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429676616371

      說竹 作者:草戈   竹與松、梅並稱“歲寒三友”,與梅、蘭、菊並稱“四君子”,可見人們對其評價不薄,古人認為,竹空心,象徵虛心好學;竹有節,象徵節操高尚;竹修長秀美,姿態動人,詩意無限;竹性堅韌,可編可織。因其可贊、可賞、可畫、可詩、可味、可用,而獨得古今文人雅士青睞。   依依君子德   古語有“君子比德於竹”之說,《世說新語》說王子猷愛竹,就是臨時寓居都要種竹數叢,人問何故,指竹曰:“不可一日無此君”。後來即以“此君”為竹的別稱。吳孔嘉《詠竹》“相對此君殊不俗,幽齋松徑伴梅花”就用此典故。   君子,古時有品德高尚的人之意。竹,以其性情淳樸溫和,品骨清奇典雅,形體文靜端莊而讓人心曠神怡;又以節高而虛心不慕榮華不爭豔麗不媚不諂讓人敬愛有加。君子比竹,故竹有高風亮節之意理所當然。《詩經?衛風?淇奧》中“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就有以竹暗喻美貌男子品德高尚如骨氣象牙如翠玉奇石之意。竹獨具的品德與古代賢哲“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情操吻合。因此,詠竹贊竹賞竹者屢見不數。白居易在《養竹記》中,將竹比作“賢人君子”,欣贊其“本固”、“性直”、“心空”、“節貞”等品德。有贊竹寵辱不驚不卑不亢者如東坡“得志,遂茂而不驕;不得志,瘁瘦而不辱。群居不倚,獨立不懼。”有贊竹堅韌者如鄭板橋“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亂巖中,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南西北風。”有贊竹新老交替無私奉獻的如“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幹為扶持”有贊竹謙遜節高者如國畫大師李苦禪“未出土時便有節,及凌雲處尚虛心。”   晉陶淵明獨愛蓮不外是愛其“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不枝不蔓、中通外直”的耿直和氣節。北宋詩人林逋以梅為妻以鶴為子,亦是梅鶴仰慕梅鶴的高雅,借物言志。而以竹自喻明志者數不勝數。晉代的阮籍、嵇康、山濤、劉伶、阮咸、向秀、王戎等放曠不羈,常於竹林下,酣歌縱酒,為的是不媚於世俗,保持獨立的人格,被稱“竹林七賢”;唐代李白仕途不順,與孔巢父、裴政、張叔明、韓準、陶沔等人隱居徂徠山竹溪,終日飲酒遊樂,被世人稱為“竹溪六逸”,唐代王維經“安史之亂”後,拋棄功名利祿之念,隱居藍田鄉下建竹裡館,潛心悟禪。“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愛竹成癖,須臾不離,“風中雨中有聲,日中月中有影,詩中酒中有情,閒中悶中有伴”。詩人東坡,以竹為友:“可以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使人俗”揚州的個園之所以稱之為“個園”,主要因為園主黃至筠愛竹,個乃竹之一半。黃至筠雖然是商人,卻大有文士之風,愛竹所象徵的德行-“本固”、“心虛”、“體直”、“節貞”。可見,文人雅士不論在失意還是得志都好以竹自喻,以竹明志,以竹修心,以竹養性,以竹怡情。   盈盈君子韻   竹,可謂形神兼備,不僅可詩,而且入畫。   竹可賞,可畫。竹葉,修長纖細,姿態婀娜,隨風搖曳,能夠盪滌心腸,讓人心曠神怡寵辱皆忘;竹幹,骨質清奇,堅韌挺拔,傲然獨立,能夠激盪壯志,讓人豪情萬丈奮發向上;竹綠,凝翠聚黛,如碧玉似翡翠,鬱鬱蔥蔥,讓人覺得朝氣蓬勃青春永駐。正因為如此,古人好畫,唐宋以來,名家輩出。唐畫竹名家蕭銳就倍受白居易的稱讚,並作《畫竹歌》:“植物之中最難寫,古今雖畫無似者;蕭郎筆下獨逼真,丹青以來第一人。人畫竹身肥臃腫,蕭畫莖瘦節節疏;不根而生隨意生,不筍而成由筆成。”五代丁謙亦是畫竹名家,可惜的是據說此兩人都無畫傳世。北宋有畫墨竹名家文與可,在指點蘇軾畫竹時說的“畫竹必先得成竹在胸”深受蘇軾認同。文同曾畫了一幅迎風仰斜的偃竹圖贈給蘇軾,並說:“此竹數尺耳,而有萬尺之勢。”