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作描寫是刻畫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人物的每一行動都是受其思想、性格制約的,因此,具體細緻地描寫某一人物在某一情況下所作出的反應──主要是動作反應,就勢必顯示出了這一人物的內心活動、處世態度、思想品質。成功的動作描寫,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可以反映人物心理活動的程序,可以表現人物的性格特徵,有時候還能推動情節的發展。
概念
描寫人物富有特徵性的動作,以表現人物的性格、品質、身份、地位、處境、狀態,叫做動作描寫。
編輯本段簡介
老舍說過:“描寫人物最難的地方是使人物能立得起來。我們都知道利用職業,階級,民族等特色,幫忙形成特有的人格;可是這些個東西並不一定能使人物活躍。反之,有的時候反因詳細的介紹,而使人物更死板。我們應記住,要描寫一個人必須知道此人的一切,但不要作相面式的全寫在一起;我們須隨時用動作表現出他來。每一個動作中清楚的有力的表現出他一點來,他須越來越活潑,越實在。……這樣,人物的感訴力才能深厚廣大。”這就是說,只有成功地描寫了人物的動作,才能使讀者真切地感到作者筆下的是一個個栩栩如生的活人,人物的精神世界才能得以充分的展示,形象才能真正站立起來。
動作描寫同樣要求生動、具體、細緻。要完整地描繪每一動作的前因和後果,表現動作發生、發展乃至結束的過程,使讀者獲得如臨其境,如見其人的印象。要充分表現出人物的動態,使人物在一系列動作中顯露出獨特的個性和內在的思想,進而使形象顯得更加豐滿、完整、立體化。
編輯本段作用
編輯本段範圍
動作描寫的範圍很廣。諸如日常生活中的動作,生產勞動時的動作,文娛體育中的動作,軍事活動時的動作,無所不可。但是,無論描寫何種動作,其目的都是為塑造人物形象、表現作品主題服務。因此,動作描寫切忌漫不經心,信手拈來,為描寫而描寫。要力求避免東鱗西爪,雜亂無章,動作遊離於人物性格之外;還要防止動作相仿,陳詞濫腔,表現不出人物的個性特徵。
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動作描寫,還常常善於選擇人物行動的特定場景,在濃淡相宜的背景上描摹獨具一格的人物動作,以創造典型環境中的典型性格。而把人物的動作置於尖銳的衝突、鬥爭的漩渦之中來進行刻劃,則往往更能收到較好的表達效果。
編輯本段特點
動作描寫貴在確切生動地表現人物的動態,而肖像、表情等描寫則主要是描繪人物的靜態。如果能靈活自如地將多種描寫手法綜合起來使用,以動襯靜,以靜顯動,人物形象就可以真正達到“越來越活潑,越實在”的境地了。具體細緻地描寫某一人物在某一情況下所作出的反應──主要是動作反應,就勢必顯示出了這一人物的內心活動、處世態度、思想品質。成功的動作描寫,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可以反映人物心理活動的程序,可以表現人物的性格特徵,有時候還能推動情節的發展。
編輯本段精彩片段
名著中的
《守財奴》中的資產階級暴發戶箍桶匠葛朗臺彌留時,當“神甫把鍍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邊……”他做了一個駭人的姿勢想把十字架抓在手裡。“這一“抓”,送了暴發戶的老命,也使守財奴至死不改的貪婪本性得到充分的體現。
《儒林外史》中的嚴監生監死前“伸”最終使其成了世界文學名著人物畫廊中的又一吝嗇鬼的典型。
至於窮困潦倒的孔乙己在咸亨酒店的九尺櫃檯上“排出”九文大錢時的得意。
