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刀刀見骨

    中庸——去其兩端擇其中,應視為不偏不倚擇其正也!這裡再解析一下何為懦?——無原則的退讓視為懦!擇中是沒有原則的退讓嗎?是有主心骨圍繞其中的!區別的本質是原則!一個有一個沒有。兩者之間天壤之別。再淺談一下守中的意義。守中是一門高深的技藝,表示了對外圍伸展空間保持著一定的張力。而這個擴張性有多強大是要去應對了才會體會到的。用各種張弛有度來應對外界的刺激強弱程度。不可小覷。這就是守中的高明之處。

  • 2 # 哲學卜卜為贏

    一見“中庸”就是“折中”,

    那麼,見了“中興”,是否也“折中”呢?

    見了“中心”,是否也是“折中”呢?

    見了“中央”,是否也是“折中”呢!

    中“國”的華人,不把老祖宗留下來約“偉大的政治哲學思想”,全弄的一點不剩的歪,是不會罷休的!

    不只將“中庸”偏解,還來個“中庸之道”,什麼“論語之道”,是否也來個“尚書之道”,“詩之道”,“左傳之道”,“戰國策之道”呢?以此來顯示“作者”有水準,有深度乎?

  • 3 # 萬重江山

    中庸之道其實和西方哲學中提到的自由、公平、正義本質上區別不大,都是人生的哲學。都強調無論什麼事,必須強調一個合適的度。畢竟絕對的自由就是少數人的獨裁了。度合適了是公平,稍過或不及都達不到最大的公平。

    這其實反映了我們目前很多人對中國哲學、文化的偏見,主張全盤西化,認為凡是中國的都是落後的。其實拿一、兩千年之前的思想,無論東西都是不合時代的。畢竟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

    所以,中國哲學中合理的部分應該得到正確的解讀,發揚,解讀成懦夫哲學就是完全不懂中庸的表現。

    其實即便是把中庸最為畢生追求的目標也不一定能達到,好多仁人志士甚至為了達到中庸而獻出了生命。中庸不是妥協,反而是真真計較的追求,所謂失之毫釐,謬以千里。

  • 4 # 閒雲野野48

    “中庸之道”是中華文化中的傳統哲學思想。與西方文化的“折中主義”懦夫哲學完全是倆個概念。

    “中庸之道”是指在一切事物在發展、演變過程中,存在著相反、矛盾的倆個方面。例如向好的方面或向壞的方面發展、演變。向積極的方向或消極的方向發展、轉變等等。這就要求人們在處理不同事物、矛盾過程中,把握最佳時機或最佳尺度來把控事物的發展、演變。使事物向好的、有利旳方向發展、演變。把不利因素變為有利因素。有如當年的“優選法”就是這一哲學思想用數學的表達。“中庸之道”與“折中主義”的根本區別是;“中庸之道”對處理任何事物是採取積極作為的指導思維。而“折中主義”懦夫哲學則是消極的、機械的、不作為的。

  • 5 # 寒江獨釣180960169

    中庸是一種偉大的境界,一般人很難達到,不偏不倚,不走極端。即是世界觀,也是方法論,古今中外成大事者,沒有一個是極端主義者,中國經濟發展能有今天的成就,完全是華人骨子裡的不偏不倚,不走極端的外交政策!

  • 6 # 使用者102201483846

    我認為中庸,是先秦諸子百家中儒家的一種重要思想,並非字面上凡事但求折中、平庸,更不是一種懦夫哲學。而儒家思想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很深,華人常說以天下為己任、講究仁、義、禮、智、信、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都是儒家思想與專制統治結合的結果。儒家思想核心中庸,其中包含了道家的隨其自然,逍遙隨性;法家的富國強兵,以法治國;墨家的兼愛非攻,尚賢利他;陰陽家的此消彼長,協調力量。

    雖然其中不乏封建統治階級用以穩固其政權的愚民思想,但去其糟粕,吸收其中為人處世的精華智慧,仍舊是一筆璀璨的財富,值得深入學習,不可簡簡單單將其當做折中主義,懦夫哲學而擯棄。

    所以說中庸之道既不是折中主義,也不懦夫哲學,而是講究實事求是的哲學,講究公平正義的哲學。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7 # 山澗一清泉

    “中庸之道”作為一種處事方法、一種哲學最早出自唐堯,唐堯在將帝位禪讓給虞舜時,對他說: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什麼意思呢?

