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鄉村文歌
-
2 # 80後我們老了
走綠色生態的道路。
目前市場上的各種農產品很多,讓消費者目不暇接,同類的不同類的農產品之間的競爭十分的激烈。如果沒有自己的特色和特點,很容易被市場洶湧的農產品大潮所湮滅。因此,如果做普通的大眾化的農產品很難賣出好價錢。如今人們更重視的是健康、綠色的農產品。因此,如果要你的農產品能夠賣出好價錢,建議堅持走健康、綠色環保的路線,會比較受到市場的青睞。
二、堅持品質,打造出品牌。
農產品也是一種商品,是商品就要講究質量,因此產品的品質將決定其價值。無論是什麼農產品,如果沒有品質做保證,那麼價格就難以有優勢。拿南方的荔枝來說,一般的品種平時價格一般都是賣2、3元一斤,但品質好的桂味荔枝卻能賣到5、6元,價格是普通荔枝的一倍。這就是品質上的差別。
三、開展深加工,提高產品的附加值。
很多農產品由於受地域、保鮮期限等限制,加上上市時間短,過度集中等因素,導致了價格難有起色,因此如果能夠將這些農產品在當地進行深加工後再賣出去,價格就上漲了好幾倍。比如南方的荔枝,由於是南方特有的特色產品,在北方成了“貴族水果”。但由於荔枝的保鮮期很短,素有“一日色變,二日香變,三日味變,四日色香味盡去”的特點,因此這種優質的南方特色水果難發揮出他的優勢。如果把荔枝紅光、加工成罐頭、荔枝酒等附加產品,起價值便大大提高了。
-
3 # 東北蓉兒的田園夢
這個我真的有切身體會,我們家十畝蘋果園,出口俄羅斯的紅富士,結果今年因為俄羅斯取消進口,今年真的血本無歸,所以一個合格的果農應該把銷路提前好好經營一下,不能把雞蛋放到一個籃子裡,也不能墨守成規,商人重利,不能用老農民那樸實的重信去面對風雲萬變的商機。所以我建議在種植一個農產品之前應該首先做好市場調查,培養出一批可能的合作伙伴,在各個平臺做好產品推銷及包裝,聯絡好物流平臺,透過電商等網路模式進行多方位銷售,以前的那種當地自產自銷的小農模式真的不再適合這個資訊化時代了
-
4 # 90後老人家
農產品要如何賣的好?首先得看你的農產品規模,多量應薄利多銷,少量走精品路線。其次,看地區的生活消費水平來制定,人群多就價格打優惠,人群少就打促銷。
-
5 # 鬼打你
網上售賣,現在網際網路時代了,比以前蹲在家裡等商家來收購門路多多了,只要農產品質量好,價格也比以前高很多。而且網路口碑好了,回頭客也多。
-
6 # 沒有對以錯
通常的做法有獲得“三品一標”的認證,獲得各種榮譽,品牌策劃以及加上一個漂亮的包裝等等,也可以透過微商渠道銷售
-
7 # 老楊說農
種得好不如賣得好,農產品如何賣出好價錢?
農產品要賣出高價錢這是一個市場營銷問題。農產品賣不出高價格原因是市場需求和農戶盲目生產之間矛盾。人們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人們對於水果的需求已經從數量的增長變為對於品質的追求,而一般農戶還在埋頭生產不研究市場需求,自己都不知道給誰生產這些果品。
要賣出好價錢,必須從市場需求出發!本人認為應該從以下幾點做起:
第一,我們為誰生產農副產品,客戶精準到了什麼程度?
例如我們給月收入1萬元以上白領商務人士生產產品。那麼我們就要懂得她們的需求,這些要求是農產品品質過硬,安全無汙染,飲用快捷方便,能夠幫助他們解決維生素需求、抗氧化年輕水分的需求。給孕婦生產產品更要安全,保證孕期營養不致人生病,還能促進胎兒很好的發育等。
第二,如何給目標客戶生產合格的產品?
根據客戶的需求安排種植技術和農藥化肥的使用,讓客戶放心,最好按照農業部門的綠色標準進行種養殖。第二,農產品標準化,做到規格統一,大小均勻,色度一致,充分成熟,不摻雜使假。第三,農產品包裝要符合客戶審美和心理需求,並且要突出產品的特色。
第三,如何找到目標客戶並且取得信任。
決定目標客戶購買的人就是意見領袖很重要。例如,許多白領人士最容易聽取意見的人是誰?是這個行業的精英,這個行業的精英吃什麼,用什麼他們都會效仿,即使工作原因得的病也有相同之處.電腦前工作需要補水,需要保護頸椎,需要簡單快捷的獲取營養。那麼我們就要找到這些意見領袖為我們代言,使用我們的產品。
第四,適當的精準宣傳。
我們產品做的很好,種植符合綠色標準,規格一致,包裝符合消費者的心理,意見領袖也已經開始使用,但是效果沒有放大,這是需要媒體放大宣傳。
做到以上幾點,進行差異化的種養殖,產異化營銷,農副產品的明天會很美好,況且還有政府部門正在大力推動。
回覆列表
隨著農產品的極大豐富,怎樣才能把農產品賣出去,賣出好價錢,是農民最關心的問題。近年來,農產品銷售難,“豐產不豐收”“菜賤傷農”時有出現,如何破解成為業內人士關注的重點。
銷售困難三大原因
週五閱讀獎勵已送達!馬上領取!
