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 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 影孤憐夜永。永夜憐孤影。 行盡江南,不與離人遇。 人去空流水,花飛半掩門。 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 柳色參差掩畫樓,曉鶯啼送滿宮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睡裡消魂無說處。覺來惆悵消魂誤。 新啼痕壓舊啼痕,斷腸人憶斷腸人。 冰合井泉月入閨,金缸青凝照悲啼。 幾度紅窗,誤認鳴鑣。斷腸風月可憐宵。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 出自宋代李清照的《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花自飄零水自流”言眼前的落花流水可不管你的心情如何,自是飄零東流。其實,這一句含有兩個意思:“花自飄零”,是說她的青春象花那樣空自凋殘;“水自流”,是說她丈夫遠行了,象悠悠江水空自流。只要我們仔細玩味,就不難發覺,李清照既為自己的紅顏易老而感慨,更為丈夫不能和自己共享青春而讓它白白地消逝而傷懷。這種複雜而微妙的感情,正是從兩個“自”字中表現出來的。這就是她之所以感嘆“花自飄零水自流”的關鍵所在,也是她倆真摯愛情的具體表現。當然,它所喻的人世的一切諸如離別,均給人以無可奈何之感。“一種相思,兩處閒愁。”由己及人,互相思念,這是有情人的心靈感應,相互愛慕,溫存備致,她想到丈夫一定也同樣因離別而苦惱著。這種獨特的構思體現了李清照與趙明誠夫婦二人心心相印、情篤愛深,相思卻又不能相見的無奈思緒流諸筆端。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出自宋代晏殊的《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承上“到曉”,折回寫今晨登高望遠。“獨上”應上“離恨”,反照“雙飛”,而“望盡天涯”正從一夜無眠生出,脈理細密。“西風凋碧樹”,不僅是登樓即目所見,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臥聽西風落葉的回憶。碧樹因一夜西風而盡凋,足見西風之勁厲肅殺,“凋”字正傳出這一自然界的顯著變化給予主人公的強烈感受。景既蕭索,人又孤獨,幾乎言盡的情況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現出一片無限廣遠寥廓的境界:“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裡固然有憑高望遠的蒼茫之感,也有不見所思的空虛悵惘,但這所向空闊、毫無窒礙的境界卻又給主人公一種精神上的滿足,使其從狹小的簾幕庭院的憂傷愁悶轉向對廣遠境界的騁望,這是從“望盡”一詞中可以體味出來的。這三句儘管包含望而不見的傷離意緒,但感情是悲壯的,沒有纖柔頹靡的氣息;語言也洗淨鉛華,純用白描。這三句是此詞中流傳千古的佳句。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出自唐代張籍的《節婦吟寄東平李司空師道》。此詩詞淺意深,言在意外,含蓄地表達了詩人的政治立場。全詩情理真摯,心理描寫細緻入微,委婉曲折而動人。除了它所表現的是君子坦蕩胸懷這一因素外,其在藝術上的高妙也是促使它成為名作的重要原因。據說由於這首詩情詞懇切,連李師道本人也深受感動,不再勉強。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 出自宋代李清照的《聲聲慢·尋尋覓覓》。 