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下壩毛哥

    以前窮人吃野菜,現在富人買野菜吃,為什麼?

    以前的窮人,大多經歷過艱苦歲月、饑荒年代,由於生產力水平低下,加上本稻的產量低,糧食緊缺,如遇年歲不好,幾乎顆粒無收,只要能活命,只要吃不死人的都吃,不光是野菜,還有樹皮。

    小時候曾聽到過很多寨上的老人們講,60年代,遇大旱,糧食收成微乎其微,多數鄉親絕收,挖光了周圍山裡的野菜,吃光了能吃的樹皮,甚至到最後有人吃觀音土,後來才得知觀音土是我們當地稱為“白鱔泥”的一種黏性土,捏成丸子狀直接用水送服,後來因為腸梗阻不能方便,沒幾天就去世了。

    野菜之所以是野菜未能成為蔬菜,是幾千年來古人生活的智慧結晶,雖然能食用,但是部分野菜不能長期食用,且過去烹飪技術發展也未有當下這麼發達,偶爾吃吃改善口味是挺不錯的,比如香椿,多食則有亞硝酸鹽中毒危險。

    如今,生活好了,農村人好不容易過上好生活,野菜雖然多,但是吃的人卻很少,一方面是苦日子過怕了,另一方面是對於野菜的認知缺乏,近在遲遲卻不知道能吃,那些吃過野菜的老人,幾乎看不到吃野菜的。而城裡人吃慣了大魚大肉跟大棚蔬菜,對於野菜好奇,同時也想改善下口味增加生活的豐富性,還有就是養生的追求,野菜一般具有藥用價值,本來吃到的機會就少,所以更加顯得彌足珍貴。

    農村人過去吃野菜是度日,而城市人吃野菜是獵奇,如今好生活下,野菜的確有股子神秘。你沒覺得?

  • 2 # 使用者68063485589苗青

    這就是人的習性,那時的人富的不多,多數人很窮,常常以野菜作家常菜吃。不過也不一定窮了才吃野菜,有許多野菜從耒都還是有價值的,比如地豇豆,水芹菜,山土瓜,野山藥,班鳩菜,車前草,等等。

    過去,科技宣傳不夠,人們對它們沒有認識或認識不足,也就窮人們和知道的人隨便吃點。今天,徑過科普教育宣傳和書刊媒體的傳播,人們認識到了這些野菜的真正價值、藥物作用。有些富人是從好奇到真正認識,名貴的東西吃膩了,想耒點新鮮的罷了。

    不僅僅是野菜,吃的東西,就連服飾也如此。過去,一是窮,二是講艱苦樸素,穿補丁衣服的多的是,那個時代人們都以此為榮。後來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物質豐富了,沒有人再穿了。可近耒又出現了一看似新奇的情況,很多富有一點的人又故意穿起了補丁衣服和有洞的衣服,是裝窮還是懷舊?是感到新鮮?筆者不得而知。產家也很聰明,造出許多類似的服裝,一是迎合人們的興趣,二是為增加自巳的經濟效益,一舉兩得!

    世界上的事情就是這樣,人們對事物不斷認識,否定,又認識。經過認識,生活實踐,才真正認識到原耒不知道,不瞭解的東西。

    現在富人買野菜吃,原因有二,一是感到新鮮,二是發現了許多野菜有藥用價值,保健和養生作用。

  • 3 # 生活味道ABC

    不說太遠。就說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從五八年到六零年三年自然災害,又加上那時我們的祖國剛建國不久,一窮二白,不廢待興,國家還沒有實力讓老百姓達到溫飽的水平,又加上當時大躍進、大練鋼鐵的政治狂熱,左的路線聲稱己過到共產主義的社會,大興大夥食堂,全村人共同在一個大鍋裡吃飯,結果每天都是清湯寡水的,多數老百姓根夲吃不飽飯,餓的走不了路,全身浮腫……

    你說那時如果能找到的野菜誰能不吃,那時的野菜是渡饑荒的,據老一輩人講,那時的野菜吃的地裡都採光了,包括能吃的樹葉都等不到長大早就捋光,把這些野菜、樹葉弄到家後煮上一鍋,有時攪裡邊一點雜糧麵粉,全家人都圍上來一起共用。想想那時的日子,也難怪現在有的老年人過渡的節約,因為他們的曾經啊。

