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鄭伯克段於鄢》的逆轉版本。
7
回覆列表
  • 1 # 趣撩歷史

    首先《左傳》就是從魯隱公元年開始,也就是他即位那年開始記錄的歷史。魯隱公和魯國下一位國君魯桓公都是魯惠公的兒子。惠公的夫人沒有留下子嗣就過世了,惠公的繼室生的隱公,但是惠公並沒有把她立為正室,而是把宋武公的閨女娶來做夫人,她就是桓公的母親。可是桓公生下來沒多久,惠公就去世了。但是因為桓公還太小,沒有辦法處理政務,隱公就攝政處理魯國的政務,仍然奉桓公為國君,這在《左傳》中有明確記載。

    至於說魯隱公是一位中規中矩的國君,是因為魯隱公在位11年裡,並沒有開疆擴土,四處征伐。除了正常的會盟外,唯一的一次征伐他國,是因為許國不朝貢周王室,齊國聯合魯國和鄭國一起伐許,佔領許國後,齊國想把許國讓給魯國,魯隱公說:“你說許國無禮,所以我跟從你來懲罰他,他已經受到懲罰了,剩下的事我就不參與了。”所以魯隱公是一位中規中矩守禮的國君。

    說起魯隱公的小任性,這裡有一個小故事。有一年魯隱公想給自己放一個假,要去棠地看漁民捕魚,順便散散心。可是他的叔父臧僖伯勸諫他不要去,說一個國君應該關注一些軍國大事,看老百姓捕魚這種事會給臣民帶來不好的示範,老頭苦口婆心說了一堆大道理,可是魯隱公小脾氣上來了,拿定主意就是要去,說:“我是準備到那裡去巡視邊境。”於是魯隱公就去了棠地,看漁民捕魚。臧僖伯氣得沒辦法,乾脆來個眼不見心不煩,推說身體不適沒有隨同前往。雖然魯隱公沒有聽從臧僖伯的勸諫,但是他也知道叔父說的話有道理,是為他和魯國著想,後來到了冬天,臧僖伯去世了,魯隱公就說:“叔父他老人家對我犯的錯誤還耿耿於懷,我不敢忘記叔父的諄諄教誨,將叔父的後事以高規格辦理。”

  • 2 # 把書讀薄

    魯隱公遵守禮法,進退有據,恬淡善良,算得上是一位謙謙君子。但他優柔寡斷,臣子恣意妄為,算不上是一位稱職的國君。

    比如他剛即位不久,就與小國邾結盟於蔑,與仇敵宋國結盟於宿,第二年,會戎於潛,與戎結盟於唐地,與紀國聯姻,透過一系列的外交活動,改善魯國與四鄰的關係,在這一點上,他還是有所積極作為的。

    很多場合或活動,魯隱公都不參加,因為他不是正式的國君,這一點上,可以看出他很遵守禮法。但是,光遵守禮法是不夠的,他對國家的掌控明顯不足。

    比如大夫費伯私自率領軍隊修築郎城,公子豫率領軍隊與邾、鄭會和攻打衛國,羽父率領軍隊與宋、陳、蔡、衛一起攻打鄭國。在這些事件中,不是沒有得到隱公命令,大夫私自去做,就是隱公明令禁止,也未能阻止得了。國君都當到這個份上了,他還不居安思危,竟然在大夫極力勸阻的情況下,毅然到棠地觀看捕魚。

    羽父請殺桓公,將以求大宰。公曰:“為其少故也,吾將授之矣。使營菟裘,吾將老焉。”羽父懼,反譖公於桓公而請弒之。

    魯隱公之死,不能不說有他自己的一部分原因,因為他對國家權力掌控嚴重不足,軍權旁落。對於羽父這樣的行為,至少需要做出迴應,或是有所防範的。你要是想讓位,就早點讓,以免讓桓公心生猜疑。若是為桓公順利即位考慮,羽父這樣一個有虎狼之心的人,是否該考慮一下如何防範之呢?除掉他的軍隊,或是把他攆到外國去。

    有人說魯隱公是一位賢君,《春秋》開始於魯隱公,這就是為了褒獎他。

    章太炎則不以為然,章太炎的《國學講義》中言:“列國春秋,本非同時並作,魯則隱公時始有春秋耳,非孔子有意託始於隱公也。後人以太史公世家首太伯,列傳首夷、齊,推之《春秋》始於魯隱,其意正同。其實太史公或有此意,孔子則未必然。隱公但有讓桓之言,而無其實事。雲‘使營搜裘,吾將老焉’者,不過尋常酬酢語耳,何嘗真以國讓哉!”

