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秉燭讀春秋

    二戰期間,美國是在1941年才加入戰爭的,日本發動突然偷襲珍珠港事件,這才把美國拉進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為了取得話語權,先下手為強,轟炸美國太平洋海軍艦隊基地——珍珠港。以便要挾美國放棄制裁,如此一來,惹怒美國而加入了戰爭。

    在二戰中,日本最擅長肉搏戰,也就是近身拼刺刀,這在影視劇中多次看到和中國士兵死磕,不知你發現沒有,無論是歷史資料還是影視劇,日本兵和美國兵拼刺刀的情況很少,這是為什麼呢?

    日本政府為了侵略戰爭,從娃娃抓起,二戰之前,日本政府訓練學生是從拼刺刀開始的,從小訓練不怕死的精神,灌輸武士道精神,教育學生關鍵時刻可以為天皇切腹自盡,訓練出來計程車兵簡直就是一具戰爭機器。

    等這些學生加入軍隊後,打仗期間,最熱衷拼刺刀,因為這能凸顯武士道精神,據資料記載,日本兵在中國戰場,居然用華人做靶子練刺刀,這就像訓練野獸用活物一樣,以此激起日本兵內心原始血腥慾望,“要想生存,唯一的條件就是刺死對手。”這是日本兵必修的課程。這樣的野蠻人誰不害怕呢?

    然而,在二戰中,日本兵最害怕和美國兵拼刺刀,這是因為美國兵有種秘密武器,那就是當時稀有的1911式點450口徑的勃朗寧手槍。講真這種手槍並不是美國兵的標配,後來在實戰中,發現日本兵喜歡拼刺刀,這讓美國兵很頭疼,美國信奉火力壓制,從不考慮玩命。

    到後來,士兵向上反應情況,羅斯福下令,每5個士兵配備3把勃朗寧手槍,當遇到日本兵近身肉博的時候,日本兵會首先退出步槍裡的子彈,目的就是害怕走火傷到戰友。畢竟長槍操作不那麼靈活。美國兵這時候迅速5人一組,4個人東南西北方位站定,幾乎形成一個圓圈,餘下的那個人被圍在中間,外面的4個人用3把手槍射擊近身的日本兵,因為外面的人沒時間裝子彈,手槍頂多5發子彈,很快就打光了,裡面的那個人專為這三把槍裝子彈,這樣就形成了連續射擊,美國兵就是利用手槍的靈活性,讓喜歡拼刺刀的日本人望而生畏,血肉之軀怎能幹的過先進武器。這就是二戰中日本兵不敢和美國兵拼刺刀的原因。(當然中國士兵沒有手槍,但有手榴彈,和鬼子同歸於盡)

  • 2 # darkashens

    別瞎說了,誰說鬼子不敢和美華人拼刺刀的。你看那些戰爭記錄裡,鬼子和美華人拼刺刀並不一定佔下風呀,你要說你沒見過也正常,我也沒見過,我要有突突突突衝鋒槍,我幹嘛要拼刺刀。就突突死得了唄。

  • 3 # JackZ捷

    當日軍聽到美軍m1加蘭德步槍彈倉打空的那“叮”的一聲,獰笑著端起上了刺刀的三八大蓋向美軍衝去,美軍掏出了自備的M1911或柯爾特左輪手槍,愉快的送他們去見日照大神了。

  • 4 # 兵說

    在戰場上,很少有士兵是願意主動拼刺刀的。白刃戰是面對面的交手,極其殘忍,對士兵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都是非常大的考驗。在真實的戰場中白刃戰往往是迫不得已的選擇。在這方面 ,日本人似乎是個例外,他們深受“武士道”影響,忠於天皇,視死如歸。鬼子拼刺的技術在中國戰場上還是具有很大的優勢,但到了太平洋戰場上為什麼不行了呢?

