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驚龍軒
-
2 # 不二齋
看過不少沃興華寫的書法上,他的理論水平,以及他對傳統的理解都是非常深刻的。
他70年代書法便已經展露頭腳,不斷的在全國的各種比賽上獲獎。並開始舉辦個人書法展覽。
後來他進入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學習,為他後來在書法理論上的成就奠定了基礎。
我認為這也是他走向“醜”書的開始,如果有醜書這個概念的話。
大量的閱讀和理論研究,讓人開闊視野,眼光自然也不會侷限於傳統的經典,開始向古代民間書法尋找突破。
同時再用自己的理論去驗證它,但畢竟古代民間書法並不是書法的正統。
或許只是古人的隨手塗鴉,把這個但藝術研究,自己走向一條野路也不足為奇了。
這種醜怪書風,遭人唾棄是早晚的事。
你覺得呢?
-
3 # 隨言隨筆
首先說個人很喜歡沃老師的書法,有厚度,有底蘊,傳統功力深厚,藝術思想高寡。不懂書法的看不懂,就說醜書。看不懂就說看不懂,很難嗎?實事求是就那麼難嗎?讓這些人看《遠宦帖》,也會說是醜書,千萬別告訴他們這是王羲之這傢伙的“醜書”。
-
4 # 手機使用者88826500597
小編文章辯證、客觀、實是求事,為此點贊!上至晉朝下至上世紀70年代,誰有本事能找出一幅醜書作品?論書法前有古人,後無來者,不能超越,看,文徵明《西苑詩冊頁》拍5208萬;趙孟頫《洛神賦》拍8008萬;宋徽宗《臨唐懷素聖母貼貼》拍1.28億;黃庭堅《砥柱銘》拍4.37億元,因此,沃興華、王鏞之流便創新書法一一醜書來搏人眼球,標新立異、與眾不同,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提出“文藝要為大眾服務,要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所以不能紮根於人民群眾當中,為人民群眾所接受的藝術就是糟粕,被人民群眾所唾棄。
-
5 # 無中生有hz
這裡不論具體人,只談為什麼一些基本功很好,乃至已經有一定成績的“書法家”晚節不保,走上了醜書之路。先看作品
這些作品是近年來幾位著名醜書家的著名作品,可作為醜書的“代表作”吧。這幾位書家實際上都是成功人士,而且有些是可以在歷史上,至少專門史上留下或長或短的一段的。為什麼走上“醜書之路”?大概有以下原因:
要青史留名,不滿足現世俗名。不僅僅是留下某某人善書法,曾任××大學書法博導,××書協主席,更要像“歐柳顏趙”那樣成為後世楷模。
要自成一家,必須有鮮明特點。要留名千年就必須有自己的風格特點,要有高辯識度。宋徽宗能以他那骨感逼人的“瘦金體”留名千秋,我也要創造出我的風格,哪怕是讓凡人說醜的字。
志在創新,要為華夏書法添一筆。當然醜書家中也一定不乏”志當存高遠”者,要為我中華書法填上一體。歐柳顏趙等之後幾百年,沒有出現自成一家,自創一體的真正意義上的大家。我輩豈是蓬蒿人?
實事求是地說,這些醜書家大多都是成功人士,不需要為俗名小利去創作醜書,去吸引眼球。由此,上面三點應該是他們多數人志在醜書的初衷。
書法是一門藝術,一門非常獨特的藝術。其獨特和高妙在於,她是黑白的藝術,是特殊線條的藝術,是一種文字的畫,是一首無聲的詩!既然是書法,是畫,是詩,就要遵循書畫詩的規矩,否則就難以被世上多數人看懂,接受,欣賞。
一個世紀多以來,繪畫中出現了數種所謂的現當代流派,打破常規的審美標準,追求奇異怪誕,也製造了許多“傳世之作”。
或許這些書法家是受到歐美現代派繪畫的啟發,而矢志於現代派書法的。或許中國的“醜書”也會以“現代派書法”的名頭得以留存於世的。
-
6 # 大聲叫我董先生
董先生個人觀點:
一,這個人是誰?比王羲之還有名嗎?
二,他愛寫啥寫啥,這是他的自由。
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感受。
四,藝術,要麼讓人舒服,要麼讓人振奮,至少要有美感。
五,感謝推薦,回答到此為止,群眾們的眼睛是雪亮的。
六,拉屎,很真實,但是還是要用圍牆圍起來,那那圍牆名叫廁所。
七,仔細看看,你喜歡不?
