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個你擺楞不了的爺們
-
2 # 不挑食的胖胖
總聽人說,愛有多真,分開就恨得有多真。有時不是恨,只是還在上段感情中沒有走出來,總是回憶以前的一點一滴。人有時要往前看,不要總把時間跟精力花在情情愛愛上,要試著把自己變優秀,最終會有更好的人在等你
-
3 # 劉夫人講情感
愛的越深恨就越重!
媽寶男,就是媽媽心裡永遠的寶貝,媽媽一直這樣去看待兒子,兒子也以此自居,這種關係會隨著時間一直延續下去。
《美國的弒母文化》中,提出“大媽咪”主義,媽寶男就是大媽咪主義的信徒,“媽媽永遠都是對的”“這是我媽說的”“我媽告訴我”“我媽認為”……“我媽說的”成了他的口頭禪,成了他的思維慣性的首選,媽媽的話就是聖旨。
其實,這樣的關係是失衡的,媽媽如天,而他做小寶貝同時必須得聽話。這是媽寶男的常見型別。
在婚姻當中,一旦婆婆和媳婦開始爭奪媽寶男,就有一個特別關鍵的點:媽寶男在母親面前容易被認可,而在妻子面前卻不容易得到認可。
所有媽寶男的媽媽從小開始,眼中孩子做任何一件事情都是了不起的。孩子會說話了,會走路了,會吃飯了,會打滾了,會這樣那樣了,都會令父母充滿新奇。
但妻子對丈夫的態度完全不同。妻子需要的是成熟、負責的男人,他得有力量,能保護和支援她與孩子,至少是對等的。如果丈夫是媽寶男,妻子自然會容易生出各種不滿。
因為這個對比,如果婆婆和小兩口住在一起,那麼問題就出現了:在媽媽的眼裡,媽寶男很了不起,但在妻子眼裡,媽寶男令人失望。
媽寶男必然有“厭女症”
世界是相反的,如果你看到了1,就必然意味著你看到了-1。
這是我最喜歡說的話之一,放到媽寶男身上,就意味著:媽寶男對媽媽有多崇拜,就有多厭恨。嚴重的媽寶男,內心必然有嚴重的“厭女症”,並且這份厭恨就是從對媽媽的厭恨而來,只是很難認識到。
很多的時候,媽寶男甚至都意識不到對媽媽的厭恨,他會把媽媽視為該被崇拜的“好女人”,而把“壞女人”投射到妻子身上,並厭恨和遠離她。所以,做媽寶男的妻子,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要治療媽寶男,就要看媽媽對他的控制有多深,控制的越深他對媽媽的恨意越重,到目前為止沒例外。
這裡要說一下共生關係,只有在嬰兒六個月前時是正常的,以後都是病態共生。並且,共生意味著,兩個人的思想、靈魂、權力要統一到一個人的標準裡,這意味著,另一個被“殺”掉了。所以,共生關係中處於被控制角色的那個人,會覺得自己被控制者殺死了,所以對控制者的恨也會越來越重。
其實,孩子從對媽媽的共生走向獨立,必然要完成心理上的弒母。不管媽媽多偉大,媽媽多痛苦,媽媽多需要他,他都要離開媽媽,走向更廣闊的世界。
當然,強硬地這樣脫離,其實很難發生。除非是,媽媽實在是太糟糕了,於是孩子很早就把她視為壞媽媽,可以理直氣壯地逃離。正常情形下,孩子脫離媽媽的懷抱,需要父親的介入。
第一,父親要想敵人一樣,把他從媽媽懷抱裡趕走,並且告訴他,這是我老婆!這會刺激兒子,但同時,兒子可以將壞投射到父親身上,可以去恨父親,這樣就減輕了對媽媽的恨。
第二,父親需要支援妻子,與妻子建立好的關係,這樣妻子就算失去兒子這個親密的人,還有另一個親密的人和她在一起。於是,這份分離就不至於那麼困難。
但不管如何,媽寶男都需要認識到,他對媽媽有多崇拜,就有多厭恨。
特別關鍵的一點是,媽寶男們對媽媽普遍有一份深刻入骨、難以言明的內疚。他們會說,這是因為媽媽很痛苦很可憐。然而真相是,他們之所以對媽媽如此內疚,是因為他們潛意識裡對媽媽厭恨,這份強烈的厭恨讓他覺得他攻擊了媽媽,所以他們會對媽媽內疚。
恨是關係中極為重要的部分,可以說,如果不能恨,就不會有愛;如果不能有拒絕,就不會有親密。
媽寶男對媽媽好像只有愛,只有親密,其實這是假的。他的恨和拒絕會展現給妻子。作為妻子,就能經常感覺到,在媽寶男旁邊,是致命的孤獨。
媽寶男的亂倫焦慮
對於媽寶男來說,他和媽媽過於緊密的關係,會導致嚴重的亂倫焦慮。這會使他極度壓抑自己的效能量。
媽寶男在戀愛不為人知的時期,性生活可以很正常。在戀愛公佈之後,性生活的頻率和質量都會下降。而一旦結婚,他們的性就會變得極其糟糕,甚至簡直就不能進行。
因為結婚之後,媽寶男就會把和媽媽之間的“亂倫焦慮”投射到與妻子的關係中來。
不過,千萬不要以為,他們就是沒有效能力。
媽寶男常常是和妻子沒法很好地過性生活,但他們一定會想各種各樣的辦法到外面去尋求性的滿足。而在其他性活動中,在這種不為人知的兩性關係裡,他們的性可以做得非常好。
所以,若攤上一個媽寶男,女人最後會覺得像是噩夢。
如果你作為媽寶男的妻子,你發現你改變這種局面非常困難,那麼,離婚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假如媽寶男不自己去努力,不去改變這個關係,僅僅是你在改變自己,你會發現,這個努力的效果是微乎其微的。