    首先說明,日本人不是不敢和美華人拼刺刀,而是沒有這樣的機會。戰場上為什麼要拼刺刀,在正規作戰中,至少是其中一方的彈藥不多了,或者是武器處於絕對劣勢,一般只有這樣雙方士兵才能短兵相接進行白刃戰。

    如果雙方都有打不完的子彈並且武器不是處於絕對劣勢的情況下,基本上沒人吃飽了撐的願意去打白刃戰。

    在太平洋上的小島,日軍的後勤保障跟財大氣粗的美華人比起來那差的不是一星半點兒,子彈打掉一顆就少一顆,況且日本人拿著三八大蓋去剛美國大兵的M1加蘭德,再怎麼著都是吃虧呀,所以這才想透過白刃戰去跟美軍拼命。而且,熱帶雨林中近身搏鬥的機會也比較多。

    然而,當美華人發現日本人愛拼刺刀這個“毛病”之後,大部分的美國大兵都配上了M1911手槍。當M1加蘭德打完最後一發子彈,彈夾蹦出去的那一刻,即使日本兵衝上了,美國大兵也可以拔出手槍來將他們消滅。當日本人發現無法在正面和美國大兵硬剛之後,比採取夜間偷襲的辦法,摸到美軍的營地,發起白刃戰。這一招的確讓美軍頭疼不已,為此只能在營地周圍埋設大量的地雷並加強夜間防衛,來防止日軍可能的偷襲。

    當然,這都是紙上談兵,當年的熱帶叢林真實的戰場環境中,其戰鬥的激烈程度和殘酷程度肯定遠超我們的想象。

  • 5 # 歷史三日談

    但這是電視劇裡的場景,也不能完全否認就沒有這種可能,但大多數情況下,其實緊身肉搏戰是日本人有意為之,為什麼?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作祟。

    緊身肉搏戰,即使在電視劇中看來也是十分讓人血脈噴張、緊張無比的,如果緊身肉搏成功往往能更加激發一個人的血腥和膽量,造就一個殺人不眨眼的殺人狂。

    正常情況下,鼓舞士氣用這一招還是比較立竿見影的,畢竟沒有什麼比把小命別在褲腰帶上更刺激的事情了。

    日本的武士道精神講究的就是這種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與人搏殺的能力和膽氣,因此,他們也最愛餘人緊身肉搏,比如日本的忍者,用的是刀,而不是槍。

    上了戰場的日本人同樣是這個尿性,尤其是中國軍隊由於槍炮彈藥不濟被迫選擇緊身肉搏,這時候日本這些具有武士道精神的戰爭孽畜便會把子彈退膛,嗷嗷的與敵人對砍,砍死了進靖國神社,砍不死是英雄!

    1941年底美日雙方開戰,美國軍隊很快就發現了日本人的這一癖好,嗷嗷的殺豬一般,看著挺唬人,開始美國佬還真有點不知所措,死傷不少。

    不過緊身肉搏這事,雖然在短兵相接間留給對手處理的時間極短,但卻不是沒有,一句戲謔的話――武功再高,也怕菜刀,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佬比中國富裕的多,包括在槍炮方面的造詣,不但水平高,而且數量多!

    一個美國兵配三把短槍,專門應對日本人試圖進行的近身肉搏戰,而且還有相應的陣型站位分工,根本不給日本人任何喘息的機會,直接送上天,效忠天皇去了!

    因此,惡狗怕粗棍,日本人也是被打怕了,想不明白美華人怎麼一點出息沒有,連近身肉搏都不敢,竟然用槍,看不透打不過,自然害怕與美華人拼刺刀了!

