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load-ing

    易經包羅永珍,簡而言之易有象、數、理、佔四大功能。看你想從何學起。

    佔之功能難免有迷信之嫌,主流市場少見,君若想學可到地攤,舊書攤,街邊小店去找,那裡從古今經典到玄幻修仙、言情等等無所不有。

    若從象數理入門,可以學下臺灣師範大學曾仕強的《易經的智慧》,較通俗,易懂,適合初學。

    因為易經本身博大精深,解讀更是見仁見智,你真要學多了,也定能感悟到前人,書本外的東西。所以入門以後,建議多說前人作品,比如孔穎達、高亨、南懷謹等。

  • 2 # 中孚鑑

    易經,分為數術和易理兩派,數術就是比如地攤上的算命的,而易理是講的為人處事和做人的道理。

    數術和易理兩者之間,數術講究的是結果,不重理論,而易理講究的是理論和做事做人。

    要學易經,首先要知道易經的發展,易經是伏羲畫八卦,是先天八卦,經過後來的歸藏易、連山易在到周易。而歸藏易和連山易基本失傳。

    現在的周易用的是先天八卦數,和後天八卦圖!先天八卦數是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後天八卦圖是上南離,下北坎!

    周易六十四卦是由八個單卦組成,分別是乾兌離震巽坎艮坤,分別代表的是天澤火雷風水山地。

    八卦兩兩組合,行成六十四卦,口訣順序是:

    上經,乾坤屯蒙需訟師,比小蓄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謙豫隨,蠱臨觀兮噬盍賁。

    剝復無妄大蓄頤,大過坎離三十倍!

    下經,鹹恆遁兮及大壯,晉與明夷家人睽。

    蹇解損益夬姤萃,升困景革鼎震濟。

    艮漸歸妹豐旅巽,兌渙節兮中孚至。

    小過既濟兼未濟,是為下經三十四。

    周易六十四卦,一卦六爻,加上乾坤兩卦有用九和用六兩爻,共三百八十六爻。也就是有三百八十六個道理!

    同時周易分為陰陽,陽為九,陰為六。九月九為重陽節,就是因為兩個九都是陽爻,故名重陽。

    還有周易的畫法和平常寫字不同,是由下往上寫的。比如乾卦,六爻皆陽,所以乾卦分別是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和上九。

    六爻分別代表著六個階級,分別是士元,大夫,公卿,諸侯,天子,宗廟。對於乾卦而言,代表的天子位的剛好是九五爻,所以就有了九五之尊的說法!

    學習周易,要清楚周易的基礎知識,然後再深入的學習。

  • 3 # 參易閣

    首先,高樓萬丈平地起,必須注重基礎知識的掌握,不管你是學習易經的理論還是象數,都必須掌握基礎知識,這裡包括太極陰陽、八卦(包括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八卦的畫法,生成過程等等)、六十四卦、爻、象以及卦內三才之道、卦內爻與爻的關係、爻位的中正等等。除此之外還需要了解古代的歷法、天文禮法等知識。這部分內容比較枯燥但是很重要,在以後看一個六畫卦的過程其實就是應用上面這些基礎知識加以分析。

    第二、學易先學筮,這是近代易學大師尚秉和先生提出的一種學易的方法。其實這也是許多人學易的初衷即預測未來。我們瞭解掌握了易經的一些基礎知識後就可以選擇學習一種預測數術。一邊玩占卜一邊學習易經,個人推薦學習六爻或者梅花易數。這種學習方法既輕鬆又學的快。但是要明確一點預測的準確率的高低取決於你對易經卦的理解程度而不是什麼斷卦技法,所以對卦理卦象的理解是從始至終要堅持的一項工作。

    第三將易經應用到日常生活中。孔子曰“百姓日用而不知”說的是易經老百姓天天在使用就是不知道。這個不知道包括不知道易理易象和不知道是用的易經思想。易經的創作本來就來源於生活,現在回到日常生活這是最好的應用。比如晝夜的更替,四季的變換等等都可以用易經來解釋。

  • 4 # 於雁鳴的哲學與易經

    先說易經的現狀,易經已經流傳了數千年,人們也研究了數千年,但到現在為止,易經在世人中並沒有得到統一的、公認的認識,所以,現在人人對易經都有自己的看法,人人都可以解釋易經,但是都是在沒有基礎理論、沒有規律、沒有邏輯的情況下,一上來就直接解釋易經,雖然釋易的書籍汗牛充棟,但也大致如此,所以其結論不能令人信服,也不能得到公認。在易傳中雖然有孔子及其弟子撰寫的十翼,但同樣存在上述的問題,對卦序、卦義等的詮釋也比較牽強,也沒有得到社會的公認,現在社會上對易經的混亂解釋就是一種證明。