蘇軾就十分欣賞,並曰:“與可畫竹時,見竹不見人;豈獨不見人,嗒然遺其身;其身與竹化,無窮出清新,莊周世無有,誰知此凝神,”可見不僅畫出竹之形神,更滲透了畫家處事經世的哲學。人們熟知的鄭板橋可謂畫竹之專家了,板橋一生畫竹,平日無竹不居,他做過官的範縣、濰縣也處處種竹。他71歲時,說自己一生畫竹,“不學他技,不宗一家”。人們形容他“以情入畫、以情寫竹”。形容其畫“不僅是一枝竹,而是一種人,一種品格,一種力量,一種趣味,一種追求,一種意境,一種祝願。”中國畫流派中就有“湖州竹派”這一專門以竹畫規類的流派,可見竹在傳統文化中影響之大。   竹可聽,可品。清風徐徐拂過細細的竹葉,笛聲悠悠飄過輕輕的紗窗,明月一輪,抑或星星幾顆,此情此景怎麼不叫人陶醉呢。再多的煩惱,再多的苦衷,再多的贅累都可以得到暫時的遺忘;再多的慾望,再多的企求,再多的仇怨都可以得到淡化。酒能解愁,那是騙人;茶能清心,實是可人;而竹能怡情,確是醉人。而自古便有以竹代音樂之說,“絲竹”一詞用的多,古人就有“聽絲竹之聲,而天下治”的說法,劉禹錫在《陋室銘》中曾有“無絲竹之亂耳,無案櫝之勞形”,儘管“絲竹”指代官場的嘈雜之音而非怡情悅性音樂,但都有與音韻相關之意。白居易《琵琶行》“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中的“絲竹”便是真正的音樂了,歐陽修《醉翁亭記》中說的設宴飲酒之樂“非絲非竹”亦指的是音樂。江南文化的代表之一江南絲竹音樂曾一度風靡江南城鄉,其中不少就以竹器竹樂為主。   竹韻悠揚,其豐富之形之韻難以用言語言說。   淳淳君子味   竹子得雅士之歡心,不僅因其品節高,神韻豐,其用途亦廣。蘇軾《記嶺南行》記:“嶺南人,當有愧於竹。食者竹筍,庇者竹瓦,載者竹筏,爨者竹薪,衣者竹皮,書者竹紙,履者竹鞋,真可謂一日不可無此君也耶!”說得極其精闢。   竹可食,其筍潔白如玉,甘脆可口。筍自古便是桌上佳餚。《詩經?大雅》記述拜神所用素菜:“其簌維何?維筍及蒲”,拿什麼素菜敬路神?竹筍和新蒲。唐朝還有專員管理植竹,唐書百官志:“司竹監掌植竹筍,歲以筍供尚食。”提到吃筍,要說蘇東坡。他不僅能詩工書善畫,還會吃,尤其是筍。被貶黃州時有“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的佳句,後又有“無竹令人俗,無肉使人瘦。若要不俗也不瘦,餐餐筍煮肉”的妙語。他還喜歡吃苦筍,他的好朋友黃魯直為此曾調侃他“公如端為苦筍相,明日春衫誠可脫”,說他為了吃苦筍,連官都可以不做。李漁《閒情偶記》說筍為天下蔬食第一,肥羊嫩豬不足比肩。筍的另一知音算鄭板橋,他不僅知竹,亦能味竹,“江南鮮筍趁鰣魚,爛煮春風三月初”,三月是筍最美之時,板橋必應時而烹,盡興而食。   竹可用。日常生活可用,竹椅,竹床,竹帽,竹籃,竹籬,竹窗,竹簾,竹籮,竹簍,竹笤,竹扇,儘管是些塵俗之物,確也別具情趣。竹器一般造型玲瓏別緻,精細巧妙。書房設一竹窗,配一竹簾,客廳置一兩竹椅,掛一兩竹雕,閒適自然,雅趣頓生。如鄭板橋描寫的竹屋“江上人家翠竹光,竹屏竹几竹方床。生之氣味原譜竹,竹屋還需勝畫梁。”置竹器竹具者一般好雅淡,唯竹器不妖不豔也不俗。“石縫山腰是我家,棋枰茶灶足煙霞。有人編竹為笤帚,也與神仙掃落花”。在古人眼中竹器著實也別有風味。說竹子的用途,不能不提竹簡。在發明紙之前,記載歷史傳承文化,竹簡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古人“寫”字用的材料,除了甲骨以外,還有竹片和木板。他們把竹片和木板削成一條條狹長而又平整的小片片,在上面就寫字。竹子做的叫竹簡;木頭做的叫木簡,又叫版牘。簡用繩子竄起就成了“冊”。我們悠久的歷史得以綿長流傳至今,這些史“冊”公不可沒了。另外,竹還可供怡情雅興之用,用竹做的樂器就有華人喜歡的笛、蕭、笙等。中國古典音樂名曲《喜相逢》、《小放牛》、《姑蘇行》、《鷓鴣飛》、《幽蘭逢春》、《延邊之春》、《慶豐收》、《苗嶺的早晨》等就是笛子演奏的。笛子發音動人、婉回、悠揚,古人有“盪滌之聲”的說法,深得人們的喜愛。   可見竹子已深具的中國文化內涵。無論吃、用還是品,都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裡有竹蓆批發市場請問哪裡有涼蓆發市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