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阿離小栗子
-
2 # 山村老彭
首先,曹操是要排除的,因為曹操對人才得包容性最強。
劉備從他樹立的個人形象來看,殺功臣的可能性不大,但是會冷藏,如馬超,馬謖這樣。
所以應該孫權是最有可能的,看下太史慈的結局,再看龐統的際遇就窺見一般了。對待人才方面個人喜好色彩太濃。
-
3 # 班長愛翡翠
應該是曹操和孫權,劉備以仁義定天下,身邊功臣也多操勞過度而死,尚無殺身之禍!曹操有荀彧之死,孫權有呂蒙之死!
-
4 # 胡侃解密三國
首先曹孫劉都有這個可能,但是最有可能的應該是孫權。
為何殺功臣?首先要明確為何要殺功臣?難道皇帝不殺人會死麼?顯然不會,那為何還要殺人,而且是殺對自己,對國家有功的功臣呢?答案是:江山。
殺功臣,最主要的就是發生在開國君主身上,後面的繼承者一般不會這麼做,兵不血刃就取得江山的可能性很小,而且即便僥倖取得了(比如王莽)也很難穩定,更不用說長久了。所以開國君主一般都是帶著一群文臣猛將千軍萬馬中打拼過來的,所以威望和能力在當時一定都是無人能及的,再牛的臣子也都壓的住,但是一旦開國君主老去,對部下的掌控力變弱,那下面的人就會有特殊的想法了,所以不少開國君主在這時會選擇殺功臣,其原因主要是兩方面的:
其一,為自己,君主老去,對臣子掌控力變弱,而功臣此時大多已經身居高位要職,容易產生不臣的想法,所以君主要除去隱患;
其二,為子孫,君主老去,繼承者年幼,或者能力平平,防止那些功臣造反,殺掉替下一代鋪路。
這也說明了為何殺功臣都是發生在君主老年,難道“大臣老了就是老奸巨猾,皇帝老了就老邁昏聵”?顯然不是,皇帝只是在給自己的後事做準備,所以必定會動一些人。
為何說孫權最有可能殺功臣?分別看下三人:
曹操,曹丞相事必躬親,在軍中和朝中的威望絕對都是碾壓級別的,而且曹操在世時沒有任何一個大臣有能力威脅到曹魏的江山,所以曹操基本不用為自己而開殺功臣。那麼看下是否有必要為子孫殺功臣,曹操去世時,曹丕33歲,並不年幼,而且曹丕的能力雖然不及曹操,但也說不上平庸,即便對上劉備、孫權也吃不了虧,而且曹操有意培養了接班人,所以曹丕的支持者和威望都還可以,曹操也沒有必要為此而大殺功臣。所以在握個人看來曹操殺功臣的機率是最小的。
劉備,劉備創業艱辛,深知良臣武將的難得,所以劉備一直都是比較愛惜人才的,而且劉備有仁名,所以為了名聲劉備應該不會“擅”殺功臣,但是這個並不代表劉備會不殺功臣,說劉備是三國藏的最深的應該也說得過去,而且超能忍,戲也足,但是這種人實際是比較“腹黑”的,看弄死呂布,處理劉璋都能看出來,《新三國》龐統說劉備說的好:“主公做事,那向來是滴水不漏啊!”所以劉備如果殺功臣,必定會做好各種準備,控制好輿論,把你殺了再流上幾滴淚,還能讓群眾認為你就是該死,而劉備是不得不為,就像劉邦原本也是比較寬厚的,但是殺起功臣毫不手軟。所以劉備殺功臣的機率比較大。
孫權,若是熟悉三國,那孫權後期做的齷齪事就不用多說了,沒有統一已經要殺功臣了,最著名的應該就是逼死陸遜了吧。因為太子孫和和魯王孫霸的黨爭,孫權直接搞大清洗,人家一般是清洗一方,保住一方,而且孫權比較奇葩的是,把兩方都清洗了,讓第三方做了太子,就好比一場比賽,裁判孫權把兩個選手都拍死,拉了一個觀眾當冠軍。沒有統一的孫權尚且如此,那要是真統一了孫權怕是要放飛自我!