  • 6 # ZBLiu

    其實很簡單,美軍不跟他們玩。美軍很快就摸索出了用槍應對日軍拼刺刀。“功夫再高,一槍撂倒”。這又沒有什麼“規則”的咯,撂倒就是硬道理。

  • 7 # 道聽陳說
    在二戰中基本上沒有聽說過日軍不敢與其他國家軍隊進行刺刀戰的事情,這也包括在太平洋戰場上與美軍作戰。

    因為相對於美軍的強大火力來說,日本在太平洋戰場上與美軍爭奪陣地時,一般都會比較勇猛的發起衝鋒戰和刺刀戰,利用高昂計程車氣去彌補火力上的不足。這種情況越是到太平洋戰場後期,越是明顯。

    比如在1945年美日之間發生的硫磺島戰役,當時的美軍已經佔據了制海權和制空權,將駐守的日軍壓制在一個僅有22平方公里的硫磺島上,當時的日軍前後左右全部被美國軍艦團團圍住,用艦炮幾乎摧毀了所有日軍地表陣地。使得日軍只能依靠地下坑道進行防禦作戰。

    在這場收復戰一直持續了36天,美軍陣亡6821人、負傷21865人,其中絕大多數的傷亡都是在近距離的陣地肉搏戰中損失掉的。所以日軍根本就不怕肉搏戰,因為當時的他們已經彈盡糧絕,只剩下了士氣和刺刀去跟美軍作戰。

    因此日軍並不怕和美軍進行肉搏戰,而是在大多數情況下,與美軍儘可能避免進行肉搏,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就是當時的美軍廣泛裝備的速射短槍所導致的。

    在二戰中日軍一直都以士氣高昂,敢打敢衝而著稱,而且在其軍事訓練中,刺刀戰一個比較重要的訓練科目,在這一點上,美軍是比較弱勢的。

    在日軍南下東南亞與英美軍隊作戰時,英美等國的軍隊就深深體會到了日軍的“瘋狂”,因此美軍在後來進行戰爭總結時,就提出了一個很重要的建議,那就是為美軍普通士兵配備手槍等速射武器。

    二戰時期美軍在給士兵配發武器的方案上比較開放,一般比較注重士兵的個人意見,因地制宜的配置武器,特別是在輕武器的配備上,在一開始也是和其他國家一樣,將手槍等自衛武器只配置到班長一級。其他特殊部隊比如空降部隊或者海軍陸戰隊,則是配備到普通士兵。

    但是這種情況在美日太平洋戰場上,就發生了比較大的改變,在太平洋戰爭時期,美軍發現日軍戰鬥意志非常頑強,在作戰時往往敢於集體突擊衝進美軍部隊中混戰,迫使美軍不能發揮重火力優勢,這就導致了不擅於刺刀戰的美軍在混戰中處於被動地位。

    但同時美軍在戰後研究發現,如果士兵在混戰中持速射短槍進行自衛反擊的話,就會很有效的減少傷亡,因此美軍在後來收復太平洋島嶼作戰時,就開始有意識的給部隊中的一般士兵配備手槍或者衝鋒槍等近戰速射武器,其中比較有名的就是M1911自動手槍和M1928A1湯姆森衝鋒槍。

    正是由於這兩種近距離速射武器的裝備,使得美軍在近距離混戰中獲得了較大的優勢,因此日軍在太平洋島嶼防禦戰時,不得不被迫儘量避免與美軍進行刺刀戰,因為那樣會讓日軍損失慘重。

    比如在硫磺島戰役中,日軍雖然最後不得不被迫與美軍進行刺刀戰,但是自身傷亡也是非常慘重的,在整個戰役期間,日軍駐守硫磺島計程車兵總數23786名人,除1083人被俘外其餘22703人全部陣亡,由此可見當時的日軍是以什麼樣的絕望態度發起的衝鋒。

    因此在美日兩軍交戰時,並不是因為日軍不敢對美軍發動刺刀戰,而是在很多情況下,日軍發起刺刀戰時,自身的損失實在是太大,因此日軍指揮官會盡量避免戰鬥的發生,但如果日軍陷入絕境的時候,該拼的時候還是要拼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平時透過什麼渠道學習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