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權眾籌其實有很多坑。
2016年,創業媒體第一品牌(幾乎是)36氪被爆出,其眾籌平臺操作的一個宏力能源的專案出了問題,承諾的2015年業績與實際業績嚴重不符,被指涉嫌欺詐,透過其官方迴應的內容來看,問題確實存在,這樣的一個事件的爆發,一方面也讓我們看到一個快速成長、成名的創業公司——36氪。
在36氪享受早期網際網路創業紅利,迅速成為明星創業企業,創始人也小小年紀(現在也不小了)就已成名,然而在 通往最終成功,進行商業模式變現的過程中,依然充滿著挑戰,而應對這些挑戰的能力和效果,最終決定了成名與成功的距離到底有多遠,是近在咫尺還是相差十萬八千里。
然而, 在迎來早期的成就的同時,在面臨其創業專案商業變現的關鍵時期,會發現要實現真正的價值變現,幾乎都離不開傳統商業的本質,和傳統商業、傳統行業的運營經驗必不可少, 比如36氪一個網際網路新媒體最終要透過金融變現,比如3W咖啡一個網際網路社交品牌正在探索空間經濟的變現之路,也迴歸到了商業地產領域。
而在這些領域中,其固有的,傳統行業的運營經驗和積累,是這些網際網路創業者所不具備的,或者說缺失的。
此時的創業專案無疑會遭遇到創始人基因天花板的侷限。
而幸運的是,這些早期成名的創業公司,都擁有品牌優勢、先發優勢,以及資本的優勢,可以透過聘請職業經理人的方式,解決自己在地產和金融領域的行業積累缺失,然而,此時的創業公司,已經從創業公司模式自然切換到了上升期公司模式,已經從產品型公司向管理型公司轉變,而此時吸納的職業經理人,那些具有傳統行業經營經驗的新人,與原有團隊成員之間的文化、行業等基因的不同甚至是衝突,更是在第一時間就會暴露出來。
首先,創業公司的品牌是否能夠足夠響亮,讓傳統行業的精英選擇加入。
其次,加入者是否能夠理解創業公司原有企業文化和優勢,能夠將自身的優勢充分融入或者增量加入到原有優勢之中。
最後,是否擁有足夠的時間去驗證和實施商業模式變現的整個過程。
以36氪為例,在確立其主營業務是網際網路金融,股權眾籌以及FA業務之後,其金融行業從業經驗人士的引入就是其核心工作,而且這些行業資深人士對於其自身業務模式確立,業務風險的規避能力,就直接決定了這樣一個品牌是否能夠不斷增色添彩。
而如今爆發出來的事件,從一個側面反映出這種融合的效果並不理想,眾多的瑕疵暴露在世人面前,而且一些被專業人士指出的常識性錯誤,都在向世人暴露著存在的問題。
當下,伴隨著創業投資熱,無數的股權眾籌平臺紛紛出現,各種出身背景的主角都投入到了股權眾籌這樣一個看似風光業務之中,而擁有媒體入口特徵和流量優勢的36氪,選擇股權眾籌業務作為其轉型升級的核心業務,也被視作是創業媒體商業模式變現的幾乎是最佳模式。
然而,事實上, 中國式的股權眾籌,特別是基於早期網際網路創業專案的股權眾籌,在中國或許就是一個坑,一個偽命題。
看看中國式股權眾籌的那些坑。
早期創業專案所謂的天使投資,在興盛發展的美國,大多數是以個人身份進行的天使投資,雖然數量眾多的人都可以做天使投資,但是總體來說投資人數量相對有限,而且都擁有較高的風險防範意識,或者說對風險投資的共識性認知都達到了較高的層次。
同時, 由於網際網路早期創業專案,成功機率非常之小,則意味著早期天使投資的專案,幾乎是大部分都將打水漂,絲毫沒有回報,而這樣的現實結果,是否能夠真正被股權眾籌參與者所真正認知呢?