《荷花澱》中的水生嫂在得知水生“明天要到部隊去”時,手指不禁“顫動”--葦眉劃破手指,亦是其內心思想的顫動,寫出了水生嫂沒有思想準備,捨不得丈夫離去的細微心態。
魯迅筆下的阿Q在《阿Q正傳》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在法庭畫圈,“阿Q伏下去,使盡了平生的力畫圓圈。他生怕被人笑話,立志要畫得圓,但這可惡的筆不但很沉重,並且不聽話,剛剛一抖一抖的幾乎要合縫,卻又向外一聳,畫成瓜子模樣了。”阿Q就在這“畫圈”中稀裡糊塗結束了自己生命……
現代文中的
1.小姨將雙袖向上一挽,褲腳也被捲到了大腿。她在小溪水裡慢慢移動著,左腳輕輕地抬起一點,向前邁了一小步,右腳再慢慢拖向前,好像穿著千斤重的鞋。她把帽子扭了扭正,躬著背,低著頭,眯著眼,雙手做出捧東西的樣子。這時,她停下腳步,不再東張西望,對著右邊的一個地方目不轉睛,猛然把手向水中一紮,將一條小魚捧在手中了。
2、她拿起筷子,向一盤色澤鮮豔的菜伸去,輕輕夾起一片,用左手在筷子下方端著,小心翼翼跟隨著筷子。本來筋脈突兀的手此刻一用力青筋更加明顯。她小心地把菜放入嘴中,細細地品嚐著。
3、奶奶將右腳繃著,向鞋子口裡溜進去,筋脈凸兀的手緊緊抓著門框,將左腳輕輕抬起,緊繃著的腳小心向鞋口一插,又往裡紮了扎,接著踩了幾踩,讓自己的腳更舒適些,滿意地出門了。
4、近了,更近了,組長終於來到他的身邊,像一座泰山定在他面前,嚷道:“快交作業,快交作業!”他“嘿嘿”一笑,表情是那樣滑稽,又是那樣神秘,猛然,他把頭一紮,像一條滑溜溜的泥鰍從組長胳膊旁閃過,腳底像抹了油一樣飛奔逃走了。
5、十字路邊有一個老婦人,略微有些駝背,胖胖的身軀,費力地打著傘在空曠的路上艱難地行走。狂風夾著大雨撲面而來,她使勁向前躬著身子,抓緊傘,進一步,退半步,踉踉蹌蹌地向前走著。
6、小夥子跑得不錯,已經從起跑衝刺進入途中勻速跑。他像一匹馬駒昂頭急奔:步幅勻稱,步頻緊湊,蹬動有力,腰肢放鬆--整個動作顯得優美而富有彈性。
7、施軒的腳步很均勻,雙臂一前一後地擺動著,雙腳越邁越快,身子向前傾斜著,像要倒下似的,奮力向前迅跑。跑到終點線處,她頭一抬,胸一挺,終於取得了第一名。
8、在郎平排球生涯的頭一次冬訓裡,教練們開始給郎平吃“小灶”。長跑--郎平圍著四百米跑道一圈又一圈向前跑……頭好脹啊,胸口生疼,腿已經抬不起來了,停下嗎?不!大腦清晰地發出指令,步子繼續向前邁……汗水早把頭髮溼成一縷一縷,汗珠從額上流到嘴裡又苦又澀。多想一下子躺到跑道上,攤開四肢放鬆啊!突然,一絲奇怪的笑容爬上她的嘴角--她忽然想起小時候,總盼著嚐嚐再跳不動皮筋的滋味,而今果真嚐到了,又苦又澀。
編輯本段行動描寫
行動描寫的定義:透過語言文字表現人物自身在矛盾鬥爭中的行動,來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徵和 精神面貌的描寫。
為什麼要進行人物行動描寫呢?文學作品中,人物行動描寫是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段。施耐庵要塑造武松的性格,就安排了一 回"景陽崗武松打虎",全是寫武松怎樣"打",從行動上描寫出武松英雄的本色和武藝的 高強。書中寫他採取先防禦、後進攻的策略,又顯示出他的謀略與機智。作者正是透過對武 松打虎的全過程的生動細緻描寫,表現了他多方面的性格特徵。所以,茅盾說:"人物的性 格必須透過行動來表現。"又說:"既然人物的行動(作品的情節)是表現人物性格的主要手 段,那麼,人物性格是不是典型的,也就要取決於這些行動的有沒有典型性。作者支使人物 行動的時候,就要儘量剔除那些雖然生動,有趣,但是並不能表現典型性格的情節? (《關於藝術的技巧》)
編輯本段原則
