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湖南醫聊
-
2 # 藥事健康
酒後服用某些藥物(如頭孢類、甲硝唑等)是會產生雙硫侖樣反應的。雙硫侖樣反應,又稱戒酒硫樣反應,是由於服用某些藥物後飲用含有酒精的飲品(或接觸酒精)導致的體內“乙醛蓄積”的中毒反應。由於一些藥物的化學結構中含有“甲硫四氮唑側鏈”,能抑制肝細胞線粒體內乙醛脫氫酶的活性,使乙醛產生後不能進一步氧化代謝,從而導致體內乙醛聚集,出現雙硫侖樣反應。
雙硫侖樣反應表現為胸悶、氣短、喉頭水腫、口唇紫紺、呼吸困難、心率增快、血壓下降、四肢乏力、面部潮紅、多汗、失眠、頭痛、噁心、嘔吐、眼花、嗜睡、幻覺、恍惚、甚至發生過敏性休克,血壓下降可以低至60~70/30~40mmHg,並伴有意識喪失。與急性冠脈綜合徵和心力衰竭症狀相似,容易誤診。雙硫侖樣反應嚴重程度與服用藥物的劑量和飲酒量相關,一般成正比。飲用白酒較啤酒、含酒精飲料等反應重,用藥期間飲酒較停藥後飲酒反應重,說白了就是乙醇含量越高,反應越嚴重,乙醇與藥物接觸越早反應越嚴重。但是即使是少量飲酒或外用乙醇消毒劑或者含有乙醇的製劑,都有可能發生雙硫侖反應。症狀多出現在飲酒後半小時內,但是也有報道服藥前後7天左右飲酒也發生雙硫侖樣反應的,所以服藥期間一定要避免飲酒。
2、硝基呋喃類:呋喃唑酮
3、硝基咪唑類:甲硝唑、替硝唑
4、磺醯脲類降糖藥:甲苯磺丁脲、格列本脲、格列齊特、格列吡嗪、格列喹酮、格列美脲、妥拉磺脲、醋酸己脲等。
5、內分泌系統用藥:溴隱亭
6、抗病毒藥:利巴韋林
同時服用上述藥物期間不僅要避免飲酒,還要注意不要同時服用以下含有乙醇的藥物:
氫化可的松注射液(含有乙醇50%)、尼莫地平注射液、地西泮注射液、藿香正氣水、藥酒等。
[1] 劉玉奇,孟嶸.口服頭孢類抗生素後飲酒致雙硫侖樣反應12例臨床分析[J]. 中國實用內科雜誌,2016(s1).
[2] 倫新強.320例藥源性雙硫侖樣反應的分析[J].中南藥學,2004, 2(3):181-182.
-
3 # 健識局
並不是所有藥物在與酒同服後都會產生雙硫侖樣反應。雙硫侖樣反應, 又稱安塔布司反應 ,也可以叫做雙硫醒樣反應或酒醉樣反應。其原理是藥品中的某些成分與酒精發生作用,從而產生面部潮紅、嗜睡、頭痛惡心、血壓降低、休克等症狀。
服用以下藥物,需要注意避免同服酒精(除了酒之外,也要小心同服的藥物中還有酒精,例如藿香正氣水等)
1、頭孢菌素類藥物如:頭孢哌酮、頭孢哌酮舒巴坦、頭孢曲松、、頭孢美唑、頭孢克洛等。
2、降糖藥物如:氯磺丙脲、苯乙雙胍、格列吡嗪、胰島素等。
3、硝咪唑類藥物如:甲硝唑、替硝唑、奧硝唑等。
4、喹諾酮類如: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口服莫西沙星。
5、其他,如,氯黴素、華法林、複方磺胺甲噁唑等。
在服用以上種類藥物用藥前3日無飲酒及用藥後7日內勿飲酒。
-
4 # 生命召集令
逢年過節或者親朋好友聚會難免會喝上兩杯,但是有些人因為感冒、炎症等原因會服用一些藥物不能喝酒,可經不住別人勸酒或者自身禁不住酒精的誘惑喝上一些。有些朋友擔心酒後吃藥會對身體產生不好的影響。其實這樣的擔心是有必要的,酒後服用某些藥物(如頭孢類抗生素、部分降糖藥等)是會產生題主所說的不良反應,但不是所有的藥物都會有這樣的反應。
雙硫侖反應是指服藥後飲酒由於雙硫侖抑制乙醛脫氫酶,阻礙乙醇的正常代謝,導致出現乏力、頭暈、頭痛、胸悶、噁心、嘔吐、血壓下降甚至休克從而危及生命的乙醛中毒現象。雙硫侖樣反應臨床多用於酒精成癮症患者的治療,幫助患者擺脫酒精成癮的困擾。