因此,中國式股權眾籌,將本應該是擁有較好風險投資和股權投資認知前提,並且是相對精英化的活兒,人為放大為人人都可以參與,卻未曾真正改變其風險性極高的現實,本質上就存在悖論,讓高風險的早期天使投資專案,讓那些普通的,或許不知道股權眾籌是什麼的低風險承受能力的人買單,其風險程度可見一斑。
要實現股權眾籌風險的降低,勢必要做的是縮短投資回報的週期,因為一個創業專案從早期投資到最終獨立IPO或者被收購變現,整個週期較長,一般不適合擁有短期投資回報要求的普通投資者,而在國外的風險投資模式中,由於規範化體系相對完善,天使輪、VC階段、PE階段的IPO錢投資都擁有不同的定位和職能劃分,一般早期天使投資都會在下一輪退出,從而有較為穩定的回報,所謂的YC孵化器,之所以能夠成功,其本質原因依然在於其專案投資退出都幾乎在其投資進入的下一輪。
而在中國,幾乎是大部分的創業專案,都以圈子文化、人情文化為基礎,更多的投資所倚重的除了技術細節外,還依然對於關係、圈子、人情元素有要求,一個創業專案每一輪融資,都發現上一輪投資方跟投,追投的現象,所謂的信任背書,這也導致了一箇中國早期天使投資專案,其投資人退出變得十分“艱難”,下一輪不是選擇退出,而是跟進跟投幾乎成為了主流,這也導致了早期天使投資幾乎橫跨了整個專案融資週期,無形之中又加長了投資回報的週期。
如今包括36氪等的股權眾籌平臺,雖然完成了不少的專案融資,其回報週期的不確定性,或者說在未曾有整體投資規範秩序完善的前提下,缺乏變現退出機制的社會廣泛共識基礎情況下,或許有些盲目入局的嫌疑,也無形之中增加了其中的風險性。
當下,中國政府對於股權眾籌等的公開募資有著嚴格的管理規定,其中股東數量不能夠超出人數限制等,而當下的股權眾籌平臺,在實際操作中都會透過無數個法人主體的方式規避其中的人數限制風險,在極端情況下,一個標的公司,雖然公司股東中僅顯現有限的法人股東,但是其間接的隱性的股東數量(眾籌人)會遠遠超出限制,也導致其中的重大風險。
如果標的公司有朝一日要IPO獨立上市,則在進行稽核認證過程中,已經擁有了眾多的眾籌股東的公司,是否還符合IPO(首次公開募資)的要求,是否會被扣上已經公開募資過的帽子,而被一棍子打死,也不得而知,因此,當下的股權眾籌平臺,雖然在實際操作層面擁有各種的應對政策限制的方法,但是面對未來政策環境風險依然存在的現實,其隱含的政策風險是巨大的。
在當下的政策環境以及風險投資氛圍體系之下,股權眾籌雖然有著無數家的參與主體,但真正實現完美的政策支撐環境,以及群眾認知水平,以及觀念理念的普及等,還有較長的路要走,這對於整個行業來說都是新的挑戰,而對於36氪這種以此為業的網際網路創業公司來說,也是十足的挑戰。
創業成名容易,創業成功不易,一方面,因為創業公司的最終成功,需要經歷不同的發展階段,不斷的升級革新,每一次的革新都是突破創始人以及公司本身天花板的過程,其中的艱難歷程,伴隨著各種的負面新聞,事故危機在所難免,這也是走向成功的必經之路;
另一方面,創業最終實現商業價值變現所依託的或許不僅僅是自己團隊的發展,也與社會環境,法制環境,市場環境,行業變化息息相關,如果沒有大環境的改變和升級,創業成名到創業成功之間的距離就依然遙遠,所謂的天時地利人和,在當下的創業專案發展路徑中,都是不可逾越的,也是必須經歷的。
創業,成名容易成功難,成名過早很多時候也是一個負擔,因為在一個浮躁情緒瀰漫的社會大環境下,戒驕戒躁,謙虛謹慎的踏實慎行,或許才是縮短成名與成功距離的最好辦法。
