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千年蓮子
-
2 # 老王157923675
詩情畫意隨處在,
是景不論遠及近,
只要心裡裝有愛,
不管你我來何方。
-
3 # 油茶歷史絲語
詩和遠方並不是對立的關係,而是一種可以共容共存的生活態度與狀態。
詩和遠方,猶如一個永遠也不會衰老的話題,似乎每每提起都可以勾起人們無限遐想和高度的熱情。只是,在許多人看來詩與遠方就是魚和熊掌的關係,在他們眼裡是無法調和的,現實中總有“兩者不可兼得”的無奈。
這是對詩和遠方的誤解,甚至偏見,因為沒有詩不能到達的國度,從某種意義上講詩是一種胸懷,是一種生活態度和狀態。只有那些心中有詩並且真正懂詩的人,才會不管是身處天涯,還是海角,都可以有詩一樣的情懷、詩一樣的生活。
如果我們有一顆輕靈的詩心,詩就會無處不在。霞光裡的暢想是詩,黃昏中的沉思是詩,田埂上的小憩、夜深人靜時的促膝是詩,春花裡的徜徉是詩,炎熱夏季裡的揮汗勞作是詩,金色秋天裡的收割是詩,冬季裡的“風花雪月”是詩,甚至閒來時邀三、五好友小酌或者泡一壺品茗香茶,趁著茶香飄溢,道天說地、談古論今都是詩。
只要我們願意詩和遠方,就像一對孿生兄弟,隨時隨地陪伴在我們身旁。有人說選擇了詩就選擇了遠方,也有人說選擇了遠方就等於選擇了詩,我要說他們只說對了一半或者說他們只看到了問題的一個方面,因為如果你心中無詩、沒有一顆輕靈的詩心,無論怎麼選擇都不可能擁有詩的翅膀,同樣不可能到達詩期望的遠方……
因此,只要你擁有一顆輕靈的詩心,只要你心中真有詩,無論你是活在當下,還是身在遠方,詩都會與你在一起。
-
4 # 林林媽媽
如果你已身處遠方,那麼該不該選擇“詩”呢?
第一,詩。詩象徵美好。相信沒有人不希望自己的生活是美好的。儘管人們對美好的理解不一樣,但追求美好生活恐怕是大多數人的終極目標。“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人生在世身不由己,十全十美是很難的。都想魚和熊掌兼得,但往往是人心無足,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多數人不恥眼下的苟且,但豈不知詩就是一個個苟且累積而成的。光腳的人,羨慕穿鞋的人,而忘了還有沒有腳的人。人不快樂,因為想要的太多。計較太多會抱怨,貪婪太多會困惑,虛榮太多會迷失,強求太多會疲憊。人生短暫,何苦自尋煩惱,比較就痛苦,珍惜才幸福。凡事順其自然,艱辛曲折是必然,得之淡然,失之坦然。現實地去活,自有心安;知足地去樂,自有晴天。所以,只要心態好就永遠活在詩裡。
第二,遠方。遠方象徵希望和夢想。如果我的希望和夢想就是詩,那我身處遠方就已經擁有了詩。詩和遠方是強者的天堂,只有強者才能把苟且變成詩和遠方。弱者只會哀嚎抱怨,不會給自己插上理想的翅膀。(無視生命的人大多都是沒有給自己很好的定位,所以很難找到詩和遠方)。
總之,一般人所謂的“苟且”,無非是現實中的自己。而“詩和遠方”,那才是理想的生活。實際上,現實生活難免重複,或單調枯燥,或充滿壓力。想象雖然美妙誘人,但要想落地,仍不免迴歸日常,柴米油鹽。 美好的事物總是讓人憧憬,就像詩和遠方,只是,它們更像空中樓閣,聽著讓人熱血沸騰,卻不能拿來當飯吃。在大多數時候,生活就是眼前的苟且,就是一地雞毛。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只有真正經歷過苟且的生活,才能體會詩和遠方真正的價值。
-
5 # 月冷千山
個人認為應該,不管身處何時何地,都不能忘記初衷,忘記‘詩’,那是我們之所以有動力奮鬥的原因之所在,我們之所以當下苟且,當下身處遠方,最終就是要達到詩和夢想。
