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現在教育孩子是很多人頭疼的問題,但是我們那代根本不記得父母是怎麼教了我們,我父母沒上學不識字,只記得說。 "好好讀書,不要打架,喜歡做什麼就去學" ,他們從來沒有為我們學習操心過,現在過得也還行。但是現在的孩子真是讓父母操碎了心,為什麼呢?
7
回覆列表
  • 1 # 淅爸育兒記

    孩子一直就沒容易教過,而是家長沒有隨社會變化而進步過,所以才覺得難教。

    這句話很打臉,也很多家長接受不了,我來進行解釋一下:

    1. 孩子一直沒容易教過

    孩子一直都是孩子,他們的成長規律就在那裡不悲不喜,我們年幼的時候一樣要經歷口欲期、肛欲期、性蕾期、潛伏期、青春期...

    這並不會隨社會變化而變化,是一個長期恆定的標準,是人類進化的一個恆定標準(這樣扯有點大)。

    所以,其實孩子從來就沒容易教過,可以說“孩子”這個群體,從來就沒有改變過。

    那麼,為什麼現在的家長,會有教育孩子那麼難的理解?因為影響孩子成長的,除了成長規律,還有家庭和社會。

    2. 家庭變化

    現在和過去的家庭變化是比較明顯的。

    過去,生存是主題,尤其是80、90的幼年成長年代;而現在,發展是主題,已經是高了一個級別的變化;

    我們來做一個對比的話,就是過去如果我們的父母不努力工作,那麼可能孩子初中就要輟學,交不起學費啊!;而現在如果我們不努力工作,那麼則是孩子上哪個學校的問題;

    而這份生存的主題,決定了我們的家長不得不集中全部精力到工作中,這就給我們的成長教育帶來了忽視,即放養式;

    第二個問題是,為什麼同樣的放養式,我們能很好的成長而我們的孩子們不行?這是一個家庭結構的影響以及戀父/母情節所致。

    家庭結構和家庭觀念:

    過去,孩子們是需要經歷內部鬥爭的,多子家庭的孩子,需要爭奪父母的愛、爭奪家庭內部的生存資源,尤其是我們爺爺奶奶那一代,他們的觀念是孩子是縮小版的大人,是家庭中地位最卑微的存在,只有被支配的份,所以那個年代的孩子,並不那麼受重視;

    現在,4+2+1的家庭組合模式,讓孩子成了彌足珍貴的存在,家長要反過來爭搶孩子們的愛,家庭地位結構發生了極其明顯的變化。

    戀父/戀母情節:

    孩子是偉大的,年幼的孩子對父母的愛比父母對孩子的愛要無私的多。

    舉個例子,今天你打孩子,然後問他還愛不愛你,他的回答必然是愛的;但是如果反過來,孩子整天打你,作為成人你就會思考這個孩子到底值不值得我愛;

    孩子對父母的愛,顯示出來的是自戀,為什麼這樣說呢?當孩子看到父母受苦的時候,他們就會選擇犧牲自己來成全父母。這在實際生活中表現為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經常和孩子喊窮的家長,孩子會極其希望早點出來工作幫補家庭。

    如上所述,過去我們見到家長忙碌勞累的生活狀況,我們極其希望減輕他們的負擔,所以我們會不自覺地爭氣。

    3. 社會變化

    社會是一直在進步的,這點毋庸置疑。這就帶來了孩子外環境的變化。

    最簡單的,就是影響孩子成長的因素多了,過去對於我們而言,電視都是奢侈品,但現在呢?

    人的成長過程,是在不斷接收資訊的過程,而現在的資訊流有多方便、內容有多複雜,這一點無需多說。

    小結:

    孩子的成長規律不變,家庭的物質條件在成長,社會在進步,但是家長仍然停留在過去那一代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中,孩子,也就被視為越來越難教了。

  • 2 # 古月青蕭

    感謝受邀

    一、共情:在孩子學習壓力特別大的情況下,好多家長都遇到了你現在遇到的這個問題,孩子認為是在幫父母學,這讓人很焦慮,我非常理解。

    二、具體化:在哪些情況下孩子就特別容易有這樣的想法出現呢?你可以具體講講嗎?

    三、探討原因,並具體分析:

    a孩子對學習沒有興趣。可以回憶下,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孩子不喜歡學習了,找到發生的原因。可能是小升初沒過度好?或者是不喜歡某科老師?等等。

    解決:找到原因,對症下藥。重新發掘孩子對學習的主動性。

    b家長對學習成績太過關心,勝過關心孩子。

    解決:多關心孩子的心智發展,而不是一味地盯著孩子的成績。和諧的親子關係才是第一位。多安排一些家庭時光,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