靖康之變後,李清照國破,家亡,夫死,傷於人事。這時期她的作品再沒有當年那種清新可人,淺斟低唱,而轉為沉鬱悽婉,主要抒寫她對亡夫趙明誠的懷念和自己孤單淒涼的景況。此詞便是這時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 丈夫及春懷歸,足慰離人愁腸。按理說,詩中的女主人公應該感到欣喜才是,而下句竟以“斷腸”承之,這又似乎違背了一般人的心理,但如果聯絡上面的興句細細體會,就會發現,這樣寫對錶現思婦的感情又進了一層。元代蕭士贇對此詩評述揭示了興句與所詠之詞之間的微妙的關係。詩中看似於理不合之處,正是感情最為濃密所在。 影孤憐夜永。永夜憐孤影。 出自宋代蘇軾的《菩薩蠻·迴文秋閨怨》。首先從“影孤”進到“孤影”,從“夜永”進到“永夜”,反映了少婦夜思的漫長過程。一個“憐”字,傳神地貫穿始終,有“徘徊處漸移深窈,何人正弄,孤影編趾西窗悄”(宋代周邦彥《倒犯·新月》)的徘徨不安的情態。“樓上不宜秋,秋宜不上樓”,進一步襯托少婦秋夜思念郎君的深沉心態。“樓”與“秋”互不相容,樓已橫秋,人何須眺望,一語雙關,秋色值不得眺望,郎君也不能如此。 行盡江南,不與離人遇。 出自宋代晏幾道的《蝶戀花·夢入江南煙水路》。是說夢遊江南,夢中始終找不到離別的“心上人”。“行盡”二字,狀夢境倏忽和求索之苦;求索之苦又反映思念之深,出於夢中的潛意識活動,深更可知。“煙水路”三字寫出江南景物特徵,使夢境顯得優美。上下句“江南”疊用,加深感情力量。 人去空流水,花飛半掩門。 出自宋代秦觀的《南歌子·香墨彎彎畫》。寫景之外,別寄幽情,抒發人去樓空、青春虛度的情思,是全詞抒情的中心。“風揚“花飛”是殘春景象,給人以美人遲暮的暗示。“花飛”二字尤其觸目痛心,融悽慘的感受於尋常之景中,大有“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之意,簡潔而含蓄。“門”是半掩著的,像在為誰開著,這正是女子心還不死的寫照。 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 出自宋代歐陽修的《玉樓春·別後不知君遠近》。詞篇從過片以下,深入細膩地刻畫了思婦的內心世界,著力渲染了她秋夜不寐的愁苦之情。“自古傷心唯遠別,登山臨水遲留。暮塵衰草一番秋。尋常景物,到此盡成愁。”(張先《臨江仙·自古傷心惟遠別》)風竹秋韻,原是“尋常景物”,但在與親人遠別,空床獨宿的思婦聽來,萬葉千聲都是離恨悲鳴,一葉葉一聲聲都牽動著她無限愁苦之情。 柳色參差掩畫樓,曉鶯啼送滿宮愁。 出自唐代司馬紮的《宮怨 / 閨怨》。頭兩句抓住深宮寂寥、令人厭倦的特點,著眼於“柳色”和“鶯啼”,描繪柳掩畫樓、鶯啼曉日,表現出“深鎖春光一院愁”(劉禹錫《春詞》)的情境。“柳色參差”,用語精煉,不僅寫出宮柳的柔條長短參差,而且表現出它在晨曦中的顏色明暗、深淺不一。“掩畫樓”,則寫出宮柳枝葉繁茂、樹蔭濃密。宮苑中綠蔭畫樓,鶯聲宛囀,本是一派明媚春光。但失去自由、失去愛情的宮女,對此卻別有一種感受。清晨,柳蔭中傳來一聲聲鶯啼,反引起宮女們心中無窮愁緒,整個宮苑充滿了淒涼悲愁的氣氛。暮春柳色掩映畫樓,透露出春愁鎖閉、美人遲暮之感。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出自宋代李清照的《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這種相思之情籠罩心頭,無法排遣,蹙著的愁眉方才舒展,而思緒又湧上心頭,其內心的綿綿愁苦揮之不去,遣之不走。“才下”、“卻上”兩個詞用得很好,把真摯的感情由外露轉向內向,迅疾的情緒變化打破了故作平靜的心態,把相思之苦表現得極其真實形象,表達了綿綿無盡的相思與愁情,獨守空房的孤獨與寂寞充滿字裡行間,感人至深。 