磚茶[brick tea] 中國以茶葉、茶莖,有時還配以茶末壓制成的塊狀茶 蒸壓茶 俗稱磚茶,顧名思義,就是外形相磚一樣的茶葉,它也是緊壓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一種。是用各種毛茶經過篩、扇、切、磨等過程,成為半成品;再經過高溫汽蒸壓成磚型或其他型別的茶塊。磚茶是以優質黑毛茶為原料,經發酵和發花工藝產生冠突麴黴,其湯如琥珀,滋味醇厚,香氣純正,獨具菌花香,長期飲用磚茶,能夠幫助消化,有效促進調節人體新陳代謝,對人體起著一定的保健和病理預防作用。因而,在中國西北地區有“寧可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之說。數百年來,磚茶以其獨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功效,與奶、肉並列,成為西北各族人民的生活必需品,被譽為“中國古絲綢之路上神秘之茶、西北少數民族生命之茶”。 中國有六大基本茶類,花茶、速溶茶、袋泡茶、緊壓茶等則是在六大茶類的基礎上進行再加工而來的,而磚茶是緊壓茶中的一種。 磚茶主要是用黑茶作原料經過高溫高壓蒸壓而成的,如雲南產的緊茶、小方磚茶;四川產的康磚茶;湖北產的青磚茶(又名洞茶),湖南產的黑磚茶、茯磚茶、花磚茶等等。也有用紅茶為原料做成的紅磚茶,俗稱米磚茶。 所有的磚茶都是蒸壓成型,但成型方式有所不同。如黑磚、花磚、茯磚、青磚、米磚茶是用機壓成型;康磚茶則是用棍錘築造成型。在磚茶的壓制技術中,汽蒸漚堆是芙磚壓制中特有工序,同時它還有一個特殊的過程,即讓黃黴菌在其上面生長,俗稱“發金花”。茯磚茶以有較多的金黃色的黴花為上品,黴花越多質量越好。 花磚、茯磚、黑磚、青磚等磚茶,外表形狀平整,四角邊緣分明,厚薄大小均勻,湯色橙黃,香氣純正,滋味淳厚。康磚茶的外形為圓角長方體狀,色澤棕褐,湯色紅濃,香氣清純,滋味淳厚。緊茶外觀烏潤,湯色橙紅,香氣清正,滋味淳厚。小方磚茶外表灰黃,湯色黃明,香氣平和,滋味濃厚微澀。紅磚茶四角平整,磚面色澤油潤烏黑,湯色深紅,香氣高淳,味道濃。 磚茶內地不多見,主要是供給邊疆兄弟民族飲用。《唐史》就有“嗜食乳酪,不得茶以病”的記載,表明中國邊疆的少數民族也有著悠久的飲茶歷史。由於他們肉、奶食品吃得較多,蔬菜較少,而喝茶既可消食去膩,又可補充人體所需的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因此“寧可一日無食,不可一日無茶”,磚茶成為他們生活中的必須拼便是理所當然的事了。 磚茶起源於唐代太和年間,風靡於清末,是中國內蒙古、新疆、西藏、寧夏、甘肅等西北少數民族居民生活的必需品,也為日本、俄羅斯、英國、馬來西亞等國家和地區所喜愛。 由於邊疆少數民族肉、奶食品吃得較多,蔬菜較少,而喝茶既可消食去膩,又可補充人體所需的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故有“寧可一日無食,不可一日無茶”之說,磚茶已成為他們生活中的必需品。數百年來,磚茶以其獨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功效,與奶、肉並列,成為西北各族人民的生活必需品,被譽為“中國古絲綢之路上神秘之茶、西北少數民族生命之茶”。因此,歷年來中國生產的磚茶以邊銷為主。 磚茶根據原料和製作工藝的不同,可以分為黑磚茶、花磚茶、茯磚茶、米磚茶、青磚茶、康磚茶等幾類。 黑磚茶,又被稱做“八子”,是以湖南黑毛茶為原料壓制而成的。外形為長方磚形,規格為35*18*3.5釐米。磚面平整端正,四角分明,厚薄一致,花紋圖案清晰,色澤黑褐;內質香氣純正,略帶松煙的香味,湯色紅黃微暗,葉底老嫩尚勻,滋味濃厚中微帶些澀味。每片磚淨2公斤。 花磚茶,產於湖南省,由歷史上的“千兩茶”——花捲查改鬍子而成。