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451710051916

      關於月相的探索

      林峰熠

      月亮圓缺的各種形狀,我們都是司空見慣的,但對月相產生及變化卻不甚瞭解,如為什麼上半月的亮面朝西,下半月的亮面朝東?為什麼同樣時間裡月亮有時在西邊天空,有時在東邊天空?等等,這一系列問題我們都沒學過,本次科技節要求我們從這個方面入手進行研究。我同幾位同學從十一月底就到處收集相關材料,企望有所收穫。以下就是我對月相的探索結果。

      一、什麼是月相?

      隨著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東移動一大段距離,它的形狀也在不斷地變化著,這就是月亮位相變化,叫做月相。

      二、月相是如何形成的?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這裡的圓缺就是指“月相變化”:在地球上所看到的月球被日光照亮部分的不同形象。

      由於月球本身不發光,在太Sunny照射下,向著太陽的半個球面是亮區,另半個球面是暗區。隨著月亮相對於地球和太陽的位置變化,就使它被太陽照亮的一面有時對向地球,有時背向地球;有時對向地球的月亮部分大一些,有時小一些,這樣就出現了不同的月相。

      每當月球執行到太陽與地球之間,被太陽照亮的半球背對著地球時,人們在地球上就看不到月球,這一天稱為“新月”,也叫“朔日”,這時是農曆初一。

      過了新月,月球順著地球自轉方向執行,亮區逐漸轉向地球,在地球上就可看到露出一絲纖細銀鉤似的月球,出現在西方天空,弓背朝向夕陽,這一月相叫“蛾眉月”,這時是農曆初三、四。

      隨後,月球在天空裡逐日遠離太陽,到了農曆初七、八,半個亮區對著地球,人們可以看到半個月亮(凸面向西),這一月相叫“上弦月”。

      當月球執行到地球的背日方向,即農曆十五、十六、十七,月球的亮區全部對著地球,我們能看到一輪圓月,這一月相稱為“滿月”,也叫“望”。

      滿月過後,亮區西側開始虧缺,到農曆二十二、二十三,又能看到半個月亮(凸面向東),這一月相叫做“下弦月”。在這一期間月球日漸向太陽靠攏,半夜時分才能從東方升起。

      又過四五天,月球又變成一個蛾眉形月芽,弓背朝向旭日,這一月相叫“殘月”。

      當月球再次執行到日地之間,月亮又回到“朔”。

      月相就是這樣週而復始地變化著。如果用月相變化的週期(即一次月相變化的全部過程)來計算,從新月到下一個新月,或從滿月到下一個滿月,就是一個“朔望月”,時間間隔約29.53天,中國農曆的一個月長度,就是根據“朔望月”確定的。

      三、中國古詩詞中的月相。

      古詩詞是中國文學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其中不乏詠月之作。有材料說,唐詩中有近1/5為詠月詩,且不少成為千古絕唱。目前使用的教材中也選有很多寫月亮的名作,下面從浩瀚如海的古詩詞中擷取幾首唐人絕句並按月相分成九類。

      第一類:寫月而無月的。例:“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盧綸·塞下曲)----詩中“月黑”其實是說無月。

      第二類:寫月初娥眉月的。

      例一:“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殊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詩中“九月初三”是寫詩的日子,“月似弓”是寫月初的娥眉月即上娥眉月。“上蛾眉月”是指農曆初三、四的月相。

      例二:“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 (戴叔倫·蘭溪掉歌)----詩中“三日”指農曆三月初三日,“涼月如眉”指月初的域眉月(如上),上下緊扣。

      第三類:寫上弦月的。

      例一:“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張繼·楓橋夜泊)----詩中“夜半”而“月落”即寫“上弦月”。上弦月是農曆初七、 八的月相。

      例二:“釣罷歸來不繫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縱然一夜風吹去,只在蘆花淺水邊。” (司空曙·江村即事)----詩中“月落”時,人們“正堪眠”,即睡意正濃,寓意夜已深。深夜而“月落”也是上弦月,此乃用時間點月相。

      第四類:寫滿月(望月)的。

      例一:“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連袂行。唱盡新詞歡不見,紅霞映樹鷓鶘啼。”(劉禹錫·踏歌行)----此詩寫春日傍晚、江水平堤,眾女踏歌。詩中 “月出”即“傍晚月出”,顯然月相為滿月。滿月為農曆十五、六的月相。