    人道好徑總是喜好尋找捷徑,常常無法把握好自己的慾望,最終遺禍自身,故而稱人心惟危;“道”恍兮惚兮,不可摸、不可見、不可聞,微小到無窮小可又無處不在,故而稱道心惟微;人心不可測、道心不可察,那怎麼辦呢?惟精惟一、允厥執中。什麼意思呢?

    集中自己的精氣神專心致志,找到最為合適的點,持之抱之而不移!這才是儒家說的“中庸之道”。什麼折衷主義、懦夫哲學完全是誤解古人的原義!那麼如何找到這個最為合適的點呢?

    辯證法說事物總是由量變到質變,量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變質,那麼這個點就是質變時的那個量。拿吃飯來說,你吃飽了就會很舒服,而沒吃飽或者吃撐了都不舒服,這個吃飽時的飯量就是最為合適的點,不過也無不及!這個點是固定的嗎?不是,因人而異,人亦因時而異!萬事萬物變是永恆的,不變是相對的,故而在治身、治家、治國、平天下時不可一成不變。所以《長短經》裡說:三代不同禮,而五霸不同法,何也?蓋因時世異也!

    我們雖然知道中庸之道是找到萬事萬物最為恰當的點、這個度,但卻不好把握。方法一是去試,胡適說大膽的假設而小心的去求證,這是是一法,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科學實驗,這是以人為試驗為錨。二是老子說的,為無為而無不為,就是遵循自然之法則規律謹慎而為如此則無不為,這是以自然規律法則為錨!怎麼理解呢?我們來看看向日葵,因為它喜Sunny,故而它的花總是朝向太陽;木棉樹也是一樣故而木棉樹總是能長的比它周圍的樹長的高,也稱它為英雄樹。從這個例子我們就可以看出,我們不能把向日葵和木棉樹種在室內,就如同不能把一個科學家放在政治家的位置上一樣!

    綜上,中庸之道給我們提供了理論依據並指明瞭方法,而具體的實證教我們如何去找到這個最為合適的點。若將中庸之道與科學實驗結合起來,那麼人類將無往而不利!

  • 8 # 楊朱學派

    中庸者,以中為用。即處理事情恰到好處。不走極端。

    1、以德報德,以直報怨。

    2、剛柔並濟。

    3、一陰一陽之謂道。

    4、既認識到慾望是萬惡之源。又認識到慾望是社會發展的原動力。既不滅欲,又不縱慾。而是提倡適欲、節慾。

    5、教育子女,也不能走極端。要疏與堵並用。

    6、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

    7、既珍愛生命。在面對大義時,殺身成仁,捨身取義。

  • 9 # 凱風23

    其實中庸之道就和圍棋一樣

    有時該放棄的就放棄

    有倆字叫天下

    在個人你得掌握平衡

  • 10 # 劉薄士

    如果有人告訴你,所謂“中庸之道”,就是折中主義和懦夫哲學,那你就要保持警惕,因為他已經把你帶偏了。

    關於中庸之道,程朱理學有如下經典的論述——程(頤)子說:“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朱(熹)子說:“中者,不偏不倚,不過不及之名;庸,平常也。”對此解釋,很多人還是覺得很難理解,所以延伸出折中主義,和稀泥,圓滑世故等等。

    說實在,我們每個人時時都活在一個矛盾的當下,如果我們採用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處世態度,往往會吃力不討好,如果按照古聖先賢的指引,又變成了所謂的懦夫哲學,怎麼辦?

    我認為可以從兩個層面來看待。

    第一個層面,就是按照西方的一句經典格言來要求——面對具體的人事物時,“同時保有兩種相反的觀念,還能正常行事”,這就是第一流的智慧。這和“中庸”是同一個意思。

    第二個層面,根據我們現實中的處境,你認為怎麼樣行事是最合適的,換句話說,“合適的極致”,就是中庸。

    所以說“中庸“是道,是人生的最高智慧,那是一點都不誇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說說最讓你刻骨銘心的城市是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