生活中如果吃了下列藥品的話禁止飲酒:
1、頭孢類藥物。能與酒精產生這種反應的頭孢藥物也是有條件的,只有含有硫甲基四氮唑基團的頭孢(如頭孢哌酮、頭孢哌酮舒巴坦、頭孢曲松、頭孢唑林、頭孢甲肟、頭孢孟多等)才會產生這種反應。
2、抑制中樞神經的藥物。乙醇會抑制中樞神經系統,飲酒量越大,對中樞的抑制作用越強。如果此時服用苯巴比妥、氯丙嗪等抑制中樞神經系統的藥物後,與酒精的抑制作用疊加後會產生嚴重的中樞抑制作用,輕者昏睡過去,重者有可能會死亡。
3、降血糖藥物。乙醇還可抑制糖吸收和糖異生,與降血糖藥物的降糖機制類似,兩者共同作用下會導致患者血糖驟降,出現低血糖性昏迷。如果此時飲酒者正在騎腳踏車或者過馬路的話極易引起事故。
4、降壓藥。當乙醇的擴血管作用和降壓藥的降壓作用相遇時會使血管進一步擴張,血容量減少,引起體位性低血壓甚至是昏厥。
5、解熱鎮痛藥。當酒精與解熱鎮痛藥同時作用於人體時會增加胃泌素的作用導致胃出血的風險增加。
6、感冒藥物。許多感冒藥物含有的對乙醯氨基酚進入人體後會產生一種有害物質需要與人體的還原性谷胱甘肽結合才能降低對人體的損傷,但是乙醇會阻礙二者的結合,從而增加肝衰竭的風險。
因此,服用上述藥物2周內禁止喝酒。喝酒不吃藥,吃藥不喝酒。
-
5 # 王桂真營養師
華人有句話“無酒不成席”,請客吃飯喝酒是在所難免。但是如果您的身體不適而正在服用某些藥物,可能會與酒精產生反應而對身體造成危害。雙硫侖反應就是最為常見的藥物與酒精所產生的反應,這些藥物在服用後最好不要喝酒。
酒水中含有的酒精在進入人體後需要經過肝臟的代謝,在這個代謝的過程中需要乙醛脫氫酶把乙醛轉變為乙酸,而一些藥物由於與酒精產生了雙硫侖反應而抑制身體中的乙醛脫氫酶對於乙醇的代謝,這個時候就會出現身體疲乏無力、頭暈、頭痛、胸悶、噁心甚至休克等乙醛中毒的現象。有些人對於這方面的認識不多,需要記住這些藥物在服用之後不能再喝酒。
感冒藥很多的感冒藥中會含有對乙醯氨基酚,乙醯氨基酚是一種乙醯苯胺類解熱、鎮痛藥。是目前臨床上常用的解熱鎮痛藥,被廣泛的應用於感冒的輔助治療,而且市面上大多數的感冒類藥物都含有此成分。它可以緩解感冒引起的低燒和四肢痠痛。對乙醯氨基酚遇到酒精,就會對人的肝臟產生巨大毒性,嚴重的甚至導致肝衰竭。此外,酒精還充當誘導劑,催化對乙醯氨基酚轉化為有毒活性物質,加重中毒反應。
抗生素在感冒期間有些人會搭配服用頭皰類抗生素,此類抗生素與酒精相遇,更是會發生中毒反應。乙醇在體內需要先轉化為乙醛,然後在一種叫做“乙醛脫氫酶”的作用下變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體外。頭皰類感冒藥可以抑制肝臟產生“乙醛脫氫酶”,使乙醛在體內蓄積。如果你平日裡千杯不醉,在服用頭孢類抗生素後飲酒,就會“一杯便倒”。同時,產生一些列“醉酒”反應,面部潮紅、胸悶氣短,嚴重者甚至產生過敏性休克,危及生命。
其實不僅僅是上述藥物服用後不能飲酒,一些降糖類藥物如格列本脲、格列齊特、動物胰島素等,抗病毒藥物如利巴韋林服用後也需要禁止飲酒。
-
6 # 湖南醫聊
所謂的雙硫侖反應,簡單說,酒精的成分就是乙醇,乙醇在人體內會分解成乙醛,乙醛是有毒性的,頭孢類、甲硝咪唑類的抗生素,可以引起乙醛在體內蓄積,容易引起乙醛中毒。乙醛中毒,可以導致心跳加快、低血壓、噁心、嘔吐、胸悶、氣促等症狀,嚴重的還會出現呼吸抑制、意識喪失甚至死亡。