      例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詩中“明月”即滿月,“舉頭”暗含明月高懸之意。滿月時,只有在半底前後月亮才高懸天空。夜深而愁思不寐,寫出了客居他鄉的遊子無盡的鄉思。

      第五類:寫下弦月的。

      例一:“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飛鳥,時鳴春澗中”(王維·烏鳴澗)----詩中“夜靜”(夜深人靜)而“月出”,乃指下弦月之時。下弦月是農曆廿一、二的月相。

      例二:“孤光照還沒,轉益傷離別。妾若是嫦娥,長圓不教缺。”(陸龜蒙·月成弦)----民間常將月圓比團圓、月缺比離別,此詩即寫思婦見缺月而感傷、恨夫妻不能常團圓,想象自己若是嫦娥,將讓月亮長圓不缺即夫妻永不分離。詩中弦月當是下弦月, 才體現出思婦感傷而徹夜難寐的情景。

      第六類,寫月末的娥眉月即下娥眉月的。

      例一:“尋章摘句老鵰蟲,曉月當簾掛玉弓。不見年年遼水上,文章何處哭秋風。”(李貿·南園)----詩中“曉月”指清晨的月亮,“玉弓”指下弦月後的殘月即月末的娥眉月。殘月或月末的蛾眉月是農曆廿五、六的月相。

      例二:“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何當金絡腦,快馬踏清秋。”(李貿·馬詩)----詩中“月似鉤”即殘月(如上),前二句看似寫景,實際寫壯志未酬、徹夜難眠;後二句抒發豪情壯志。

      第七類:寫月相變化的。

      例一:“自君之出矣,不復理殘機。思君如滿月,夜夜減清輝。”(張九齡·賦得自君之出矣)----詩中“滿月”指“圓月”即“十五、六的月亮”;“夜夜減清輝”指滿月以後,月相依次變為凸月、弦月、娥眉月,可見部分越來越瘦小;後兩句是說“思念夫君使妾身如同滿月後的月亮日漸消瘦、形容憔悴”。

      例二:“走馬西來欲到天,辭家見月兩回圓。今夜不知何處宿,平沙萬里絕人煙。”(岑參·磧中作)----詩中“見月”即看到月亮,“兩回圓”即圓過兩次亦即兩次滿月,故第二句是告訴讀者:作者離家已有一、二個月了。

      第八類:不寫具體月相的。例:“月暗送潮風,相尋路不通。菱歌唱不徹,知在此塘中。”(崔國輔·小長干曲)----此詩前二句寫青年男女相約水上,但因月暗、潮大、風急,一時不能會晤。詩中“月暗”即月光暗淡(不是無月)。相約一般在上半夜,上半夜有月(儘管月光暗淡),說明時間在農曆上半月。

      第九類:所寫月相名不符實的。例:“兵火有餘燼,貧村才數家。無人爭曉渡,殘月下寒沙。”(錢起·江行無題)----詩中“曉渡”指清晨江渡,“殘月”一般理解為月末的娥眉月(即農曆廿五、六的月相,黎明時出現於東方低空),但這裡的“殘月”應是月相滿月或下凸月,用“殘”字只是寫“劫後荒涼”,而非寫缺月。

      四、月相研究的意義。

      1.在月相變化中,人們發現相鄰兩相之間的時間間隔大約為7天,於是人們將7天定為一個星期。

      2.陰曆:陰曆又稱太陰曆,是人類最早使用的歷法。陰曆以月亮圓缺變化——朔望月為基本週期,即規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大、小月按一定比例相間排列,使歷月平均長度等於朔望月。

      3.月球在悄悄地促進萬物生長,月相對植物播種有影響:

      ①胡羅卜、白羅卜、西紅柿、芹菜、白菜等適宜在上弦月時播種。

      ②茄子、洋蔥、韭菜、南瓜等適宜在新月時播種。

      科學家發現,人與月球的關係也十分密切,精神病學家指出,人體約80%是液體,月球引力能像引起海洋潮般對人體中的液體發生作用,造成人體“生物高潮”和“生物低潮”。滿月時,生物潮處於高峰,月球對人體的影響比較強烈,人容易激動,情緒不穩定,酗酒者和精神病人常在此時發作,甚至則以謀殺、毒害、抑鬱和心臟病等月相變化有一定關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翡翠原石價格還會上漲嗎?翡翠原石價格為何居高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