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相忘江湖71941665

    在上世紀90年代以前,日本和西歐的經濟在美國援助,扶持。引進,創新科技和適合的經濟政策,以及重視教育的重大利好因素刺激下,可以說是風生水起,進入“井噴”時代,開始大有趕超美國之勢,並且形成了美,西歐,日本的三足鼎立之勢。

    在看看美國,那可是老太太過年,一年不如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剛剛結束時,美中國產能達到世界的50%,勞動生產率為英國3倍,西德4倍,是日本的太多倍,到1971年的佈雷頓森林體系崩潰時,美國已經到了和日,歐平起平坐的地位。此後的美國是70年代危機不斷,經濟受到沉重打擊,八十年代經濟不斷調整,債務負擔沉重。

    而此時日本勢頭最猛,在八十年代,不僅取代美國成為世界最大債權國,對美國展開大規模併購,日本製造也是遍佈全球,此時日本資本猛烈的擴張步伐讓美國膽寒,並驚呼,"日本人要買斷美國"。緊接著在1985年,美日德法英五國達成聯合干預外匯市場的廣場協議後,由於受日元升值影響,日本的泡沫經濟離實體越來越遠,終於在1991年陷入二戰以來的最不景氣狀態,一直持續十幾年,依然復甦乏力,被日本國內稱為失去的十年。

    在九十年代初期的美國,雖然"冷戰英雄”老布什贏得了海灣戰爭的勝利,但是因為經濟的原因,他還是敗給了當時名不見經傳的克林頓。當克林頓就職美國總統總統後,當時的克林頓政府充分意識到,在新技術革命尤其是資訊化技術革命的九十年代,保持和增強美國國際力關鍵是人力資源開發和技術創新。因此開始提出建設資訊公路的設想,在90年便投入613億美元,93年在此基礎上制定了《國家基礎設施行動計劃》。正是此計劃的制定,美國開始建立了覆蓋全美的資訊高速公路網,使各方面能最快的分享彼此科研成果,促使科技發明儘快由實驗室走向市場,並且儘快轉化為現實商品與勞務,此計劃由當時的副總統戈爾親自負責實施。

    克林頓政府這一計劃的實施,使美國的經濟逐漸開始擺脫不景氣時代,進入持續穩定增長的發展時期,因為呈現出一系列新的特徵,所以被稱為“新經濟”。也正是在新經濟的作用下,使美國經濟實現歷史上最長的經濟增長期,連續實現增長10年(從1991一2001),這也被美國公認為越戰以來的最輝煌時刻。

    美國的這一發展戰略不僅使產業結構得到升級,提高了勞動生產率,而且傳統工業也被新的電子技術所取代,增加了美國的產品出口競爭力,給美國經濟增長貢獻了27%的增長率,也因此誕生了一批以‘微軟,甲骨文,蘋果等為代表的高科技產業。

    而此時的日,歐,美三國可以說是發生了戲劇性的逆轉。日,歐的高科技產業計劃仍然只在傳統產業上升級改造,創新,而在資訊化的網際網路產業上投入不足,因此使得歐日開始在高技術,高附加產值領域競爭不過美國,在服裝,紡織,家電領域又競爭不過新興的工業國,因此使得日,歐同美國距離越來越大。

  • 2 # 光的影子ty

    主要兩條:

    一、蘇聯垮了

    二、中國崛起了!

    蘇聯存在時,為了抵禦蘇東集團,拉攏小弟,美國不得不大放血,大讓利。否則,小弟反水怎麼辦?

    二戰結束時,美國GDP佔全球的50%,而冷戰結束時,僅佔25%。相應的,歐洲、日本的比重大幅上漲。

    蘇聯解體後,歐洲和日本對美國的作用大大降低,畢竟單極世界,你不投靠我投靠誰?也就不用再讓利了,甚至割羊毛。日本GDP佔世界的比重,不就從冷戰後期的17%,跌到如今的6%了嗎!

    再說中國。

    發達國家之所以是發達國家,就在於佔領著中高階產業,可以少投入,高回報。中國崛起之前,世界上的中高階產業基本被美國及其盟友把持。

    但中高階市場就那麼大,隨著中國的崛起,必然要擠佔這塊市場。偏偏中國還是個有核武器、政治獨立、軍事雄厚的五常,美國沒法像對僕從國、小國弱國那樣剪羊毛。

    既然動不了中國,自然只能衝盟友下手,否則,美國自己的日子就會不好過。而對付歐、日的手段太多了。

    所以在中、美聯手夾擊下,歐洲、日本衰落也不可避免了。

    冷戰後,美國佔世界GDP的比例一直為25~30%。而中國比重在上升,歐洲、日本在下降,可以說,中國崛起,擠佔的是歐洲、日本的份額。

    此外,還有這些國家老齡化、福利過高、創新不足等原因,不過都是細枝末節,主要還是大環境變了。

  • 3 # 江淮聖手

    目前,世界多極化趨勢愈發顯著,尤其是金磚國家的後發優勢尤為強烈,在國際上對美國的挑戰意味相當濃厚,這就刺激了華盛頓的敏感神經。

    美國要想穩住世界頭把交椅,繼續扮演好世界警察的角色,就得與時俱進,不斷激發自身潛能,鼓勵創新創優創造,唯有緊迫感、壓力感、超越感,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反觀日本、歐洲,由於以往的輝煌一去不返,加上本身國土面積小、可利用資源少,人口多呈負增長、鮮有活力可言,故而經濟難免增長放緩,GDP總量也就不可避免地被美國甩開;反映在軍事上,由於有美國的保護傘,凡事對華盛頓的依賴性較強,進取心減退,沒有可比拼的物件,因此在武器研發上也就有“歸隱山林”的意味。

