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岐黃叟
-
2 # 萬冬心語
春節習俗也稱年俗。
各地方的年俗不大一樣,但還是有一些相同的地方。我的家在東北,那裡每當臨近春節的時候,家家都要做的頭一件事就是祭祖。一進入陰曆二十三小年後,祭祖掃墓活動就開始了。去自家的墓地給故去的親人燒紙錢,避免不了的還有些禱告之類的祭奠方式。
祭祖之後就是置辦年貨了。每一年家家都會準備好多吃喝,一來慶祝節日,還要在節日期間招待親戚朋友。同時還要每人做件新衣服,新襪子,這些新衣服新襪子都要等到大年三十晚上才能拿出來穿上。要是誰趕上本命年的,就要買紅襪子,或者紅內褲,還要繫上紅腰帶。
貼對聯也是每年必不可少的一個習俗。家家門上都要貼上大紅色的對聯,對聯上當然是各種吉祥話了,表達著人們對新一年的祝福和祈盼。在門的中間還要貼上一個福字,有的還要將福字倒過來貼,寓意福到了。在過去還要在屋裡的牆上貼上年畫,近些年貼年畫的越來越少了。但財神爺的畫像還是一值都有的。
掛燈籠同樣是年俗的一種。那些年都是住的平房,在家家的院子豎起高高的燈籠杆,掛上大紅燈籠,給節日增添了喜慶氣氛,現在樓房多了,依然會有一些人家在陽臺上掛上紅燈籠,保持著這一傳統習俗。
拜年也是每年都要做的。晚輩給長輩拜年,長輩會給晚輩壓歲錢。同輩的護送賀禮,相互祝福,你來我往,增加感情。
春節習俗還有很多,像扭秧歌,舞龍舞獅,廟會等。正是因為有了這些老祖宗留下的各式各樣的春節習俗,才有了我們豐富多彩的生活,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民族文化。這些習俗在我們這一代人身上更應該得到很好的傳承和發揚,讓我們的民族文化在世界的民族之林中書寫出光輝的一頁。
-
3 # 嚴效禹yxy6961
第二天,在家閒暇。不過,家裡有去世末滿三年的,出嫁女的全家都會回來,媳婦也要回去。
自 初三開始,相互給親戚拜年,一家一天,有提前約時間,也有不約的,優其通訊方便了,約個時間較方便。一般有,父親的姐妹,母親的父母,兄弟姐妹。
還有多年不往來的遠親,實然來了,就必須回拜!
總之,拜年一般要延續到初七八以後!!
-
4 # 山河慶陽
又是一個已經能聽到腳步聲的春節將至,一年又一年,年年似相識! 相似的是年年過年年年過,不相同的是年年歲歲人不同。
老家的年俗味兒,也如沐春風隨風飄過來了。 曾有詩人說過,年俗,是兒時的糖果新衣裳;年俗,是長大後人在他鄉的一抹鄉愁;年俗,是人至老境後祈盼回家過年的兒女歡聚一堂! 老家過年,少不了殺一口自家餵養的土豬,三兩隻散養的大公雞,媽媽發一籮筐自家田裡出產的黏糜子年糕,做一盆傳統過年酥肉。
近年也跟隨時代添加了魚呀蝦呀海味兒! 老家過年,還少不了傳統的剪紙花,貼春聯,請灶神請門神,買鞭炮買菸花。
俗話說,過了臘八就是年。家鄉地處偏遠農村,臘八節沿襲了傳統古老的習俗,臘月初七夜裡就開始了,家家戶戶都會化一碗冰糖水,用麻線拴一銅錢,穿一根筷子,掛在碗沿之上,小心翼翼端至室外,冰凍一夜。到了初八這天早上,就成了一冰坨,叫臘八坨坨。孩子們提著這臘八坨坨彙集在寒冷的村子裡嘻戲玩耍,時不時溜一口會冰到牙侉子的冰坨兒,發出一聲冰爽到腸子裡的尖笑聲!老人說臘八吃冰有祛除臥了一冬食火的功效。
臘八過後,眨眼就到了臘月二十三祭祀灶神的日子,也叫過小年。
樸實無華的村民們在這天的晚上,先在室外奉香火敬天地,再回廚屋奉香火敬灶神。據傳這一天是灶神迴天宮彙報的日子,虔誠的村民們會敬獻豬頭、乾糧、灶糖,期望灶神在上天說一些利好的話,來護佑一家人安康吉祥!有專用的臘月二十三對聯敬獻灶神: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橫批:一家之主。
到了大年除夕,正式拉開過年的序幕,主旨除了吃團圓飯,祭祀故去的列祖列宗,磕拜至親長輩,盡顯孝道,宗族家人團聚,才是老家過年的真正內涵。在這一點上,我們不得不佩服祖宗們的智慧和良苦用心。
到了大年初一,清晨,繼續重複除夕夜的祭祀祖先,敬拜至親長輩一番後,再遊村敬拜村裡其他七姓八輩的長者。整個活動離不開尊老敬老的主題,全村遊動,場面宏大,喜氣洋洋!其間不時穿插著孩子們放鞭炮傳來的咚咚聲,歡笑聲!
