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和升,是古代容量器具之一,主要用於稱糧食使用。在古代,用於稱米、麥等糧食的體積單位,按大小順序是石(讀dàn)、鬥(讀dǒu)、升(shēng )、合(讀gě)四個。最常用的是鬥和升,而石和合因太大、太小,基本不用。
鬥和升,一般都是用木頭所制,上部和底部為四方形,底部封閉,上部開口,側面的外觀為等腰梯形。俗語稱為方鬥、方升。
有的地方,鬥和升為竹篾或柳條編制,上部和底部為圓形,底部封閉,上面開口,側面為上大下小的圓桶。俗語稱為大斗、小升。
無論是用哪種材質製作,鬥和升的區別,主要是大小和容量不同。古人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發生借糧食、賣糧食的情況,一般是不稱重,就用鬥和升來量。
一、大小。
1.鬥,在直觀上要比升大很多,高很多,直徑也長很多。
2.升,在直觀上要比鬥小很多,矮很多,直徑短很多,類似於斗的等比縮小版。
二、容量。
在古代,稱糧食的體積單位,大小依次是石、鬥、升、合,它們之間是十進位制關係,石最大,合最小。
1.鬥,是第二大容量單位,在單位的換算上,十鬥等於一石。
2.升,是第三大容量單位,在單位的換算上,十升等於一鬥,一百升等於一石。
結語。
方鬥和方升,一般會在兩邊對稱的地方,安裝一對耳朵把,便於雙手端。有的會在上面正中間安裝一個把,用於手提。若是竹篾或柳條製作的升與鬥,則沒有端或提的把子。
鬥和升,是古代容量器具之一,主要用於稱糧食使用。在古代,用於稱米、麥等糧食的體積單位,按大小順序是石(讀dàn)、鬥(讀dǒu)、升(shēng )、合(讀gě)四個。最常用的是鬥和升,而石和合因太大、太小,基本不用。
鬥和升,一般都是用木頭所制,上部和底部為四方形,底部封閉,上部開口,側面的外觀為等腰梯形。俗語稱為方鬥、方升。
有的地方,鬥和升為竹篾或柳條編制,上部和底部為圓形,底部封閉,上面開口,側面為上大下小的圓桶。俗語稱為大斗、小升。
無論是用哪種材質製作,鬥和升的區別,主要是大小和容量不同。古人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發生借糧食、賣糧食的情況,一般是不稱重,就用鬥和升來量。
一、大小。
1.鬥,在直觀上要比升大很多,高很多,直徑也長很多。
2.升,在直觀上要比鬥小很多,矮很多,直徑短很多,類似於斗的等比縮小版。
二、容量。
在古代,稱糧食的體積單位,大小依次是石、鬥、升、合,它們之間是十進位制關係,石最大,合最小。
1.鬥,是第二大容量單位,在單位的換算上,十鬥等於一石。
2.升,是第三大容量單位,在單位的換算上,十升等於一鬥,一百升等於一石。
結語。
方鬥和方升,一般會在兩邊對稱的地方,安裝一對耳朵把,便於雙手端。有的會在上面正中間安裝一個把,用於手提。若是竹篾或柳條製作的升與鬥,則沒有端或提的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