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兆龍61
-
2 # 祖佬爺
有人說有七千萬云云,不值一曬!
我大明年入才幾百千把萬一年,年年戰火連綿,多厚的底子也得打光啊。
但凡有個三四千萬,也不會幾年十來年不發軍餉了。
-
3 # 國不知有民民不知有國
明朝滅亡根源:
大清主子:李成梁
大清國父:袁崇煥
大清國母:東林黨
千古功臣:吳三桂
通敵賣國:八大晉商
明朝滅亡頭號罪人:崇禎,重用東林黨,多次放過李自成。
國庫無錢,居民無錢。唯獨東林黨個個億萬富翁,李自成在東林黨身上可以輕鬆敲詐7千萬兩白銀,而且不算房地產等金融副產業。
-
4 # 山高水長空氣透
李自成打進北京後,首先做的事就是撈財富,國庫開啟確實沒有多少銀子了,史書記載也就上千兩,但從國丈家裡搜出了近百萬兩銀子,還有其他大臣鉅商,總共有幾千萬兩銀子。北京破城前幾個月,崇禎皇帝召開了會議要求大臣借款用來招兵買馬保衛北京城,大臣們個個哭窮,尤其是這個國丈,只借了一千兩銀子給皇帝女婿,其他的大臣也就是這個五百,那個八百兩銀子,上千的沒有,結果城一破,崇禎皇帝上吊,其他大臣也沒有好果子吃,錢全被搜走,老婆女兒全被抓去充軍給農民軍將士,那個老國丈家破人亡。
-
5 # 小南史
明朝末期,朝廷確實沒有什麼錢了,錢都集中在那些權貴手裡。
公元1644年,統治中國276年的明朝正式滅亡,一個時代宣告結束。明朝末年,朝廷陷入了嚴重的財政危機之中,那麼明朝末年,朝廷為啥沒錢呢?
作為科學技術尚不發達的封建王朝,最主要的財政收入來自於土地,也就是田賦的收入。明朝的土地和其他朝代差不多,分為官田和民田兩種。
明太祖朱元璋稱帝時,曾經下詔“官田畝稅五升三合五勺,民田減二升”,朱元璋統治的末期,曾進行過一次全國耕地調查,得到的數字大約為850多萬頃。
但是到了明成祖朱棣的永樂十三年的時候,全國耕地面積縮水為720萬頃,到了弘治十五年,“天下土田止四百二十二萬八千五十八頃”,減少了一半之多。
雖然到萬曆年間,經過核查,耕地的面積增加到了700萬頃左右,但仍然有大量土地“消失”了。那麼這些耕地去哪了?
其實這個問題很好回答,縮水的土地被皇族、官僚侵佔了。
明朝從明太祖朱元璋開始,就實行對皇子進行就藩分封,一直延續到明朝結束,藩王們的土地來源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乞請或賜予,第二種是搶佔民田或投獻。到了明朝中後期,分封到各地的藩王紛紛開始肆意兼併土地,建立自己的莊田。比如福王朱常洵擁有田莊2萬頃,整個河南省的耕地都不夠,於是“取山東、湖廣田益之”。 瑞王朱常浩的封地在漢中,但他的田莊分佈在陝西、山西、河南、四川諸省,多至二萬頃。
藩王是皇族不好計較太多,但是皇族還有外戚。
雖然明朝的外戚在政治上沒什麼權力,但在財物上卻享有有特權,戶部曾清查外戚的莊田情況,發現“多者數百千頃,佔據膏腴,跨連郡邑”。
比如景帝汪皇后家族佔田兩萬三千頃,孝宗的妻子張皇后的家族也佔據兩萬多頃田地,武宗夏皇后家族也有兩萬多頃土地,這些外戚的人員數量也不在少數。
