子建立平等的關係,溝通首先應該是尊重,人與人是這樣!與孩子更是這樣,從心裡尊重孩子,建立平等的友善的親子關係,仔細、耐心的傾聽孩子的訴求,尊重她們的想法,孩子的想法是天真的,但是我們要尊重他們的想法,幫助孩子實現他們的願望!
養育其實是對自我的一段修行,養的是孩子,修的卻是我們自己。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沒有標準答案。因為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世界,作為父母,要接納自己,保持開放的心態,只有不斷地自我成長,時刻地反思自我,才能跟上孩子成長的腳步,看見孩子行為背後的心理需要;才能在由內而外的教養中,建立最和諧的親子關係。
4、親子教育~親子教育是一種以親緣關係為基礎,孩子與父母的互動為核心,構建和諧的親子關係,促進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提高能力,培養良好的個性和習慣科學的、高效的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深化和發展。親子教育以遊戲為主,活動過程充滿趣味性、互動性和父母子女之間的情感交流。遊戲要從難度、時間、內容各方面適當考量,尤其要考慮到孩子的趣味性!在活動中家長和孩子之間要積極互動,家長要承擔角色、分享情感,要有情感交流。最有效的溝通,首先要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先要在情感上有交流,要引導孩子!而不是以家長的權威去命令,那樣我覺得不是在溝通,也不可能有好的溝通結果!俗話說沒有不好的學生,只有沒教好孩子的老師!方式方法很重要,建立平等的,良好的親子關係是良好溝通的基礎。
有效的溝通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平等的父子關係、親子關係。要善於觀察孩子心裡所想,真正的懂得她們所表達的意思,引導孩子走正確的方向!良好的溝通應該是和諧的、愉快的過程。
回覆列表
究其原因,是因為父母放不下架子,無法與孩子做到平等交流,試想想,在工作中一個高高在上的上級,是無法與其下屬做到有效溝通的,對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