茯磚茶外形為長方形,規格為35*18.5*5釐米。磚面平整,稜角分明,花紋圖案清晰,色澤烏黑法潤;內質香氣純正,稍帶松木煙香,湯色紅換,葉底老嫩尚勻,滋味濃厚微澀。製造工藝與黑磚基本相同。 茯磚茶,也是以湖南黑毛茶為原料,經壓制而成的長方磚形茶,由於茯磚茶的加工過程中有一個特殊的工序——發花,使得茯磚茶的品質茂盛的金黃色的菌落,俗稱“發金花”,金花生長的越多,代表茯磚茶的品質越好。特製茯磚茶磚面色澤黑褐,內質香氣純正且有黃花清香,湯色紅黃明亮,葉底黑褐尚勻,滋味醇厚平和。普通茯磚茶磚面色澤黃褐,內質香氣純正,湯色紅黃尚明,葉底黑褐粗老,滋味醇和尚濃。 米磚茶,使以紅茶的片末茶為原料蒸壓而成的一種紅磚茶,因其所用原料皆為茶末,所以被稱為“米磚茶”。米磚茶成品外形十分美觀,稜角分明,紋面圖案清晰秀麗,磚面色澤烏亮,沖泡厚湯色紅濃,香氣純和,滋味十分醇厚。 青磚茶,又稱“川字茶”,是以湖北老青茶為原料壓制而成。成茶的外形端正光滑,厚薄均勻,磚面色澤青褐。湯色紅黃明亮,具有青磚茶特殊的香味,品飲時無青澀感覺,葉底粗老呈暗褐色。 卡規磚茶,產於四川省雅安、宜賓、江津、萬縣等地,她以四川邊茶中的南路邊茶味原料經壓制而成。磚面色澤為棕褐色,內質香氣純正,湯色黃紅,葉底較為粗老,呈深褐色且較為發暗,滋味醇和尚濃。 產量較大的有湖南的茯磚、黑磚、花磚及湘尖、湖北的老青磚。四川的康磚、金尖、方包、雲南的緊茶,廣西的六堡茶。 磚茶一般不是用茶的嫩芽葉加工製成的,而是用老樹葉加工成的。磚茶的氟含量比其他茶類高。雅安磚茶含氟量每千克為543-586毫克,益陽產的磚茶為每千克365—400毫克,是綠茶、花茶的幾十倍、幾百倍。 長期大量飲濃茶,會引起蓄積性氟中毒。少數民族地區飲用水氟含量低於1毫克/升,但牧民飲用的“磚茶”氟含量高達1000毫克/千克左右。成年牧民平均每天飲5升水,其中大部分是奶茶和濃茶,兒童的飲茶量也很大。對2290名8-12歲蒙古族兒童的調查發現,90.14%的兒童患有氟斑牙,10%的兒童患有重度氟斑牙。 飲磚茶的蒙古族人群骨質疏鬆的發病率,比漢族人群高17%。可見,牧民長期大量飲濃茶和奶茶是引起氟斑牙、骨質疏鬆、患腰腿痛等的主要原因。 1995年,專家們對甘孜藏族自治州的道孚縣藏族、漢族的氟中毒狀況進行了調查。調查證實,當地的水源含氟量低。但藏族牧民和僧侶長期大量飲用磚茶,成人每天攝氟量達12.46毫克,青少年為6.56毫克。 藏族牧民攝人過多的氟,會導致慢性中毒。藏民們認為,磚茶喝得過量、過濃感到頭昏、手足發麻、抽搐、四肢關節痛等。當地嗜茶藏民和青少年中,氟骨症、氟斑牙的發病率高達73.5%、51.2%。當地沒有飲磚茶習慣的漢族成人和青少年沒有一例患氟骨症或患氟斑牙。 經專家們計算,藏胞每人一年平均飲用10.77千克磚茶,每天飲用29.3克。按照磚茶氟含量為426毫克/千克計算,藏民每天飲用磚茶可以吸收12.5毫克的氟,是安全劑量的3倍多。 專家點評: 一、 首先從外型看來條索細長,條形較完整,應是4—5級毛茶底料,幹茶色澤棕褐色,散發少許油光,聞起來幹茶有樟香,所以氣味稍帶生刺味,茶磚邊緣有風化跡象,量為250克。 二、 鑑別普洱茶品質最重要的依據是開湯試泡,主要是觀湯色品滋味,看葉底。從茶磚上取下約10克樣沖泡。 1、 湯色顯粟色,較清澈,茶湯透氣,有極少微小懸浮物 2、 茶湯口感有明顯樟香味,略帶澀感,茶湯爽滑,回甘明顯,生津強,水性稍薄 3、 葉底色澤暗褐,較勻亮,花束較少,葉質較柔軟,捏起來有彈性。 雲南思茅地區產的青磚,生餅乾倉,陳期約為30年左右,但該茶儲藏條件不是太理想,造成有雜味,非常可惜,故只能稱為中品。目前市場上同類產品優品每塊(250克)價約為1萬元人民幣。但這塊磚因有缺陷之處,故價格約為7000元/塊左右。不過隨著收藏年數的增加,這塊茶磚的價值也會有很大的增值空間。