有時候,與其這樣耗下去,就不如早點結束。
如果你是媽寶男,你一定要有明確的意識:
你是最需要改變的那個。
這裡要為媽寶男做一個辯護 ------在這段關係裡,最慘的,並不是媽寶男的妻子。而是媽寶男。在很小的時候,他就開始被迫學習著圍繞媽媽的感覺轉。而且他內心裡,有大量的對媽媽的厭惡、憎恨、仇恨,但他沒辦法去表達這些東西。所有,媽寶男通常會活得很痛苦。
媽寶男需要認識到自己的厭恨是有道理的。因每個人都需為自己的生命負責,無須為媽媽負責。並且,他需要與媽媽分離,走向更廣闊的天地。
-
4 # 愛的解析課
首先,這個說法是不對的,雖然我們的老哲學說物極必反,一陽生,一陰生,萬物辯證。但這種辯證並不完全地體現在感情的結果上,說愛到了極致就變成恨了,沒有這麼一回事,愛到極致不會是恨,恨到極致也不會是愛。
其次,對這個說法到底應該怎麼看呢?這倒是需要認真辨析一下的,因為恨不可能轉化成愛,但愛是有可能轉化為恨的。這主要看愛的發展過程是不是順利,這個”愛“是不是得到了應有的安放之地。愛一個人,就會對一個人好,對一個人好之後必然會求回報,純粹付出而不求回報的愛是至上之愛,一愛難求。
而求回報的愛是凡俗之愛,所在多有。這個所在多有的愛裡面就容易出現一些利害計算,這時候就會造成從愛轉恨的情形。你愛一個人,付出了很多,這個人卻毫無所感,木石心腸,也許你就會有怨恨了,積累久了,也真就是恨了。然後呢,越投入得多,也就怨恨越大了。
第三,愛到極致,如果思想和情志健全、愛的方法得當,並且能夠得到回愛,那是一往情深,越深越濃,只會使愛的質量不斷提高,凝結永恆,而不會產生從愛一轉而為恨的情況了。
愛了就好好愛,沒毛病的。
-
5 # 王冠惟
首先感謝在這裡我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我是愛的解析課,專注解決兩性情感矛盾,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這個說法是不對的,雖然我們的老哲學說物極必反,一陽生,一陰生,萬物辯證。但這種辯證並不完全地體現在感情的結果上,說愛到了極致就變成恨了,沒有這麼一回事,愛到極致不會是恨,恨到極致也不會是愛。
其次,對這個說法到底應該怎麼看呢?這倒是需要認真辨析一下的,因為恨不可能轉化成愛,但愛是有可能轉化為恨的。這主要看愛的發展過程是不是順利,這個”愛“是不是得到了應有的安放之地。愛一個人,就會對一個人好,對一個人好之後必然會求回報,純粹付出而不求回報的愛是至上之愛,一愛難求。
而求回報的愛是凡俗之愛,所在多有。這個所在多有的愛裡面就容易出現一些利害計算,這時候就會造成從愛轉恨的情形。你愛一個人,付出了很多,這個人卻毫無所感,木石心腸,也許你就會有怨恨了,積累久了,也真就是恨了。然後呢,越投入得多,也就怨恨越大了。
第三,愛到極致,如果思想和情志健全、愛的方法得當,並且能夠得到回愛,那是一往情深,越深越濃,只會使愛的質量不斷提高,凝結永恆,而不會產生從愛一轉而為恨的情況了。
愛了就好好愛,沒毛病的。
-
6 # 旅居地球80年
愛錢的有嗎?
有愛錢愛到恨錢的?
古董愛嗎?
有銷燬價值連城的心愛的古董?
——
好像是詭異者拿這句話作案時用的託詞吧?
殺了人,說自己愛到極致了,由愛轉成恨了,為什麼不恨自己呢?
-
7 # 奈何後脖長個苦情痣
愛到愛不下去了不是恨,是後悔,反正我今年開始一下子就由愛著變成十分後悔,覺得自己智商低的還不如動物…為了一棵柳樹竟然忽略了全世界…錯過了很多事物
-
8 # 9413布衣百姓
“愛到極致便是恨”。這個話題要從兩個方面來說,第一,愛,的確有它的走向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就看能走多遠,如果達到一定層度能統一,這就是成功的愛。怎麼講呢,就是愛與被愛相呼應如同寫文章一樣,情節的發展達到頂峰,落筆時突然一個驚險而又完美的結局令人拍案叫絕!這個結局就是領證結合成為一家人都沒話說;反之,愛,到達極致而又不能統一不反目成仇的機率是很小的!
回覆列表
這就是所謂的愛與恨只是一念之間,在永無止境的付出背後包含多少心酸,與期待?那麼當失望的到來的那一刻也就是愛與恨轉變立場的時候,也就是俗話說的愛有多真恨就有多深……對於恨這剛剛是個開始而已,在以後的日子裡失望一方會生活在愛與恨的矛盾中,總是糾結於回憶的美好,現實的殘酷。直到時間平復傷口,回憶記憶裡的美好就想剛剛發生過,讓人們傻傻分不清這一切是真還是假,即使這樣也不會忘記有你的日子裡的快了,就像忘不了你給的痛都那麼銘心刻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