一、人物性格應當從他自己的行動裡流露出來;二、人物的行動 應當經過選擇,足以表現人物的性格。因此描寫人物行動的目的就應十分明確;三、要注意 人物行動的生動性和典型性。所謂生動性,指的是作者不僅要寫出人物在做什麼,而且要寫 出他怎樣做。所謂典型性,則指的是作者要寫出人物為什麼這樣做,而不那樣做。
以上講的正面描寫方法,在寫作時,不是機械地按照外貌描寫、心理描寫、行動描寫三 種方法進行描寫的。"人是社會諸關係的總和"。在描寫人物時,要將這些方法綜合起來, 靈活運用,這樣才能把人物寫得活靈活現,栩栩如生。
其次,在研究了正面描寫之後,我們來看什麼是側面描寫。所謂側面描寫是指:不從正 面去描寫人物,而是從對其他人物、事件的敘述和描寫中渲染氣氛、烘托人物的描寫方法。 清人毛宗崗在評《三國志演義》時,認為這部小說經常採用襯托的手法來刻劃人物性格。他 在"群英會蔣幹中計"這回的評語中寫道:"文有正襯,有反襯。寫魯肅老實,以襯孔明之 乖巧,為反襯也。寫周瑜乖巧,以襯孔明之加倍乖巧,是正襯也。譬如寫國色者,以醜女形之而美,不若以美女形之,而覺其更美;寫虎將者,以懦夫形之而勇,不若以勇士形之,而覺其更勇。"
任何事物總是相互聯絡著矛盾著而存在。襯托的方法正是辯證規律在藝術創造中的一種 反映和應用。《藝概》的作者劉熙載說:"正面不寫寫反面,本面不寫寫對面、旁面,須知 睹影知竿乃妙。"中國古人把這種方法稱為"反面敷粉"。
對於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在具體描寫人物時,也應根據主題需要,按照情節發展的具 體情況,考慮是用正面描寫還是用側面描寫,抑或是兼用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
動作描寫的公式:動作行動+動作物件+動作環境+動作感受,有其中三項,你的文章有了一大亮點,動作感受是必不可少的
動作描寫是刻畫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人物的每一行動都是受其思想、性格制約的,因此,具體細緻地描寫某一人物在某一情況下所作出的反應──主要是動作反應,就勢必顯示出了這一人物的內心活動、處世態度、思想品質。成功的動作描寫,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可以反映人物心理活動的程序,可以表現人物的性格特徵,有時候還能推動情節的發展。
概念
描寫人物富有特徵性的動作,以表現人物的性格、品質、身份、地位、處境、狀態,叫做動作描寫。
編輯本段簡介
老舍說過:“描寫人物最難的地方是使人物能立得起來。我們都知道利用職業,階級,民族等特色,幫忙形成特有的人格;可是這些個東西並不一定能使人物活躍。反之,有的時候反因詳細的介紹,而使人物更死板。我們應記住,要描寫一個人必須知道此人的一切,但不要作相面式的全寫在一起;我們須隨時用動作表現出他來。每一個動作中清楚的有力的表現出他一點來,他須越來越活潑,越實在。……這樣,人物的感訴力才能深厚廣大。”這就是說,只有成功地描寫了人物的動作,才能使讀者真切地感到作者筆下的是一個個栩栩如生的活人,人物的精神世界才能得以充分的展示,形象才能真正站立起來。
動作描寫同樣要求生動、具體、細緻。要完整地描繪每一動作的前因和後果,表現動作發生、發展乃至結束的過程,使讀者獲得如臨其境,如見其人的印象。要充分表現出人物的動態,使人物在一系列動作中顯露出獨特的個性和內在的思想,進而使形象顯得更加豐滿、完整、立體化。
編輯本段作用
編輯本段範圍
動作描寫的範圍很廣。諸如日常生活中的動作,生產勞動時的動作,文娛體育中的動作,軍事活動時的動作,無所不可。但是,無論描寫何種動作,其目的都是為塑造人物形象、表現作品主題服務。因此,動作描寫切忌漫不經心,信手拈來,為描寫而描寫。要力求避免東鱗西爪,雜亂無章,動作遊離於人物性格之外;還要防止動作相仿,陳詞濫腔,表現不出人物的個性特徵。