此刻的苟且雖然有諸多不如意,但這並不是我們放棄詩和夢想的理由。
我的主頁上面有一篇《苟且與詩和遠方》,你可以看一看,說不定會對你有所觸動。
-
6 # 瑞雲6934
《寄一份深情》
夜已深,睡意濃,
慵懶臥床難如夢。
折騰來去情思湧,
浮想王子馳騁逢。
思緒遊,小朦朦,
嬉笑玩耍一起瘋。
田野山川腳印重,
鄰里串門似家同。
電話響,躍起床,
痴言醉語舌抖顫,
欲說還休芳心亂,
滿懷思念悶胸膛。
兩點半,啟帷幔,
星星躲閃天暗淡,
月色淺淺心空空,
寄夢與君共相擁。
-
7 # 表情姐愛生活
我會選擇遠方,真正的走向遠方,去一場只屬於自己的旅行。詩和遠方,是兩個不一樣的追求和方向。
因為詩太抽象,詩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同樣作為一種文化的傳承,我覺得遠方會讓人身體力行,切身去感受,去走的更遠。這兩個方面沒有對與錯,只有不同的人會有不一樣的想法。我更喜歡遠方,不是說我討厭詩,只是我更喜歡去和大自然接觸。
很多年輕人涉世未深,特別容易在燈紅酒綠,紙醉金迷中失去方向,迷失自己。漸漸意識到後,就開始對更自由的生活產生嚮往,於是就有了我們心中的詩和遠方。心中更向往詩的人,性格會更文藝,喜歡詩意的美好和瀟灑,低吟淺唱,表達心中所想。而嚮往遠方的人,性格會比較嚮往無拘無束的自由,他們享受遠走的孤獨,嚮往遠方的風景。
不同的人會有不一樣的想法和感受,其實不管是哪一種,都是我們需要去認認真真感受和實踐的。比如像我們古代的那些詩人,他們雖然選擇了詩,但是其實也沒有放棄遠方的。像杜甫這樣的詩人,他是經歷過才會真正寫出好詩的,他去過各種名勝古蹟,所以寫出了關於很多名勝古蹟的詩。
詩是我們表達感情的一種方式,遠方是我們釋放感情的一種方式;詩是對現實的反應,遠方是我們融入到自然中去。
我相信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但是也不是絕對的盲目相信,只是自己要有一定的理論基礎,才能夠真正的走遠方。我們現代很流行,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誰都想要這樣的旅行,但是我們需要有理論基礎和經濟實力。
遠方多遠才算是遠方呢?我想沒有準確的距離,只是我們心所想要什麼樣的距離,那個地方就是遠方吧。我不會選擇詩,是因為詩有時候表達的太含蓄,過於文藝了,我更喜歡直接與大自然等我親密接觸,更親近的去感受每一個城市。
詩和遠方其實是兩個互不衝突的概念,你可以同時選擇。在詩中感受別人的情感,也可以感受別人心中眼中的遠方,在去往遠方的路上,你也可以感受詩意的風景,兩全其美,豈不更好 。所以又何必糾結於遠方和詩的選擇,心向則往之,無需顧慮太多。
-
8 # 沙漠之初
遠方,給予了靈魂飄蕩的時機,給予了孤獨伸展的時機,給予了詩放縱的時機。
如果心是亂的,哪裡都是遠方。
如果心靈在盪漾,哪裡都有詩。
我常想,其實是孤獨、狂亂、鬱悶、痛苦,讓我們對詩有了一種寄託。
不然,愉快得忘了時光,或在愉悅的時光裡品讀一首詩。
遠方,是一種心境,無論何時何地。
詩,是一種情愫,無論此情此景。
-
9 # 草原風2018
我的理想生活狀態是:一個農家小院裡,有雞有狗,有花有草,有小菜園,有果樹。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耕的生活。甚至夜幕降臨自己在昏暗的油燈下給愛人縫補衣衫。一聲雞鳴和太陽的方位就是鬧鐘。有時間了可以躺在小院的花藤下讀一日的書,在外面的草地上打兩個滾。