睡裡消魂無說處。覺來惆悵消魂誤。 出自宋代晏幾道的《蝶戀花·夢入江南煙水路》。這兩句寫得最精彩,它表示夢中找不到“心上人”的“消魂”情緒無處可說,已經夠難受;醒來尋思,加備“惆悵”,更覺得這“消魂”的誤人。“消魂”二字,也是前後重疊;但重疊中又用反跌機勢,遞進一層,比“江南”一詞的重疊,更為曲折,自然也就備增綿邈。這種以反跌為遞進的句法,詞中不多見。詞之上片,寫夢中無法尋覓到離人。 新啼痕壓舊啼痕,斷腸人憶斷腸人。 出自元代王實甫的《十二月過堯民歌·別情》。而在《堯民歌》中,作者便採用了直接抒情的表達方式,連環與誇張的手法寫少婦相思之苦。其中的語言雖不乏典雅的一面,但從總體傾向來看,卻是以俗為美。如“怕黃昏忽地又黃昏,不銷魂怎地不銷魂”,表達的是少婦的閨怨情緒,怕夜晚的寂寞,偏偏夜幕又降臨了,竭力想抑制憂傷,又不可能不憂傷。詩人用散文句法,使得意思顯豁,明白如話,再加上“忽地”,“怎地”等口語的運用,讀起來使人感到一股濃郁的生活氣息。少婦等待歸人,每天以淚洗臉,“新啼痕壓舊啼痕”,實在悲苦。日子就在相思中過去了,瞧,少婦身體又瘦損了,連腰帶都寬了三寸。 冰合井泉月入閨,金缸青凝照悲啼。 出自唐代李白的《夜坐吟》。李白此詩襲“聽歌逐音,因音託意”之旨,設為男女敘情之辭,而從女方著筆。“冰合”、“金缸”句,仍為兩個七字句,但換了韻。詩,一般地說,換韻便換意。此處亦然。“水合井泉”,承“夜寒”而來;“月入閨”、“金缸青凝”(一作“青光凝明”),承“久坐”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詩中主人公更悲不自勝,已由“沉吟”而“悲啼”了。 幾度紅窗,誤認鳴鑣。斷腸風月可憐宵。 出自宋代蔡伸的《一剪梅·堆枕烏雲墮翠翹》。多少次等到天黑點上蠟燭映紅了窗子,多少次誤以為是他打馬經過。斷腸呀,風花雪月可憐無盡長宵。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 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 影孤憐夜永。永夜憐孤影。 行盡江南,不與離人遇。 人去空流水,花飛半掩門。 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 柳色參差掩畫樓,曉鶯啼送滿宮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睡裡消魂無說處。覺來惆悵消魂誤。 新啼痕壓舊啼痕,斷腸人憶斷腸人。 冰合井泉月入閨,金缸青凝照悲啼。 幾度紅窗,誤認鳴鑣。斷腸風月可憐宵。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 出自宋代李清照的《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花自飄零水自流”言眼前的落花流水可不管你的心情如何,自是飄零東流。其實,這一句含有兩個意思:“花自飄零”,是說她的青春象花那樣空自凋殘;“水自流”,是說她丈夫遠行了,象悠悠江水空自流。只要我們仔細玩味,就不難發覺,李清照既為自己的紅顏易老而感慨,更為丈夫不能和自己共享青春而讓它白白地消逝而傷懷。這種複雜而微妙的感情,正是從兩個“自”字中表現出來的。這就是她之所以感嘆“花自飄零水自流”的關鍵所在,也是她倆真摯愛情的具體表現。當然,它所喻的人世的一切諸如離別,均給人以無可奈何之感。“一種相思,兩處閒愁。”由己及人,互相思念,這是有情人的心靈感應,相互愛慕,溫存備致,她想到丈夫一定也同樣因離別而苦惱著。這種獨特的構思體現了李清照與趙明誠夫婦二人心心相印、情篤愛深,相思卻又不能相見的無奈思緒流諸筆端。