磚茶[brick tea] 中國以茶葉、茶莖,有時還配以茶末壓制成的塊狀茶 蒸壓茶 俗稱磚茶,顧名思義,就是外形相磚一樣的茶葉,它也是緊壓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一種。是用各種毛茶經過篩、扇、切、磨等過程,成為半成品;再經過高溫汽蒸壓成磚型或其他型別的茶塊。磚茶是以優質黑毛茶為原料,經發酵和發花工藝產生冠突麴黴,其湯如琥珀,滋味醇厚,香氣純正,獨具菌花香,長期飲用磚茶,能夠幫助消化,有效促進調節人體新陳代謝,對人體起著一定的保健和病理預防作用。因而,在中國西北地區有“寧可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之說。數百年來,磚茶以其獨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功效,與奶、肉並列,成為西北各族人民的生活必需品,被譽為“中國古絲綢之路上神秘之茶、西北少數民族生命之茶”。 中國有六大基本茶類,花茶、速溶茶、袋泡茶、緊壓茶等則是在六大茶類的基礎上進行再加工而來的,而磚茶是緊壓茶中的一種。 磚茶主要是用黑茶作原料經過高溫高壓蒸壓而成的,如雲南產的緊茶、小方磚茶;四川產的康磚茶;湖北產的青磚茶(又名洞茶),湖南產的黑磚茶、茯磚茶、花磚茶等等。也有用紅茶為原料做成的紅磚茶,俗稱米磚茶。 所有的磚茶都是蒸壓成型,但成型方式有所不同。如黑磚、花磚、茯磚、青磚、米磚茶是用機壓成型;康磚茶則是用棍錘築造成型。在磚茶的壓制技術中,汽蒸漚堆是芙磚壓制中特有工序,同時它還有一個特殊的過程,即讓黃黴菌在其上面生長,俗稱“發金花”。茯磚茶以有較多的金黃色的黴花為上品,黴花越多質量越好。 花磚、茯磚、黑磚、青磚等磚茶,外表形狀平整,四角邊緣分明,厚薄大小均勻,湯色橙黃,香氣純正,滋味淳厚。康磚茶的外形為圓角長方體狀,色澤棕褐,湯色紅濃,香氣清純,滋味淳厚。緊茶外觀烏潤,湯色橙紅,香氣清正,滋味淳厚。小方磚茶外表灰黃,湯色黃明,香氣平和,滋味濃厚微澀。紅磚茶四角平整,磚面色澤油潤烏黑,湯色深紅,香氣高淳,味道濃。 磚茶內地不多見,主要是供給邊疆兄弟民族飲用。《唐史》就有“嗜食乳酪,不得茶以病”的記載,表明中國邊疆的少數民族也有著悠久的飲茶歷史。由於他們肉、奶食品吃得較多,蔬菜較少,而喝茶既可消食去膩,又可補充人體所需的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因此“寧可一日無食,不可一日無茶”,磚茶成為他們生活中的必須拼便是理所當然的事了。 磚茶起源於唐代太和年間,風靡於清末,是中國內蒙古、新疆、西藏、寧夏、甘肅等西北少數民族居民生活的必需品,也為日本、俄羅斯、英國、馬來西亞等國家和地區所喜愛。 由於邊疆少數民族肉、奶食品吃得較多,蔬菜較少,而喝茶既可消食去膩,又可補充人體所需的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故有“寧可一日無食,不可一日無茶”之說,磚茶已成為他們生活中的必需品。數百年來,磚茶以其獨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功效,與奶、肉並列,成為西北各族人民的生活必需品,被譽為“中國古絲綢之路上神秘之茶、西北少數民族生命之茶”。因此,歷年來中國生產的磚茶以邊銷為主。 磚茶根據原料和製作工藝的不同,可以分為黑磚茶、花磚茶、茯磚茶、米磚茶、青磚茶、康磚茶等幾類。 黑磚茶,又被稱做“八子”,是以湖南黑毛茶為原料壓制而成的。外形為長方磚形,規格為35*18*3.5釐米。磚面平整端正,四角分明,厚薄一致,花紋圖案清晰,色澤黑褐;內質香氣純正,略帶松煙的香味,湯色紅黃微暗,葉底老嫩尚勻,滋味濃厚中微帶些澀味。每片磚淨2公斤。 花磚茶,產於湖南省,由歷史上的“千兩茶”——花捲查改鬍子而成。茯磚茶外形為長方形,規格為35*18.5*5釐米。