綜上來看:殺功臣的機率從高到低依次是:孫權>劉備>曹操
-
5 # 毛驢兒談歷史
劉備統一全國後,最有可能大殺功臣,我們來分析一下為什麼。
1:曹操有能力,而且愛才
1,從自身講,曹操是政治家、軍事家,他對自己的領導能力是充滿自信的,所以他能夠輕鬆駕馭所有人,沒必要大開殺戒。
2,都說曹操奸詐陰險,可是他對手下將士是非常好的,即使是關羽、趙雲這樣的敵方將士,曹操都不忍心殺害。
整個三國演義裡,真正讓曹操狠下心來誅殺的將軍,好像一個都沒有。就連呂布那種人,曹操都想將他留下。由此可見,曹操也是心胸寬廣的人,不會濫殺無辜。
二:孫權沒必要殺功臣
自古開國帝王殺功臣,大多是因為擔心功臣們功高震主不服皇權。
可是孫權完全沒必要擔心這些,因為他的王位是繼承哥哥孫策的。如果那些功臣要造反,那麼從孫策一死就開始反了,何必要等到孫權統一全國呢?
所以說,孫權沒必要殺功臣。
三:劉備爆發戶心裡
劉備素有“仁義”之名。可是當他建立了西蜀政權後,終於露出了他那農村爆發戶的心態。“高傲自大,行事只憑個人喜好。”
1,關羽敗走麥城被殺,劉封雖有見死不救之過,(即便去了,多半也是多送一個人頭),但是也罪不至死,而劉備卻執意殺了他。
2,劉備急於為關張報仇,竟然不聽諸葛亮和法正的勸阻,一意孤行導致七十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
由上兩點可以看出,劉備剛一得勢就變得“殺人全憑喜怒,做事不聽勸阻”,如果他能統一天下,必殺功臣無疑。
-
6 # 花貓劉雨昊
當然是曹操啊。曹操本性多疑,陰險狡詐。有任何人侵犯他的利益,哪怕只是懷疑。他都會給殺掉。
曹操患有頭疼病。於是想請華佗給他治病。但是華佗一直說自己的老婆有病走不開。曹操找了他幾次,也找不到他。於是曹操派人去華佗家裡檢視他老婆到底有沒有病。如果沒病直接抓起來。於是華佗被殺。
還有曹操殺呂伯奢。呂伯奢本來好心搭救曹操。又吩咐家人殺豬款待二人。自己去村裡買酒。但是曹操多疑,聽見了磨刀聲以為要殺自己。於是把呂伯奢家人殺光。看到買酒回來的呂伯奢,擔心自己被告發,又將他殺死。可見,曹操的狠毒。也看出了曹操的不仁不義。最後曹操也說出了那個千古名句。“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
就是對身邊一直在伺候自己的人,他也信不過。所以才有了做夢殺人。他經常懷疑有人要陷害自己。於是經常對人家說,我做夢的時候愛殺人。在我睡著的時候,大家千萬不要接近。有一天,他裝作睡著。故意不蓋被子。一個侍者。給曹操蓋上了被子,然後被殺。曹操殺人之後重新躺倒呼呼大睡,裝作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一樣。第2天。曹操還問誰殺我侍者?眾人皆以為曹操真的是在夢中殺人。但是楊修明白了曹操之意。說“丞相非在夢中。而是汝等在夢中。”曹操看見楊修揭穿了自己的陰謀。於是找了個藉口殺了他。
所以從各方面來推斷。殺功臣曹操是肯定能做得出來的。天下平定了以後。只要任何人對曹操有一點威脅。他就會殺掉。不管是誰。
回覆列表
曹操手下的很多人政治信仰完全是不同的,除了宗族親戚,又分為忠於曹操本人和漢室王朝的,這些人構成了曹操最基本的地盤,他的戰略方針就是挾天子以令諸侯,重點在於“挾天子”既可以將對外動作合法化,也可以凝聚漢臣收攏人才。曹操沒有稱帝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在天下未統一之前,稱帝這個事情,沒辦法向自己的基本盤解釋,怕弄不好就分崩離析了。但假設他統一了,肯定是要清洗一幫人在稱帝的。
孫權在與老臣功高震主。江東孫家兩代領導人都沒活過中年,導致託孤的重臣太多了,大家偏居一隅,蛋糕劃分很平均。但要是江東得天下,重新劃分,一群老幫菜不爭個你死我活?戰爭時期,大家同心協力為了自己這個團隊好,所以江東一代代的人才都能脫穎而出,但要是和平年代階級固化,老人們肯定得佔著茅坑不拉屎了。孫權多聰明的人,不會放任出現這種情況的。
劉備在我看來是最不會殺功臣的。因為想想劉備的地盤和手下人,沒道理會去反他(也是因為劉備手下人真不多)。臥龍鳳雛法正糜家,關張趙馬黃,荊州與蜀地的宗族,不是結拜兄弟就是親戚,剩下的馬超身體不好,黃忠太老,諸葛亮在他死後還是忠心。劉備名頭又正(匡扶漢朝)又捨得給官給權,大家封侯拜相不算,還給人地盤。在他的團隊,劉備有絕對的領導權和話語權。要是劉備稱帝,手下這幫人開心都來不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