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音響為什麼不好聽?這個問題真是大哉問,因為造成音響不好聽的原因太多了,如果連自己都弄不清楚的話,我想旁人恐怕更難替您發現原因。音響不好聽的原因可能是您買到的器材品質不如您意,所以不好聽;也可能是您的搭配不當,所以不好聽;當然更可能是揚聲器擺位不對,所以不好聽…。總之,不好聽絕對是事實,它也一定有其不好聽的因素存在。 在這裡,我想撇開其它,單單提兩個一般人很容易忽略、而且不會去仔細考慮的原因。或許,您府上音響不好聽的原因就是這麼簡單而已,它明顯的擺在您的面前,但是您每天聽音響時卻視而不見,而拼命往牛角尖鑽。這二個原因是什麼呢?其實它就是一個大原因,那就是“您的音量是不是開得太大聲了?”經由這個大原因,才會轉成二個小原因:揚聲器無法負荷太大的音量;空間也無法負荷太大的音量。您的音量開得太大聲而不自知,大部份人存在著一個誤解,以為只要是音響器材,我喜歡開多大聲就多大聲,音響器材無論大小聲都應該可以唱得很好。事實上,音響器材在最大聲與最小聲時都有其天限存在,不是您愛唱多大多小聲都可以的。關於唱小聲,這不是我們今天的主題,就略而不談,我們只談大聲的部份。 為什麼音量不能開得太大聲?原因有二個,一是擴大機與揚聲器可能早已受不了那麼大聲而產生嚴重的失真;二是聆聽的空間無法承受那麼大聲。擴大機的失真很容易瞭解,那是因為它本身沒有那個力,您卻要它連吃奶的力量都用盡,結果當然是癱在那裡。至於揚聲器,這就是我所要說的重點了。通常,每一個揚聲器單元所能承受的功率(或說發出的音量)都有其限制存在,如果在其能力範圍內,它可以發出失真很低、很悅耳的聲音。但是,一旦音量超過它本身的負荷,它就會產生嚴重的失真。單元一失真,所發出的聲音就會刺耳難聽。揚聲器有失真天限,不能開太大聲。 在這裡,我可以舉幾個例子證明:其一,如果您覺得聲音難聽刺耳時,將音量關小,通常它就不難聽了。其二,一般迷你床頭音響,如果您在一定的音量下聽時,經常會發現竟然比自己的大套音響還好聽。當然,開大聲後就完全走樣了。其三,如果您的汽車隔音還算不錯,在汽車裡以適度音量聽音樂時,往往也有很好的聲音表現。從以上幾個日常生活中可以獲得的例子中,可以充分驗證“適當音量”的重要性。可惜,一般人往往高估了自己的音響組合,以為那麼貴的價錢買來的小揚聲器,說什麼也要能夠發出很龐大的音量才對。其實,無論您是花了多少錢去買揚聲器,小揚聲器就是小揚聲器,它所能發出來的音量有其很大的限制存在。即使您的揚聲器單元比一般要好,也只是增加一點音量的承受能力而已。用男高音與小提琴來試音量 到底該如何正確的使用揚聲器,使它們發出不失真的適當音量呢?很簡單,只要用您的耳朵去聽就行。在這裡我提出二種聲音來測試,一種是人聲,一種是小提琴的聲音。先說人聲,人聲是最難表現的樂器,也是一般揚聲器單元的最大考驗,尤其是男高音與女高音。請您拿一張男高音的唱片來聽(最好是帕華洛帝,他的聲音能量最具摧毀性),您只能將音量開到男高音唱到很強處聽起來還不會“難聽”的地方為止。如果開始覺得難聽,那就已經超過揚聲器的負荷了。 揚聲器發出難聽這個界線的音量到底會有多大聲?我不知道,有些揚聲器可以唱大聲些,有些則只能唱小聲。到頭來您可能會驀然發現,怎麼我的揚聲器只能唱這麼小聲而已?再大聲就開始難聽了。不要懷疑,揚聲器單元不是超人,它無法讓您無限制的驅動而不失真。到底揚聲器單元在超過負荷時的失真會有多嚴重呢?如果不是工程師,我們可能無從得知,因為揚聲器的說明書出從來不會列出揚聲器的失真數字。倒是擴大機因為失真很低,所以即使列出失真數字大家反而不去注意它了。 人聲試過之後,再來我們用小提琴來試。不必用協奏曲,只要用小提琴奏鳴曲就可以了,這樣只有一支小提琴與一座鋼琴,您可以聽得比較清楚。要注意,當您覺得小提琴的聲音開始緊繃,刮耳,變尖銳時,那裡就是極限,此時您應該再將音量降低一點,一直到小提琴的聲音聽起來不會緊繃、而且甜美的琴聲能夠顯現出來為止,那裡就是最適當的音量。要有龐大的音量就必須有龐大的單元群。 或許當您依照要領調好音量之後,會很失望,因為那麼小的音量並無法滿足您的聽覺。