股權眾籌其實有很多坑。
2016年,創業媒體第一品牌(幾乎是)36氪被爆出,其眾籌平臺操作的一個宏力能源的專案出了問題,承諾的2015年業績與實際業績嚴重不符,被指涉嫌欺詐,透過其官方迴應的內容來看,問題確實存在,這樣的一個事件的爆發,一方面也讓我們看到一個快速成長、成名的創業公司——36氪。
在36氪享受早期網際網路創業紅利,迅速成為明星創業企業,創始人也小小年紀(現在也不小了)就已成名,然而在 通往最終成功,進行商業模式變現的過程中,依然充滿著挑戰,而應對這些挑戰的能力和效果,最終決定了成名與成功的距離到底有多遠,是近在咫尺還是相差十萬八千里。
然而, 在迎來早期的成就的同時,在面臨其創業專案商業變現的關鍵時期,會發現要實現真正的價值變現,幾乎都離不開傳統商業的本質,和傳統商業、傳統行業的運營經驗必不可少, 比如36氪一個網際網路新媒體最終要透過金融變現,比如3W咖啡一個網際網路社交品牌正在探索空間經濟的變現之路,也迴歸到了商業地產領域。
而在這些領域中,其固有的,傳統行業的運營經驗和積累,是這些網際網路創業者所不具備的,或者說缺失的。
此時的創業專案無疑會遭遇到創始人基因天花板的侷限。
而幸運的是,這些早期成名的創業公司,都擁有品牌優勢、先發優勢,以及資本的優勢,可以透過聘請職業經理人的方式,解決自己在地產和金融領域的行業積累缺失,然而,此時的創業公司,已經從創業公司模式自然切換到了上升期公司模式,已經從產品型公司向管理型公司轉變,而此時吸納的職業經理人,那些具有傳統行業經營經驗的新人,與原有團隊成員之間的文化、行業等基因的不同甚至是衝突,更是在第一時間就會暴露出來。
首先,創業公司的品牌是否能夠足夠響亮,讓傳統行業的精英選擇加入。
其次,加入者是否能夠理解創業公司原有企業文化和優勢,能夠將自身的優勢充分融入或者增量加入到原有優勢之中。
最後,是否擁有足夠的時間去驗證和實施商業模式變現的整個過程。
以36氪為例,在確立其主營業務是網際網路金融,股權眾籌以及FA業務之後,其金融行業從業經驗人士的引入就是其核心工作,而且這些行業資深人士對於其自身業務模式確立,業務風險的規避能力,就直接決定了這樣一個品牌是否能夠不斷增色添彩。
而如今爆發出來的事件,從一個側面反映出這種融合的效果並不理想,眾多的瑕疵暴露在世人面前,而且一些被專業人士指出的常識性錯誤,都在向世人暴露著存在的問題。
2 中國的股權眾籌定製商業計劃書詢zboshi007或本來就是一個大坑當下,伴隨著創業投資熱,無數的股權眾籌平臺紛紛出現,各種出身背景的主角都投入到了股權眾籌這樣一個看似風光業務之中,而擁有媒體入口特徵和流量優勢的36氪,選擇股權眾籌業務作為其轉型升級的核心業務,也被視作是創業媒體商業模式變現的幾乎是最佳模式。
然而,事實上, 中國式的股權眾籌,特別是基於早期網際網路創業專案的股權眾籌,在中國或許就是一個坑,一個偽命題。
看看中國式股權眾籌的那些坑。
一大坑,將高風險匹配給低風險承受能力的人早期創業專案所謂的天使投資,在興盛發展的美國,大多數是以個人身份進行的天使投資,雖然數量眾多的人都可以做天使投資,但是總體來說投資人數量相對有限,而且都擁有較高的風險防範意識,或者說對風險投資的共識性認知都達到了較高的層次。
同時, 由於網際網路早期創業專案,成功機率非常之小,則意味著早期天使投資的專案,幾乎是大部分都將打水漂,絲毫沒有回報,而這樣的現實結果,是否能夠真正被股權眾籌參與者所真正認知呢?
