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小南史

    天下苦秦已久,各地爆發農民起義,秦王朝被推翻後,霸王項羽依然採取分封制度,最終導致劉邦慢慢做大,之後為了爭奪天下,進行了數年"楚漢相爭"。在楚漢戰爭中,項羽這位曾經不可一世的蓋世君王慢慢由強大轉為弱小,最後被劉邦的軍隊包圍,垓下的最後一戰“四面楚歌”,項羽最後被迫自刎身亡。

    項羽為什麼最終沒有選擇過江而選擇拔劍自刎而死?

    首先,在一定程度上講,這可謂是性格悲劇,不可一世的霸王是驕傲的,容不下失敗的,但這種性格也是導致項羽最終走上滅亡道路的主要原因。項羽的死雖然在後人來講慷慨激昂,且被李清照等人廣為吟誦,但一代霸王就此了卻人生卻也讓人不免喟嘆。

    項羽被打敗後帶領八百人馬突出重圍,來到烏江江畔,烏江亭長勸項羽趕快渡江,以圖東山再起,然而他卻只是說:“是天要滅我,我又何必渡江呢!況且當初我和江東八千多人度過江向西,如今就我一個人生還,即使江東的父老鄉親可憐我,不責備我,我難道不會在心裡羞愧嗎!”然後拔劍自刎。

    這種說法是出自司馬遷,司馬遷在編撰《項羽本紀》的時候,距離項羽自殺的年代也比較近,而且司馬遷寫的《史記》還是比較還原歷史真相的,因此流傳最廣,之後關於項羽自刎的傳說大多也以此為根據,這也就促成了項羽為什麼自殺的說法之一。

    其次,垓下一戰上演了“四面楚歌”,所以項羽認為天下都被劉邦佔據了,自己沒地方跑了,要是他知道此時自己還有半壁江山,估計項羽也不會自刎。

    原因很簡單,從項羽垓下的自我評價也能看出來(天欲滅我非戰之罪,可見項羽的想法),所以從一開始被包圍,到跑到江邊才自殺,可以看出,剛開始項羽還選擇了跑,但等到江邊之後,發現部下已經都沒了,正常情況下講,歷史上每次戰爭的潰敗突圍身邊都還會有一些殘兵敗將,但項羽身邊已經沒了,所以項羽才會以為自己沒地方去了,是天要滅他,所以到了江邊乾脆不走了。

    最後,虞姬之死的刺激以及跟隨自己多年南征北戰的將士都戰死了,自己苟活於世已無他趣。

    項羽本是江東人士,只要過了烏江就到了自己家鄉了,想到自己兵敗而歸,無言面對家鄉父老,而且,秦朝時期,江東等地還算是比較落後,百姓也相對較少,最初項羽出來爭霸天下已經帶走了大部分的強壯,現在回去在來,江東父老還會不會支援都很難說,畢竟勝負難以預料,江東父老還願意派出青壯嗎?

    不難發現項羽不過江是因為無顏面對江東父老,也害怕劉邦殺過去害了江東父老,還有就是加上虞姬的死,他已經覺得活得沒意義了。所以還是在江邊自刎了最好,這樣江東父老可以過上安靜的生活,也不會讓劉邦抓成俘虜,自己也可以陪自己心愛的虞姬去了。

    總而言之,項羽也可能想到自己若被劉邦所擒,必然受辱而死,常言道:士可殺不可辱。因此,此情此景,自刎已是對項羽來說最好的選擇了。心死則身也死了,心若滾燙,到哪裡都能發光,不願意苟活也不一定是壞事。

  • 2 # 楚雲鵬0623

    謝邀,項羽是貴族後裔,秦末大起義曾接替叔父項梁帥8000江東子弟破釜沉舟擊敗秦軍主力,繼而自稱西楚霸王,分封天下,基本成為當時天下共主,可惜因政治才能不足,不能團結領導其他諸侯,最終敗於劉邦。當他只剩孤身數騎之時,反思自身失敗認為自己非戰之罪,而是不得天時,也就是說他認為是上天不讓他成功,而不是自己軍事政治上有錯誤,而且因為8000子弟全部戰死,自己無顏面對江東父老,因此內心絕望加上慚愧。面對包圍自己的漢軍,覺得橫豎都是一死,與其被俘遭羞辱,不如自刎。因此才會在烏江畔,自刎身亡。也才會有李清照的“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憑弔!

  • 3 # 夕陽滿天

    當時六國反秦,懷王有約,先到咸陽為皇尚,後到咸陽保守在朝綱。劉邦領兵先到咸陽,而項羽後到,按說當稱臣了,可是項羽驍勇,劉邦弱小,所以違約,不願作臣。就設下鴻門宴。

    在鴻門宴上,范增告訴項羽,一定殺了劉邦。就命項莊跳舞,手持雙劍,這就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劉邦一夥有個張良,他告訴劉邦,叫樊儈也去臺上舞劍,項莊舞到哪兒就跟到哪兒,保護主公劉邦的安全。這樣兩員武將同時跳舞。項羽看到劉邦沒有奪天下決心,心中猶疑。鴻門宴沒殺劉邦,劉邦把主位讓於項羽。

    項羽封劉邦為漢中王。管理四川一帶地區。劉邦到了四川,火燒棧道,招兵買馬,聚草屯糧,招賢納士,並且張良把韓信也招到。唱戲肅何月下追韓信,就是這時期。韓信擇嫌官位低,官職小,最後封元帥之職,統領三軍,頂替攀儈職位。

    韓信命兵卒穿百姓衣裳,手拿鐵鍬,大鎬,等工具修棧道。工程巨大,項羽命探子偵察。問,:“你們這些百姓幹什麼?”。民工回答:“修路,去攻打項羽”。問:“多長時間完工”,回答:“三個月完工”。

