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lexcolin
-
2 # 不冷紅塵
首先我們看看這兩款鏡頭的價格,24—70 f4 如果單賣,大約將近4000元人民幣,24—105 f4二代如果單賣,大約將近6000元人民幣;5D4帶24—70 f4套機價格比24—105 f4套機價格便宜大約1000元人民幣,買5D4帶24—105 f4套機更划算。
然後我們說一下用途,非專業使用,無外乎就是拍拍風景和人像,這兩款鏡頭在拍風景的時候區別不大,24—70 f4能稍微好那麼一點點,也就是絕大多數人根本看不出來的那一點點,但是如果要拍人像的話,想要背景虛化不?要麼需要大光圈,要麼需要長焦距,24—70 f4有哪個?拿來幹什麼?24—105雖然也沒有大光圈,好歹焦距還基本夠長啊!再說了,拍風景有時候也需要長焦距啊。
說實話,對於24—70這個焦段的鏡頭來說,如果不能買f2.8光圈的,真沒什麼太大的意義,還不如買個鐵痰盂呢!便宜得多、光圈大的多,而且成像還更好。
-
3 # 非著名攝影師知非
非專業,佳能5D4配24一70F4還是24一105F4二代好?
實打實的說,兩款鏡頭我都沒有用過,真覺得沒什麼發言權,為回答要求,專門到佳能網站上“補習”了一下,下面先分別說一下兩款鏡頭的區別,至少先對各種引數和使用範圍做到心中有數,最後再對購買鏡頭給出我的一些建議吧。
EF 24-70mm f/4L IS USM
1. 基本引數:佳能於2012年11月釋出,在佳能系統中俗稱“小三元”之一,覆蓋從24mm廣角到70mm中焦段的L級標準變焦鏡頭,全長僅約93毫米,重量約600克。
2. 鏡頭結構:在鏡頭結構上採用了輕量化的設計風格,12組15片鏡片結構其中有2片UD鏡片設計和2片非球面鏡頭,這樣的設計帶來的結果就是,這支鏡頭可以有效補償色差和球差對照片的影響。
3. 光圈設計:光圈單元採用9片葉片的圓形光圈,自然夜景星芒的營造上也可以給我們提供不俗的表現。
4. 特殊功能:佳能EF 24-70mm f/4L IS USM以縮短最近對焦距離和提高最大放大倍率為目的,引進了全新的鏡頭設計技術。透過將變焦環旋轉至遠攝端的微距區域,可有效調整各鏡片組的間隔,使鏡頭的光學特性更適用於近距離拍攝,在約0.2米的最近對焦距離下實現了約0.7倍的最大放大倍率,進入了真正的微距攝影領域。
5. 防抖設計:本款鏡頭還搭載了新設計的手抖動補償機構IS影像穩定器,除在通常拍攝時最大能夠獲得相當於提高約4級快門速度的手抖動補償效果外,在微距模式下將切換為雙重IS影像穩定器模式,可以應對傾斜抖動和平移抖動,在最大放大倍率下可獲得相當於約2.5級快門速度的手抖動補償效果。
EF 24-105mm f/4L IS II USM
1. 基本引數:佳能於2016年9月釋出,屬於及佳能全畫幅一代套機鏡頭的升級版,覆蓋從24mm廣角到105mm中長焦段的L級標準變焦鏡頭,全長僅約118毫米,重量約795克。
2. 鏡頭結構:鏡頭由12組17片鏡片組成,採用了4片Gmo(玻璃模鑄)非球面鏡片,其中包含1片雙面非球面鏡片,非球面的面數達到5個,像差補償效果得以加強。加之鏡片位置的合理配置,可有效抑制鏡頭的多種像差。尤其可以很好地抑制歪曲像差的產生,同時改善了暗角,實現了高畫質。使全焦段均具有符合L級鏡頭的良好光學效能。
3. 光圈設計:光圈單元採用10片葉片的圓形光圈,焦外光斑圓潤。
4. 特殊功能:與一代相比增加了鏡頭鎖,解決了鏡頭因為重量伸出或者縮回的問題;新增加了ASC鍍膜技術,可有效抑制因光反射引起的鬼影和眩光。
5. 防抖設計:鏡頭配備了可提供最大相當於約4級快門速度的手抖動補償機構。與老款機型的約2.5級相比,補償效果提高了約40%。在昏暗場景或手持拍攝等時,大幅提高了低速快門的拍攝成功率。
兩款鏡頭怎麼選?既然你選擇了購買變焦鏡頭,那肯定就對“畫質”沒有那種“極端苛刻”的要求。如果非要在兩款鏡頭中選一款,那肯定是24-105二代,這沒什麼疑問。鏡頭跟相機也一樣,秉承一個原則“買新不買舊”。款且,從焦段上來講,24-105比24-70多了35毫米,俗話說“一寸長,一寸強”,“望山跑死馬”,多出來的遠攝焦段除了可以更好地拉近被攝物體、也可獲得更強的“空氣切割感”及背景虛化能力。再說佳能這款鏡頭的推出,本就是為了應付很多入門愛好者“一鏡走天下”的願望;再從價格上來看,搭配24-105的5D Mark IV套機,僅比搭配24-70的套機貴700元左右,為了35mm的焦段,這700元也是花的值得的。
我的建議?你都上5D Mark IV了,對自己的要求難道不應該更高一點?如果預算不夠,上副廠定焦(適馬 Art 35mm/50mm)先練手也行,實在不行買個“小痰盂(佳能EF 50mm f/1.8 STM)”,構圖靠腿,不要想著圖方便靠變焦,一段時間以後,你對光線、構圖的理解都會上一個層次,別想著什麼“紅圈”,那麼“紅圈狗頭”的說法你又聽說過沒有呢?