這是遠方的生活,生活中有詩更充滿詩情畫意,詩和遠方是構成一幅美麗的圖畫,缺了誰,畫面都不會是完整的。就和這個世界是由男人和女人構成的,男人負責陽剛,女人負責陰柔,缺了哪一個,這個世界都不會和諧的。
有了遠方就必然會有詩。
但這注定是我理想中的遠方,我站在的現實沒有遠方,註定了生活充滿了煙火氣,接送孩子,買菜買米買油,輔導不完的作業,一日三餐的均衡飲食,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現實。夜深人靜的時候,翻開看了很久一部小說,看看不是眼皮沉重就是想著明天的早餐……我的夢裡都很現實。
-
10 # 默達兔
身在遠方,不一定就有詩意的生活。也可能是流浪,
我覺得在詩和遠方這句話中,詩應該排在前面,一個心中有詩的人,無論是在遠方還是困居斗室室,都能夠扣弦而歌。
身體和心總得有一個在路上,既然你人已在遠方,那麼當然要選擇詩。
-
11 # 涯山人
如果是“身在曹營心在漢”的狀態,選擇的遠方只是眼前的苟且和沒有靈魂的流浪罷了,何來“詩”的說法,有的人遊遍世間各地,卻沒有找回所謂的詩和遠方,更多的是身體的疲憊和心中的掙扎,有理想真的需要遠方才能實現嗎?不一定,如果眼前的苟且都沒有勇氣去面對,那麼詩和遠方有怎會向你迎面走來?
-
12 # 北冥花神
遠方和詩並沒有衝突,兩者恰恰是屬於等同地位的,很多時候詩就在遠方,遠方亦如詩。生活就是這樣,當你進入這個牢籠的時候,久而久之你就會想要出來,想要去尋找遠方,想要去尋找生活中的詩。你就會想要走得更遠一點,再遠一點,企圖發現生活中的遠方還有詩。其實眼前並不只有苟且,還有不堪。眼前的詩才是最美的。如果你一定要去尋找遠方,那麼沒有詩的隨行,你的遠方亦如荒漠。
-
13 # 白玉蘭的白
如果遠方可以比作心理上的物理距離,那詩就是心靈上的精神距離,物理距離相對容易到達,心靈上的精神距離無法填滿,放眼望去,多的是遠方,詩卻失去了成長的沃土。很多人認為遠方的到達即是詩的完成,往往卻是身體在左,精神再右,兩者之間更像是兩個按照軌跡行駛的圓,有交點,但不知交點何時會到,所以在等待的過程中左邊的物理以為到達的精神的樂園,開始過起了想像中的田園生活,可精神卻在原地等著該到來的遠方,透過天窗它看見了遠方不知在何處找了一點自娛自樂,於是精神沉默了,所以不管遠方在何處,“詩”的書寫一定要繼續。
-
14 # 詩意人生6111
如果我已經身處遠方,我一定會選擇“詩”。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詩和遠方是人們的嚮往,甚至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夢想,多少人把詩和遠方作為一個追求的目標,也是對生命旅途中感到困惑和疲憊者的一個安慰。
因為受各種因素影響,遠方並不是每個人想去就能到達的,既然已到達夢幻一樣的遠方,就該離夢想再近一步,去選擇詩,把自己過成想要的樣子,不給自己留遺憾。
回覆列表
應該的,畢竟人除了吃飯睡覺,還要有精神生活,需要詩讓我們有“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雄心壯志,讓我們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超凡脫俗,讓我們有“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閒情逸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