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蘇小妮

    中國有句老話,叫做“養不教,父之過。”中國還有句老話,叫做“知子莫若父”。孩子是怎麼來的?父母一步步教會他們,告訴他們怎麼做的。或者說父母用自己的切身行動做成了孩子的榜樣。

    讓些讓孩子永遠躺著吸你血的家長,他們難道不知道孩子是怎樣被自己一步一步教出來的嗎?所以他們也就別後悔孩子將來將以怎樣的吸血方式出現。你給了他培植的土壤,讓他自小就這麼自然地長大,也就決定了他們的將來會怎樣。

    我記得我特別小的時候,我奶奶總跟我說這樣的一個故事,說是那時候有某一鄉鄰,兒子犯了罪,臨刑前,讓他跟媽媽告別,媽媽問他還有什麼要求,他說還想喝一口媽媽的奶。媽媽已然年邁,自然是沒有奶的,可是媽媽並沒有拒絕他,而是撩起了衣服,滿足兒子的願望。就在那一瞬間,兒子一口咬下了母親的乳頭。含著淚說:我走到今天 都是你害的,你到現在還是這樣的。

    這樣的人倫慘劇,兒子的錯?母親的錯?

    所以,就本問答的題目來看,當你選擇了以怎樣的方式來養你的孩子,就已經決定了他將以怎樣的方式來對待你的老,一切都是自己種下的因,然後結成了果,怨不得別人!

  • 2 # 山人品茶

    哪啥,如何理解這觀點,就是啃老啃到境外去,在國外還不斷消耗父母老有所養的錢。此時父母還有啥觀點,孩子牽住了他們生活所依,只管不斷送銀子,卻很難得見人。

    當然我覺得有這樣啃老的人,是少數。大部分年輕人好得多。每一時代背景,毎一家庭傳承,毎一家庭組合,都會有人文差異,背景不同,性格不同。下一代都會有背景角色光環。子女所做所為都會有這些生活痕跡。

    任性妄為啃老,是一種獨立人格缺陷。和出國不出國沒啥改變。世界上最疼愛孩子家長,中國父母應該當之無愧了。傳統“兒行千里母擔憂”。對於孩子是大愛無邊的。誰會想到對子女愛,有天你老了,他還要啃你養老錢脆弱骨頭。

    愛人被愛是美德,是人類追求美好。現實很骨感,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愛是有尺寸的,美是有黃金分割線表達的。精神述求美感是渴望滿足,美麗動人維納斯塑身,人們在看什麼,讓缺憾貫滿精神欲求,撫摸每一看者的著內心憂鬱。

    每個家長都會要求孩子準完備,長大出人頭地的。但是我們家裡社會對挫折教育太少了,在社會不好立足,宅在家裡啃老。信仰是一種無形教育。家長就是努力工作模樣,孩子就是影子。

    比老無所依更可怕的養出送出國,卻還永遠躺著吸你的血的孩子,如何理解這種行為?要我說,這不僅僅是一個家悲哀,甚至是社會文化悲哀。一個民族昌盛,需要千千萬萬個有為青年,有獨立人格健全心理人,才會有革命創新,社會才進步,科技發展首先人發展。中國老年人並不富,但是精神要貴,希望子女獨立自主,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一個社會精神富貴,咋能讓子女有啃了行為呢。共同努力吧。

  • 3 # 二零貳久

    認真讀了各位的回答,本是也想“長篇大論”一番。

    但讀完了,感觸還是蠻深的。

    “老無所依”也好,“養出送出國卻還永遠躺著吸你血”也罷。

    我認為,

    主要在於年幼,至少是年初當時,

    教育孩子,尊老愛幼。

    特別是要以身作則,大人怎麼對待老人,孩子將來就會怎麼對待大人。

    距離不是讓愛產生隔閡,發生心痛。

    躲不開的距離,應該是讓愛更美,讓愛更惦記,彼此牽掛,無時無刻。

  • 4 # 滬漂王大毛

    這樣的孩子已經不能稱得上是孩子了,只能說是一個吸血鬼。只要父母尚存,就一直依靠父母,一口口的蠶食著父母能夠給予他們的東西。

    其實我覺得這個問題主要還是反應目前很多父母將子女送到國外讀書,最初的目的都是希望孩子去國外能夠變得更加的優秀,可是到最後卻發現孩子已經徹底的失去了生活能力。父母在國內盼望孩子能夠在國外出類拔萃,可是孩子去國外以為自己去享受去了,出入各種高檔場合,用著各種奢侈品牌的東西,只要沒有錢就伸手問父母要錢。

    還別說,真有這樣的留學生。我一個朋友她親戚的孩子就是典型的吸血鬼。我給大家簡單的講一下這個孩子是怎樣吸父母血的。(朋友告訴我的)這個孩子大學本科是在一所三本院校讀書,也算是一個人精,基本學校有什麼好的資源她都可以拿到。因為家裡情況還可以,父母就考慮讓她畢業之後出華人家也不負眾望,拿到了倫敦國王學院,悉尼大學等好幾個學校的offer(這不是重點)重點是從這孩子出國的那一刻起她就開始飄了,去學校之後沒有想著怎樣好好學習,而是一味的和周圍的朋友各種享受,朋友圈三天兩頭都換著不同國家的定位,整天問父母張口要錢,關鍵是人家發朋友圈的時候還把所有的親戚和父母遮蔽了,父母根本不知道這孩子在外面是個什麼樣子,經常給孩子打電話發微信都不回,只有要錢的時候就來了。到後來她爸爸實在覺得這孩子有問題,就專門去國外了,後來才知道孩子在外面竟然這麼的大手大腳。從那次之後她好像有點收斂了。但是聽朋友說,完全改不了那是不可能的了。

