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每次寶寶遇到一點事就哭鬧不止。
2
回覆列表
  • 1 # 吃熱狗早教育兒

    對抗挫折和壓力的根本之道,是要讓孩子學會自我激勵,學會用自身的Sunny去驅散負面與黑暗,而不是單純依靠父母和外界的力量。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抗挫能力呢?一起來學習下吧:

    幫助孩子學會看到事情的好的一面,父母應常常用正向思維來影響和啟發孩子對事物的看法。

      比如你帶著孩子在公園玩,突然下雨了,如果你說:“哎,這個鬼天氣,週末也不能好好玩一下。”你也許是無意,可傳遞出來的卻是抱怨以及內心的煩躁與抗拒。不如換個說法:“平常都是晴天逛公園,今天下雨天在公園裡走走,感覺很不一樣哦!你有沒有發現空氣要清新很多、花草樹木也顯得有生機很多呢?”

    在孩子碰到挫折時,別一上來就責備:“怎麼這點小事都做不好?”你可以啟發孩子正向思考:“這次雖然不是太理想,但你有沒有學到什麼有用的經驗呢?”

      這樣一來,孩子就會逐步養成正向思維的習慣,碰到問題懂得先去思考正面的意義和價值,從而避免了負面情緒的干擾,有勇氣從挫折中走出來

    對於3歲以前的孩子而言,所謂正向思維更多的是孩子從父母的言行中所體驗到的一種積極的情緒能量的傳遞。

      比如寶寶摔倒了,積極樂觀的父母會保持關注,同時淡定微笑地張開懷抱鼓勵孩子,意思是“沒關係,寶寶自己可以爬起來的!”這個時候,孩子接收到的情緒能量就是勇氣與自信;而消極負面的父母可能就會第一時間驚慌失措地跑過去大聲追問“怎麼樣,有沒有摔到?嚇死媽媽了!”毫無疑問,這種情況下孩子接收到的情緒能量就是恐懼與脆弱。

    鼓勵和幫助孩子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很多小寶寶經常掛在嘴邊的詞語就是“怕怕怕”,孩子說怕的頻率,有一個由少到多,又由多到少的自然發展過程。

      在1歲左右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覺醒之後,他說“怕”的頻率會明顯增加,甚至一縷刺眼的Sunny、一個突然的聲響,都會讓他產生恐懼,更別提那些從未見過、從沒做過的事情了。有些父母就據此認為這是孩子膽子小,或者是不敢嘗試失敗。其實這恰恰是孩子自我保護意識的發展。因為恐懼,所以孩子會小心、會遠離危險、會尋求保護與幫助,這是很正常也很積極的一面。而隨著孩子的成長,認知和接觸的事物越來越多,孩子說“怕”的頻率自然就會下降。

    所以,當我們看到孩子遇到問題止步甚至退縮時,要想孩子積極面對,光靠簡單的鼓勵諸如“不怕,你一定可以的!”這類話語是遠遠不夠的,父母應該給予孩子適當的指導和幫助,幫助他克服心中的恐懼和擔心。

      比如頭一次玩滑梯的孩子,不敢從高高的滑梯上下來,這並非孩子膽小,而是天生對於“高”這種危險的自我保護。父母要怎麼做呢?你可以告訴孩子,怕很正常,咱們第一次玩,不知道怎麼玩沒關係,我們先看看別人是怎麼玩的?邊看邊對玩滑梯的要領做個總結,比如身體要坐直,手要左右分開搭在兩邊扶手上,腿要伸直。等孩子看幾遍明白了大概之後,如果還不敢行動,你可以親自示範幾次,然後才可以在滑梯下頭,展開你的懷抱,鼓勵孩子滑下來。

    這樣一來,孩子慢慢就會知道,碰到困難時不用擔心和逃避,因為他可以透過自己的觀察、思考和學習、嘗試等,去逐步克服困難。再跟你分享一下我家寶寶的識字經驗,我家孩子3歲開始我就和他一起看書,但不會動的書籍我家孩子不是很喜歡,後來我開始尋找動畫類的教育材料,前後使用過多款早教類的應用,普遍存在廣告頻繁、在未知孩子學習效果的時候就開始收費,直到我發現了【貓小帥學漢字】應用可積累識字量,養成閱讀好習慣,快速適應幼小銜接

  • 2 # 壹念心理

    孩子抗挫力低,遇到事情總害怕、逃避?-方法原來這麼簡單

    一位媽媽帶3歲的孩子去遊樂園玩,玩著玩著孩子和幾個孩子組成了戰隊。他們玩起了你追我趕,玩得不亦樂乎。玩著玩著孩子就哇哇哭了起來。

    一旁的媽媽被嚇到了,以為發生什麼事,經過詢問之後,原來是孩子跑得不夠快,夠不著哥哥們,覺得自己不夠厲害又沒有辦法就哭了。

    媽媽安慰道:“寶寶在媽媽心裡是最棒的,這只是遊戲好嗎?”孩子擦了擦眼淚,然後點了點頭。

    我們是不是經常能看到孩子害怕困難就嚎啕大哭,是因為娃太小了嗎?還是性格問題?