除了藩王、外戚,功勳人員,官僚以皇宮掌權的大太監們也佔據了大量土地。封建社會,這些藩王、外戚、勳臣、官僚、大宦官,他們所佔據的土地是不用交稅的。
“內外仁宦之家,量其官職崇卑,定為優免則例”。
歷朝歷代,擁有特權的權貴們都是免稅的,完全是坐享其成,而真正支撐每個朝代財政的是上千萬貧苦農民,這就是封建社會不合理的田賦制度,明朝也是如此。
整個封建社會,所有的王朝都會面臨一個問題,王朝前期土地兼併不嚴重,所以國家富裕,到了王朝後期,隨著擁有特權的權貴越來越多,必然會大肆進行土地兼併,大量貧苦農民的土地就會被兼併,從而嚴重影響了國家的財政收入。明朝中後期,戰爭不斷,為了增加朝廷的收入,朝廷只能加收“三餉”。
但是,這些繳納“三餉”的主體自然還是農民,原本農民手裡已經沒有多少土地了,收在多次也收不到多少錢了,所以明朝末期的時候,國家確實沒多少錢,錢都掌握在了少數的權貴手裡。
明朝末期,戰爭不斷,自然災害也頻繁,從而導致民不聊生,朝廷又拿不出錢來賑災,各地百姓紛紛揭竿而起,最終導致明朝滅亡。
-
6 # 文以載道MZS
這個確實是現實,明朝滅亡的時候,國庫真的是一無所有。那麼明朝末年,國家的錢都到哪去了呢?
其實這與明朝末年朝廷的腐朽墮落是有很大關係的。
一、明末稅率不高,卻攤派滿天飛,銀兩大部分進了貪官汙吏的手中,造成國庫空虛。也就是說,在明朝的基本稅率是不高的,朱元璋時定下的稅率是農業稅和商業稅都是三十稅一,也就是百分之3%左右的稅率。
其實到了明朝後期,雖然基本稅率還是維持不變,但是各種攤派卻多如牛毛,而且這些攤派,經過層層剝皮,基本上都落到了貪官汙吏手中,最後到達國庫的確是寥寥無幾。其中明末最著名的攤派就是明末三餉,就是遼餉、剿餉和練餉。我們從史書上得到的資料是:遼餉,指的是和北方後金打仗開銷,攤派下來的稅收。從萬曆四十六年開始徵收,共計一千零三十萬兩。剿餉,指的是剿滅流匪徵收的餉銀,從崇禎十年開始徵收,共計兩百八十萬兩。練餉,從崇禎十二年開始徵收,共七百三十萬兩。三餉共同上收國庫的也就二千萬兩,其實是少的可憐,其實絕大部門還是落入到了貪官汙吏手中。所以就有在明朝滅亡的時候國庫只有二十萬兩銀子,大臣家中卻抄出了七千萬兩的段子在民間流傳。
二、皇親國戚大肆耗費國家錢財,也是明朝國庫空虛的另一個原因。明朝的宗室制度管理制度,耗費著國家的大量錢財供養皇親國戚。我們都知道,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是最底層的窮苦出身,知道沒有錢財的艱辛。他當上了皇帝以後,為了害怕自己子孫餓肚子,同時又怕子孫後代彼此爭權奪利,就想出了一個奇葩的制度:所有宗室成員,一律不得從事勞動工作,由國家出錢養活!這就是分封藩王制度,朱家的子孫在全國各地佔地為王,還要國家供吃供喝以及豢養家丁,每年耗費著國家的大量錢財。而到了明朝末年,皇族宗室的族人數目,至少估計在十二萬人以上!再加上他們的家眷親人,那就更是一個龐大的數目!單單是養活這些皇族宗室,國家就耗去了很大一筆稅收,國庫的存銀自然就少的可憐。
