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仙喵

    《叫我第一名》

    勵志電影註定不是講述意氣風發故事的題材,最大的矛盾衝突在於主人公往往遭遇不幸且大多是某些先天不足引發的疾病或障礙,比如「阿甘正傳」中智商只有75被視為先天弱智的怪才,再比如本片中患有嚴重的痙攣疾病妥瑞氏症被視為奇葩的布拉德·科恩惟。從影多年卻始終默默無聞的導演彼得·維納(Peter Werner)將取材於真實人物的故事搬上熒幕,密歇根的毛頭小子詹姆斯·沃克(James Wolk)飾演的主人公佈拉德·科恩患有妥瑞症的怪病,卻戰勝了種種挫折和困難獲得了1997年年度最佳教師獎還應邀上過「奧普拉秀」,他的自傳體小說更是贏得了2006年美國獨立出版家獎的最佳教育書類獎。

    影片男主患有先天性妥瑞症,會不受控制的不時發出狗叫的聲音並伴隨著臉部和脖子的抽畜。由於很多人對此病症不甚瞭解導致老師誤以為是在故意搗亂,同學另眼相罵為怪咖,更是因無法被學校接受而導致母親不得不為其不停的轉校。在教堂音樂會等需要保持安靜的場所也都被厭惡的眼神所包圍,起初並不知道為什麼總是控制不住怪叫和抽動的他也同周圍的人一樣厭惡著與生俱來的疾病,甚至不願意出現在那些必須安靜的場所。據說妥瑞症的種種症狀讓家長選擇將患病兒童與社會隔離,幸運的是布拉德的生命中出現了諸多貴人,而影片則圍繞他與病症不斷抗爭以及過程中經歷的親情愛情展開敘述。

    男主已經離婚的父母透過截然不同的方式愛著布萊德,媽媽始終相信兒子並給予最大的支援。當心理醫生將怪異舉動歸結於對家庭關係焦慮等心理因素且治療沒有實質性進展的時候,會透過圖書館查閱相關醫學書籍找出根本原因是妥瑞症並主動和醫生溝通。當學校老師苛求孩子的時候毅然讓其轉校,甚至積極尋找各種治療方法並參加妥瑞症患者自助團體,而當發現並非真正自助而是被動接受命運安排的時候更是用“永遠也不要被妥瑞症打敗”加以鼓勵。與其相反的是父親對“我沒辦法控制我自己”說辭的不信任,甚至對先天患有妥瑞氏症的兒子能夠被學校接受擔任小學教師不抱有希望。

    布拉德的“與眾不同”是他自卑的根源,甚至不是所有人都能夠接受這種不同。能夠遇見始終支援自己的母親已是最大的幸福,更加慶幸的是在不少對他不理解甚至妄加論斷與批評的老師中間有個睿智的校長。此人一再強調“教育的目的”並在男主破壞了音樂會現場氛圍後給了他向所有人解釋自己身體狀況的機會,得到欣賞於接納的目光以及理解與鼓勵的掌聲讓布拉德有了追求夢想的勇氣,也正是因為校長的有意舉動讓教師夢想的萌芽深深的埋在了心中。如男主這樣迫切想成為老師並視之為唯一選擇的人少之又少,他以優異的成績從教育專業畢業但妥瑞症卻成為履歷中唯一的缺點讓其先後吃了若干所學校的閉門羹。

    事實證明試圖坦白隱藏病史的效果都不好唯有自始至終的抱有可觀的心態和自信才是成功的籌碼,當然奮鬥從來不是某個人的努力而是包括弟弟一如既往的支援、領頭上司的理解以及女友的愛情等多方力量。最終錄取男主的校長用建設性的態度詢問其如何在教學實踐中面對自己的妥瑞症,很顯然她沒有盯著妥瑞症不放反而在模仿孩子們好奇的語氣中調動他的幽默感。與此類似的是布拉德女友“比起其他男生高談闊論的聲音,你發出的這種聲音好多了”的態度,雖然這種接納建立在“兩害取其輕”的基礎上但不得不承認也讓男主在資源取向的眼光中看到了自己在妥瑞症症狀以外的閃光點,並開始了自己的初戀。

    儘管電影全程都充斥著男主“聒噪”的怪叫聲卻依然不影響滿滿的善意和溫情,男主的怪病讓他從小遭受嘲笑欺負連父親都對自己存在偏見,很難集中注意力以至於需要花費常人幾倍的時間和精力學習,為了找到願意接受自己的學校還要忍受25所學校的拒絕。當然生活不一定永遠如此糟糕而妥瑞症也並沒有讓布拉德失去人格魅力,比如無奈被父親掉到其他班級的亞曼達依然在門口窺看他的地理課,比如海瑟的母親堅持要他進入教堂參加告別儀式。最終,深受疾病摧殘的布拉德在獲得優秀教師的頒獎典禮上感謝自己的病症並親切的稱為“小夥伴”,而父親也開始真正為兒子感到自豪並與其達成和解。

    影片的敘事過程免不了追求夢想的勵志,但其中也暗含了社會對於包括妥瑞症等稀有疾病教育的稀缺。男主之所以經常被嘲笑在很大程度上源於社會對這種病症的不理解故而形成偏見並衍生為歧視,然而對於沒形成固有思想的小朋友來講很快就能接受妥瑞症甚至可以與老師進行很好的溝通交流。如同布拉德的旁白所說“孩子看世界的眼光和大人不一樣,他們會說我要做什麼而不是我不能做什麼”,而這種稚嫩思想透露出的則是成人世界中逐漸丟失的單純。或許在對待飽受疾病困擾的人群時偶爾以小孩的單純眼光看待是個不錯的選擇,把一切看的簡單些會發現更多的人性美好而妥瑞症也沒什麼大不了。

