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寄情山水快樂在心間

    實際上任何一種農產品都可以讓市場來消化。出現滯銷和賤價,根本原因在於資訊和物流的不暢,這需要政府層面的有效組織和服務。

  • 2 # 聚焦三農瞭解事實

    準確來說我們的農產品價格根本沒有下降過,因為他從來沒有上漲過,基本上都是在原地踏步和幾年前的玉米價格相比還是一樣,怎麼說是上漲了還是下跌了呢?但是可以確定的是農資成本一直在上漲,我們也快種不起地了。為什麼目前的農產品價格一直下跌呢

    目前行情

    東北玉米價格不足0.8元,東北大豆價格不足1.6元/斤,山西大豆不足1.5元/斤,最關鍵的是東北的大豆有的地方還沒有人收購。小麥價格不足1.1元,這樣的價格不要說是賺錢了,如果不賠錢就是燒高香了。

    ①畜牧業影響:我們國內的畜牧業影響可謂是非常大的,國內的大豆80%用做了畜牧業,20%等於食用以及深加工,65%的玉米用作了飼料業,35%用做了使用以及深加工,也可以是說畜牧業支撐了我們的農業,同樣農業也支撐了我們的畜牧業他們兩個相輔相成,而如今的行情呢,許多地方設立了禁養區,飼料業環境整頓也越來越嚴格,養豬的行情一隻低落。

    ②進口因素:這個不得不說的就是進口因素了,大豆幾乎用的全都是進口的,去年我們和米國的關係很僵硬,價格貿易競爭持續很久,而今年可能考慮到首次進口他們的稻米來改善關係,另外從2019年1月1日起我們實行的政策來看,進口的狹義農產品(玉米,豆類,穀物,雜粕,油料作物),畜牧類(各種肉雞鴨牛羊馬豬等),這個會進一步抑制我們國內的農產品價格。

    其實近些天農產品的一些價格還是有上漲的趨勢的,但是和幾年前比一比你發現上漲了嗎,拿農資比較一下你會發現以前400元/畝,現在有可能是800元/畝,而我們的農產品價格卻是紋絲不動。

  • 3 # 龍果之家

    農產品下跌有很多原因,糧食是因為有外國進口糧食衝擊等因素。每當國家有進口糧食訂單,國內糧食必然下降,造成糧食種植戶的損失。從而導致了糧食種植戶在不斷減少。在一個是蔬菜,這幾年糧食的價格不景氣,導致很多人種植蔬菜,這樣一來蔬菜供應過盛,價格自然下降,導致蔬菜種植戶掙不到錢。還有就是水果,這叫水果種植發展迅速,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導致水果產量增大,供應過盛,價格下降幅度大。果農們辛苦一年到頭來還是掙不到錢。農業本來就是個掙錢難的行業,如果糧食價格提高可以均勻多種作物價格收益,使得農業得到平衡。由此可以看出不管什麼農產品只要過盛,價格就會下跌。所以農民在種植上千萬不要跟風,從而造成咱農民朋友的損失。

  • 4 # 糧心發現

    農產品是指農業生產獲得的產品,初級農產品通常是直接獲得的動植物產品,農產品價格則是指農林牧副漁產品價格。

    是否各農產品價格下降,尚未見權威釋出,但長期以來,農產品的價格不如預期,也沒有大的波動,也就是農產品價格似乎就沒怎麼高過(當然,除了“蒜你狠”、“姜你軍”等個別短期“假像”)。

    至於農產品價格為什麼全都下降?

    從市場經濟角度來說:價格是由供求關係決定的,農產品價格下降說明總體供大於求,這應是主要原因。這或許:一是氣候因素有利於農產品高產,二是科技進步促進農產品高產,三是產業政策推動了高產,四是擴大進口“拉動”了“高產”。當供求關係失去平衡時,就是考驗生產者的時候了,是迎難而上擴大再生產,還是多業並進平衡風險,抑或把握市場脈搏精準出擊,這上紙上談兵容易,實際把握就難了。

    從期貨市場判斷:雖然期貨市場可在一定程度上左右農產品價格走趨,但就中國而言,這應不是導致農產品價格下降的主因,一是中國的期貨市場還不發達,二是在中國操弄期貨難度較大。

    農產品作為人們生活的必需品,有十分穩定的市場和消費者,但同時在中國,農業有最大的基地和最多的從業人員,統籌調控難度較大。在當前甚或一定時期內,農業仍是弱勢產業,特別是加入WTO後,農業生產者不僅考慮國內競爭,也要關注國際農業產業形勢,同時給3點建議:

    一是審慎選擇產業、多業發展:降風險

    二是把握市場脈搏、節本增效:要效益

    三是拓寬產業思路、精深加工:求發展

  • 5 # 農科小孫說

    很多人在說農產品不值錢,不種地了,出去打工去,出去創業去。。。但是實際上是這個情況麼?為什麼會出現大量農產品滯銷,出現大量農產品價格不斷下跌?

