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浸淫之辭
-
2 # 熱水評
首先我們都知道,五常為:“仁、義、禮、智、信”。
若要在這五常中提個重點,我認為是“仁”。
因為其中4常為“義、禮、智、信”,終究是待人接物的一種禮儀準則或行為規範,只有“仁”超脫了人的本性,是無我的為他的一種精神,可謂仁天下滄生,是靈魂的最高升華,所以當“仁”不讓!
-
3 # 藍本動漫
仁義禮智信五常,歷來是中華文化內涵的核心內容之一;俗話說『人無信不立』,五常裡面當然是信字的意義最重要了。
在五常裡面,無論那一個字的概念內涵和外延,都是信字比其他四個字義的概念意義更加最大。
比如信仰和信念的兩個詞彙力量,用在政治經濟和文化知識的用途可見一斑。
某種信仰是信念的堅持,某種信譽是信用的積累,某種信心是相信的結果。
沒有了信仰再講信念何用?
沒有了信譽再講信用何用?
沒有了信心再講相信何用?
又或者,做生意需要講信譽,買賣雙方要有誠意,一旦合作共贏未來的生意,則人人追求自我的信用,如此才能做到互利互信的良好結果。
如果一個人不講信用多了,自然而然,就慢慢失去了一切信譽;以及信用是靠積累下來的榮譽,如果失去了它之後,以後還有什麼可以讓人相信呢?
雖然,人在生意場上,可以你不仁我不義,甚至不講禮貌和不懂智商;但是,絕不能不講交易雙方的信譽。
生意場上,經常說『買賣不成仁義在』,交易者總是希望日後好相見,大家還有繼續做生意的可能;一時之間的『你不仁我不義』,也是陰謀詭計多端的話意;而『禮尚往來』更加可以雙面使用的話題,既可用於做好生意的話音,又可用於做壞生意的話兒。
這些五常之中,仁義禮智的內容,都無法與信字重要的相比,假如一旦失信於人的話,日後欲要別人再信你好難了。
在生意場上,一諾千金和牙齒當金使,承諾過的信用絕不能反悔,簽過了的合約也不宜更改;這是交易雙方的信用問題,需要互相認可和認同之下才有信譽感。
信字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人如果是一個『背信棄義』者,不可能寄望還有什麼善良之心,可以做公益慈善事業的宿主。
-
4 # 竹杖芒鞋古蓑衣
仁,是指君子之仁,是領導者必須具備的品質,領導者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下必將大亂!義是捨身之義,為信仰、為家國捨身,遇邪惡挺身而出,義不容辭,人傑所為之也。文官應當講仁,所以文官不能貪腐,武將應講義,所以兵將應不怕赴死。所以說仁和義是興邦、定國之道。
禮,封建社會指的是人倫綱常,講君臣之道等,現實社會講做人的禮儀,行為得體,對人對父母對兄弟講究尊重;智是指耍多慮,思維慎密,要多思廣益,智是永遠向前不斷進步的;信是信用,人無信則不立。
仁和義是高尚的品德,那麼禮、智、信,則是每個平常人都必須具備的品德,為人處世還要勤奮和堅持,如果一個人具備這些品德,他不會貧困,他在探索這些做人道理的路上,已經積攢了人脈和財富。
一部分人反對這些,認為這個是愚昧的,禁錮人的思想,甚至認為中國近代的落後都是這些思想造成的,這種認識本身才是真正的愚昧。社會的失敗和個人的失敗,都是由於不學習、不進步,和傳統無關,我們溶入世界中,個人溶入社會中,學習好的東西,改正我們的缺點,推翻自已的一切全盤西化是迷惘,是慌不擇路。中國前幾千年領先於世界,百十年的落後不應讓我們失去文化自信!
修身、齊家、平天下,應該成為年青人的人生口號。當你處於社會低層,不怨天尤人,窮則獨善其身,不為社會增加負能量;富則兼顧他人,別忙著出國,別忘了責任;倘若有幸當官,則多憂其民,這就是信仰!