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出自宋代晏殊的《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承上“到曉”,折回寫今晨登高望遠。“獨上”應上“離恨”,反照“雙飛”,而“望盡天涯”正從一夜無眠生出,脈理細密。“西風凋碧樹”,不僅是登樓即目所見,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臥聽西風落葉的回憶。碧樹因一夜西風而盡凋,足見西風之勁厲肅殺,“凋”字正傳出這一自然界的顯著變化給予主人公的強烈感受。景既蕭索,人又孤獨,幾乎言盡的情況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現出一片無限廣遠寥廓的境界:“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裡固然有憑高望遠的蒼茫之感,也有不見所思的空虛悵惘,但這所向空闊、毫無窒礙的境界卻又給主人公一種精神上的滿足,使其從狹小的簾幕庭院的憂傷愁悶轉向對廣遠境界的騁望,這是從“望盡”一詞中可以體味出來的。這三句儘管包含望而不見的傷離意緒,但感情是悲壯的,沒有纖柔頹靡的氣息;語言也洗淨鉛華,純用白描。這三句是此詞中流傳千古的佳句。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出自唐代張籍的《節婦吟寄東平李司空師道》。此詩詞淺意深,言在意外,含蓄地表達了詩人的政治立場。全詩情理真摯,心理描寫細緻入微,委婉曲折而動人。除了它所表現的是君子坦蕩胸懷這一因素外,其在藝術上的高妙也是促使它成為名作的重要原因。據說由於這首詩情詞懇切,連李師道本人也深受感動,不再勉強。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 出自宋代李清照的《聲聲慢·尋尋覓覓》。 靖康之變後,李清照國破,家亡,夫死,傷於人事。這時期她的作品再沒有當年那種清新可人,淺斟低唱,而轉為沉鬱悽婉,主要抒寫她對亡夫趙明誠的懷念和自己孤單淒涼的景況。此詞便是這時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 丈夫及春懷歸,足慰離人愁腸。按理說,詩中的女主人公應該感到欣喜才是,而下句竟以“斷腸”承之,這又似乎違背了一般人的心理,但如果聯絡上面的興句細細體會,就會發現,這樣寫對錶現思婦的感情又進了一層。元代蕭士贇對此詩評述揭示了興句與所詠之詞之間的微妙的關係。詩中看似於理不合之處,正是感情最為濃密所在。 影孤憐夜永。永夜憐孤影。 出自宋代蘇軾的《菩薩蠻·迴文秋閨怨》。首先從“影孤”進到“孤影”,從“夜永”進到“永夜”,反映了少婦夜思的漫長過程。一個“憐”字,傳神地貫穿始終,有“徘徊處漸移深窈,何人正弄,孤影編趾西窗悄”(宋代周邦彥《倒犯·新月》)的徘徨不安的情態。“樓上不宜秋,秋宜不上樓”,進一步襯托少婦秋夜思念郎君的深沉心態。“樓”與“秋”互不相容,樓已橫秋,人何須眺望,一語雙關,秋色值不得眺望,郎君也不能如此。 行盡江南,不與離人遇。 出自宋代晏幾道的《蝶戀花·夢入江南煙水路》。是說夢遊江南,夢中始終找不到離別的“心上人”。“行盡”二字,狀夢境倏忽和求索之苦;求索之苦又反映思念之深,出於夢中的潛意識活動,深更可知。“煙水路”三字寫出江南景物特徵,使夢境顯得優美。上下句“江南”疊用,加深感情力量。 人去空流水,花飛半掩門。 出自宋代秦觀的《南歌子·香墨彎彎畫》。寫景之外,別寄幽情,抒發人去樓空、青春虛度的情思,是全詞抒情的中心。“風揚“花飛”是殘春景象,給人以美人遲暮的暗示。“花飛”二字尤其觸目痛心,融悽慘的感受於尋常之景中,大有“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之意,簡潔而含蓄。