(網路圖,僅供參考)
-
7 # 藥事健康
酒後服用某些藥物(如頭孢類、甲硝唑等)是會產生雙硫侖樣反應的。雙硫侖樣反應,又稱戒酒硫樣反應,是由於服用某些藥物後飲用含有酒精的飲品(或接觸酒精)導致的體內“乙醛蓄積”的中毒反應。由於一些藥物的化學結構中含有“甲硫四氮唑側鏈”,能抑制肝細胞線粒體內乙醛脫氫酶的活性,使乙醛產生後不能進一步氧化代謝,從而導致體內乙醛聚集,出現雙硫侖樣反應。
雙硫侖樣反應表現為胸悶、氣短、喉頭水腫、口唇紫紺、呼吸困難、心率增快、血壓下降、四肢乏力、面部潮紅、多汗、失眠、頭痛、噁心、嘔吐、眼花、嗜睡、幻覺、恍惚、甚至發生過敏性休克,血壓下降可以低至60~70/30~40mmHg,並伴有意識喪失。與急性冠脈綜合徵和心力衰竭症狀相似,容易誤診。雙硫侖樣反應嚴重程度與服用藥物的劑量和飲酒量相關,一般成正比。飲用白酒較啤酒、含酒精飲料等反應重,用藥期間飲酒較停藥後飲酒反應重,說白了就是乙醇含量越高,反應越嚴重,乙醇與藥物接觸越早反應越嚴重。但是即使是少量飲酒或外用乙醇消毒劑或者含有乙醇的製劑,都有可能發生雙硫侖反應。症狀多出現在飲酒後半小時內,但是也有報道服藥前後7天左右飲酒也發生雙硫侖樣反應的,所以服藥期間一定要避免飲酒。
2、硝基呋喃類:呋喃唑酮
3、硝基咪唑類:甲硝唑、替硝唑
4、磺醯脲類降糖藥:甲苯磺丁脲、格列本脲、格列齊特、格列吡嗪、格列喹酮、格列美脲、妥拉磺脲、醋酸己脲等。
5、內分泌系統用藥:溴隱亭
6、抗病毒藥:利巴韋林
同時服用上述藥物期間不僅要避免飲酒,還要注意不要同時服用以下含有乙醇的藥物:
氫化可的松注射液(含有乙醇50%)、尼莫地平注射液、地西泮注射液、藿香正氣水、藥酒等。
[1] 劉玉奇,孟嶸.口服頭孢類抗生素後飲酒致雙硫侖樣反應12例臨床分析[J]. 中國實用內科雜誌,2016(s1).
[2] 倫新強.320例藥源性雙硫侖樣反應的分析[J].中南藥學,2004, 2(3):181-182.
-
8 # 健識局
並不是所有藥物在與酒同服後都會產生雙硫侖樣反應。雙硫侖樣反應, 又稱安塔布司反應 ,也可以叫做雙硫醒樣反應或酒醉樣反應。其原理是藥品中的某些成分與酒精發生作用,從而產生面部潮紅、嗜睡、頭痛惡心、血壓降低、休克等症狀。
服用以下藥物,需要注意避免同服酒精(除了酒之外,也要小心同服的藥物中還有酒精,例如藿香正氣水等)
1、頭孢菌素類藥物如:頭孢哌酮、頭孢哌酮舒巴坦、頭孢曲松、、頭孢美唑、頭孢克洛等。
2、降糖藥物如:氯磺丙脲、苯乙雙胍、格列吡嗪、胰島素等。
3、硝咪唑類藥物如:甲硝唑、替硝唑、奧硝唑等。
4、喹諾酮類如: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口服莫西沙星。
5、其他,如,氯黴素、華法林、複方磺胺甲噁唑等。
在服用以上種類藥物用藥前3日無飲酒及用藥後7日內勿飲酒。
-
9 # 生命召集令
逢年過節或者親朋好友聚會難免會喝上兩杯,但是有些人因為感冒、炎症等原因會服用一些藥物不能喝酒,可經不住別人勸酒或者自身禁不住酒精的誘惑喝上一些。有些朋友擔心酒後吃藥會對身體產生不好的影響。其實這樣的擔心是有必要的,酒後服用某些藥物(如頭孢類抗生素、部分降糖藥等)是會產生題主所說的不良反應,但不是所有的藥物都會有這樣的反應。
雙硫侖反應是指服藥後飲酒由於雙硫侖抑制乙醛脫氫酶,阻礙乙醇的正常代謝,導致出現乏力、頭暈、頭痛、胸悶、噁心、嘔吐、血壓下降甚至休克從而危及生命的乙醛中毒現象。雙硫侖樣反應臨床多用於酒精成癮症患者的治療,幫助患者擺脫酒精成癮的困擾。