沒錯,現實是很殘酷的,否則為什麼會有多單元四件式的大揚聲器、或大口徑的單元出現?揚聲器設計工程師們深知揚聲器單元的天限,所以,為了不失真的呈現龐大的音量,他們必須使用幾十個小單元或數量較少的大口徑單元,讓每一個單元僅發出最適當的音量。想想看,幾十個不失真的單元所呈現的輕鬆自然龐大聲音,豈是您一個高音一箇中低音單元的小揚聲器所能相及的? 因此,無論您使用的是什麼揚聲器,瞭解自身揚聲器的天限,將它的音量控制在最適當的情況下,這就是讓您的音響聲音不難聽的最大秘訣。您有沒有發現,怎麼深夜聽音響特別好聽?除了電源充足是可能的原因之外,外界的噪音降低,您的音量開小聲(已經覺得夠了)恐怕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聆聽空間負荷不了太大的音量 聆聽空間又不是揚聲器或擴大機,怎麼也有負荷的問題?當然有!這也是一般人很容易去忽略的問題。其實,聆聽空間的音量負荷就是空間內六面牆的聲音反射負荷。在北美,大部份的房間都是以木板、石膏板隔成,板與板之間都有夾層,這是標準的軟調空間。像這樣的空間可以吸收很多的聲音能量,也就是說它的聲音負荷量很大。無論是高頻段、中頻段或低頻段,這樣的空間都能夠吸收。反觀臺灣的聆聽空間,都是磚牆或水泥灌漿的六面牆,這樣的堅硬牆面所能吸收的聲音能量自然無法與軟調空間相比。一個是吸收,另一個卻大多是反射;軟調空間的吸收有時候可能會使低頻量感不足,但是大部份都能使高頻順耳;而硬調空間的低頻不會逸失(還會增強)但卻也很容易因為高頻反射太強而刺耳。權衡得失,我傾向音響迷應該擁有軟調空間,因為這樣的空間對於音量的負荷比較大,比較不會讓您覺得聲音吵雜刺耳。正三角形擺位法很好用 如果您不想改變硬調子的空間,有沒有辦法解決空間內反射音太多太強,空間負荷不了這個問題呢?有!第一個最簡單又不必花腦筋的方法當然就是降低音量,這個方法我想就不必再多加說明了。第二個方法就是利用揚聲器“擺位八法”中的“正三角形擺位法”(有些空間可能還要變成“長邊擺法”加上“正三角形擺位”)。為什麼要用正三角形擺位呢?最大的關鍵就在於這種法擺先天上揚聲器就離四面牆較遠,當揚聲器離牆較遠時,它所產生的反射音也會較弱,這樣一來,我們所聽到的亂七八糟反射音就會減少,耳根也就能夠清靜了。不要忽略了加上長邊擺法的妙用 其實,正三角形擺位法就是將空間因素干擾降到最低的擺位法,您可以把整個正三角形(二支揚聲器與人)放在房間內移動,慢慢找出最佳的擺放正三角形位置。或許您會奇怪,為什麼我在上段還要加上“有些空間可能還要變成長邊擺法加上正三角形擺法”?這是針對一些二側牆反射太強或二側牆距離很窄的空間。在這樣的空間中,從二側牆傳來的反射音嚴重干擾到直接音。此時,您可以嘗試將揚聲器擺在長邊,這樣一來,二支揚聲器距離側牆也就更遠,從二側牆傳來的反射音就會減弱降低。請不要拘泥於揚聲器一定要擺在傳統短邊的位置上,當您用“三一七比例法”或“三三一比例法”都得不到良好的聲音時,請開放您的想象力,運用其它的“揚聲器擺位八法”試試看。試過之後,或許您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不相信,怎麼可能只要將音量降低聲音就會好聽?如果是這樣,音響店還有生意作嗎?是真的,如果您不相信,請按照我的方法將音量降低到適當的位置,聽個二三天之後,再回過頭來重讀我這篇文章。只不過,當您將音量降低之後,通常有一個問題可能會隨之而來,那就是低頻量感的不夠。低頻量感不夠要如何解決?其實也很簡單,再加一點低頻就好了嘛!說得倒真容易,要怎麼加呢?加低頻的方法百百種,每一個高手可能都會有他們自己的方法。如果您不是高手,我認為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加一個超低音。 請千萬不要以為加個超低音就是要聽震耳欲聾的低頻,超低音真正為我們服務的地方就是“加那麼恰恰好的一點點”,請注意我是說“一點點”。有關加一個超低音的詳情,我在本期另文會有介紹,請您耐住性子找出那篇文章來看吧!