    有人說,魯隱公無權力慾望。對此,我不認同。真無權力慾望的話,他就應該早早讓位。魯桓公為何同意羽父為他除掉魯隱公,不就是因為魯隱公遲遲不讓位嗎?哪怕是魯隱公讓位之心很明顯,只是時機不成熟,那麼魯桓公也犯不上揹負殺兄的罵名來取得君位呀!

    總的來說,魯隱公柔弱善良,算得上是一個好人,但治國無方,政治低能。

  • 3 # 小楊品史

    魯隱公是個合格的君主,孝順的兒子,仁慈的兄長,就是命太苦了:老婆被父親霸佔,自己被弟弟所殺。

    01:合格的君主

    魯隱公的父親魯惠公,雖然幹了幾件很出格的事,但治國能力還是很不錯的,經過40多年的耕耘,在他去世時,魯國已經相當強大了。魯隱公繼位後,積極改善與宋國、齊國、莒國的關係,魯國的國力進一步上升。

    魯隱公繼位後的第二年,就在宿地和宋國罷兵結盟,雙方友好相處了好幾年。魯惠公晚年,魯國和宋國開戰,直到魯惠公去世時,雙方還在打,宋、魯都是大國,長期打下去,對誰都不好,因此魯隱公果斷的終結了戰爭。

    魯隱公6年,魯隱公和齊僖公在艾地結盟,兩國開始交好,第二年齊國再次派使者加強了和好盟約;魯隱公8年,魯國和莒國在浮來達成了和好盟約。至此,魯國和鄰國的關係都不錯,魯隱公的外交政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02:仁慈的兄長

    魯惠公去世時,指定的太子還很小,駕馭不了複雜的局面(當時魯國和宋國在打仗),大臣推薦年長、賢能的魯隱公以國君之位代理國政,魯隱公根據父親遺願,堅持讓弟弟當國君,自己只是攝政。根據魯隱公上位時的情景、處理親生母親葬禮的儀式,他的做法是真實的,並非作偽。

    魯隱公的這一行為,既有自己仁慈的一面,估計也受到了宋穆公的影響。宋穆公是從自己哥哥那裡繼承國君之位的,在重病期間,為了讓哥哥的兒子順利繼位,不惜將自己的兒子送到鄭國,委託大臣將哥哥的兒子扶上位。春秋時期,兄終弟及的傳承方式還有不少,實際上魯國曆史上也不乏類似的方式:魯孝公將君位傳給弟弟魯煬公,魯厲公傳位給弟弟魯獻公,魯真公傳位給弟弟魯武公。

    魯隱公不貪戀君位,既有想法也在實際行動,把君位讓給弟弟,算得上很仁慈了。

    03:悲催的命運

    經過十幾年的執政,魯隱公的才能得到了認可,於是一些大臣開始蠢蠢欲動了,打算讓他長期當國君,為自己爭取好處。有一天,羽父神秘地對魯隱公說:“我去殺了太子,你讓我當太宰怎麼樣?”魯隱公當即拒絕,我已經派人在菟裘修房子,打算把國君之位讓給太子,你怎麼能這麼想呢?

    羽父很害怕,就跑到了太子哪裡,說了相同的話,太子動心了:你去幹吧,以後太宰就是你了。魯隱公對弟弟很夠意思,可惜弟弟在背後捅了一刀,不久後,魯隱公在外祭祀恩人時,就被刺殺了。

    說起他的這個弟弟,來歷可真是太奇葩了。魯隱公成年後,他父親魯惠公給她娶了送過的美女,這個女子太美了,以至於連年邁的魯惠公都按奈不住,最終情慾戰勝了理智,最後做出了禽獸不如的事——將未來兒媳婦兒霸為己有;更氣人的是,這倆人還生了個兒子,還將他立為了太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試實驗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