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隨遇而安138340186
-
2 # 雲生書館
我個人覺得吧,一方面是因為《射鵰》與《神鵰》順延,作為新連載刊登的話,利用共同點有助於吸引讀者。
另一方面有部分設定上的需要。
首先說《射鵰》。一個時代大背景就是蒙古滅金,繼而伐宋。郭靖作為“蒙籍漢人”,一身武藝,是要在大時代背景下作出自己的抉擇的。
那如何成為能夠左右時代的大人物?一代武林高手是不夠的,需要給他安排一定的身份。
那麼郭靖的基礎地位,就是“射鵰手”。
“射鵰手,即能射中雕的射手,指弓射技術高超的人。一般認為草原雕飛翔高度在200至300米之間,且靈活快速,是天然的三維移動靶。能射中雕的人,力量和技術都達到了極致,這樣的人在善騎射的草原民族中也少有,一旦出現就會作為猛士得到想到高的地位。”實際上郭靖師父的名字“哲別”,就是射鵰手的稱號。利用“射鵰手”這個名號在蒙古是可以很容易拿到軍職的。
實際上郭靖在《射鵰》中後期,也確實成為了蒙古的將軍,攻城略地。
郭靖的天然“對頭”楊康,也是金國的王子,而蒙滅金,也就成為不可繞開的矛盾點,為劇情的展開鋪設了歷史線。其次我們說回“雕”這個物種,《射鵰》中先後出現過四隻“神鵰”,分別是初代“雙鵰”和二代“雙鵰”。
在書中《彎弓射鵰》一回中,先後出現。先是引出兩隻白色大雕:
“懸崖上住有一對白雕,身形奇巨,比之常雕大出倍許,實是異種。雕羽白色本已稀有,而雕身如此龐大,蒙古族中縱是年老之人,也說從所未見,都說是一對“神鳥”,愚魯婦人竟有向之膜拜的。”然後引出兩隻小雕,也就是後來先後追隨華箏、郭靖、黃蓉的這兩隻。
只聽得懸崖頂上兩頭小白雕不住啾啾鳴叫,忽然遠處鳴聲慘急,那頭大白雕疾飛而至。它...早見到愛侶已喪生在懸崖之上...不住悲鳴。只聽得白雕一聲長鳴,振翼直上雲霄...突然如一枝箭般從雲中猛衝下來,噗的一聲,一頭撞在岩石之上,登時斃命。只聽得懸崖頂上兩頭小白雕不住啾啾鳴叫...尚未學會飛翔,眼見是要餓死在懸崖之頂了...那道士(馬鈺)探手到洞穴之中,將兩頭小雕捉了出來...郭靖和華箏急奔過去。那道士從懷裡取出了白雕,以蒙古語對華箏道:“你能好好的餵養嗎?”華箏又驚又喜,忙道:“能、能、能!”伸手去接。這期間就發生了賦予郭靖“射鵰手”的事件,一箭雙鵰。
(郭靖)眼見兩頭黑雕比翼從左首飛過,左臂微挪,瞄準了黑雕項頸,右手五指鬆開,正是:弓彎有若滿月,箭去恰如流星。黑雕待要閃避,箭桿已從頸對穿而過。這一箭勁力未衰,接著又射進了第二頭黑雕腹內,一箭貫著雙鵰,自空急墮。而《神鵰》中的“雕兄”,卻完全是另外一種生物。
書中《手足情仇》一回中這麼介紹:
眼前赫然是一頭大雕,那雕身形甚巨,比人還高,形貌醜陋之極,全身羽毛疏疏落落,似是被人拔去了一大半似的,毛色黃黑,顯得甚是骯髒,模樣與桃花島上的雙鵰倒也有五分相似,醜俊卻是天差地遠。這醜雕釣嘴彎曲,頭頂生著個血紅的大肉瘤,世上鳥類千萬,從未見過如此古拙雄奇的猛禽。但見這雕邁著大步來去,雙腿奇粗,有時伸出羽翼,卻又甚短,不知如何飛翔,只是高視闊步,自有一番威武氣概。可見雕兄相貌醜陋,但是姿態威武。
金庸先生本人在後記中提到了另外一種生物——“象鳥”。
