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和藹的老師傅

    以現在的社會經濟情況看,攢錢不如花錢。可以投資具體的個人技能提升與身體健康。而且錢放銀行會受通脹影響,看看生活必需品物價上漲情況就知道了…所以花出去,花到位才是硬道理。

  • 2 # 22設計師

    行業不同不能一概而論,比如從事藝術行業就是,大部分人專業提高時間長,就象優秀的建築師50歲左右最佳時期,現實中過早看重錢,會影響設計作品品質和自身能力的發展!財富積累後勁不足,換個俗點話說賺不到大錢!

  • 3 # 媽媽和番薯

    古人常說三十而立,三十歲對於一個男人來說是很重要的。

    1、大部分三十歲已經成家了,不僅僅要賺錢給自己使用,還要給老婆孩子用,所以三十歲漲錢是很有必要的,未雨綢繆。2、三十歲也是事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時候,這個時候大部分人可能需要提升自己,提升培訓等都需要花錢,所以提前漲錢是很有必要的。

    3、三十歲你的父母可能也老了,每年逢年過節 回家也需要給父母錢,沒有漲點錢怎麼辦咯!

  • 4 # 訴說滄桑

    三十年的人生歷程,坎坷中長伴溫馨,三十而立,上有老,下有小,所有壓力聚於一身。

    生活,家庭的責任要獨立承擔,當然要面對一切困難去掙錢養家。

  • 5 # 盼盼❤六月十三滿月

    要還是不要努力?這是一個問題

    首先要知道自己為什麼要攢錢

    然後你就知道自己是否該攢錢

    在什麼年紀該攢錢了

  • 6 # 緣分四曰

    步入社會參加工作,說明己經有責任了,對社會的責任,對家庭的責任,對自己人生的規劃都離不開錢,是成年人都要學會獨立賺錢存錢讓父母老有所依,讓孩子健康成長。

  • 7 # 金超翡翠

    存錢是一種生活理念,從小就該培養。不管收入多少,都應該把收入劃分一下使用,經過慢慢的努力積累,會使自己的生活有質的飛躍。

  • 8 # 阿寧情感電臺

    結婚了嗎?還準備結婚麼?不攢錢怎麼買房子怎麼養孩子啊,靠老爸老媽養麼?啃老很丟人的。

    不結婚的話,你也要養爸媽啊。

  • 9 # 騎牛看熊

    攢錢都是一個積少成多的過程,如果你不從小目標開始,難道想學萬科的董事長一樣:“今年定一個小目標,先賺他1個億!”很多人其實當時對這句話很不理解,1個億?很多人會說:“我一輩子即使不睡覺,不吃飯,不停的工作不間斷也賺不到這1億元呀!”還有人說:“他說的到底是日元還是韓元?人民幣1億元,簡直是做夢吧!”

    然而事實證明1年不到他就賺了1個億,接受記者訪談的時候,他說:“這就是我的短期小目標!”事實就是如此,很多人想不到的事情,有些人已經完成了,同樣是“小目標”但是金額是不一樣的,不過大家一定要記住俗話說的:“攢錢都是從小目標開始的!”這裡的小目標可能是100元,也可能就是1億元,每個人所處的位置不一樣,所擁有的財富也不一樣,所想的事情不一樣,所能辦到事情的能力也不一樣,那麼這個“小目標”自然也不會一樣。

    能完成1個億元目標的通常會不止100億元,萬科做房地產生意的,賺一個億對它們來說並不難,而且是非常成熟的房地產公司,只要房地產不崩塌,剛需買房的仍然是必須的,這就會讓他“躺贏”賺這筆錢。那麼回到普通的平民老百姓來看,小目標就是短期的生活目標,比如今年賺40萬、買輛車、生個娃、多賺點錢、全家一起年底旅遊、給家裡配置新的家電等等,這些都是小目標,所以說攢錢除了是一個數字,還是一個短期的目標,並且是你能達到,也值得為之奮鬥的目標。

    攢錢還是要從小目標開始,在積攢的過程中能遇到很多問題,增加自己理財的經驗,也能讓自己在日後有更多攢錢的經驗,這是生活中來之不易的積累。否則當你突然中彩票或者突然成為房多的拆遷戶,大獎砸到你頭上,這筆鉅額給到你,可能你也不會很好的規劃和使用,往往盡情的揮霍而不能理財的經驗。

  • 10 # 小貝保險

    33歲買下3套千萬豪宅,每天只花12塊錢

    最近有一條新聞登上熱搜,讓人感慨萬千:

    日本一位33歲的女子咲,用15年的時間,買下3套價值千萬的豪宅。

    現實生活中,多少人15年過去,還在為房貸、車貸努力奮鬥著。

    她不靠父母、不靠拆遷、不靠一夜暴富,就住進了豪宅。

    月薪1萬,每天只吃12元

    18歲時,咲就立下目標:“我要買樓,而且34歲前就要買下三棟樓,然後退休開間貓咖。”