三、明朝末年缺少硬通貨。我們現在的硬通貨是黃金,明朝時期的硬通貨是白銀。由於明朝時期趕上了全球大航海時代的開始。鄭和下西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透過與外商的通商貿易,將大量的白銀帶回了中國。由於白銀逐漸多了起來,從明朝後期開始,白銀作為了流通貨幣而大量存在。
到了明朝後期,到處是兵荒馬亂,社會上流通的白銀就越來越少,繼而形成嚴重的通貨緊縮!又由於朝廷庫存的白銀很少,缺少這個硬通貨的支撐,就形成了通貨緊縮,造成白銀越來越值錢,物資越來越不值錢。就形成了一個惡性迴圈,國庫就形成的空虛,這是自然的道理。
-
7 # 杭州老聃
客觀點說,明朝滅亡前,也就是崇禎十七年的時候,明朝戶部的賬戶上也不過只有兩百萬兩的存銀。這條史料來自於劉尚友的《定思小記》“然國計實窘極,戶部合算海內應解京銀兩歲二千萬,現在到部者僅二百萬,朝廷至括內庫金帛悉準俸銀給發武士,其睏乏可知”
再者就是崇禎皇帝的內帑,崇禎皇帝的內帑也沒有多少存銀,根據史淳在《痛餘雜記》中的記載“吾嘗司計,請發內帑,上令近前密諭曰,內庫無有矣,遂墮淚”。可見當時崇禎皇帝的內帑也是沒有多少庫存音量的。
還有一段史料《綏寇紀略》:然此三千人者。臣皆以子畜之臣子皆以兄弟遇之。以之御賊一當百也。故曰保為陛下盡殲之。然陛下不憂臣子不能殺賊。臣但憂餉不繼耳。於是上色喜然驚問曰。卿言兵至三萬費餉幾何。襄對曰。國家正當匱詘之際。臣豈敢望多。然少亦須百萬。必不得已亦須湊至七十萬乃可。上屈指計良久。蹙然曰。何遽費至此。襄對曰。戰士皆舊有室家地土。一旦令其內徙。安可使之室家不完。而遽責以殺賊也。且舊餉缺至十四個月。可不為之設法補足乎。四城遺民尚六十餘萬。丁壯亦十五六萬。可盡棄以資敵乎。止言百萬尚是勉強之語。尚不知費臣子幾何籌畫也。上佇思良久深然其語。
這是發生在崇禎皇帝馬上就要國破家亡之時,仍然湊不出錢來,可見當時捉襟見肘的程度。所以明朝晚期,中央政府沒有庫存的銀錢是客觀存在的。
-
8 # 魏老師開故事會
明朝中央財政的統計人員有一個官職,叫做員外郎(非員外)當時這個職位是由趙士錦擔任。從他的的記錄中可以看到,明崇禎朝滅亡時,國庫裡面總共只有3000多兩黃金和不到1000兩白銀,全部換算成白銀也就30000多兩,這個亡國之臣趙士錦感慨:“國家之貧至此!”。
這也難怪崇禎在李自成兵臨城下時拋開一切尊嚴,厚著臉皮找群臣們借錢,但總共也就借到二十萬兩白銀,除此之外,崇禎要求群臣舉薦家鄉中的有錢人捐款,朝廷以官職相贈。結果全國只有南京和浙江各推出一人,“其他地方一個人都沒有。面對城外的數十萬李自成大軍,缺少資金的崇禎被迫讓宦官去守城,因為宦官是皇帝家奴,不用額外發工資。
國庫所存之銀如此之少,官員的捐款也如此之少,比起李自成進北京後從官員家中搜出白銀三千萬兩。可見明末朝廷貪汙成風,不亡國也真說不過去。崇禎在北京城破時絕望的感慨:”朕非亡國之君,臣皆亡國之臣“。看來皇帝老兒臨時時才懂事,但是為時已晚,落得個上吊自殺的下場。
-
9 # 真正鱷魚不哭
明亡時國庫確實是沒啥錢了,說“家徒四壁”也不為過。
而且這種情況不是崇禎時期才有的問題,我大萌早就入不敷出了!