生活中如果吃了下列藥品的話禁止飲酒:
1、頭孢類藥物。能與酒精產生這種反應的頭孢藥物也是有條件的,只有含有硫甲基四氮唑基團的頭孢(如頭孢哌酮、頭孢哌酮舒巴坦、頭孢曲松、頭孢唑林、頭孢甲肟、頭孢孟多等)才會產生這種反應。
2、抑制中樞神經的藥物。乙醇會抑制中樞神經系統,飲酒量越大,對中樞的抑制作用越強。如果此時服用苯巴比妥、氯丙嗪等抑制中樞神經系統的藥物後,與酒精的抑制作用疊加後會產生嚴重的中樞抑制作用,輕者昏睡過去,重者有可能會死亡。
3、降血糖藥物。乙醇還可抑制糖吸收和糖異生,與降血糖藥物的降糖機制類似,兩者共同作用下會導致患者血糖驟降,出現低血糖性昏迷。如果此時飲酒者正在騎腳踏車或者過馬路的話極易引起事故。
4、降壓藥。當乙醇的擴血管作用和降壓藥的降壓作用相遇時會使血管進一步擴張,血容量減少,引起體位性低血壓甚至是昏厥。
5、解熱鎮痛藥。當酒精與解熱鎮痛藥同時作用於人體時會增加胃泌素的作用導致胃出血的風險增加。
6、感冒藥物。許多感冒藥物含有的對乙醯氨基酚進入人體後會產生一種有害物質需要與人體的還原性谷胱甘肽結合才能降低對人體的損傷,但是乙醇會阻礙二者的結合,從而增加肝衰竭的風險。
因此,服用上述藥物2周內禁止喝酒。喝酒不吃藥,吃藥不喝酒。
-
10 # 王桂真營養師
華人有句話“無酒不成席”,請客吃飯喝酒是在所難免。但是如果您的身體不適而正在服用某些藥物,可能會與酒精產生反應而對身體造成危害。雙硫侖反應就是最為常見的藥物與酒精所產生的反應,這些藥物在服用後最好不要喝酒。
酒水中含有的酒精在進入人體後需要經過肝臟的代謝,在這個代謝的過程中需要乙醛脫氫酶把乙醛轉變為乙酸,而一些藥物由於與酒精產生了雙硫侖反應而抑制身體中的乙醛脫氫酶對於乙醇的代謝,這個時候就會出現身體疲乏無力、頭暈、頭痛、胸悶、噁心甚至休克等乙醛中毒的現象。有些人對於這方面的認識不多,需要記住這些藥物在服用之後不能再喝酒。
感冒藥很多的感冒藥中會含有對乙醯氨基酚,乙醯氨基酚是一種乙醯苯胺類解熱、鎮痛藥。是目前臨床上常用的解熱鎮痛藥,被廣泛的應用於感冒的輔助治療,而且市面上大多數的感冒類藥物都含有此成分。它可以緩解感冒引起的低燒和四肢痠痛。對乙醯氨基酚遇到酒精,就會對人的肝臟產生巨大毒性,嚴重的甚至導致肝衰竭。此外,酒精還充當誘導劑,催化對乙醯氨基酚轉化為有毒活性物質,加重中毒反應。
抗生素在感冒期間有些人會搭配服用頭皰類抗生素,此類抗生素與酒精相遇,更是會發生中毒反應。乙醇在體內需要先轉化為乙醛,然後在一種叫做“乙醛脫氫酶”的作用下變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體外。頭皰類感冒藥可以抑制肝臟產生“乙醛脫氫酶”,使乙醛在體內蓄積。如果你平日裡千杯不醉,在服用頭孢類抗生素後飲酒,就會“一杯便倒”。同時,產生一些列“醉酒”反應,面部潮紅、胸悶氣短,嚴重者甚至產生過敏性休克,危及生命。
其實不僅僅是上述藥物服用後不能飲酒,一些降糖類藥物如格列本脲、格列齊特、動物胰島素等,抗病毒藥物如利巴韋林服用後也需要禁止飲酒。
回覆列表
所謂的雙硫侖反應,簡單說,酒精的成分就是乙醇,乙醇在人體內會分解成乙醛,乙醛是有毒性的,頭孢類、甲硝咪唑類的抗生素,可以引起乙醛在體內蓄積,容易引起乙醛中毒。乙醛中毒,可以導致心跳加快、低血壓、噁心、嘔吐、胸悶、氣促等症狀,嚴重的還會出現呼吸抑制、意識喪失甚至死亡。
(網路圖,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