因此,中國式股權眾籌,將本應該是擁有較好風險投資和股權投資認知前提,並且是相對精英化的活兒,人為放大為人人都可以參與,卻未曾真正改變其風險性極高的現實,本質上就存在悖論,讓高風險的早期天使投資專案,讓那些普通的,或許不知道股權眾籌是什麼的低風險承受能力的人買單,其風險程度可見一斑。
二大坑,缺乏規範變現退出機制情況下的盲目入局要實現股權眾籌風險的降低,勢必要做的是縮短投資回報的週期,因為一個創業專案從早期投資到最終獨立IPO或者被收購變現,整個週期較長,一般不適合擁有短期投資回報要求的普通投資者,而在國外的風險投資模式中,由於規範化體系相對完善,天使輪、VC階段、PE階段的IPO錢投資都擁有不同的定位和職能劃分,一般早期天使投資都會在下一輪退出,從而有較為穩定的回報,所謂的YC孵化器,之所以能夠成功,其本質原因依然在於其專案投資退出都幾乎在其投資進入的下一輪。
而在中國,幾乎是大部分的創業專案,都以圈子文化、人情文化為基礎,更多的投資所倚重的除了技術細節外,還依然對於關係、圈子、人情元素有要求,一個創業專案每一輪融資,都發現上一輪投資方跟投,追投的現象,所謂的信任背書,這也導致了一箇中國早期天使投資專案,其投資人退出變得十分“艱難”,下一輪不是選擇退出,而是跟進跟投幾乎成為了主流,這也導致了早期天使投資幾乎橫跨了整個專案融資週期,無形之中又加長了投資回報的週期。
如今包括36氪等的股權眾籌平臺,雖然完成了不少的專案融資,其回報週期的不確定性,或者說在未曾有整體投資規範秩序完善的前提下,缺乏變現退出機制的社會廣泛共識基礎情況下,或許有些盲目入局的嫌疑,也無形之中增加了其中的風險性。
三大坑,政策擦邊球操作模式下留下的巨大政策風險當下,中國政府對於股權眾籌等的公開募資有著嚴格的管理規定,其中股東數量不能夠超出人數限制等,而當下的股權眾籌平臺,在實際操作中都會透過無數個法人主體的方式規避其中的人數限制風險,在極端情況下,一個標的公司,雖然公司股東中僅顯現有限的法人股東,但是其間接的隱性的股東數量(眾籌人)會遠遠超出限制,也導致其中的重大風險。
如果標的公司有朝一日要IPO獨立上市,則在進行稽核認證過程中,已經擁有了眾多的眾籌股東的公司,是否還符合IPO(首次公開募資)的要求,是否會被扣上已經公開募資過的帽子,而被一棍子打死,也不得而知,因此,當下的股權眾籌平臺,雖然在實際操作層面擁有各種的應對政策限制的方法,但是面對未來政策環境風險依然存在的現實,其隱含的政策風險是巨大的。
在當下的政策環境以及風險投資氛圍體系之下,股權眾籌雖然有著無數家的參與主體,但真正實現完美的政策支撐環境,以及群眾認知水平,以及觀念理念的普及等,還有較長的路要走,這對於整個行業來說都是新的挑戰,而對於36氪這種以此為業的網際網路創業公司來說,也是十足的挑戰。
創業成名容易,創業成功不易,一方面,因為創業公司的最終成功,需要經歷不同的發展階段,不斷的升級革新,每一次的革新都是突破創始人以及公司本身天花板的過程,其中的艱難歷程,伴隨著各種的負面新聞,事故危機在所難免,這也是走向成功的必經之路;
另一方面,創業最終實現商業價值變現所依託的或許不僅僅是自己團隊的發展,也與社會環境,法制環境,市場環境,行業變化息息相關,如果沒有大環境的改變和升級,創業成名到創業成功之間的距離就依然遙遠,所謂的天時地利人和,在當下的創業專案發展路徑中,都是不可逾越的,也是必須經歷的。
創業,成名容易成功難,成名過早很多時候也是一個負擔,因為在一個浮躁情緒瀰漫的社會大環境下,戒驕戒躁,謙虛謹慎的踏實慎行,或許才是縮短成名與成功距離的最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