時間移至響午時刻,古老的“出興”活動將大年初一推向高潮,全村男女老少齊出動,匯聚到村裡的廟宇門前,鑼鼓喧天,花炮齊名,老漢們牽著自家膘肥體壯的黃牛,牛頭上插著紙黃表,過廟門,出彩頭,納吉祀福,祈願一村子的人們在這一年裡吉祥如意,萬事大吉!
過了敬拜全村長者的初一,初二是敬拜外親的日子。青壯年一忽兒出門奔向丈母孃家,老舅家,姑姑姨媽家,大包小包的禮品,備辦的齊齊噹噹。帶上妻子,帶上孩子,各村的道路上,你來我往,奔赴不同的目的地,都是走親戚,拜大年!
到了初三四,家鄉的廟戲,社火等文化活動就開始了,一直會持續到正月十五,年才算是過完了,人們也迴歸到日常生活中去了。
近幾年,隨著社會的發展,這其中的一些習俗也簡化去掉了,但偏僻的老家農村,還是更多地保留了許多的傳統年文化習俗。
-
5 # 尖山布衣
是啊快過年了,其實每每到快過年的時候也不知是應該開心還是憂愁,新年本是美好的,濃濃的中國味……
要說到風俗可能每個地方都且會不相同吧,不過不管如何變化,最基本的一個基調是不變的,華人的新年預示著一年的結尾和新一年的伊始,也象徵著團員。
在我生活的地方,西北,基本風俗也有很多,隨著年齡的增長已經忘卻了很多,現在還流傳的比如,年三十晚上“接先人”,送紙錢,貼春聯,蒸饅頭,洗衣服,剪頭髮,過年扭秧歌,唱大戲,很多很多,要問那些值得傳承,我個人覺得應該應該傳承。
因為所有的習俗都體現著我們老祖先的智慧,也是我們國家的一個文化符號,不是一兩天而成,而是經過歲月的沉澱而形成的,所以我們應該更好的傳承它、保護它!
-
6 # 羅luo羅
福建龍巖連城過年習俗很多,規矩也多,進小年開始不能罵人,家裡物品不能摔碎,除夕夜到初三都要開燈守歲,對聯不講都少不了,全部傢俱電器,車輛都要賞紅(貼紅紙),初一和初三不能掃地和幹農活。還有很多,過年民俗活動也非常多,鬧花燈,游龍,板凳龍,走古事,立春那天還有犁春牛等等。不過現在年味沒有二十年前那麼濃厚了。
-
7 # 18182428019
春節習慣很多,吃餃子,放鞭炮,貼對聯,拜年,穿新衣服。
包餃子,在餃子裡放一枚硬幣,誰吃到就會在未來的一年中發大財,身體健康,家庭美滿,最傳統的當然是放鞭炮,煙花,有些人會打一夜的麻將,看春節聯歡晚會,吃年夜飯,貼春聯,福字,老人會給孫子,孫女發壓歲錢。
-
8 # 華陽超哥
由於網路的飛速發展加之智慧手機的廣泛應用,感覺年味慢慢淡化,文化陣地被慢慢吞噬漸漸淡出農村。舞獅、龍燈、旱船、社火、高蹺、掃五窮、扭秧歌這些春節民俗急需傳承和弘揚,政府部門要加大文化領域的投入和引導,不能讓老祖宗們民俗文化斷送在我們這幾代人手裡。
回覆列表
我家在瀋陽,過年是典型的東北風俗:未婚兒女,跟父母一起過三十,已婚在外的兒女,三十一般是獨自過,不回父母家。無論哪裡過,三十晚上必須吃餃子,還必須包幾個餡裡有硬幣的餃子,就為討個吉利:來年好財源滾滾、前程似錦!初一回男方父母家,初二回女方孃家。不管回到哪一邊,進門見長輩都要先拜年,小孩子拜年,長輩慣例都要給押歲錢,所以呀每逢過年小孩子們是最開心的!家人圍坐一起吃團圓飯是一年中最熱鬧的時刻,大家問安長輩,聊聊孩子,敘敘過往,再侃侃今後;只有春節才是一家人口最全,最能拋開一年的疲憊和煩惱,無拘無束,其樂融融的時候。感恩中華遠祖先賢,為我們留下了春節這個喜慶節日,春節是讓孩子長大,讓大人成熟,讓老人離收穫的幸福和喜悅最貼近的日子,感恩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