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四川達州人

    劉備死後,關羽張飛這樣的原從系凋零,諸葛亮為首的荊州士集團,聯合同是外來戶的東州士集團,拉攏龐曦為首的劉焉派,法正為首的關隴派,王平為首的返回系等,共同壓制張秦為首的本地世家。

    但本地世家依舊佔據地理與人和優勢,諸葛亮根本不敢放權。只能高舉北伐大旗,切實掌握話語權,隨時將超過一半軍隊掌握在手,獲得最大份額的政府財政支出,手上有兵有錢有糧才能睡得安穩啊。

    這就是諸葛亮與姜維北伐的根本原因。

  • 2 # 刺蝟歷史

    從歷史結果上看,諸葛亮六出祁山,五次北伐根本不是為了統一天下,而是名正言順的成全了自己蜀漢忠臣的千古虛名,諸葛亮的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不僅流芳百世,更重要的是他透過數次北伐,還真真正正的掌握了蜀漢政權。

    現在說到諸葛亮,大家都會想到杜甫那句三顧頻繁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這句詩充分展示了諸葛亮為了劉備,為了蜀漢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的忠心。

    以至於提到六出祁山,五次北伐等都成了諸葛亮為了蜀漢統一天下的代名詞。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六出祁山,五次北伐並沒有使蜀漢統一天下,反而是更加風雨飄搖。

    北伐只成就了諸葛亮的千古忠心

    劉備經過夷陵大戰,把蜀漢的家底都發光了,最後白帝城託孤,把阿斗和天下交給了諸葛亮。諸葛亮為了完成劉備遺願統一天下,從而在後來發動數次北伐,希望打敗曹魏,佔領北方,統一天下。

    但是,諸葛亮也是知道蜀漢肯定是打不過曹魏的,事實證明也是這樣,北伐幾乎沒有任何成果,還搞得蜀漢風雨飄搖,財力耗盡。

    所以與其說諸葛亮忠心耿耿,還不說是這數次北伐成就了諸葛亮的忠心,讓他能夠流芳百世。

    至於這是他有意的還是無意的,這就無法說清了。

    其次,北伐成功幫助諸葛亮掌握蜀漢政權

    數次北伐對於諸葛亮來說,還有另一個好處,那就是實實在在掌握了蜀漢政權。

    蜀漢沒派系林立,劉備在世時大家都服劉備仁德,劉備去世後,雖然把阿斗交給了諸葛亮,可怕底下派系並沒有完全服諸葛亮,比如李嚴等。

    諸葛亮北伐,不服他的派系問題很快就暴露出來了,諸葛亮正是透過一次又一次的北伐,徹徹底底地掌握了蜀漢的財力,解決了北伐期間暴露出來的派系問題。

    綜上所述,諸葛亮北伐其實是真正成就了諸葛亮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的千古忠心。

    本文作者青梅煮史

    熱衷歷史,喜歡碼字

    碼字不易,請多多關注

  • 3 # zhangqiqi386

    首先我們應該知道,在公元220年也就是三國鼎立時,蜀漢的綜合國力是遠遠不如曹魏集團的,我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得知:(一:劉備集團在公元219年襄樊戰役後,荊州失守。所剩疆土僅是東漢十三州之一的益州,益州有什麼特點咧?地廣人稀!特別是曹劉漢中爭奪戰後,曹操把漢中大多人民從漢中遷移到了魏境,使得蜀漢人口並沒有得到什麼提高,所以人口基數小。

    二:在劉備夷陵大敗後,五虎上將只剩下趙雲。所以後人說“蜀中無大將 廖化作先鋒”此時的蜀國將帥乏人,知名度高的屈指可數。而北方曹魏則正在搞九品中正制,招攬了大量的文武大臣。

    但是為什麼諸葛亮還要堅持北伐呢?因為諸葛亮意識到魏國國力之雄厚和發展之快,只有不斷派兵騷擾魏國邊境,才能保蜀國再苟延殘喘幾十年罷,再一方面是劉備永安託孤諸葛亮“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暗”諸葛亮可能考慮到自己隨先帝創業數十年,先帝(劉備)已逝,自己也時日無多想再 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來成就自己的抱負

    (縱觀中華歷史,從川蜀北伐成功的案例只有韓信一例)

  • 4 # 觀復其心

    因為諸葛亮意識到魏國國力之雄厚和發展之快,只有不斷派兵騷擾魏國邊境,才能保蜀國再苟延殘喘幾十年罷,再一方面是劉備永安託孤諸葛亮“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暗”諸葛亮可能考慮到自己隨先帝創業數十年,先帝(劉備)已逝,自己也時日無多想再 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來成就自己的抱負。

