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381110077250

    生命的本質是機體內同化、異化過程這一對矛盾的不斷運動;而死亡則是這一對矛盾的終止。人體內各組織器官的同化、異化過程的正常進行,首先需要呼吸、迴圈系統供給足夠的氧氣和原料,尤其是中樞神經系統耐受缺血缺氧的能力極差,所以一旦呼吸、心跳停止,可以立即引起死亡。所謂復甦也就是先用人工的方法代替呼吸、迴圈系統的功能,然後再進一步採取措施,恢復有效的自主呼吸和心跳,從而保證中樞神經系統的代謝活動、維持正常生理功能。同時,積極糾正體液內環境的紊亂,使組織細胞有穩定的代謝環境,也是十分必要的。透過復甦搶救,重建體內同化、異化這一對矛盾的動態平衡,才能復轉機體的生命活動,逐步恢復健康。

    死亡作為疾病的一種轉歸,也是生命的必然規律,但由於生命自然終止而“老死”(據比較生物學的研究,人類自然壽命大約是140-160歲左右)的只是極少數,人類絕大部分都死於疾病。因病死亡的原因大致可分為三類:①由於重要生命器官(如腦、心、肝、雙側腎、肺及腎上腺等)發生了嚴重的、不可恢復的損害。②由於長期疾病導致機體衰竭、惡病質等以致代謝物質基礎極度不足、各系統正常機能不能維持。③重要器官沒有明顯器質性損傷的急死,如失血、窒息、休克、凍死等。

    過去人們習慣把呼吸、心臟功能的永久性停止作為死亡標誌。但由於醫療技術的進步,心肺復甦術的普及,一些新問題產生了,它們衝擊著人們對死亡的認識。全腦功能停止,自發呼吸停止後,仍能靠人工呼吸等措施在一定時間內維持全身的血液迴圈和除腦以外的各器官的機能活動。這就出現了“活的驅體,死的腦”這種反常現象。眾所周知,腦是機體的統帥,是人類生存不可缺少的器官。一旦腦的功能永久性停止,個體的一生也就終結。這就產生了關於“死亡”概念更新的問題。“腦死亡”的概念逐漸被人們所接受。

    腦死亡

    全腦功能不可逆性的永久性停止,稱為腦死亡。包括:

    (一)大腦功能的停止:除運動、感覺之外,思考、感情等精神活動功能,即意識也都永久性喪失。腦電波消失。如果腦幹功能尚存,有自發呼吸,則不能稱為腦死亡,只能說是處於“植物狀態”。

    (二)腦幹功能停止:腦幹有網狀結構、腦神經核、延髓血管運動中樞、呼吸中樞等重要結構。因此,腦幹功能喪失意味著上述結構功能停止。網狀結構功能喪失導致昏迷,腦神經功能喪失則引起對光反射、角膜反射、眼球反射、前庭反射、咽反射、咳嗽反射的消失;延髓功能停止,則自發呼吸停止,血壓急劇下降,直至腦死亡。