神鵰這種怪鳥,現實世界中是沒有的。非洲馬拉加西島有一種“象鳥”,身高十尺餘,體重一千餘磅,是世上最大的鳥類,在公元1660年前後絕種。象鳥腿極粗,身體太重,不能飛翔。象鳥蛋比鴕鳥蛋大六倍。我在紐約博物館中見過象鳥蛋的化石,比一張小茶几的幾面還大些。但相信這種鳥類智力一定甚低。這種象鳥的形象...額,有點像鴕鳥。
具體金庸先生在什麼時候瞭解到這種鳥的,不是很好考究,因為人類是見過象鳥的,會有記載留下;另一方面金庸先生曾在紐約的博物館見過化石和還原圖,怹去過美國多次,而紐約的博物館眾多,也難以判斷時間點在1959年之前還是之後(《神鵰俠侶》的第一段於1959年5月20日在香港《明報》創刊號上發表)。
所以本來的“神鵰俠侶”中的神鵰最初是不是指“雕兄”,實際上也是存疑的。但不可否認的是,小說伊始就已經賦予了不同於《射鵰》中“神鵰”的地位。《射鵰》的雕只會是個附庸,而《神鵰》的雕卻會是主角群中的重要角色。
-
3 # 君發2019
我認為,雕是一種猛禽,是一種稀有之物。它是一種愛憎分明的動物,你一旦幫了他,他會想盡一切辦法來報恩。這和金大師書中的俠客很相似。另外,這種動物很少見,便於寫書的人自由發揮。中國過去的文人,都講究借物抒情、借景生情……等等。而金大師是一個心中有溝壑的人,他把他的美好的願望和理想,傾注在書本中的人物中。其實好多文化人都是有理想有抱負的人物,因為種種原因,難以實現自己的理想,有的人自己寫日記,有的人寫小說,有的人拍電影……等等,不一而足。我估計在金大師的理想中,他更希望當一個古代的遊俠,行俠仗義闖蕩江湖。現實中因為有各種負累,難以成行,只好寄情小說,聊表情懷。各位老鐵們,你們認為我說的對嗎?
-
4 # 一本正經的胡說君
金庸先生一生武俠小說十幾部,其中有雕的兩部,有劍的三部,有龍的兩部,有飛狐的兩部。從時間上看,我覺得主要因為兩部帶雕的內容相關,寫作時間連貫所以沿用下來了。
-
5 # 斌比冰水冰
當初射鵰英雄傳傳入臺灣地區時,改名大漠英雄傳,原因是主席的詞。由此可想見。其實雙鵰代表的是一種家國精神,射鵰英雄傳和神鵰俠侶的背景都是蒙漢元南宋之爭。而金庸大師確實對家國有執念,一生意願是從政的傳統士大夫思想。
從書中內容來看,射鵰英雄傳和神鵰俠侶都是反應俠客在面對家國背景下的不同處事方式所以都有雕。射鵰英雄傳以丘處機追殺賣國求榮的狗官為引子,引出金兵在大宋境內勾結謀害郭靖楊康父親為始,到最後蒙古長大的郭靖返回大宋保衛止,整本書串聯的暗線就是民族之爭。神鵰俠侶以則是郭靖負責在襄陽搬磚,楊過負責江湖秀操作,以楊過最後擊殺蒙哥為國立下大功止。兩本書反應的都是俠客面對外族入侵的態度。
從金庸經歷來看,金庸從小就對政治有很強的訴求。上學時期,因為貼了諷刺校長的版畫,從而被開除,中止學業。在建國之初,也極度意欲從事外交,和喬冠華後來的外交部長有過接觸,因家庭出生意識到自己的外交夢不過泡影,轉戰香港。在香港從事媒體工作,當時武俠一支筆,社評一支筆,只怕金庸先生心中對社評政論看得更重。金庸大師自己對此有期望,反應在小說中也不奇怪。
從這兩本書的成書時間看,射鵰英雄傳讓金庸爆享大名,一時洛陽紙貴,其後金庸開創明報,依靠小說開啟市場,所以神鵰俠侶上承射鵰,取其雕字,增加聯絡,十分正常。射鵰英雄傳中後記中作者自況,此書為的是歌頌為了平民百姓的郭靖,而不是彎弓射大雕的鐵木真。
金庸先生的作品自必帶有他自身的印記,作者的家國思想溶於小說,兩者取名帶有雕字,就很容易理解了。
-
6 # 鴻哥iouyh福小鋪
對天空的喜好是無拘無束的嚮往;
對猛禽的熱愛是對勇武的偏好。
無拘無束,勇武,這不就是武俠江湖嗎?