    c孩子沒有自己的學習目標。

    解決:根據孩子的天賦及愛好,讓孩子自己設定未來的目標。然後協助孩子制定達成目標的路徑及計劃。

  • 3 # 蘇打生活

    我認為,教育真的非常重要,這是在我成家為人母后,在教育自己孩子後,越發得覺得,家庭的教育,關乎孩子成長後的結局,起到至關重要的因素。孩子是一張白紙,家長給他塗上什麼顏色,他就會是什麼顏色。家長的言行舉止,孩子也會模仿,你做的好的孩子當成榜樣,你的不好的,孩子也會複製。一個家庭有錢沒錢,並不是窮的家庭出來的孩子就應該懦弱自卑,也並不是富有的孩子出來的孩子就一定修養好素質高品德高尚,這些都是不一定的。關鍵在於家庭中的教育,孩子獨立而啃老,父母應該教育孩子,父母的錢是父母的,而不是你的,你要富有你也應該靠自己的努力去獲取。路上遇到坎坷,你得自己去克服。一味地幫孩子剷除一切困難,一旦出了社會,不可能風調雨順,不可能順心如意,沒有了父母這個靠山,不懂得原地爬起來,只能自暴自棄。老師教育不得,說教不成,動不動就以死相逼,受不住半點風吹草動!有愛的家庭才會有愛的孩子,但這樣愛是微笑,是放手,而不是順從。

  • 4 # 濤哥80後

    這不是你一個人在抱怨,認命吧,修行在個人,父母給了孩子生命,這就是最大的付出,花錢補課,上培訓班,再上不好,父母也已經盡到了責任了,父母也不要對孩子期望的太高。不成才,成人。都去上清華北大,學校可能盛下了。別在恨鐵不成鋼了,想想你自己吧,你跟你孩子那麼大的時候,還不一定跟他來,你一生未盡的夢想,彆強加到孩子身上。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別老和別人家的孩子比,孩子會產生牴觸情緒。

  • 5 # E路有我相伴

    我以為:這其實是社會競爭壓力轉移到孩子世界的具體反映。換句話說是成人世界給逼的。

    第一:孩子一出生除了身高、體重、全身營養狀況,對各個時代的人有所區別外,另外的應該都是一樣的。呱呱墜地,一張白紙,異常純潔。應該說不存在現在的孩子比以前的孩子難教育的問題。你可能認為現在孩子早就接受了胎教,真以為胎教有哪麼神奇?有了胎教後,小孩子一出生就比沒有經過胎教的聰明嗎。至少到現在,顯然是毫無科學依據的。

    第二:大家也不得不承認現在孩子的確比以前的孩子難教育。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試著探討一下,求教於諸位。一是孩子在家中地位高,受關注度高。現在的小孩子哪一個不比上一代精貴。得到父母親及雙方家庭長輩多人的寵愛和關注。過度的關注必然帶來小孩自我意識的早覺醒。自我意識覺醒是難教育的第一關。孩子不是那麼可以隨便糊弄和聽話了。小孩子也懂得反思和自我“維權”了。二是父母親忙於事業打拚,孩子在關鍵時期的教育有所缺位,隔代教育就開始上位。隔代教育最大的弊端之一是溺愛。小孩子一旦有人溺愛自然就難教育,因為他的任性妄為有了保護傘。 三是社會的競爭壓力轉移到孩子身上。為了應對如此競爭激烈的社會大環境,家長們不得不早早給自己的孩子從小就開始進行各種文化課、藝術課,興趣班等五化八門早期培訓和教育。本來他們是需要玩耍的年齡卻不得不套上沒有學習興趣的枷鎖。搞得孩子們十分的逆反,而我們的父母還不知道該怎麼辦,徒嘆“現在的孩子難教育”。此外還有高科技帶來的副作用。我們不得不承認在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方面不是孩子們的對手。從原來的電視,到現在的手機、網際網路上各種資訊的傳播,這些無孔不入的高科技資訊的廣泛傳播無意之中早已替代家長的傳統家庭教育。孩子們的智力早已得到開發了,而我們作為父母根本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我們說的話,講的大道理,在孩子們眼中除了覺得是過時的嘮叨,有的簡直一無是處。世界上大部分職業和崗位都必須要上崗前培訓,考核合格後才能上崗,唯有父母這個至關重要的崗位是不需要上崗前培訓的,有的父母親的心智可能比自己的孩子長不了多少,又如何教育去自己的孩子。 四是現在的孩子是按精英教育的標準來“精養”。期望越來越高,失望自然也越大,沒有達到父母的預期則認為難教育。社會精英畢竟是少數,大家都想成精英本身就是有問題的。社會逼,家長累,只是讓有的培訓機構不斷進行各種宣傳,推波助瀾,從中得利。以前社會對孩子沒有那麼大的關注,沒有那麼多課外培訓,沒有那麼多的宣傳報道。孩子是放養的,家長只管溫飽,學校才管教育。沒有這麼多壓力轉移,家長是不需要批改或承擔大量的家庭作業的。所以父母和長輩不會感覺孩子難教育的問題。 第三,在最近關於二孩放開後的婦女生育意願調查報告中,能生二孩的育齡期婦女中對生育二孩意願的比例在下降。其中孩子的教育投入是一個大問題。調查認為孩子教育是一個無底洞。在家長“精英培養”的投入下,孩子們都師出幾十個興趣班,踏著無數人民幣長大。這是社會壓力在孩子教育方面的一個反映。 總之:現在孩子教育難的問題確實是一個普通存在的現象,這不是孩子本身的問題,這是成人社會的問題,我們需要反思。要解決這個問絕不簡單,解鈴還需繫鈴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以後什麼行業即將火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