    二、腦死亡的判斷

    目前關於腦死亡的判斷標準尚未統一,但大多數是根據意識、呼吸、反射、腦電圖等方面進行判斷,現將某些國家或地區所制訂的腦死亡診斷標準總結如下,供參考(表16-1)。

    表16-1腦死亡診斷標準比較

    標準

    瑞典

    義大利

    墨西哥

    英國

    美國聯合調查

    中國臺北

    日本厚生省腦死亡研究班

    年度

    1972

    1975

    1976

    1977

    1977

    1984

    1985

    深昏迷

    0

    0

    0

    0

    0

    0

    0

    無呼吸

    0

    0

    0

    0

    0

    0

    0

    瞳孔散大

    0

    0

    0

    0

    0

    0

    0

    腦幹反射消失

    0

    0

    0

    0

    0

    0

    0

    脊髓反射消失

    ×

    足底反射消失

    0

    ×

    ×

    ×

    ×

    腦電波平坦

    0

    0

    0

    ×

    0

    ×

    0

    腦迴圈消失

    0

    ×

    ×

    ×

    ×

    ×

    低血壓

    ×

    ×

    ×

    ×

    ×

    ×

    ×

    時間(小時

    25分鐘

    12

    24

    24

    6

    4

    6

    條件

    原因明確。藥物中毒除外

    腦電波在4小時之內記錄3次,每次30分鐘。

    低體溫及服用溴化物、巴比妥、酒精等除外

    原因明確。抑制劑、肌松劑、低溫體,內分泌、代謝性疾病除外

    進行了相應治療

    原因疾病診斷明確。不可逆性腦器質性損害。除外代謝障礙、藥物中毒,低體溫。

    器質性腦損害,進行了相應的治療。6歲以下兒童、急性藥物中毒、低體溫、代謝、內分泌障礙除外。

    由於對死字有所忌諱,漢語對人的死亡描述的詞彙有極其豐富,據研究不同的說法共有兩百多種。

    *天子死:崩,也叫“駕崩”或“山陵崩”;諸侯或后妃死:薨(或薨逝、薨亡);大夫死:卒;士死:不祿;庶人之死才稱死。(據《禮記?曲禮下》)又,唐制,凡三品以上稱薨,五品以上稱卒,自六品至平民稱死,或者叫“亡”。

    *民間說法:過世、過去了、過了、去了、走了、返鄉、回去、離開、長眠、先走一步、老去、作老人、作古、千古、上西天、蘇州賣鴨蛋

    *雅稱:辭世、與世長辭、辭去人世、百年之後、壽終正寢(男)、壽終內寢(女)、成為故物、嗚呼哀哉、已故、作古、大去、仙逝、安眠、安息、往生(佛家語:指到另一個世界生活)、駕鶴西歸。

    *未成年人死:夭、夭折、短折、夭亡、殤、夭殤、早逝(英年早逝)、夭逝、天逝、棄養、夙殞、天服之殤、早夭。

    *敬愛的人死了(褒義詞):逝世、去世、長逝、溘然長逝。

    *憎恨的人死(貶義詞):掛了、領便當去、溘了(方言)、見閻王、回老家、歸西天、斷氣、數盡、完蛋、翹辮子、吹燈拔蠟、嗝兒屁著涼、一命嗚呼。

    *和尚、尼姑死:圓寂、涅盤、坐化。

    *道士死:羽化、登仙、兵解

    *天主教或基督教:釋勞歸主、魂歸天國、榮登天國、主懷安息、蒙主寵召

    *中國穆斯林稱死為:歸真

    *美人死:香消玉殞、天妒紅顏、紅顏薄命

    *自殺:棄世、自盡、殺身、厭世、觸槐(典出春秋時鋤麑不忍從晉靈公之命刺殺趙盾而撞槐樹自殺)、自絕於人民,具體有自縊、自裁等

    *自然之死:壽終、登仙、百年、老了、謝世、長逝、長往、長辭、歸室、歸泉、走了、去了、故去、就木、壽終正寢、壽終內寢。

    *非正常死亡:遇難、喪身、蒙難、罹難、暴亡、身亡、殉亡、暴斃、斃命、絕命、驟亡、喪生、非命、亡命、斷命、病逝

    *在非生活地或非成長地死亡:客死

    *光榮的死:犧牲、就義、成仁、殉道、殉國、捐軀、光榮、殉職等。

    *形象的說法:見馬克思、見老祖宗去了、去移民

    *比較婉轉的說法:風去樓空、天妒英才、南極星沉、駕返瑤池、音容宛在、師表長存、大義凜然、殺身成仁、等等。

    其他:歿、殞、殂、殪等

    *長眠:太平廣記˙卷九˙鄭郊:“聞冢中言曰:‘何不雲下有百年人,長眠不知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結婚真的必須要有房子嗎,幾十年時間是人生最精彩的年華卻要為房貸而活,值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