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饞嘴肥貓鏟史官

    我認為是半真半假

    一是要搞清楚崇禎的態度,二是摸清明朝的實力,三是為自己留個退路。

    孫傳庭戰死,通往明朝首都北京的通道已經洞開,做為長期與明軍做戰的李自成來說,這個戰略形勢應該完全能看得明白。

    但要說李自成沒有什麼顧忌,那肯定不對。從他以往與明軍交戰的經歷來看,輸得多而勝得少,被打得光著腳到處跑的時候多的是。尤其是對孫傳庭,應該有很深刻的印象。這次雖然完勝,他自己估計都心中忐忑,而明朝還能拿出什麼樣的手段來,他心裡完全沒底。

    北方有吳三桂的關寧軍,鐵騎入京護駕,轉瞬即至。關寧鐵騎是怎樣的戰鬥力,李自成當然領教過。雖說自己實力空前壯大,但軍中有多少真正能打的,他心裡清楚,能不能和關寧軍硬磕一下,很難講。

    明朝這次戰場失敗,但被殲滅了多少,這點損失真的能讓明朝緩不上氣來嗎?如果圍攻北京堅城,急切間無法拿下,天長日久,南方勤王部隊趕來,裡應外合,這仗有多少把握呢?

    所以說,李自成心裡沒底,與崇禎的交涉自然是半真半假。如果明朝有迴應,那就是弄假成真。如果沒有迴應,這就是乾脆去試試深淺。反正,李自成心裡有數,我不怕打敗仗,因為我的部隊好拉,今天敗成四散奔逃,明天就又能聚成一堆。

    崇禎最大的錯誤就是沒有迴應。如果有迴應,這個緩衝時間就出來了。有了這個時間,各地勤王的軍隊就不敢不動。因為你如果敢按兵不動,崇禎是已經有了充足的出逃時間的,要是逃出來,以他刻薄的性格,會容得下你不記仇?勤王師一動,李自成的談判交涉就真的弄假成真了。

  • 2 # 秉燭讀春秋

    大戰前夜出奇的寧靜,突然城樓上放下了一個筐,很快一個人被拉上城樓。這個人就是奉李自成之命,去和崇禎和談請封的人。那麼,此時李自成和談是真心實意的嗎?李自成提出了些什麼要求呢?讓我們繼續往下看。

    (李自成)

    李自成派的這個人叫杜勳,在攻打太原時被李自成活捉的一個宦官。這次把他帶來派上了用場,杜勳曾在宮中給崇禎當過太監,也算跟崇禎是老熟人吧。他把李自成的談判條件說給了崇禎,大意就是:“讓崇禎加封李自成為西北王,李自成封王不向明朝進貢,不接受朝見,然後再給李自成百萬兩軍費,犒勞三軍,李自成便退守河南。李自成被封王之後,可幫助明朝剿滅其它義軍,可出兵遼瀋,擊退滿清入侵。 ”

    講真這條件不苛刻,試想崇禎還有其他路可走嗎?從這事側面可看出李自成並沒有野心。農民起義也就是小富即安吧。崇禎當時心想這事可行,但他抹不開臉答應,於是就叫來宰相魏藻,意思是讓他支援下自己,然後他好順坡下驢。(崇禎沒有自信心)

    (崇禎)

    然後崇禎表達了自己意思:“李自成不就是要個西北王嗎?”這事我想能行,我想答應了他,魏愛卿你看如何呢?老魏不傻,往地上一跪,腦袋一低一言不發。心裡想,我說錯了還不砍了我,國家又不是俺家的,該怎麼辦你自己看著辦吧,俺可不想成第二個袁崇煥。

    崇禎一看,老魏擺起了“肉頭陣”。氣的沒法,趕緊打發他走了。崇禎約見杜勳,氣呼呼的說,告訴李自成,“朕即定計,有旨約封。”意思是先答應了再說。

    過了幾天,李自成見崇禎沒動靜,於是開始了攻城。最後崇禎被逼上吊。

    (崇禎上吊圖)

    事情的經過講完了(重點來了)。李自成和談請封是真心的嗎?

    春秋君認為李自成不是真心的,他用的是“不戰而屈人之兵”之計,還有想用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勝利。這從他在西安稱帝一事可窺一斑,他建立大順國,年號“永昌”,李自成都成為了大順國皇帝,你想他在乎崇禎封的西北王?

    還有就是在起義之初,明朝和李自成死磕時,李自成多次投降,然後多次復叛,尤其是“車廂峽”一戰,李自成就像打不死的小強,死而復生。當時李自成一個大字不識的農民,玩的那些飽學之士,滿腹經綸的儒家子弟於股掌之上,明朝滅亡,就是因為這些文官唧唧歪歪,自以為是造成的。從以往的經驗來看,李自成說話未必算話。這也是我認為李自成並非真心和談和請封的原因。

  • 3 # 歷史茶坊

    為什麼說李自成的和談是真心的呢?首先,從和談時間來看。李自成要求和談是在居庸關守將唐通和監軍太監杜勳獻關投降以後,大家都知道居庸關離北京有多近,而居庸關失守後,北京城已無險可據,只能堅守孤城,等待援軍了。在這種情況下,李自成還派太監杜勳前往和談,這本來是沒有必要的舉動,但李自成就這麼幹了,說明他是真心想和談的。