-
5 # 異星駭客
儒家不但有仁義禮智信,還有忠孝誠勇廉。那一樣做到極致都不白活。儒家最牛逼的是把佛法的開悟與道門的玄之又玄變現成老百姓看得懂摸得著的道理。
-
6 # 紅爐一點雪559
仁。
仁者壽,且為人之根本。
一般人總是升了官、賺了錢、飲美酒、逢人誇就喜;遭人批評詈罵或處逆境則哀、憂、愁、苦、憎、怨、詬、恨,以致哀樂傷生。儒者之樂正是要超越這個層次,長存豫泰的。
有如此平和舒愉的心境,當然就易養生得壽了。
所以《易經》說:“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同其吉凶。”
與天地合其德,看起來好像很玄、很難,其實講的就是大人的心量要寬和博易,要常感覺自己能像天地般生養涵育萬事萬物,不在一點小事上計較、不為一人一物揪心,能容眾愛物,對一切人畜草木均有親和之意。如此,便有仁者之襟懷,便可“養其天和”。
-
7 # 長風浩蕩
仁義禮智信。
仁,推己及人;
義,禍福與共;
禮,尚往來;
智,聰明練達;
信,使可覆。
這五常,都是為人處世的態度,都以道德為根本,但是,這五常的佈道蓄德的範圍,是逐漸減少的。
仁,推己及人,分別了己與人;
義,禍福共擔,是有物件的,分別了共擔之人與其他人;
禮,尚往來,有來有往,有往有來,已經對對方有了要求;
智,是失去了互動、迴圈,只是以己視角,單方主動;
信,是將己示外,有求於外。
這五者,其實是等而下之。這五者,仁是更接近根本的。
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此之謂也。
-
8 # Iwillberightherewait
儒家五常,由孟子提出的仁,義,禮,智到後來的董仲舒添加了信,而成後世所說的五常。這是賢哲認為人們在日常的生活中所應該具備的品質。
五常所闡述的這些品質在每一個時期,都相輔相成,但側重又不相同。仁,主要是在道德的的一種體現。仁首先你是去愛別人,一種博愛,總能站在別人的角度去替別人著想。坐在公共汽車上,看到比你更需要座位的趕快讓座。有社會公德就是一種仁。
義,我們不去說在封建時期的義。只是說現在,老人摔倒了,該不該扶?看到了小偷要不要制止?看見搶方向盤的,你是站出來還是躲在一邊?義有義不容辭,見義勇為等等的含義。
-
9 # 大河灣精靈
五德皆要,缺一不可。
仁為火德,熱愛。
義為金德,公正。
禮為木德,規矩。
智為水德,通曉。
信為土德,信任。
五德相生相剋,整體存在成長。
不可偏盛,不可不足,互為鏈點,相輔相成。一點若失,全系垮塌。
五德同五臟,那個病了,都不好活,那個謝了,全都掛了。
因時應景,常用五德;勤養心身,五德充足。飲食起居,琴棋書畫,無不養德用德。
-
10 # 楊朱學派
三綱五常中,三綱是法家思想。五常是儒家思想。
三綱出自《韓非子-忠孝》: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順則天下治。三者逆則天下亂。此天下之常道也。
五常是仁義禮智信。其中,我最看重的是智。
法家與儒家思想針鋒相對,水火不容。法家提倡愚民,而儒家提倡智民。
商鞅謂之:“民愚則易治”,“民愚,則君以智而王”,“民不貴學則愚,愚則無外交。” 韓非有曰:“智者不以言教,而慧者不以藏書”,“民不越鄉而交,貴賤不向逾,愚智提衡而立。治之至也”,“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行。”其目的是使人民成為沒有思想,沒有靈魂的行屍走肉,任由君主驅使。
而儒家提倡智民。 孔子謂之:君子不器。器物只有專業用途,而沒有思想,沒有靈魂。孔子要求人不但要有專業技能,還要有思想,有靈魂,有道德。
孔子又曰:君子以振民育德。這就是孔子大力興學的目的——啟民智,立民德。儒家的使命,就是智民。
回覆列表
【仁】親也。儒家用它來體現等階思想,就個人而言,是要分親疏遠近的。也就是仁者愛人,愛的是親人,不親的人才不會去愛。
【義】己之威儀也。說白了是出征前對戰爭正確性的稽核,可引申為規矩。而儒家用它來體現小義,如朋友義氣等。
【禮】所以事神至福也。本意也很明顯,然而儒家卻把它用做束縛百姓的工具,《禮記》“天子以德為車,以樂為御”,這便是禮樂的本質了。
【智】【信】是兩個很好的字,然而沒有儒家,我們就不知道這兩個字好嗎?好比“孝”,沒有儒家我們就不孝嗎?叫寒鴉都知道反哺啊!
儒家每一個字,不要單獨拿出來看,這樣太片面,都要放到儒家核心【非天子,不議禮,不制度,不考文】的君主專制主張中去看,就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