    出現這個問題的最大原因就是“量大”。

    供大於求

    供大於求這個問題老生常談,每次都在說這個問題,但是總有人願意趟這趟雷,願意一次一次重複別人的賺錢之道,別人種砂糖橘能賣5塊錢一斤,那是因為當時種的人很少,現在大量的人都在種,價格還能這麼貴麼?我們都知道物以稀為貴,越多越不值錢。

    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因為編制了化學元素週期表,沙皇為了表彰他對化學屆的突出貢獻,送給他一個獎盃,我們現在看來,怎麼著也應該是一個金子做的,要不然就是一個鑽石做的,但是沒有,送了一個鋁做的獎盃,因為當時的鋁非常稀有。就跟我們現在的農產品一樣,量大了自然就不值錢了。

    為什麼供大於求

    都說沒有買賣就不會有傷害,沒有買賣也不會有種植,目前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不僅僅是需要吃飽飯這麼簡單,還要吃的好,家裡水果蔬菜四季常備,加上運輸又這麼方便了,這麼大的一個市場越來越多的人想從裡面分一杯羹,然後就開始毫無節制的跟風種植,市場是什麼賣的好,第二年就跟著上什麼,什麼東西值錢就種什麼,再大的市場也架不住這麼折騰,不降價銷售就會砸在手裡。

    再有就是目前外出打拼、打工錢也不好掙,錢越不好掙越想辦法,想來想去就找想到了家裡的幾畝地,這也導致了農產品供大於求。

    創新力度不夠

    實際上還是一個跟風種植,看見別人種什麼自己也種什麼,沒有創新,什麼樣的農產品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人無我有,人有我優,能做到這個就不會出現農產品價格低,我們在市場上看,早熟的品種一般價格都比較好,晚熟的品種價格也好,那是因為避開了中間大面積上市的情況。

    再有品種選擇上,大家都種一個品種,上市以後市民沒的選擇,如果有特殊的品種上市,那情況還是這樣麼?定價的權利就在農民手上了,只有我有。

  • 6 # 墨蘭香居

    糧賤傷農。

    糧食不值錢農民怎麼辦?改種其他農作物。象瓜果蔬菜等經濟作物,一時間弄的集中上市供大於求,價格更是低的讓人不敢想象。

    其實從深層次來看,農業的多元化種植養植等是一件好事,能滿足更多人群的生活物資需求。但是,凡事都須有一個度。一直卡得過死的糧價倒逼農業一股腦的丟棄糧食生產去搞經濟作物不出亂子才怪。

    再一個就是消費習慣。中國農業在華人的印象中一直就是物美價廉的代名詞,稍微一點漲價就會有人喊吃不起、沒法活、貴的要命……可你誠想一下:你一個月幾千元的工資真正用來飲食消費花了多少?在生活第一必須品“吃”的消費上恐怕只有幾百上千元吧,最多不會超過收入的五分之一。這樣的消費比例在當下世界消費中是最低的吧。為什麼不能改變一下呢?

    從更深層次講是工農業發展不協調產生的結果。為什麼會一邊沒人要爛在地裡、一邊大喊吃不起?是真的沒人要和吃不起嗎?是工業的發展形成的人工成本上漲造成的沒人要和消費習慣認為農產品就該便宜的吃不起。凡事都要有一個理性的認識和思考。有因就有果,現在農民種糧沒有經濟效益而放棄糧食種植去種植經濟作物,如果經濟作物也象糧食一樣長期沒有一點經濟效益的話結果會怎樣?大家可想而知。

  • 7 # 黃浩榮279

    一,認清國情方能開出良方。中國是一個農付產品品種齊全的國家,什麼都有產出,但什麼產出在中國農付產品中處於世界的位置缺少統計,我們大家都在說農業,多數是瞎子敲羅打框框,憑現象開藥方,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缺少對世界的瞭解,缺少對本國自己的瞭解,人云亦云,什麼好都是跟風派,沒有統籌考慮,沒有全盤規劃,這樣的大產業,這樣的大需求,完全靠盲人摸象的方法進行自我調節,不出問題才怪呢?可以講,市場和國家兩隻手,都沒有發揮作用。完全處於幾億戶的自我盲動。因為中國從過去的汁劃經濟走向市場經濟,應該說計劃經濟是用了國家的這隻手,但丟掉了市場這隻手,但走入市場經濟,單農業經濟這方面的人才來說,肯定缺少。特別對農業經濟上的加減乘除最基本的運算基本上說沒有。因此出現了,中國農業上的大宗商品,多少土地在產出多少,可以這樣講用四個字概括,沒有真數字。在沒有真數字的情況下指導農業經濟,你說能行嗎?

    二,要用現代化手段,準確摸出線國農業實情。用四則運算找出中國農業經濟的薄弱環節。當今己到了大資料運用時代。中國的農業部門最少要用很大一批人,來研究農業的產出丶銷售丶儲存丶價格丶利潤。特別是大宗的農付產品,必須利用大型計算機進行採集測算。從土地使用的面積,到單位面積產量,到產出地分佈的地區,到市場的價格,到消費該產品數量的測算,在國內的產出和國內消費量都要有估算和實際消費量,這有用四則運算,精準採集,準確運用。

    當然我最近到農付產品市場,查問其價格,苐六感覺告訴我,完全靠市場調節,中國農業經濟輸不起,中國的農戶輸不起,這樣混亂的在國內的競爭,農業會既不能參與世界競爭,又傷了農民自身的利盜。這樣的狀況不解肯定對農業,會造成農業的大起大落。我個人提出加強四則運算在農業經濟中的運用,請大家出謀劃策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求推薦泰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