-
7 # 金昭水秀
果然,還有好多人對這種大肆糟踐書法,到處招搖撞騙的行為鼓吹造勢!前陣子書協還有人說對這種行為如何如何,可就像太監一樣沒有下面了。看來這種醜書好有繁衍的土壤!
-
8 # 妙處78175597
沃興華可易名沃賤華,醜華,敗華,辱華,喪華,這是一個典型的踐踏汙辱中華文化的國賊!胸無點墨,卻染指翰墨,名曰興華,卻有辱斯文,中華文明的恥辱柱上必定會鐫刻上這個小丑的姓名!遺臭萬年可矣!
-
9 # 喜瑪拉雅77837448
醜書日八叉,怎麼看也是日八叉,吹日八叉,本身就是`日八叉。對沃興華醜書這樣理解,就如有人白天看他衣冠楚楚,滿腹經論,侃侃胡言,夜晚搞性虐待。這才是完人的樣子。
回覆列表
回答這個問題並不容易,因為沃興華先生的傳統功力和書法及文字學的理論水準我都是比較佩服的。對於沃興華為何成了醜書名家這個問題,說起來有些複雜,在這裡只能大致講述一下沃興華的書風變化過程。
熟悉沃興華的朋友都知道,他最初學習書法是從顏魯公的法帖開始的,幾乎臨遍了顏真卿所有流傳下來的法帖,包括打好楷書功底後進而臨習顏體行書《祭侄文稿》等經典作品。應該說這段時期的臨池不輟對沃興華整個書風影響極大,甚至到了後來的所謂醜書作品,仍然保留著沉雄豪放的書法風格。在這個時期,沃興華不斷從米芾、王鐸等大師那裡汲取養料,書風更為靈活而富於變化。這時候的沃興華還沒有進入華東師範大學學習,卻憑藉著紮實的顏體功夫在上海灘斬獲大獎,小有名氣。
沃興華沒有選擇浙江美院的書法專業,而是就讀於華東師大的歷史系,這對他的理論水準提供了最基本的條件。後來我們能看到那麼多沃興華頗有影響力的書法及文字學理論著作,這一次選擇相當關鍵。有一段時間沃興華一直致力於書法及文字學理論方面的研究和工作,等再提筆時,已經把重心從帖學轉向了六朝及後世碑學。如果我說這時候沃興華的書風已經開始有了醜書的萌芽,可能為時尚早。但是接下來對敦煌古書法的迷戀,徹底讓沃興華“大徹大悟”,從此在醜書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沃興華並不承認自己的作品是醜書,但與其他醜書家選擇置之不理的態度不同,沃興華憑藉自己廣博的理論優勢,加上覆旦大學文博系博導的底氣,為此引經據典寫過大量反駁的文章。總結起來,沃興華從事醜書創作最重要的理論依據就是古代的民間書法。沃興華一直堅持一個觀點:傳統書法應該包括名家書法和民間書法。
這個觀點一出,立即讓書法的美醜之爭變得有意思起來。這麼一說,醜書也成了堅持傳統書法的一部分。可是,這樣的解釋能讓廣大書法愛好者信服嗎?眾所周知,書法具備實用和藝術兩個功能。在古代,書法更為突出的是其實用性,甚至從來未曾有過什麼職業書法家;而社會發展到今天,書法的實用性已然沒落,更多的是以一門傳統藝術的身份存在。
問題就在於,書法審美的差異是否古已有之?難道古代的名家書法和民間書法風格迥異也是因為審美取向不同嗎?我對此表示有疑問。更大的可能是,當時的名家因為身份地位的不同,對書寫法度也更為在意。而民間的寫手出於純粹實用的目的,雖然也顯得書風古拙可愛,卻未必是他們的審美需求,只不過是達不到書寫水準罷了。如果一味地以古代民間書法為宗,不加辨別地刻意模仿,儘管也是一種不錯的嘗試,卻很難符合經過了幾千年傳統書風審美薰陶的現代審美需求。從大眾對醜書作品廣泛排斥的態度可以看出,醜書所謂的創新和現代審美意識很難獲得生存空間,也很難有持久的生命力。
畢竟,一切藝術作品最終都是要為大眾服務的。失去了群眾基礎的醜書作品,現在可以孤芳自賞,終將被扔進時間的垃圾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