    這其實和一項重要能力---“抗挫力”有關。

    何為抗挫力?

    抗挫力(Resilience)是指面對挫折與困難,決定一個人成功與失敗的關鍵在於人的心理彈效能力。簡單來說,就是指一個人應對挫折的能力。

    抗挫力對一個孩子的成長來說是很重要的:

    小時候玩遊戲一遇到困難就不去繼續玩了;

    上學了成績不好就認為是自己的能力問題,否定自己;

    工作後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認為這份工作不適合自己;

    結婚了與伴侶吵架就認為不能解決,是性格不合。

    抗挫力低最明顯的表現就是不去尋找解決的辦法,選擇退縮、自暴自棄。

    而一個抗挫力高的孩子遇到挫折能很快調整好心態、分析原因、尋找解決辦法,再次重新出發。

    這樣的孩子,無論遇到多大的挫折,也可以保持良好的心態,面對挫折和困難,迎面而上,勇敢去解決問題。

    如何培養孩子的抗挫能力?

    1.鍛鍊抗挫力,不是故意製造困難。

    我們可以在生活中觀察孩子遇到困難時的處理辦法,如果孩子遇到困難不知怎麼處理的時候,認真聆聽孩子的想法和感受,鼓勵孩子踏出勇敢的一步。

    千萬不要故意給孩子製造困難!

    《四大名助》節目中真實的案例:一母親把12歲大的女兒丟進沙漠三天兩夜說要磨練她的意志力。她說:孩子經歷過這麼苦以後記得這個經歷,以後遇到困難就不怕了。孩子說:我只記得你怎麼折磨我。

    故意製造出來的困難,不但沒有起到鍛鍊作用,只會讓孩子懷疑自己,不自信和自卑。親子關係變差。

    抗挫力培養的本質,不是給孩子製造挫折,而是把握挫折教育的時機,幫助孩子正確理解挫折。

    2.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陪伴他共同面對。

    每個年齡段的孩子都會遇到不同的困難和挫折,在我們成人的眼裡或許不值一提的事情,對孩子可能是莫大的打擊。

    譬如孩子玩滑板車摔倒了,趴在地上哭得很傷心。我們成人眼裡覺得站起來就好了,沒什麼好哭的。

    在孩子的世界裡可能是覺得自己學不會很傷心,我們應該理解孩子,諮詢孩子的哭的原因,安慰鼓勵孩子,告訴他“失敗了摔跤了是成功路上常見的,媽媽相信你可以站起來,再來一次”讓孩子從悲傷中走出來,而不是打擊孩子說:“男子漢有什麼好哭的”,更不要忽視和嘲笑孩子。

    父母和家人的陪伴,能讓孩子產生巨大的勇氣來面對挫折。

    3.不要溺愛包辦一切,教會孩子正確對待失敗

    溺愛中成長的孩子,不需要獨自面對挫折。

    譬如4歲的孩子趴高一點想拿玩具,本來他是有能力拿得到的,但父母看見了跑過去把孩子抱下來,幫孩子把玩具拿下來。而不是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讓孩子獨立去完成。孩子在過於安逸的環境成長,耐挫能力變得越來越差。

    心理學研究表明,榜樣對兒童行為的形成和改變有顯著的影響。給孩子樹立不畏困難、戰勝挫折的榜樣,不僅有助於增強兒童勇敢面對挫折的信心。

    身為父母,不僅要教會孩子深陷泥濘時要如何爬起,給孩子樹立榜樣,培養孩子克服困難的信心。

    4.給孩子犯錯誤的權利  

    當孩子犯錯時,他內心會產生自責和內疚,父母不要不分青紅皂白地責罵孩子,甚至體罰孩子,這會強化孩子對失敗和犯錯的不良體驗,導致孩子畏首畏尾,面對困難時過於擔心失敗不敢去嘗試  

    孩子犯錯誤是不可避免的。一個孩子如果不犯錯誤,他就永遠不可能長大。

    父母拋開指責,陪伴孩子一切探討犯錯的原因,總結經驗,是直面錯誤的最好選擇。學會面對錯誤,也是抗挫折的能力之一。

    抗挫能力是孩子面對面對人生道路上的挫折最有利武器。唯有經歷過風雨的人,才能抗擊風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從小到大都沒真正喜歡過一個女生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