因為因為明朝稅收體系以土地稅人頭稅為主,工商貿易稅收當然也有,但佔比不高。這就是明中後期疆域人口大大超過兩宋,財政收入卻遠遠不及的根本原因——南宋最盛時財政年收入超過一億貫,即使擠掉水分五千萬貫總是有的,甩大萌每年幾百萬兩銀子(還是高峰期)八十條街!
每個王朝開支必然是逐漸增加,尤其像明朝這種士大夫花樣免稅、把宗室當豬養起來的“祖制”,更是沒法阻擋開支暴漲。早年還可以透過寅吃卯糧湊合著糊弄過去,但總有混不下去的時候,所以晚明張居正要搞“一條鞭法”開源。開始確實頗有成效,然而人亡政息,大萌又要回到過去鳥樣。所幸萬曆搞了“礦稅”,拿到了一定工商稅收(宦官收商稅不是朱祤鈞的發明,永樂年間就有了,但規模化是在他手中完成的),補貼著才能維持朝廷正常運轉——不然哪有錢打“萬曆三大徵”?
太監斂財當然是極不靠譜的,但是士大夫們就是頑固堅持“祖制”(想什麼你懂的),讓皇帝怎麼辦?
所以明末國庫真沒錢,但太監管理的內庫是有的。只是萬曆死後持續朝政混亂,皇帝也搞不清自己有多少私房錢,於是崇禎後期真是拿不出錢來——唐增肉被分了!
-
10 # 洪果果
明朝末期,戰爭不斷,自然災害也頻繁,從而導致民不聊生,但是,這些繳納“三餉”的主體自然還是農民,原本農民手裡已經沒有多少土地了,收在多次也收不到多少錢了,所以明朝末期的時候,國家確實沒多少錢,錢都掌握在了少數的權貴手裡。
錦衣衛僉事王世德這樣說:“廷臣動請內帑,夫內帑惟承運庫耳,錢糧解承運庫者有,一曰金花,二曰輕齎。金花銀所以供后妃金花,宮人宦官賞齎。輕齎銀所以為勳戚及武臣俸祿隨發,非唐德宗之私庫,聚而不散者,安有餘資?野史謂城破時尚有大內積金十餘庫,不知十餘庫何名?承運庫外有甲字等十庫存方物也。城破時惟車裕庫珍寶存耳,烏有所謂十餘庫基金者?而紛紛謂上好聚斂,內帑不輕發,其不冤哉?!”《崇禎遺錄》《慟餘雜記》:“闖賊西奔,括宮中得金銀七千餘萬兩,駝載而去,天下聞而惑之。以為先帝宮中有藏金如許,足支數十年,而顧以二百四十萬練餉之加,失天下心,致成瓦解。即甚昏愚,亦不至此。吳喧山曰,吾嘗司計,請發內帑,上令近前密諭曰,內庫無有矣,遂墮淚。”這兩則記載很清楚表明,崇禎末期內帑裡早就沒有什麼銀子,已經是窮的一乾二淨。崇禎以皇帝之尊而至於在臣下面前墮淚,其中情形可想而知!