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動作描寫,還常常善於選擇人物行動的特定場景,在濃淡相宜的背景上描摹獨具一格的人物動作,以創造典型環境中的典型性格。而把人物的動作置於尖銳的衝突、鬥爭的漩渦之中來進行刻劃,則往往更能收到較好的表達效果。
編輯本段特點
動作描寫貴在確切生動地表現人物的動態,而肖像、表情等描寫則主要是描繪人物的靜態。如果能靈活自如地將多種描寫手法綜合起來使用,以動襯靜,以靜顯動,人物形象就可以真正達到“越來越活潑,越實在”的境地了。具體細緻地描寫某一人物在某一情況下所作出的反應──主要是動作反應,就勢必顯示出了這一人物的內心活動、處世態度、思想品質。成功的動作描寫,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可以反映人物心理活動的程序,可以表現人物的性格特徵,有時候還能推動情節的發展。
編輯本段精彩片段
名著中的
《守財奴》中的資產階級暴發戶箍桶匠葛朗臺彌留時,當“神甫把鍍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邊……”他做了一個駭人的姿勢想把十字架抓在手裡。“這一“抓”,送了暴發戶的老命,也使守財奴至死不改的貪婪本性得到充分的體現。
《儒林外史》中的嚴監生監死前“伸”最終使其成了世界文學名著人物畫廊中的又一吝嗇鬼的典型。
至於窮困潦倒的孔乙己在咸亨酒店的九尺櫃檯上“排出”九文大錢時的得意。
《荷花澱》中的水生嫂在得知水生“明天要到部隊去”時,手指不禁“顫動”--葦眉劃破手指,亦是其內心思想的顫動,寫出了水生嫂沒有思想準備,捨不得丈夫離去的細微心態。
魯迅筆下的阿Q在《阿Q正傳》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在法庭畫圈,“阿Q伏下去,使盡了平生的力畫圓圈。他生怕被人笑話,立志要畫得圓,但這可惡的筆不但很沉重,並且不聽話,剛剛一抖一抖的幾乎要合縫,卻又向外一聳,畫成瓜子模樣了。”阿Q就在這“畫圈”中稀裡糊塗結束了自己生命……
現代文中的
1.小姨將雙袖向上一挽,褲腳也被捲到了大腿。她在小溪水裡慢慢移動著,左腳輕輕地抬起一點,向前邁了一小步,右腳再慢慢拖向前,好像穿著千斤重的鞋。她把帽子扭了扭正,躬著背,低著頭,眯著眼,雙手做出捧東西的樣子。這時,她停下腳步,不再東張西望,對著右邊的一個地方目不轉睛,猛然把手向水中一紮,將一條小魚捧在手中了。
2、她拿起筷子,向一盤色澤鮮豔的菜伸去,輕輕夾起一片,用左手在筷子下方端著,小心翼翼跟隨著筷子。本來筋脈突兀的手此刻一用力青筋更加明顯。她小心地把菜放入嘴中,細細地品嚐著。
3、奶奶將右腳繃著,向鞋子口裡溜進去,筋脈凸兀的手緊緊抓著門框,將左腳輕輕抬起,緊繃著的腳小心向鞋口一插,又往裡紮了扎,接著踩了幾踩,讓自己的腳更舒適些,滿意地出門了。
4、近了,更近了,組長終於來到他的身邊,像一座泰山定在他面前,嚷道:“快交作業,快交作業!”他“嘿嘿”一笑,表情是那樣滑稽,又是那樣神秘,猛然,他把頭一紮,像一條滑溜溜的泥鰍從組長胳膊旁閃過,腳底像抹了油一樣飛奔逃走了。
5、十字路邊有一個老婦人,略微有些駝背,胖胖的身軀,費力地打著傘在空曠的路上艱難地行走。狂風夾著大雨撲面而來,她使勁向前躬著身子,抓緊傘,進一步,退半步,踉踉蹌蹌地向前走著。
6、小夥子跑得不錯,已經從起跑衝刺進入途中勻速跑。他像一匹馬駒昂頭急奔:步幅勻稱,步頻緊湊,蹬動有力,腰肢放鬆--整個動作顯得優美而富有彈性。