我的音響為什麼不好聽?這個問題真是大哉問,因為造成音響不好聽的原因太多了,如果連自己都弄不清楚的話,我想旁人恐怕更難替您發現原因。音響不好聽的原因可能是您買到的器材品質不如您意,所以不好聽;也可能是您的搭配不當,所以不好聽;當然更可能是揚聲器擺位不對,所以不好聽…。總之,不好聽絕對是事實,它也一定有其不好聽的因素存在。 在這裡,我想撇開其它,單單提兩個一般人很容易忽略、而且不會去仔細考慮的原因。或許,您府上音響不好聽的原因就是這麼簡單而已,它明顯的擺在您的面前,但是您每天聽音響時卻視而不見,而拼命往牛角尖鑽。這二個原因是什麼呢?其實它就是一個大原因,那就是“您的音量是不是開得太大聲了?”經由這個大原因,才會轉成二個小原因:揚聲器無法負荷太大的音量;空間也無法負荷太大的音量。您的音量開得太大聲而不自知,大部份人存在著一個誤解,以為只要是音響器材,我喜歡開多大聲就多大聲,音響器材無論大小聲都應該可以唱得很好。事實上,音響器材在最大聲與最小聲時都有其天限存在,不是您愛唱多大多小聲都可以的。關於唱小聲,這不是我們今天的主題,就略而不談,我們只談大聲的部份。 為什麼音量不能開得太大聲?原因有二個,一是擴大機與揚聲器可能早已受不了那麼大聲而產生嚴重的失真;二是聆聽的空間無法承受那麼大聲。擴大機的失真很容易瞭解,那是因為它本身沒有那個力,您卻要它連吃奶的力量都用盡,結果當然是癱在那裡。至於揚聲器,這就是我所要說的重點了。通常,每一個揚聲器單元所能承受的功率(或說發出的音量)都有其限制存在,如果在其能力範圍內,它可以發出失真很低、很悅耳的聲音。但是,一旦音量超過它本身的負荷,它就會產生嚴重的失真。單元一失真,所發出的聲音就會刺耳難聽。揚聲器有失真天限,不能開太大聲。 在這裡,我可以舉幾個例子證明:其一,如果您覺得聲音難聽刺耳時,將音量關小,通常它就不難聽了。其二,一般迷你床頭音響,如果您在一定的音量下聽時,經常會發現竟然比自己的大套音響還好聽。當然,開大聲後就完全走樣了。其三,如果您的汽車隔音還算不錯,在汽車裡以適度音量聽音樂時,往往也有很好的聲音表現。從以上幾個日常生活中可以獲得的例子中,可以充分驗證“適當音量”的重要性。可惜,一般人往往高估了自己的音響組合,以為那麼貴的價錢買來的小揚聲器,說什麼也要能夠發出很龐大的音量才對。其實,無論您是花了多少錢去買揚聲器,小揚聲器就是小揚聲器,它所能發出來的音量有其很大的限制存在。即使您的揚聲器單元比一般要好,也只是增加一點音量的承受能力而已。用男高音與小提琴來試音量 到底該如何正確的使用揚聲器,使它們發出不失真的適當音量呢?很簡單,只要用您的耳朵去聽就行。在這裡我提出二種聲音來測試,一種是人聲,一種是小提琴的聲音。先說人聲,人聲是最難表現的樂器,也是一般揚聲器單元的最大考驗,尤其是男高音與女高音。請您拿一張男高音的唱片來聽(最好是帕華洛帝,他的聲音能量最具摧毀性),您只能將音量開到男高音唱到很強處聽起來還不會“難聽”的地方為止。如果開始覺得難聽,那就已經超過揚聲器的負荷了。 揚聲器發出難聽這個界線的音量到底會有多大聲?我不知道,有些揚聲器可以唱大聲些,有些則只能唱小聲。到頭來您可能會驀然發現,怎麼我的揚聲器只能唱這麼小聲而已?再大聲就開始難聽了。不要懷疑,揚聲器單元不是超人,它無法讓您無限制的驅動而不失真。到底揚聲器單元在超過負荷時的失真會有多嚴重呢?如果不是工程師,我們可能無從得知,因為揚聲器的說明書出從來不會列出揚聲器的失真數字。倒是擴大機因為失真很低,所以即使列出失真數字大家反而不去注意它了。 人聲試過之後,再來我們用小提琴來試。不必用協奏曲,只要用小提琴奏鳴曲就可以了,這樣只有一支小提琴與一座鋼琴,您可以聽得比較清楚。要注意,當您覺得小提琴的聲音開始緊繃,刮耳,變尖銳時,那裡就是極限,此時您應該再將音量降低一點,一直到小提琴的聲音聽起來不會緊繃、而且甜美的琴聲能夠顯現出來為止,那裡就是最適當的音量。要有龐大的音量就必須有龐大的單元群。 或許當您依照要領調好音量之後,會很失望,因為那麼小的音量並無法滿足您的聽覺。沒錯,現實是很殘酷的,否則為什麼會有多單元四件式的大揚聲器、或大口徑的單元出現?