    其次,從為人來說,李自成還是比較硬氣的。在崇禎朝眾多的起義軍首領中,李自成雖說被逼無奈時也投降過,比如在車廂峽戰役中。但他不像其它起義軍首領,如張獻忠之流,把投降當成家常便飯,降了再反,反了又降,週而復始。李自成是很少投降,甘願服軟之人,他此時主動提出和談,應該說是出自真心。

    最後,從時局情況來說,李自成面對的局勢可謂兇險異常。大順軍是孤軍深入,如果京城久攻不下,左良玉等人率軍入京勤王,搞不好他李自成的小命都有可能會交代在北京城下。要知道,崇禎年間清軍曾五次入關,都沒有攻克北京城,李自成當然沒有想到,後來他僅僅只用了一天時間就攻佔了北京外城。因此,從局勢上來說,李自成當時想要和談是真心的。

    可惜的事,崇禎帝在危急關頭,千鈞一髮之時,再次犯了他曾經屢次所犯的錯誤,拿不定主意,既疑心李自成是假意和談,又怕招來滿朝文武的非議。總之就是拒絕了李自成的和談要求,這樣一來,李自成沒有了退路,只得放手一博,結果,成功攻佔北京城,崇禎帝被迫走上煤山,找到了一顆很久很久以前不知是誰人栽種的歪脖子槐樹……

  • 4 # 大秦鐵鷹劍士

    李自成百萬大軍在手,儘管烏合之眾居多,卻也聲威壯大。明朝大將孫傳庭戰死,明軍作了鳥獸散,李闖王攻破北京城指日可待!因此我認為李自成跟崇禎皇帝和談請封是假的。

    李自成和談請封的目的是為了混淆視聽,給自己取代明朝造輿論。強弱以分,明朝存亡就在眼前,李自成有充分的自主權來決定如何取代明朝。如果崇禎答應了李自成的要求,那麼李自成必然成為手握重兵的權臣,他會向曹孟德學習,一步一步架空崇禎,最後來一個禪讓,合法取得政權。

    如果崇禎皇帝不答應李自成的要求,那麼李自成就有了輿論上的優勢,非我不臣,實在是天子無禮。我李自成也想當忠臣,但是你崇禎皇帝是暴君,不跟我和談,所以我才興義兵滅暴政!事實上,李自成的目的達到了,後人並不認為李自成是逆賊,他是英雄!

  • 5 # 論史

    昨天我看了一下史書,這件事分別記載於《甲申傳信錄》、《明季北略》和吳偉業的《鹿樵紀聞》,僅發原文圖片如下。

    值得注意的是在計六奇寫的《明季北略》寫明瞭記載這件事的源頭來自於《甲申大事記》,關於《甲申大事記》記載歷史的可靠度,明朝史學家談遷曾經拜訪明朝遺老做過專門的考證,記載於《北遊錄》。

    晚過王文宣、霍彥華,語舊事。知《甲申大事記》殆啽囈也。

    “啽囈”就是夢話的意思,這句話的意思就是《甲申大事記》多有不實之詞。所以他在《國榷》中並不採用這則“李自成求封西北王”的史料。在《國榷》中僅僅寫上李自成前後兩次派杜勳和申之秀兩個太監的目的就是去勸崇禎退位。

    同入見大內,(杜勳)盛稱賊勢,皇上可自為計。守陵太監申芝秀自昌平降,亦縋上入見,述賊語,請遜位。

    我個人感覺談遷所寫更符合歷史真實。這件事《明史》和《明通鑑》等長篇史書都不做記載,可能就是這些史書的作者對史料的真實性有疑慮,故不採信,也請大家不要全然相信。

    但是我認為野史所記也是有一定可能性的。如果這件事存在李自成此時請封西北王的動力就值得分析。

    李自成當年攻下北京不是什麼問題。關鍵是攻下北京後怎麼辦?當時明朝的殘餘勢力是非常龐大的,我覺得此時此刻,李自成之所以想得到崇禎皇帝的冊封,就是希望爭一個“權威性”和“正統性”,這樣就可以挾持天子對明朝的政府軍和起義軍發號施令了。

  • 6 # 使用者281931359

    李自成此舉說不上真心,只是對取明而代之,底定天下一統江山沒有充分自信,所以才會有這麼一出和談請封,為自己留條後路的做法,不自信的原因第一,明末全國糜爛,江北已經被這些義軍禍禍的沒什麼生產力了,至於北直隸,山東也縷縷被關外女真擾掠,這些狀況李自成是能看到的現實情況;第二統治天下要有一個管理團隊,這個是出身陝北的李闖所短缺的,原創班底簡陋不堪重任,明降官員多被拷掠不堪信用,自己手下那一班匪氣十足的將領成事不足,看看劉宗敏的做派就看出,李闖及大順軍班底和當年朱元璋班底的差距了,至於不在掌控中的殺人如麻的張獻忠更不可能聽李的指揮管理,那是一個互相比拳頭大的暴力團隊,所以後來一盤散沙第三江南還是完整的明統治地區,李闖沒有把握平定,第四關外的虎狼女真,李闖也自知不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像《西虹市首富》中一樣,要你在一個月內花光十個億,你會怎麼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