7、施軒的腳步很均勻,雙臂一前一後地擺動著,雙腳越邁越快,身子向前傾斜著,像要倒下似的,奮力向前迅跑。跑到終點線處,她頭一抬,胸一挺,終於取得了第一名。
8、在郎平排球生涯的頭一次冬訓裡,教練們開始給郎平吃“小灶”。長跑--郎平圍著四百米跑道一圈又一圈向前跑……頭好脹啊,胸口生疼,腿已經抬不起來了,停下嗎?不!大腦清晰地發出指令,步子繼續向前邁……汗水早把頭髮溼成一縷一縷,汗珠從額上流到嘴裡又苦又澀。多想一下子躺到跑道上,攤開四肢放鬆啊!突然,一絲奇怪的笑容爬上她的嘴角--她忽然想起小時候,總盼著嚐嚐再跳不動皮筋的滋味,而今果真嚐到了,又苦又澀。
編輯本段行動描寫
行動描寫的定義:透過語言文字表現人物自身在矛盾鬥爭中的行動,來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徵和 精神面貌的描寫。
為什麼要進行人物行動描寫呢?文學作品中,人物行動描寫是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段。施耐庵要塑造武松的性格,就安排了一 回"景陽崗武松打虎",全是寫武松怎樣"打",從行動上描寫出武松英雄的本色和武藝的 高強。書中寫他採取先防禦、後進攻的策略,又顯示出他的謀略與機智。作者正是透過對武 松打虎的全過程的生動細緻描寫,表現了他多方面的性格特徵。所以,茅盾說:"人物的性 格必須透過行動來表現。"又說:"既然人物的行動(作品的情節)是表現人物性格的主要手 段,那麼,人物性格是不是典型的,也就要取決於這些行動的有沒有典型性。作者支使人物 行動的時候,就要儘量剔除那些雖然生動,有趣,但是並不能表現典型性格的情節? (《關於藝術的技巧》)
編輯本段原則
一、人物性格應當從他自己的行動裡流露出來;二、人物的行動 應當經過選擇,足以表現人物的性格。因此描寫人物行動的目的就應十分明確;三、要注意 人物行動的生動性和典型性。所謂生動性,指的是作者不僅要寫出人物在做什麼,而且要寫 出他怎樣做。所謂典型性,則指的是作者要寫出人物為什麼這樣做,而不那樣做。
以上講的正面描寫方法,在寫作時,不是機械地按照外貌描寫、心理描寫、行動描寫三 種方法進行描寫的。"人是社會諸關係的總和"。在描寫人物時,要將這些方法綜合起來, 靈活運用,這樣才能把人物寫得活靈活現,栩栩如生。
其次,在研究了正面描寫之後,我們來看什麼是側面描寫。所謂側面描寫是指:不從正 面去描寫人物,而是從對其他人物、事件的敘述和描寫中渲染氣氛、烘托人物的描寫方法。 清人毛宗崗在評《三國志演義》時,認為這部小說經常採用襯托的手法來刻劃人物性格。他 在"群英會蔣幹中計"這回的評語中寫道:"文有正襯,有反襯。寫魯肅老實,以襯孔明之 乖巧,為反襯也。寫周瑜乖巧,以襯孔明之加倍乖巧,是正襯也。譬如寫國色者,以醜女形之而美,不若以美女形之,而覺其更美;寫虎將者,以懦夫形之而勇,不若以勇士形之,而覺其更勇。"
任何事物總是相互聯絡著矛盾著而存在。襯托的方法正是辯證規律在藝術創造中的一種 反映和應用。《藝概》的作者劉熙載說:"正面不寫寫反面,本面不寫寫對面、旁面,須知 睹影知竿乃妙。"中國古人把這種方法稱為"反面敷粉"。
對於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在具體描寫人物時,也應根據主題需要,按照情節發展的具 體情況,考慮是用正面描寫還是用側面描寫,抑或是兼用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
動作描寫的公式:動作行動+動作物件+動作環境+動作感受,有其中三項,你的文章有了一大亮點,動作感受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