    我覺得這個孩子之所以變成一個吸血鬼,其實和父母的引導還是離不開的,總不能孩子張口要什麼父母就給什麼吧。還有很多在國外一邊上學一邊打工的孩子,人家孩子在那麼艱苦的環境下都生活了下來,為什麼自己的孩子不可以呢?也希望父母們真的可以好好想一想了,不要讓孩子變成自己最不期待的那個樣子。

  • 5 # 黑得不要不要

    這樣的孩子永遠長不大,三十歲了還認為自己的是自己的,父母的也是自已的。為了自己用錢可以逼父母賣掉唯一安身的居所。

  • 6 # 懶媽育兒路

    說句心裡話,我最怕的就是這個。如果把孩子培養的優秀了,遠走高飛,自己見一面都難,更別說病床前照顧了。

    如果培養得平庸,那麼自己又要一直照顧擔心孩子,也不妥。如果不長心培養出了一個“坑爹”的娃,我這一輩也算搭進去了。

    唉,作為父母,尤其是沒有大胸襟大氣魄普通人家的孩子的父母,真是操碎了心啊!

    後來索性順其自然,不管長大後的孩子是否在身邊,只要孩子願意,作家長的都得學會放手。

    我們家長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活好自己的,有一樣自己的興趣,能夠退休後日子充實;年輕的時候照顧好身體,經常鍛鍊,老了不至於纏綿病榻。

  • 7 # 三所齋主

    華人幾乎都為子女活著,如果是富豪還好,不會傷筋動骨。我子有一同學,家庭富有,若不亂造,兩三代都花不完。畢業後無所事事。其父憑自己的努力,取得了成就。但也不贊成孩子無大志,反而更喜歡欣賞我孩子有志氣,但也無可奈何。平民百姓為了孩子前程、家族興旺而傾其所有送孩子留學,不圖回報,而孩子永遠躺著吸自己血太可怕了。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對孩子亦如此。西方對孩子的教育值得我們學習,十八歲成年後,自力更生。

    漢文帝時疏廣、疏受叔侄倆官居太子太傅、太子少傅,致仕後文帝贈了二十斤黃金,太子贈了五十斤黃金,返鄉後天天與鄰居吃肉喝酒。鄰居勸他們叔侄給孩子置點產業,他們說:“賢而多財,則損其志。愚而多財,則益其過。家有薄產,只要他們勤於勞作,就可生活。”果然孩子們過的很好。林則徐據此寫了一副對聯:子孫若如我,要錢做什麼?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要錢做什麼?愚而多財則益其過。

    今天,家長經過奮鬥,有了成就,不可溺愛孩子,吃苦是人生的財富。若孩子留學後還躺著吸家長血,不能不說是人生的失敗和悲哀。

  • 8 # 小真人行書

    無知、盲從、缺乏獨立思考能力。骨子裡的自卑和把面子太當回事,導致孩子與父母的悲劇。作為一群清醒的老海龜,我們有學霸的能力,但我們選擇短平快。趁著貨幣差大的時候,以學習為藉口出去打工,搶了一把錢就回來了,國家當時需要外匯,我們要回來搶佔剛啟動的房產。還想跟父母同享天倫之樂。國家和個人雙豐收。現在把孩子送出國,考慮過價效比和趨勢嗎?這批被早教、補習班毀掉的孩子,有我們那種抉擇能力和眼光嗎?⏪關注⏩收藏⏩轉發⏪走一走讓我以後說更多真話看我們過得舒服以為可以複製?兩代知識分子的崇洋媚外是刻入骨子裡了,你們孩子成了犧牲品,說咎由自取一點都不過分。培養孩子,用的是孔夫子的惟有讀書高的沉渣思想,已經廢了孩子一半能力,再送出去時機又不對,你們還能期待什麼?面子有了嗎?心願了了嗎?你家孩子也在國外受罪知不知道?別以為歪果仁讀書差,那是小時候差,白人基因兩極分化,到了大學沒什麼差的人。比我們更有思辨能力、創造力。我們大多數孩子除了記憶力、數學外一無是處。就算中了大獎特別優秀學成了,他們回得來嗎?國內沒配套研究室材料環境,回來幹嘛?然後你得過去當免費保姆。但絕大多數都淪為了父母的吸血鬼。還是這個羅女士勵志,雖然混到現在還是家徒四壁,但沒要爹媽錢。自力更生得像只野豬那樣快樂著。如果是底層窮人或資產上億可以考慮出去,窮到哪還怕窮?富到哪行不通?中產階級就別折騰了,別太高看自己孩子,你有中獎的命不?人傻不能復生啊!這裡的高分學霸,到國外可能屬於第一批淘汰的硬碟學生。教育理念、人才選拔不一樣的。我們的教育跟國足是一個狀態,太落後了。已經幾十年沒出過高階人才了。頂尖人才全是抄襲。離開國土是不會有阿里、騰訊、小米的。出國夢該醒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經常看書的人和不看書的人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