    偵察兵回去報給了項羽,說修棧道,攻打我們,三月完工。項羽想了想,並說:“別理他們,工程巨大,須三年才能完成。”

    其實韓信早已領兵從陳倉小道進兵了。韓信用兵神奇,高個的兵幹什麼,矮兵幹什麼,會射箭的,會用刀槍的,分工非常精細。這是有名的暗渡陳倉。

    垓下一戰,劉邦將領多,項羽驍勇無敵。項羽有失敗跡像。但項羽還有三千子弟兵,都是從自家本鄉土招募的,是打不散的。在一天夜間,張良吹簫,簫聲悲切。

    白髮倚門兮,望穿秋水,,

    妻子憶念兮,獨宿孤房,

    鄰家酒熟兮,誰與之嘗,

    一旦交兵兮,骨肉為泥,

    魂魄悠悠兮,不知何方。

    悽慘的簫聲吹散了項羽的兵丁,一個一個,背了行禮半夜偷偷當了逃兵。天明時項羽孤單了,其妻虞姬懂易理,一推算,命當絕了。對霸王說:“大王,給我雙劍,你在馬前,我在馬後,衝出重圍”。果真遞給了她雙劍,虞姬跳起了舞,舞著舞著自刎了,這是有名的霸王別姬。

    這種情況,霸王能衝出去,逃走。可是他是一個有氣節的人。就自刎而死了,他的馬也慘死江中。所以人們常說:“霸王不聽范增語,烏江岸上自刎頭。”

  • 4 # AA時光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是宋朝李清照借項羽諷刺當局軟弱,呼喚抗金英雄的一首詩。然而,借用這首詩,人們可以反過來想一想,項羽為什麼不肯過江東?小編認為,項羽之所以不肯過江東,選擇自刎,是緣於他所面對的形勢所迫和其個人性格使然。

    一、從項羽面臨的形勢來說。項羽自起兵起,所經歷的反秦戰爭到楚漢戰爭中的鴻溝對峙之間的所有作戰,可以說項羽都是所向披靡,無一敗績。但到了鴻溝協議之時,楚漢之間的天平已經明顯地傾向了劉邦一方。此時的項羽已是身處危難之中,他的後方,包括他的都城都被漢軍灌英、靳歙、英布、劉賈攻佔,他南部的軍隊也降於英布,而且楚軍後方糧道已被漢軍切斷,身在鴻溝一側的項羽,已經軍中斷糧。

    到了垓下之戰時,項羽手上雖有近十萬軍隊,在面對漢軍六七十萬軍隊包圍的情況下,項羽戰敗,被迫退入營壘自保。然而夜空中飄來的四面楚歌,讓大英雄項羽徹底崩潰,他竟然捨棄了他的近十萬軍隊,只帶八百騎兵衝出包圍。但是,即便到了此時,項羽依然有逃回江東活命的想法。

    劉邦得知項羽帶少部分騎兵逃出重圍,立即命令灌英率五千騎兵追擊,而劉邦自己則帶領其主力部隊,消滅了留在營壘內的八萬多楚軍“斬首八萬”。

    此後,儘管項羽再一次重複了他的無尚神勇,但危勢難轉。在他最後窮途末路之下,正好有烏江亭長撐著小船在烏江邊等他。如果項羽此時登上小船,他真的能多活幾天。但也只能是多活幾天,畢竟劉邦不會放過他的,他即使跑到江東,劉邦也會追他到江東,項羽終究還是會死在劉邦之手。

    但接下來烏江亭長的一段話,讓僅剩一點顏面的項羽無地自容。烏江亭長說:“大王,快上船吧! 江東地方雖然不大,但也有方圓千里,民眾數十萬,滿可以成為一方之主。”項羽聽完亭長的話,已是再無顏去見江東父老,於是自刎,這就是項羽的性格。

    二、從項羽性格方面來說。項羽出身名門之後。人們看項羽,往往覺得他英勇神武,是個大英雄,死的很可惜。人們卻往往忽視了項羽性格的另一面,他性格高傲、容易衝動、目光短淺、不謙虛、剛愎自用、殘暴不仁,缺少一個做政治家的本色。

    1、在項羽性格的成功方面,甚至太史公自己都激動地大呼:“吾聞之周生曰‘舜目蓋重瞳子’,又聞項羽亦重瞳子。然羽非有尺寸,乘勢起隴畝之中,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為‘霸王’。”的確,在人們心中,項羽力拔山、氣蓋世、古今未有,他勇猛善戰,叱吒風雲,顯赫一時。他在擊敗秦軍,推翻秦王朝的過程中立下首功。項羽成為人們心目中的大英雄。

    2、由於項羽性格的弱點,導致了反秦戰爭勝利後,項羽手握一副好牌,卻讓他打得稀巴爛。

    反秦戰爭勝利後,天下十八路諸侯,項羽陣營就佔有十七路,應該說項羽佔得天下先機。然而,就是項羽目光短淺,缺少政治家眼光,讓他放棄了關東戰略要地;也是他殘暴不仁,亂殺無辜,讓他大失民心;還是他不謙虛,剛愎自用,讓他的高參范增離去,他身邊的韓信、陳平、英布跑到了他的對手那裡,成了劉邦的棟樑之才;還是他那高傲的性格,使得他失敗後的窘境,在烏江亭長面前顏面失盡,無法過江,最終選擇自刎。

    小結。項羽性格中弱點導致了他的失敗,他那大勢已去的形勢,導致了他在烏江岸邊自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借了網貸,被爆通訊錄,家裡找我,不敢面對,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