    現在隨著祖國的飛速發展,老百姓都過上了富足的生活,對於吃野菜已經不是充飢的問題了,而是圖的野菜的新鮮和清香的口感,調劑一下口味。

    並且野菜的採集也還是挺麻煩的,數量上也不多,價格倒是不低喲,所以在農貿市場上一出現會被城裡人一搶而空,為了嚐鮮也不計較價格的高低了。

  • 4 # 皛舒

    還能為什麼?!過去糧食定量不夠吃,只好挖野菜和糧食摻合著吃,以此充飢。

    我還記得小時候,玉米麵摻野菜蒸窩窩頭,那叫一個香。春天沒菜吃,只好挖野菜,摘淨後用開水燙一下,再用冷水浸泡,然後涼調當菜吃。

    總之,那個時候能吃飽喝足就是幸福。

    後來到了八十年代,糧食逐漸放開了,能放開肚子吃大米、白麵了。再後來吃穿住行都不是問題。大吃大喝成為時尚,幾乎每天中午、晚上大魚大肉不離口。

    到了新千年後,日子越來越好了。可人們的健康卻出現了問題,換句話說,亞健康的人越來越多。

    於是,注意飲食,注重養生成了生活中的大事。於是,飲食上講究綠色食品。於是,野菜又迴歸到了餐桌。

    買野菜吃也成了飲食講究了。就是這麼回事,並不是富人喜歡吃野菜。是現如今的中老年人,都喜歡吃野菜。

  • 5 # 提神

    以前是窮人吃野菜,現在是富人買野菜吃,說得沒錯啊!事實就是這樣的,這完全是由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的生活條件所決定的。

    (灰灰菜)

    窮人吃野菜是為了填飽肚子。所謂的野菜指不是人工種植的,是自己生長在野外的蔬菜。其實,人類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是靠吃野菜來維持生活的。特別是在中國“三年自然災害”的年代,農民也有吃野菜的一段難忘經歷。那時,農村土地少,廣多少收,在家庭人口眾多的情況下,糧食是不夠吃的。地裡的素菜又青黃不接,農民只能摘些野菜和著大米,或麵粉一起煮。沒有鹽更沒有油,吃下去只能暫時將肚子填飽,還談啥營養。填飽了肚子才會有體力,繼續種地收糧,養活一家人;不能幹活的,只有不被餓著,才能讓幹活的人放心。(薺薺菜)

    富人買野菜吃是為了養生。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人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更多的人解決了溫飽,逐漸向小康水平邁進。於是餐桌上的大魚大肉多了起來,而人們攝入的脂肪、熱量、膽固醇等越來越多,不斷引起各種慢性疾病。而營養的話題首先提到的是植物性,那就是被“富人”們推崇的雜糧和野菜。因為它們含有更多的膳食纖維成分,熱量低、油脂和膽固醇少,有利於預防和輔助治療慢性疾病。普通的蔬菜經過嚴格的栽培,為減少病蟲害不得不使用農藥;又受日光照射時間短。野菜就不同了,純天然生長,受到的汙染少,有的野菜還含有中藥成分。因此,只要被大家接受了的野菜,在人們的心中都是有營養的蔬菜,也就成人“富人”的最愛。(麵條菜)

    其實,眼下吃野菜的也並非都是富人。窮人與富人只是金錢的多少有區別。就是現在的農村人也注重健康和養生了。每年到了野菜的採摘季節,農村人也會爭先恐後的採摘。像我們這裡,灰灰菜、苦苦菜、芨芨菜、五加菜就是被青睞的野菜。農民採摘回來,熱水一焯,涼水一瀝,用密封袋包裝起來冷藏起來。也算“反季節”菜,啥時想吃,儘管取出來加佐料涼拌或熱炒就是。就為這野菜,十之八九的家庭都買了冰箱。

    現在最大的區別就是“窮人”吃野菜出得是力氣,不用掏錢;“富人”吃野菜只能花高價去買。大家覺得是這麼回事嗎?

  • 6 # 小魚遊三農

    大家好我是小魚。

    有人說以前窮人吃野菜,現在富人買野菜吃,為什麼?

    在以前,農村的很多農民是根本吃不飽飯的,聽爺爺輩的人講,58年三年自然災害的時候,沒有糧食吃就吃野菜樹皮,後來吃的這些東西吃乾淨了就吃觀音土,最後由於觀音土不消化還發撐,最後被活活撐死。 就連小魚小時候也經常吃野菜野果,地上長得,樹上結的很多都吃過。比如麵條棵。馬蜂菜(馬齒莧)。灰灰菜、薺菜、龍鬚菜、榆錢、槐花等等。雖說現在偶爾也會吃這些東西,但是和以前已經不是一種心情了;以前吃這些是為了吃飽,現在吃這些是為了調劑生活。

    包括很多城市人也喜歡吃野菜,特別是純原生態的野菜。在我們這裡的超市,野生馬蜂菜售價6.99元/斤。農戶種植麵條棵2元/斤。這些還都是有價可循的,而且還有很多有價無市的情況出現。像今年的網紅菜香椿葉最高價時180元/斤。但是在農村很多地方都能找得到,富人們花高價買這些野菜吃也是為了調劑生活吧,而且這些野菜很多都是原生態有機的綠色食品,比那些溫室大棚靠化肥、農藥滋養出來的蔬菜要好的太多了。現在富人吃野菜主要是吃的體驗感、追逐健康身體的一種參與感。

    所以很多農村人也抓住了城市人的這種想法, 很多農人就開始種植野菜。像我哥去年就種了4畝麵條棵,開春的時候以2元/斤的價格專供超市,三四天就賣完了。由此可見城市人對農村野菜的親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社會上對老師要求很苛刻,家長總是對老師不滿。都覺得老師不該講報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