    而完成這個目標的辦法,就是省錢。

    她開始記賬,把每一筆都記得清清楚楚。連和同事出去吃飯付的1日元(約0.07人民幣),她都會記下來。

    工作之後,咲每個月的工資有17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0780元),這個月薪在東京算不上高收入,甚至沒有達到平均工資水平。

    每個月一發工資,咲就會把大部分錢強制存下來,只留一小部分錢生活。

    衣服能不買就不買,穿的衣服是別人淘汰的。

    在吃飯方面,她更是“摳”到極致。不是打折的東西,絕對不買。而且每天的伙食費不能超過200日元(約人民幣12元)。

    早餐是一塊方面包,抹一點醬,人民幣1.5元;

    午飯自己做一塊三文魚配白飯,人民幣5元;

    晚飯是蔬菜烏冬麵,一袋三塊面只要6元,加上一點打折蔬菜,一頓晚餐只要3元。

    為了省水費,也不捨得買碗,咲就直接拿著鍋吃麵。

    憑藉這樣的嚴格要求,在27歲時,咲攢下60萬元,買下第一套房子。之後,又分別在31歲和33歲買下2套價值千萬日元的房子。

    如今,她收集別人不要的傢俱,把房子安置好出租出去。

    有了這3棟樓的租金,咲斥資150萬日元(約合10萬多人民幣),將新房一樓改成了貓咪咖啡店,圓了自己幫助流浪貓的夢。

    我一發工資就沒錢了

    別人33歲就能攢錢買下3套房,但不少年輕人的現狀卻是,月入5千過著月入5萬的生活。

    每到月底,很多人的手頭都比較緊。

    之前大家都會盼望著發工資能回點血。可如今,錢剛到手裡,還沒捂熱就沒了。

    白條2000元,信用卡3000元,花唄2000元,再扣除房租水電和基本生活費,基本上就所剩無幾了。

    超前消費的人群越來越多,存款為0已經不新鮮了,更多的是負債。

    同事小賀家裡並不富裕,家裡媽媽生病住院,每個月都要給媽媽付醫藥費。

    小賀在一家網際網路公司上班,月薪6000元。

    即便是這樣,小賀花起錢來絕不手軟。

    有一次,她買一個包就花了5000塊。

    為了在別人面前表現得有面子,她每天都會吃一份五六十元的套餐,一天兩杯星巴克或者奶茶。

    這樣算下來,光是每天吃飯就要100多元。

    小賀租的是公司附近的房子,房租每月花銷3000元。再加上週末和朋友聚餐,去網紅店打卡,旅遊等,每個月6000元的工資根本不夠花。

    小賀每個月都是拆了東牆補西牆,不斷借錢不斷還債。每天都為鉅額的債務壓得喘不過氣來。

    從幾個資料不難看出:90後的平均存款只有815元;90後人均負債12.79萬元,負債額是月收入的18.5倍。 許多年輕人的負債並非因為房貸,而是超前消費,更別提攢錢了。

    牛人都懂得延遲享樂

    能攢下錢的人,相比同齡人都有一些厲害的優點。

    曾經有位程式設計師的買房攻略上了熱搜。上面詳細的介紹了買房的所有注意事項。

    除了工資高、花銷少之外,應該是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像開頭介紹的日本女子咲一樣,為了買房然後開一家貓咖店,可以省去日常的大部分費用。

    會透過記賬、強制儲蓄等方式,量化開支和收入,讓攢錢變得容易起來,離實現目標就會越來越近。

    還記得很有名的棉花糖實驗嗎?

    在美國丹佛大學裡,研究人員組織了一群小孩,給他們每人發了一塊棉花糖。

    馬上吃掉,就只能獲得這一塊棉花糖;如果等待15分鐘,就可以多獲得一塊。

    在後來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那些能“經得住誘惑”的小孩,有更好的人生表現。

    這個實驗也更好地證明了,懂得延遲滿足的人,更容易獲得成功。

    也許有人會奇怪,這位日本小姐姐在15年的生活中,就沒有想花錢的衝動嗎。

    花錢的慾望人人都有,但是她學會了控制自己的慾望,懂得把錢花在刀刃上。

    能控制自己及時享樂的慾望,就是一種高階的自律。

    村上春樹在《我的職業是小說家》中提到:當自律變成一種本能的習慣,你就會享受到它的快樂。

    在自己能掌控的範圍內,去實現自己的目標,才是最幸福的事情。

    寫在最後

    亦如茨威格《斷頭王后》裡說的:那時候還太年輕,不知道所有命運贈送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曾經為了一時享樂,懶得去做的事情,生活會一件一件討還回來。

    成年人的底氣都是錢給的,別在年輕時貪圖享樂,最後失去了選擇的權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還有在用iPhone 6s plus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