《明史》本紀中的記載則有“四十八年七月,神宗崩。丁酉,太子遵遺詔發帑金百萬犒邊。盡罷天下礦稅,起建言得罪諸臣。己亥,再發帑金百萬充邊賞”。熹宗期間,把內帑充公轉讓給各部的記載在《明史》的本紀中找不到,但按照黃仁宇提供的註釋,在《熹宗實錄》中應該有相當多的記載(“《熹宗實錄》頁0052、0211、0231、0242、0418、0767、0773、2415”[p407 註釋199]),《明史》出於醜化熹宗的目的所以對此沒有敘述。根據上面這些記載,崇禎即位的時候,內帑已經接近空空如洗,能有幾十萬兩的銀子就已經相當不錯了!對於這一點,無論正史還是野史,記載都是一致的。比如《明史》中的說法,我們上面引用的那句“內府告匱,至移濟邊銀以供之”其實僅僅是半句話,完整的話是“內府告匱,至移濟邊銀以供之。熹宗一聽中官,採造尤夥。莊烈帝立,始務釐剔節省,而庫藏已耗竭矣”。無論內帑耗竭的原因是什麼?(明史說是熹宗採造尤夥,其實未必如此),但耗竭本身則是肯定的。《崇禎遺錄》中的說法與此類似,可以相互印證:“熹宗在位七年,將神宗四十餘年蓄積蒐括無餘,兵興以來,帑藏空虛。”
-
11 # 圖文繪歷史
明朝的國庫,一直都很空虛,特別是中後期,連年嚴重赤字,打萬曆皇帝即位起,國庫就是個空的。
不過明朝的錢,有兩種,一種是國庫,這是政府的錢,大臣管理,給國家用也給皇帝用,但一直都是空的,另一種是內庫,也叫內帑,這是皇帝的私房錢,太監管理,不給國家用,是皇帝的私人財富。
但崇禎是個悲劇皇帝,剛上位就天下大亂,打仗所需是個天文數字,這時不管什麼庫不庫,肯定被掃過一遍又一遍,掏的乾乾淨淨。
所以崇禎晚期,不但國庫內庫空空如也,連舉債都沒辦法,後來國都快亡了,找吳氏父子來護北京需100萬軍費,可連諾大的明帝國連100萬都湊不齊。
試想,如果崇禎真如五花八門野史所說,內庫被李自成搜獲千萬之巨,那他還拿不出區區100萬嗎,非要弄得吊死嗎,那時候擠出的連牙縫都不夠塞的軍費,都鑄有銀作局三個字,那是由宮中妃嬪太監捐出金銀器化成的銀錠,可見崇禎的內帑是沒錢的。
最後也很好解釋,李自成打進北京,為什麼找皇親貴胄要錢,因為沒弄到錢,皇帝窮得叮噹響,可軍隊要軍餉,官兵們要發財,只能向達官貴人們要錢了。
-
12 # 日常刷下線
有人問明朝的錢去哪了,大概說說吧。萬曆三大徵花了多少錢?1200萬兩,東林黨扶這個病秧子朱常洛上臺一月遊,先撥680萬兩籌軍功。10個月前才薩爾滸誰有功?唯一把軍隊帶回來的李如柏還被逼自殺了,錢給了誰?不就是刁賣人心!等過足了皇帝癮28天死又要埋了他,28天的玩法花了了小1000萬兩。等兒子再上來又要重新買人心再花230萬兩,也就是說,1620年7月到1621年1月5個月東林黨和這個死皇帝就把萬曆30年對外戰爭的總和花完了,什麼國家可以頂得住東林黨這麼霍霍?
錢出了,東北的問題解決了嗎?
沒有吧1621年就是大渾河之戰,戚家軍搭進去了,1622年廣寧譁變,東北丟了三分之二,500萬關外難民內遷,8萬明軍損失!這可都在東林黨把天啟小皇帝從東宮綁架出來,全面執政的兩年內發生的事情!
那所謂的天下言官的楷模楊漣呢?一言不發好像什麼事都沒發生,繼續把自己的七品芝麻官升到了從四品的左都御史!御史幹嘛的?不就是糾察百官,維護國家正義嗎?咱們在家殘羹剩飯養條狗家裡進賊了是不是還叫兩聲,這叫畜牲不如!
有人說了別難為他們,他們都是文官不知道怎麼打仗,國之大事在戎在嗣,這個都不懂幹什麼首輔內閣?不是奸臣是什麼?
回覆列表
明朝滅亡時。明朝的錢都在官員劣紳皇親國戚手中,崇禎是位窮皇上,打東虜都讓官員捐軍響,摳門的周國丈才捐了幾百倆銀子,大順軍進城劉宗敏在他家抄出了數百萬倆銀子!國庫根本沒錢,錢都讓東林黨私吞了,所以明亡請罵東林黨不要罵崇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