    總而言之,對外以傷換傷,苟延殘喘。對內促進團結發展,讓人無暇他顧,保證平穩。

  • 5 # 繁華萬里

    諸葛亮為劉備制定的戰略是佔領荊州和益州,等待時機,一路進攻關中地區,另一路進攻河南地區,兩個方向夾擊北方的曹魏。

    但是隨著荊州失守、關羽被殺、劉備夷陵慘敗等事件的發生,蜀漢的國力已經大大衰退。在人口方面,曹魏是蜀漢的4倍。在軍隊數量上,曹魏是蜀漢的3倍以上。在這樣的絕對劣勢下,諸葛亮的處境也很艱難。

    當時,曹魏集團計劃利用10年的時間進行休養生息。曹魏的潛力遠大於蜀漢,如果曹魏的休養生息完成,那蜀漢的局面將更加危險。為了打破曹魏的休養,使曹魏不得不應戰,諸葛亮前後6次進攻曹魏。明朝末期的王夫之,稱諸葛亮的行為是以攻為守。

    此外,蜀漢內部的東州集團、荊州集團和西川集團,一直相互內鬥。諸葛亮發動戰爭,也是為了轉移國內矛盾,把全國的精力都用在北伐上。

  • 6 # 獨舌視界

    按照三國演義的說法,諸葛亮北伐的目的是為了攻伐曹魏、統一天下!今天我們就來簡單的分析一下,蜀漢的國力不如曹魏,諸葛亮為何執意北伐?

    劉備託孤,復興漢室

    自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後,劉備戎馬半生終於有了自己的根據地,並按照諸葛亮的部署,實現了隆中對的前兩步:佔荊州、奪益州。

    然而,關羽的大意失荊州直接導致隆中對兩路攻伐曹魏的計劃破產,更為嚴重的是劉備為了奪取荊州,恢復荊州失手前的優勢,執意伐吳,並遭遇大敗,使得原本可以逐鹿中原的資本瞬間消失,蜀漢集團的實力被嚴重削弱。為此,諸葛亮為了報答劉備三顧茅廬和託孤之重,不得不在國力不如對方的劣勢下頻頻北伐!

    偏安一隅,勢難久安

    自古以來,偏安一隅的統治段難久安。諸葛亮明白這個道理,因此他希望有生之年能夠為後主劉禪定鼎中原,再續大漢的輝煌!

    蠶食魏國,鍛造軍隊

    在諸葛亮看來,魏國雖強大,但畢竟是多線作戰,蜀漢、孫吳、遼東等均需防備,因此強大的兵力卻被人為的分散開來。諸葛亮正是抓住這一點,集中區域性優勢兵力,逐步蠶食大魏疆土,將戰火始終推進至魏國境內。

    另外,夷陵之戰後,蜀漢的精銳軍隊損失殆盡。為了有效的鍛造新軍,諸葛亮只得在實戰中訓練軍隊。正是諸葛亮持續北伐,為蜀漢集團在短時間內訓練了作戰經驗豐富的野戰部隊,延續了蜀漢的國祚!

  • 7 # 遨遊文史世界

    劉禪即位後,諸葛亮總攬軍政大全。諸葛亮在明知蜀漢國力不如曹魏的情況下卻依然北伐。諸葛亮為什麼要這麼做呢?我來分析一二。

    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蜀漢國力較弱,地盤也最小。可以說自關羽失去荊州後,蜀漢(準確的說當時還不叫蜀漢)已經基本上沒有了奪取天下的可能。但基本上沒有,並不代表真的沒有。只是希望較為渺茫。劉邦當年入蜀之時,實力也比較弱小,不過最終仍然奪得了天下。所以諸葛亮也是為了這渺茫的希望在做鬥爭。而且初次北伐之時,開局很好,還有三郡相應諸葛亮的號召,叛魏投蜀,此次穩紮穩打,或許還能有一些較好的收穫並擴大戰機。只是可惜,錯用馬謖而失去街亭,失去戰略要地,致使全線崩潰。(在小說三國演義中,為了體現街亭的重要性和諸葛亮的機智,諸葛亮擺了一個空城計)。

    縱觀幾次北伐,都以失敗而告終,諸葛亮在首次成功機率最大的時候都尚且失敗。諸葛亮是一直是在為渺茫的希望而鬥爭。

    縮小魏蜀差距

    魏國無論土地面積人口國力等多個方面都遠大於蜀漢。如果雙方都休養生息,那麼魏國的國力增長的肯定多一些,蜀漢少一些,那麼差距只會越來越大。所以可以透過北伐來騷擾魏國,使其不能安心修養,從而可以減少兩國差距。

    報先帝之恩

    劉備三顧茅廬而請得諸葛亮,在自己病逝之際,又將劉禪託付給了諸葛亮。諸葛亮為了報三顧茅廬之恩,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就是為了報恩。年年北伐,年年失敗,蜀中人口少,益州疲弊,人才也少。或許諸葛亮自身也知道,北伐不可能成功了。不過諸葛亮為了報答劉備,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諸葛亮一生,忠心可鑑,為蜀漢奉獻了自己的一生。兒子和孫子後來也先後戰死沙場,為國捐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聽過哪些土味情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