廣告
1
新鮮特性
農產品與其它產品的最大區別在其儲存期上。農產品放置時間長了很容易變質,影響品質,價格自然就受影響,尤其是一些瓜果蔬菜,放置一晚可能就壞掉了。這些農產品就需要及時銷售出去,否側,農民利益就會受損。
2
分散經營
分散經營是農產品銷售難的一個因素。農民生產出的農產品基本靠小攤販,走街串巷叫賣或趕大集,眼前的市場很快飽和,導致滯銷。現在一部分農民意識到這一點,成立了合作社,集中銷售,把產品透過物流快速配送至商超等。
3
跟風種植
資訊不對稱和跟風種植是農產品銷售難的一個很關鍵的原因。
大蒜就是一例,農民看到當年大蒜行情好,就一窩蜂地扎進去種植,結果來年市場供需嚴重失衡,擴大種植的農民賠了錢;看到賠了錢又開始減種,市場供應就會減少,價格又上漲,迴圈往復,總是跟在市場後面轉。
市場需求三大變化
在去年召開的“2016中國農業機械化論壇”上,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陳良彪表示,中國農產品需求呈現出小型化、特產化和精緻化三大變化。
1
小型化
消費者對農產品需求的小型化趨勢明顯,這主要是由家庭規模的變化引起的,家庭人口減少,三口之家成為主流。
小型化,主要是指購買農產品的家庭呈現出小型化的趨勢。隨著人口結構的變化,家庭人數相對以前來說有所減少,農產品數量供應充足,以往那種買菜買一堆的情況不會再出現了。更多出現的是,買白菜買一棵,買胡蘿蔔買一個的新趨勢,因此,將水果蔬菜進行分揀,包裝再出售的產品更受青睞。
2
特產化
特產化對於農產品就是優質化的代名詞。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對食品的高品質和多樣性需求日益旺盛。消費者對農產品區域性要求十分苛刻,產地稍有不適,品質、口感就會大打折扣。
特產化體現了目前消費需求從量的要求到質的要求的轉變,要求吃得好,更要吃得健康,吃得安全。因此,綠色產品、無公害產品、有機產品以及各種功能性產品等受眾市場越來越大。
這就決定了農產品現在要走高質量、高品質的路線。
3
精緻化
精緻化是特產化的延伸,美觀的外形、精美的包裝對品質優良的特色農產品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水果的果形、顏色、果味,是消費者越來越看重的因素。適度、精美的包裝也能提高農產品的價格。
高檔超市裡賣的很多普普通通的農產品,就是因為加了一層好看的包裝,價格就翻了幾翻。當然,光變裝還不夠,只有更好地解決農產品距離成本和銷售成本的問題,讓更多樣化、更優質的農產品飛入百姓家,才能讓農產品真正登上時代的快車。
農產營銷十大策略
● 高品質化
淘汰劣質品種和落後生產技術,以質取勝,以優發財。
● 低成本化
降低成本,增強市場競爭力,實行農產品的規模化,集約化經營,求得經濟效益。
● 大市場化
開拓農產品市場,要樹立大市場觀念,定準自己產品銷售地域,生產適銷對路的產品。
● 多品種化
根據市場需求和客戶要求,實行“多品種、多規格、小批次、大規模”策略,滿足多層次的消費需求。
● 反季節化
反季節供給,主要有三條途徑:設施化種養,使產品提前上市;儲藏保鮮,延長農產品銷售期;開發適應不同季節生產的品種,錯季上市。
● 嫩乳化
玉米要吃青玉米,蠶豆要吃青蠶豆,雞要吃仔雞,市場出現崇高嫩鮮食品的新潮。
● 土特化
搞好地方傳統土特產品的開發,以特、優產品搶佔市場。
● 加工化
發展農產品深加工,提高附加值,是世界農業發展的新方向、新潮流。
● 標準化
完善一批農產品產前、產中、產後的標準,形成農產品的標準化體系,以標準化的農產品爭創名牌,搶佔市場。
● 名片化
提升農產品的品位,以質創牌;搞好包裝,以面樹牌;註冊商標,以名創牌;加大宣傳,以勢創牌。
農產品想要銷售銷得好,就需要找準消費市場的需求點,消費需求的變化也要求從種植品種、方式、營銷手段都一起跟著變。只有這樣才能應對不斷變化的市場,提高效益,避免出現增產不增收反虧本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