    當然,日本、歐洲的衰微也與美國的打壓有關。現階段,特朗普總統基於“美國優先”原則,對日本徵收高額汽車關稅、對歐盟加徵鋼鋁關稅等措施,嚴重削弱了其經濟發展力度;還要求在對俄伊經濟制裁上,與其保持高度一致,儼然不顧日歐具體情況,這種霸道做法,都讓日歐苦不堪言。體現在軍事上,諸如對敘利亞的打擊,日歐所受俄羅斯威脅等,務必出錢出力,否則將睚眥必報。

    再說,美國還有在世界上強勢的美元霸權體系,這為美國的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而日元、歐元能與美元相提並論、並駕齊驅嗎?

    綜上所述,日本、歐洲與美國的差距越來越大,既有自身原因,也與美國脫不了干係。

  • 4 # 北京不冷東京熱

    這裡面有多重原因。

    歐洲和日本有個共同的最大問題,那就是人口問題。首先是老齡化。歐洲和日本都面臨著比較嚴重的生育率不足問題。2017年日本新生人口已經不足百萬,日本在探討取消退休年齡,希望藉助日本人的國民性幹終身,從而緩解勞動力短缺。此外還準備立法引進40萬所謂的外華人才,充實日本國內人口市場。歐洲也如此。

    生育率不足,導致的問題是一系列的。沒人幹活,沒人消費,沒人思考,整個國家陷入溫水煮青蛙的地步。

    歐洲與日本稍微不同的是,歐洲內部各個國家發展不平等,南歐懶惰,經濟發展水平弱。東歐年輕人源源不斷流入西歐,給西歐貢獻了諸多勞動力,但又導致東歐面臨勞動力不足狀況。

    此外,歐洲近年收容難民,大量其他信念的人口進入歐洲,引發了各種矛盾,導致社會治安也變差。

    歐洲的人口問題與日本單一的人口問題相比更加複雜化。不但包含人口下降問題,還包括不同信念的新群體問題。

    值得一書的是,本來歐洲結成歐盟,是希望抱團發展。但歐盟現在千瘡百孔。英國面臨脫歐,德國與南歐矛盾重重,整個歐洲形不成合力,怎麼能夠跟美國競爭。

    相反,美國不存在人口問題,全世界的優秀人才仍然源源不斷向美國聚攏。而且美國的創新產業仍然源源不斷。

    比如頁岩氣的開發,讓美國一舉從能源進口國轉變為輸出國。美國的網際網路,AI,自動駕駛汽車等新產業發展迅速。相比較於日本,歐洲,美國將科學知識轉化為創新產業的動力更強。

    同時,美國依然維持著全球霸權,具有全球調配資源的能力。曾幾何時,人們對歐盟,日本發展到與美國平起平坐,充滿了期待。現在,所有人的夢都醒了。

    那就是他們頂多只能成為美國的小跟班,打手,而成為不了一個與美國相抗衡的實體。

  • 5 # 環球碩博網

    說到差距,就不得不說GDP。

    毋庸置疑,美國GDP高出歐洲不是一個段位。那為什麼歐洲主要發達國家還不如美華人均收入高呢?簡言之,有3點。

    1、90年代以後IT和金融業的崛起和財富披荊斬棘,一路開掛,美國憑藉此這兩項優勢一路乘風破浪,碾壓歐洲。

    2、貧富差距問題。90年代以後美國的社會財富急劇地向少數人集中。2016年的資料顯示美國最富有的1%人口占有美國約40%的社會財富。假設刨除這1%,剩下的美華人的人均GDP就要打個六折了。眾所周知,歐洲的貧富差距遠遠小於美國。

    3、匯率及貨幣政策。

    再說日本,95年左右的時候,是日本超越美國的一段黃金時期,而這一段時間,歐洲GDP起伏不定,原因很簡單:貨幣升值。再來就是12年的時候,日本GDP暴漲,在這之後,日本反而因為促日元貶值的安倍經濟學出現大幅回落。12年後,日本實際經濟走勢及GDP總量開始有錯進步。見圖:

  • 6 # 福州鼓嶺

    日本人口老齡化問題,的確困擾著這個國家。這個問題不僅是日本,它也是人類面臨著共同的問題。因為科技發展的目的就是提供人類更好的生存空間,和生存條件,如此一來,人的壽命越來越長,老齡化問題日益突出,又影響了這個國家的經濟發展。中國未來三十年同樣面臨著人口快速老齡化問題。

    歐洲老齡化問題,並不十分嚴重,歐洲真正的威脅是移民政策,大量中東難民湧入歐洲各國,而且,這些國家宗教信仰又決定了,這些移民快速增長的人口數量,導致了文化區隔,宗教衝突,日益嚴重,這是歐洲面臨著嚴重危機所在。

    美國也有移民問題,人口老齡化問題,但是這兩個問題,在美國有著比較好的處理方式,比如說人口老齡化問題不是太嚴重,因為美國延遲退休政策,一般人男女都一樣,現在退休年齡在67歲以上,很多單位七老八十還在上班,這就有效地緩解了人口老齡化帶來勞動力不足問題,對於移民問題,這是當前川普政府最頭疼的問題,好在美國屬於移民國家,一兩百年來建立起來的移民政策,有效地防止移民無序湧入美國,而是,有計劃,按步驟地推進移民政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如看待土耳其總統對普京放狠話:如果不想受損失,俄軍最好離開阿勒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