自由勇敢的草莽英豪,應該就是金庸老師對雕的執念吧。
射鵰裡的雕是郭靖的出人頭地,展露猙獰的道具。
天蒼蒼,野茫茫,彎弓射大雕,一下子,豪情壯志全畢露無遺。
應該還少不了那句:一代天驕,只識彎弓射大雕。
這首詞可是非常著名的詞,相信金庸老師也是有所共鳴,選擇用雕來寫入射鵰著作,也正是為了向寫詞的偉人致敬。
神鵰裡的雕應該是延續射鵰劇情,畢竟射鵰一下子跳躍到別處恐怕不妥當,特別對金庸老師的謹慎風格而言是不對路的。
還有便是那時候的武俠寫作風格,也就是主角光環特別多,什麼掉落山崖,吃什麼異果。
金庸老師是沒寫楊過掉落山崖遇見高人,但務實可行便是偶遇前輩飼養的大雕,說得過去吧,呵呵。
至於吃異果,巧得九陽真經,那就留給張無忌吧。
反正那個時候的武俠就好這一口,否則小字輩,殘障人士如何出頭,東山再起呢?
一家之言,僅供交流。
-
7 # 音姐姐助眠
射鵰三部曲分別是《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
《射鵰英雄傳》原名又叫《大漠英雄傳》,射鵰英雄傳的整個歷史背景是發生在南宋寧宗慶元年,主線是透過郭靖的成長來展開,隱藏的線便是當時整個歷史背景,金兵作亂南宋,蒙古伺機而動。而郭靖在蒙古大漠之上射下過雕,成吉思汗也射下過雕,郭靖老師哲別也有過這種操作,所以全書被叫做射鵰英雄傳也就不稀奇了。
而神鵰俠侶完全就是為了承接第一部的射鵰,延續第一部的故事,延續第一部的書名。
金庸先生心中的武俠世界,有著不可不說的家國情懷,每部小說中中的背景時代都值得我們去研究課瞭解,只有當你瞭解了小說背後的整個歷史程序,你就會明白金庸先生所要表達的真實情感。
為什麼今天我們會大加讚賞金庸先生的小說,不僅僅是我們每個人有一個俠客之心,更是因為小說裡面體現的家國情懷。偉大的文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的作品中不僅僅是自己,更重要的是國家。
綜上所述:具體為什麼這樣起名,也只有金庸先生自己知道了,我們只能透過他的作用簡要的揣摩一二。
-
8 # 天行健or酸菜魚
倚天屠龍記裡面也有雕。
其實不光是雕,金庸先生對白猿更是情有獨鍾。就拿神鵰俠侶來說吧其實最早版本是白猿教楊過武功的。
相關內容
- 《射鵰英雄傳》和《神鵰俠侶》裡面沒有出現過“九陽神功”,到了《倚天屠龍記》裡才出現,是什麼原因?
- 金庸的《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有怎樣的關聯?
- 《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射鵰三部曲,你最喜歡哪一部?為什麼?
- 現在為什麼沒有像《神鵰俠侶》、《射鵰英雄傳》這樣的武俠劇、武俠小說了?
- 《射鵰英雄傳》和《神鵰俠侶》,你們覺得哪個好看?
- 為什麼《射鵰英雄傳》和《神鵰俠侶》沒有少林僧人行走江湖?
- 《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你更喜歡哪一部的主角?理由是什麼?
- 看了《射鵰英雄傳》和《神鵰俠侶》,柯鎮惡活的時間真長,為啥?
- 如果胡歌的08版拍的不是《射鵰英雄傳》而是《神鵰俠侶》呢?
- 《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天龍八部》,這三部戲有什麼聯絡?哪一部更受觀眾喜愛?
估計應該是作者賦予了寓意,雕的本性就是,就是高空翱翔,是不是作者希望主人公來到世上不能貧庸,哪怕經歷千難萬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