    當然也不得不說好萊塢又一次為他們的文化思想向全球做了次深刻推廣,影片中各個人物的反應以及故事發展的背後是美國社會的包容以及對人權的尊重,此前問鼎奧斯卡的「肖申克的救贖」「當幸福來敲門」等經典影片其實都是在碰巧與合理、注重感性與理性中取得平衡,最終憑藉煽情又不悖邏輯的故事贏得票房與口碑。但也要知道影片中的很多橋段都需要綜合看待,比如用特別方法來幫男主的校長其實不過是讓學生知道有比鄙視更巧妙的解決辦法,最後的面試成功除了校長的包容識才外其實也有男主經歷多次面試累計的經驗等原因。所以,堅持對成功而言固然很有幫助,但也要基於現實並找準地方堅持……

  • 2 # 黃朝玲1

    學生時代往往是勵志的起點,決定著一生的道路。看一部好電影也能起到教育的目的,但目前的電影偏重市場和娛樂,還是看一部老電影來的純粹,比如(打擊侵略者)等。

  • 3 # 影視凌凌漆

    個人推薦一部印度勵志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電影根據印度作家奇坦·巴哈特的處女作小說《五點人》改編而成,由拉庫馬·希拉尼執導,阿米爾·汗、馬德哈萬、沙爾曼·喬什和卡琳娜·卡普等聯袂出演。

    當時看這部影片的時候,我正在讀大學,是在宿舍和同學一起看完的,影片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種觸動現在還記憶猶新。同時,對自己的思維方式,長久以來的學習習慣也帶來了很大觸動。當時甚至有點震驚,印度居然能夠拍出一部如此深刻,帶有普遍啟迪意義的好電影。

    為什麼推薦這部影片,有以下三個原因:

    1.影片從思維上帶來我們啟迪。在上學階段,基本上我們都會形成一種固定思維,簡單來說就是A是A,B是B,很多事情都有標準答案,我們只要記住標準答案就行,不用過多去思考它背後的意義。阿米爾汗在電影中扮演的蘭徹,是一個有著自己思考方式的學生,他從不按部就班,沒有僵化的思維,總是能夠用啟發性思維去看待問題,指導他的同學們。當時發現,影片教會了我們另一種思維方式,或者說重新認識世界,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就是換一種角度,去看我們曾經認為非常正確的東西。比如我們在高考備戰的時候,過多強調刻苦努力,精神鼓勵,有時候忽視了學習方式,或者由於學習方法的不科學、不完善,往往最後事倍功半。雖然表面上談的是教育,實際上未曾不是人生。我們在做很多事情的時候,行動的多,思考的少,其實在接到任務和行動之前,要多留一些思考的時間。就像白巖松老師在書籍《白說》裡面寫的那樣,“在感觸和表達之間,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詞,就是追尋。感觸完了之後,你不要立即進入表達,而是要去追尋,等到有了足夠漫長的追尋,覺得一切成熟了之後,才走向真正的表達。”同時,在做完一件事情之後,也要多加總結,反思自己的學習或工作方式,是否還有改進和提升的空間等等。

    2.從心態上幫助我們調整。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做任何事,先讓自己覺得快樂。如果不開心,就不要去做。影片也展現了一些學生由於家庭或者其他原因,選擇了不喜歡的專業,做著不喜歡做的事情。以及有的學生為了自己取得好成績,從而去幹擾影響他人等。如果做任何事,都是強迫著自己去做,最後的結果也不會太好。阿米爾汗在影片中也展現給我們,或者傳遞出一個簡單的道理,就是跟隨內心,放鬆心態,看待名利,不要做“精緻的利己主義者”,要在浮躁面前保持有自己的定力,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安靜,跟隨自己的內心,走好自己的人生路。對於父母來說,一方面要在孩子學習上加強引導,幫助他們掌握學習的方法,鍛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不要一味地死記硬背,另一方面不要給孩子施加太大壓力,一切順其自然,讓孩子根據自己的興趣去學習,在充滿愛和平和的環境中自然成長。

    3.從喜劇上帶給我們快樂。片子充滿了很多幽默的元素,還穿插有印度風情的歌舞,讓觀眾在將近3個小時的時間裡看起來一點都不覺得累。透過喜劇的方式,把學習,生活中的一些道理給展現出來。同時,關於友誼,關於愛情,關於親情,關於人世間最美好的東西,都很好地呈現出來。讓我們在歡樂放鬆的同時,再次去靜下心來思考,反省自己,我們學習,工作,生活的目的是什麼,平時是不是過於追求名利,而忽視了一些內心的東西,今後我們應該更加重視它。

  • 4 # 陽光第一滴雨點

    《風雨哈弗路》

    一個女孩艱辛上了哈佛的過程,她的父母是毒販並且都有艾滋,母親在她13歲的時候離開了人世,而她從小就四處流浪,沒有一個固定的處所,然而最後她終於憑藉自己的信念和努力拿到了紐約時報的獎學金,上了哈佛大學,這部電影非常勵志,這個女孩雖然從開始沒有受到上天的眷顧,但她沒有放棄,她並沒有抱怨,她依舊很愛她的父母,她從不為自己的經歷而感到恥辱,她想要去改變,她相信下一秒機會就會降臨。

    ——我為什麼要覺得可憐,這就是我的生活。我甚至要感謝它,它讓我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往前走。我沒有退路,我只能不停地努力向前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讀初二,每天晚上9:30就睡覺,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