磚面平整,稜角分明,花紋圖案清晰,色澤烏黑法潤;內質香氣純正,稍帶松木煙香,湯色紅換,葉底老嫩尚勻,滋味濃厚微澀。製造工藝與黑磚基本相同。 茯磚茶,也是以湖南黑毛茶為原料,經壓制而成的長方磚形茶,由於茯磚茶的加工過程中有一個特殊的工序——發花,使得茯磚茶的品質茂盛的金黃色的菌落,俗稱“發金花”,金花生長的越多,代表茯磚茶的品質越好。特製茯磚茶磚面色澤黑褐,內質香氣純正且有黃花清香,湯色紅黃明亮,葉底黑褐尚勻,滋味醇厚平和。普通茯磚茶磚面色澤黃褐,內質香氣純正,湯色紅黃尚明,葉底黑褐粗老,滋味醇和尚濃。 米磚茶,使以紅茶的片末茶為原料蒸壓而成的一種紅磚茶,因其所用原料皆為茶末,所以被稱為“米磚茶”。米磚茶成品外形十分美觀,稜角分明,紋面圖案清晰秀麗,磚面色澤烏亮,沖泡厚湯色紅濃,香氣純和,滋味十分醇厚。 青磚茶,又稱“川字茶”,是以湖北老青茶為原料壓制而成。成茶的外形端正光滑,厚薄均勻,磚面色澤青褐。湯色紅黃明亮,具有青磚茶特殊的香味,品飲時無青澀感覺,葉底粗老呈暗褐色。 卡規磚茶,產於四川省雅安、宜賓、江津、萬縣等地,她以四川邊茶中的南路邊茶味原料經壓制而成。磚面色澤為棕褐色,內質香氣純正,湯色黃紅,葉底較為粗老,呈深褐色且較為發暗,滋味醇和尚濃。 產量較大的有湖南的茯磚、黑磚、花磚及湘尖、湖北的老青磚。四川的康磚、金尖、方包、雲南的緊茶,廣西的六堡茶。 磚茶一般不是用茶的嫩芽葉加工製成的,而是用老樹葉加工成的。磚茶的氟含量比其他茶類高。雅安磚茶含氟量每千克為543-586毫克,益陽產的磚茶為每千克365—400毫克,是綠茶、花茶的幾十倍、幾百倍。 長期大量飲濃茶,會引起蓄積性氟中毒。少數民族地區飲用水氟含量低於1毫克/升,但牧民飲用的“磚茶”氟含量高達1000毫克/千克左右。成年牧民平均每天飲5升水,其中大部分是奶茶和濃茶,兒童的飲茶量也很大。對2290名8-12歲蒙古族兒童的調查發現,90.14%的兒童患有氟斑牙,10%的兒童患有重度氟斑牙。 飲磚茶的蒙古族人群骨質疏鬆的發病率,比漢族人群高17%。可見,牧民長期大量飲濃茶和奶茶是引起氟斑牙、骨質疏鬆、患腰腿痛等的主要原因。 1995年,專家們對甘孜藏族自治州的道孚縣藏族、漢族的氟中毒狀況進行了調查。調查證實,當地的水源含氟量低。但藏族牧民和僧侶長期大量飲用磚茶,成人每天攝氟量達12.46毫克,青少年為6.56毫克。 藏族牧民攝人過多的氟,會導致慢性中毒。藏民們認為,磚茶喝得過量、過濃感到頭昏、手足發麻、抽搐、四肢關節痛等。當地嗜茶藏民和青少年中,氟骨症、氟斑牙的發病率高達73.5%、51.2%。當地沒有飲磚茶習慣的漢族成人和青少年沒有一例患氟骨症或患氟斑牙。 經專家們計算,藏胞每人一年平均飲用10.77千克磚茶,每天飲用29.3克。按照磚茶氟含量為426毫克/千克計算,藏民每天飲用磚茶可以吸收12.5毫克的氟,是安全劑量的3倍多。 專家點評: 一、 首先從外型看來條索細長,條形較完整,應是4—5級毛茶底料,幹茶色澤棕褐色,散發少許油光,聞起來幹茶有樟香,所以氣味稍帶生刺味,茶磚邊緣有風化跡象,量為250克。 二、 鑑別普洱茶品質最重要的依據是開湯試泡,主要是觀湯色品滋味,看葉底。從茶磚上取下約10克樣沖泡。 1、 湯色顯粟色,較清澈,茶湯透氣,有極少微小懸浮物 2、 茶湯口感有明顯樟香味,略帶澀感,茶湯爽滑,回甘明顯,生津強,水性稍薄 3、 葉底色澤暗褐,較勻亮,花束較少,葉質較柔軟,捏起來有彈性。 雲南思茅地區產的青磚,生餅乾倉,陳期約為30年左右,但該茶儲藏條件不是太理想,造成有雜味,非常可惜,故只能稱為中品。目前市場上同類產品優品每塊(250克)價約為1萬元人民幣。但這塊磚因有缺陷之處,故價格約為7000元/塊左右。不過隨著收藏年數的增加,這塊茶磚的價值也會有很大的增值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