揚聲器設計工程師們深知揚聲器單元的天限,所以,為了不失真的呈現龐大的音量,他們必須使用幾十個小單元或數量較少的大口徑單元,讓每一個單元僅發出最適當的音量。想想看,幾十個不失真的單元所呈現的輕鬆自然龐大聲音,豈是您一個高音一箇中低音單元的小揚聲器所能相及的? 因此,無論您使用的是什麼揚聲器,瞭解自身揚聲器的天限,將它的音量控制在最適當的情況下,這就是讓您的音響聲音不難聽的最大秘訣。您有沒有發現,怎麼深夜聽音響特別好聽?除了電源充足是可能的原因之外,外界的噪音降低,您的音量開小聲(已經覺得夠了)恐怕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聆聽空間負荷不了太大的音量 聆聽空間又不是揚聲器或擴大機,怎麼也有負荷的問題?當然有!這也是一般人很容易去忽略的問題。其實,聆聽空間的音量負荷就是空間內六面牆的聲音反射負荷。在北美,大部份的房間都是以木板、石膏板隔成,板與板之間都有夾層,這是標準的軟調空間。像這樣的空間可以吸收很多的聲音能量,也就是說它的聲音負荷量很大。無論是高頻段、中頻段或低頻段,這樣的空間都能夠吸收。反觀臺灣的聆聽空間,都是磚牆或水泥灌漿的六面牆,這樣的堅硬牆面所能吸收的聲音能量自然無法與軟調空間相比。一個是吸收,另一個卻大多是反射;軟調空間的吸收有時候可能會使低頻量感不足,但是大部份都能使高頻順耳;而硬調空間的低頻不會逸失(還會增強)但卻也很容易因為高頻反射太強而刺耳。權衡得失,我傾向音響迷應該擁有軟調空間,因為這樣的空間對於音量的負荷比較大,比較不會讓您覺得聲音吵雜刺耳。正三角形擺位法很好用 如果您不想改變硬調子的空間,有沒有辦法解決空間內反射音太多太強,空間負荷不了這個問題呢?有!第一個最簡單又不必花腦筋的方法當然就是降低音量,這個方法我想就不必再多加說明了。第二個方法就是利用揚聲器“擺位八法”中的“正三角形擺位法”(有些空間可能還要變成“長邊擺法”加上“正三角形擺位”)。為什麼要用正三角形擺位呢?最大的關鍵就在於這種法擺先天上揚聲器就離四面牆較遠,當揚聲器離牆較遠時,它所產生的反射音也會較弱,這樣一來,我們所聽到的亂七八糟反射音就會減少,耳根也就能夠清靜了。不要忽略了加上長邊擺法的妙用 其實,正三角形擺位法就是將空間因素干擾降到最低的擺位法,您可以把整個正三角形(二支揚聲器與人)放在房間內移動,慢慢找出最佳的擺放正三角形位置。或許您會奇怪,為什麼我在上段還要加上“有些空間可能還要變成長邊擺法加上正三角形擺法”?這是針對一些二側牆反射太強或二側牆距離很窄的空間。在這樣的空間中,從二側牆傳來的反射音嚴重干擾到直接音。此時,您可以嘗試將揚聲器擺在長邊,這樣一來,二支揚聲器距離側牆也就更遠,從二側牆傳來的反射音就會減弱降低。請不要拘泥於揚聲器一定要擺在傳統短邊的位置上,當您用“三一七比例法”或“三三一比例法”都得不到良好的聲音時,請開放您的想象力,運用其它的“揚聲器擺位八法”試試看。試過之後,或許您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不相信,怎麼可能只要將音量降低聲音就會好聽?如果是這樣,音響店還有生意作嗎?是真的,如果您不相信,請按照我的方法將音量降低到適當的位置,聽個二三天之後,再回過頭來重讀我這篇文章。只不過,當您將音量降低之後,通常有一個問題可能會隨之而來,那就是低頻量感的不夠。低頻量感不夠要如何解決?其實也很簡單,再加一點低頻就好了嘛!說得倒真容易,要怎麼加呢?加低頻的方法百百種,每一個高手可能都會有他們自己的方法。如果您不是高手,我認為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加一個超低音。 請千萬不要以為加個超低音就是要聽震耳欲聾的低頻,超低音真正為我們服務的地方就是“加那麼恰恰好的一點點”,請注意我是說“一點點”。有關加一個超低音的詳情,我在本期另文會有介紹,請您耐住性子找出那篇文章來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