另外,我一直以為呢,鏡頭這東西也不屬於消耗品的範疇,遇到“牙膏廠”一貫的作風,10年升級一次,而且還不痛不癢,真要買紅圈,就抑制衝動,存夠錢一步到位。焦段的選擇,看個人需求,人像多還是風光多?有沒有微距需求?要不要玩人文掃街?弱光使用多不多?會不會涉及星空攝影…………即便上頂級紅圈,於我而言,只買過大三元一前一後的兩個變焦,24-70的焦段,我認為是“不尷不尬”,“不上不下”,沒必要買,至少我從來沒考慮過這個焦段。以上即是我的建議,一家之言,謹慎參考吧。
沒有愚蠢的問題,只有無趣的回答,但願我的回答足夠有趣而嚴謹。
-
4 # 蜂鳥攝影
這個問題,是沒有標準答案的。佳能之所以能製造出兩個型號的鏡頭,作用是不同的。要看你拍什麼題材的照片,只有合適,沒有最好。拍人多。24-70不用說,想拍點景色105夠長。希望建議有用
-
5 # 揹包客月亮
我一直用的是24-105拍風光,畫質是稍微比24-70差一些,網路分享圖片倒是夠了,以下照片來自24-105
-
6 # 古老的古
都是f4的話就24-105,畫質差別沒那麼大,焦段更實用些,不是職業平時夠用了。如果對畫質要求高些,直接f2.8 24-70
-
7 # 闖闖騎行中國
不用糾結,直接24-70,如果說考慮焦段的話,何必不買個那種直接50-250的頭呢?2.8的光圈和4的光圈。差別很大的
-
8 # 使用者7714914363400
建議105,既然是非專業,這兩個頭成像上的差距基本可以忽略,但是105多出來的那點兒焦距,可是非常實用的,有時候感覺就是差那麼一點兒,拉不過來,空悲切。
-
9 # 信仰與自由同在
佳能EF 24-70mm F2.8比F4好很多,風景人像通吃,F4風景不錯,人像差強人意。
但焦距也比較“尷尬”但婚拍比較多人用!
如果上24-70F2.8 不如直接上24-105 F4
實用!廣角 中焦 長焦都有!畢竟焦段豐富!24-70這個焦段 近不夠 遠不夠!
所以我一般都攜帶三個鏡頭去彌補焦段不足 16-35MM F2.8 50MM f1.4 定焦 小白70-200 MM F2.8 大三元就剩下24-70MMf2.8 沒入!
回覆列表
如果只是追求便攜以及更寬的焦段, 更推薦佳能24-105 f3.5-5.6 IS STM, 價格更加便宜一些,至少我覺得這款鏡頭相比f4 的那款更具價效比,而且作為一個旅遊頭也足夠了
如果真的比較喜歡F4 恆定光圈的,那還是推薦24-70 F4, 比24-105 F4 有更好的畫質,而且這款鏡頭是有微距功能的, 最大0.7倍微距拍攝
24-105 f4,雖然是個紅圈頭,但我真的覺得這個頭很雞肋,因為往上往下都似乎有比他更專業更親民的鏡頭,往上你可以選小三元甚至大三元,畫質都更出色更優秀,往下完全可以選一些價格更低更便攜的旅遊頭夠用就完事了…
至於你說… 想稍微追求一點點畫質,又想稍微追求一下更寬廣的焦段…? 我真的只能說 這種需求大機率就是圖個心裡安慰,很奇怪的一種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