  • 5 # 閒來無趣搬點野磚

    廢話不多說,直接撈乾的。

    基礎是重中之重,基礎知識不紮實,多高層次都沒用。連門都入不了。

    初學者如果直接去看教學類影片,會有很多地方聽不懂,一定要從最最初級的開始。

    不建議初學就去看原著類的,大多為古文,晦澀難懂,看一天你就會覺得自己是文盲。

    個人認為最好的辦法,基礎知識部分,用白話盤,把道理先弄明白,來來回回在基礎裡反覆的看,直到記下來。需要時間消化,不建議太急。

    一般的初學者都在哪發懵呢?概念之間的關聯,多方關聯。一方關聯一方或兩方,這樣基本可以接受,如果直接多方關聯,基本都懵了。所以一定儘量的把關聯先簡化,熟悉以後逐漸複雜。

    需要時間和耐心,需要悟。當你明白了陰陽、四象,你看白天黑夜、春夏秋冬的理解就會不一樣。當你明白了五行八卦,你就會佩服古人的智慧。

    易經到底要告訴我們什麼?

    個人認為:規律。

  • 6 # 有話少說

    《易經》即《周易》,《史記》稱《易》,託名孔子《易傳》也稱《易》。之所以稱《周易》,據說周文王所作。之所以稱《易經》,儒家奉為經典之故。

    特別指出,託名孔子《易傳》與《周易》或《易經》捆綁在一起,後人錯誤地都當作《周易》或《易經》念。其實,《易傳》不是《易經》而是易學。

    《易經》只有六十四卦卦符,卦辭,爻辭。而卦辭爻辭盡是筮佔吉凶之辭,別無其它。

    《易經》沒有“陰陽”,也沒“太極”。是《易傳》論“陰陽”,“太極”,但沒“太極圖”,也沒“五行”。

    道教不稱《易經》,只稱《易》且是伏羲的沒有文字的《易》。後人為區分,伏羲《易》為先天八卦,文王《易》為後天八卦,這都不是《易經》裡的。

    還有什麼奇門遁甲,梅花易數,河圖,洛書,都不是《易經》裡的,而是道家與道教的。

  • 7 # 大章830

    易說明都會,看會的深淺,易理也就是天理,動物植物都天生都知道白天夜晚該下雨了,該地震了,如何繁殖後代,照料孩子,也都有各自的語言,想象古人以前沒有文字不知東西南北,日出東方定為甲乙南方丙丁,西方庚辛,北方壬癸,居住點戉已慢發展十二地支組成六十花甲,易也是祖先慢慢觀察天地萬物晝夜四面八方以像成圖給中華帶來臣大才富,在天文:地理:物理化學數學得到了現在的發展。我想細心觀察萬物現象會學會易經的。

  • 8 # 亢悔亨貞

    就在兩三年前,膝下滴子回來辦事的時候,忽然提出想學一點易經,我當即就詳細地把六要素的內容及方法告訴了他,同時讓他隨意點一卦為例,大約講了一個多小時,之後他回工作單位了,豎日即來電稱他給朋友玩了一下占卦,競讓朋友驚奇不已,我即問詳情,得知其解卦之法在大方向上已得六要素真義,但細節仍極粗糙,畢竟才學去一天多時問啊。同時我還要求他,今後如無迫切需要,儘量少在人前展示此法。

  • 9 # 易經小白

    作為《易經》初學者,學習它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靜心,靜下心來看一遍!

    華人讀易經的還是不少的,讓我感到欣慰的是我在廣東這邊,一位外國友人,他也很喜歡《易經》!他當時捧著書問我如何學習易經時,我記得是這樣回答他的!

    學易者,不應該有思想上和國界上的障礙。認真的研究易經,努力提高自己的易學水平,再上層樓,才是重要的。

    就像你,好的東西學去了,就變成你的。我們學到好東西,也就變成自己的,這才是重要的。現在的人,專注五行,在方法上常常標新立異,棄象而不能用,棄理而不能究,棄數而標異。

    殊不知,易以象顯,爻彖陳情,五行分輕重急緩。至此,易學體系方稱完備。今人或許迫於生活壓力,你或許疏於文言解讀,外華人能用古法者,百無一二。可嘆可嘆。

    放眼整個世界,《易經》堪稱哲學之母。仰觀天文,俯察地理,遠取諸物,近取諸身。透過細密的觀察,嚴謹的辨證,才能準確的因循,判斷事物事情的發展趨向。

    此乃最為科學的辨證,絕對不是迷信。說迷信者,可謂無知,姑妄聽之,不必辯之。

    當時看他表情估計他聽的茫茫然,不過作為華人,作為初學者,看到這個回答,對你學習《易經》會有一定幫助!

    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易經的智慧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用鍵盤和滑鼠玩手遊cf,手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