“門”是半掩著的,像在為誰開著,這正是女子心還不死的寫照。 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 出自宋代歐陽修的《玉樓春·別後不知君遠近》。詞篇從過片以下,深入細膩地刻畫了思婦的內心世界,著力渲染了她秋夜不寐的愁苦之情。“自古傷心唯遠別,登山臨水遲留。暮塵衰草一番秋。尋常景物,到此盡成愁。”(張先《臨江仙·自古傷心惟遠別》)風竹秋韻,原是“尋常景物”,但在與親人遠別,空床獨宿的思婦聽來,萬葉千聲都是離恨悲鳴,一葉葉一聲聲都牽動著她無限愁苦之情。 柳色參差掩畫樓,曉鶯啼送滿宮愁。 出自唐代司馬紮的《宮怨 / 閨怨》。頭兩句抓住深宮寂寥、令人厭倦的特點,著眼於“柳色”和“鶯啼”,描繪柳掩畫樓、鶯啼曉日,表現出“深鎖春光一院愁”(劉禹錫《春詞》)的情境。“柳色參差”,用語精煉,不僅寫出宮柳的柔條長短參差,而且表現出它在晨曦中的顏色明暗、深淺不一。“掩畫樓”,則寫出宮柳枝葉繁茂、樹蔭濃密。宮苑中綠蔭畫樓,鶯聲宛囀,本是一派明媚春光。但失去自由、失去愛情的宮女,對此卻別有一種感受。清晨,柳蔭中傳來一聲聲鶯啼,反引起宮女們心中無窮愁緒,整個宮苑充滿了淒涼悲愁的氣氛。暮春柳色掩映畫樓,透露出春愁鎖閉、美人遲暮之感。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出自宋代李清照的《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這種相思之情籠罩心頭,無法排遣,蹙著的愁眉方才舒展,而思緒又湧上心頭,其內心的綿綿愁苦揮之不去,遣之不走。“才下”、“卻上”兩個詞用得很好,把真摯的感情由外露轉向內向,迅疾的情緒變化打破了故作平靜的心態,把相思之苦表現得極其真實形象,表達了綿綿無盡的相思與愁情,獨守空房的孤獨與寂寞充滿字裡行間,感人至深。 睡裡消魂無說處。覺來惆悵消魂誤。 出自宋代晏幾道的《蝶戀花·夢入江南煙水路》。這兩句寫得最精彩,它表示夢中找不到“心上人”的“消魂”情緒無處可說,已經夠難受;醒來尋思,加備“惆悵”,更覺得這“消魂”的誤人。“消魂”二字,也是前後重疊;但重疊中又用反跌機勢,遞進一層,比“江南”一詞的重疊,更為曲折,自然也就備增綿邈。這種以反跌為遞進的句法,詞中不多見。詞之上片,寫夢中無法尋覓到離人。 新啼痕壓舊啼痕,斷腸人憶斷腸人。 出自元代王實甫的《十二月過堯民歌·別情》。而在《堯民歌》中,作者便採用了直接抒情的表達方式,連環與誇張的手法寫少婦相思之苦。其中的語言雖不乏典雅的一面,但從總體傾向來看,卻是以俗為美。如“怕黃昏忽地又黃昏,不銷魂怎地不銷魂”,表達的是少婦的閨怨情緒,怕夜晚的寂寞,偏偏夜幕又降臨了,竭力想抑制憂傷,又不可能不憂傷。詩人用散文句法,使得意思顯豁,明白如話,再加上“忽地”,“怎地”等口語的運用,讀起來使人感到一股濃郁的生活氣息。少婦等待歸人,每天以淚洗臉,“新啼痕壓舊啼痕”,實在悲苦。日子就在相思中過去了,瞧,少婦身體又瘦損了,連腰帶都寬了三寸。 冰合井泉月入閨,金缸青凝照悲啼。 出自唐代李白的《夜坐吟》。李白此詩襲“聽歌逐音,因音託意”之旨,設為男女敘情之辭,而從女方著筆。“冰合”、“金缸”句,仍為兩個七字句,但換了韻。詩,一般地說,換韻便換意。此處亦然。“水合井泉”,承“夜寒”而來;“月入閨”、“金缸青凝”(一作“青光凝明”),承“久坐”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詩中主人公更悲不自勝,已由“沉吟”而“悲啼”了。 幾度紅窗,誤認鳴鑣。斷腸風月可憐宵。 出自宋代蔡伸的《一剪梅·堆枕烏雲墮翠翹》。多少次等到天黑點上蠟燭映紅了窗子,多少次誤以為是他打馬經過。斷腸呀,風花雪月可憐無盡長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