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妍小捌

    馬鈴薯在農村隨處可見,種植它的人非常多,是一種比較重要的農作物。但是在種植馬鈴薯時常常會出現只長秧子不結薯的情況,嚴重影響了它的產量,給農民伯伯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我家每年都會種有一些馬鈴薯,我對馬鈴薯的生長狀況和不結薯的問題還是比較瞭解的,下面我就給大家說一說關於馬鈴薯只長秧子不結薯的原因和防治方法。

    馬鈴薯只長秧子不結薯的原因和防治方法

    1 馬鈴薯的品種有很多,不同的馬鈴薯品種對溫度和光照的敏感性也會不一樣,而且生長週期也會有所不同,所以一定要根據所在的地區、環境來選擇種植的馬鈴薯品種。

    如果錯誤的選擇馬鈴薯品種,比如選擇本不適合種植的中晚熟品種,在氣溫和土壤溫度升高以後因為並沒有結薯的條件,致使秧子過多的旺長出現不結薯的情況。

    2 播種馬鈴薯時如果播種的時間過晚,比如南方地區一般在2月初播種,如果硬推遲到3月中旬以後,就會使馬鈴薯出苗以後因為光照時間長、氣溫高而出現旺長、不結薯的情況,所以一定要根據當地的天氣、環境來選擇最適宜的播種時間。

    3 在馬鈴薯生長過程中尤其是開花期間,如果過多的施加氮肥而不注重鉀肥和磷肥的施加,也會造成秧苗的徒長,出現不結薯的情況。

    所以一定要全面補充養分,控制氮肥的使用量,或者葉面噴施一些微肥,控制秧苗的生長。

    另外馬鈴薯生長期間對溫度和水分的要求也是比較嚴格的,如果白天Sunny照射的時間比較長,而溫度相對來講又比較高,有的馬鈴薯品種就可能會發生秧子徒長而不結薯的情況。同樣在馬鈴薯生長過程中水分的補充也是非常重要的,水分過多過少都不行,都有可能使馬鈴薯秧子出現旺長的情況,所以一定要嚴格控制水分施加的量和次數。

    其實馬鈴薯的種植應該算是比較簡單的了,相對於其他農作物來講,可以省很多心,只要掌握它的生長習性,注意一些要點,就會避免秧子徒長的現象發生。

  • 2 # 德雲聚集地

    1溫度不適宜

    馬鈴薯的生長需要適宜的土壤水分、肥料、充足的光照和較低的溫度。其中對溫度的要求是:15℃條件下出苗後7天形成塊莖,在25℃條件下需21天形成塊莖;塊莖生長的適溫是16℃—18℃,當氣溫高於25℃時,塊莖停止生長;莖葉生長的適溫是15℃—25℃,超過39℃停止生長。

    2用秋薯做種

    未催芽而出苗太晚。秋薯的種性好,生長勢強,出苗後正處高溫長日照,能促進莖葉生長,但養料大部分用於莖葉生長,匍匐莖頂端得不到足夠的養料,所以不能膨大或膨大很小。

    3結薯期和膨大期遇到高溫

    高溫條件下,莖葉生長繁茂,氣溫高於25℃以後,塊莖停止生長,而莖葉生長仍能正常進行,這時葉部所製造的有機養分全部用於匍匐莖和莖葉的生長上,從而造成莖葉徒長,匍匐莖穿出地面成為地上枝條,出現只長秧不結薯的後果。

    4氮肥施用過多

    如開花期每畝追施50-60斤尿素,就很可能會導致莖葉徒長、倒伏,以致不結薯或結薯很少。土壤中氮肥過多、鎂肥不足,或氮、磷、鉀肥比例不當等,也有可能造成徒長而不結薯。

    5密度過大

    6出苗時間晚

    未催芽或種植太晚,出苗後正處在高溫長日照,能促進莖葉生長,養料大部分用於莖葉生長,匍匐莖頂端得不到足夠的養料,所以不能膨大,或膨大很小,應早催芽適時早播。

    7結薯期遭遇供水不足

    結薯期是馬鈴薯需水較多的時期,特別是結薯前期土壤中缺水,會造成大幅度減產,如缺水後,再度降雨或灌溉時,易發生二次生長產生畸形薯。結薯期如土壤乾旱,應及時灌溉,使土壤水分保持在田間最大持水量的70%-80%;後期逐漸減少土壤含水量達到50%-60%,促使新生塊莖的表皮木栓化,減少收穫時脫皮;收穫時,避免土壤過分乾燥減少塊莖損傷。

  • 3 # 種植世界

    馬鈴薯只長秧子不結薯,這不是病,而是管理不善和生長環境所引起的。我覺得,主要得從土壤、水分、肥料、光照、溫度、密度等幾方面去尋找原因,做到有針對性的防治。

    一、關於土壤的問題。馬鈴薯喜歡的土壤是弱酸性質的土層深厚、結構疏鬆、排水良好、通透性好的砂壤土,PH值5.5~6.5為佳。偏酸、偏鹼太多都不好,影響土豆的生長髮育,結薯不好。同時,如果土壤板結了,得鬆土培墒,否則根系吸收不到氧分,塊莖不能成長,也不結薯。因此,管理過程中,要檢查土壤的板結問題,該鬆土時得鬆土。

    二、關於水分的問題。土豆種植過程中,澆水是一門學問,幼苗期需要的水分少,有一定溼度即可。但開始結薯後,需水量大增,特別是進入開花期後,對水分非常敏感。這時如果天旱,或澆水不及時,就會嚴重影響塊莖發育,從而導致一不結薯現象的發生。並且,如果土壤乾燥,即使結果了,也會發生表皮細胞木栓化,塊莖停止生長。當遇到降雨發生後,塊莖又開始生長,容易形成次生塊莖、畸形果。因此,在結薯期的管理中,水分管理特別重要。

    三、關於肥料的問題。大家在種植過程中,都知道氮、磷、鉀肥的重要性。氮肥能加快馬鈴薯營養器官的生長,能促進枝葉繁茂,增加植株抗旱能力,並且可增強光合作用,提高塊莖和植株的生長。但是,氮肥過量的話,會引起植株徒長,從而引發病害的發生,推遲結薯時間,甚至影響植株結薯。還有磷肥,也是很關鍵的。磷肥對馬鈴薯的生長髮育、塊莖形成、澱粉積累有著良好作用,特別是對根系發育影響巨大,所以,當磷肥不足時,影響結薯。

    四、關於光照的問題。光照充足,才能促進馬鈴薯植株的生長。如果光照不足,莖葉會發生徒長現象。同時,會削弱馬鈴薯抗病能力,引發病害。最關鍵的是,影響開花結果,延遲塊莖的形成,導致降低產量。嚴重者,只長苗,不結薯。如果因為天氣的原因,溫室大棚的話可以實施補光作業,露天種植的話只能等天氣變好。

    五、關於溫度的問題。馬鈴薯植株各部分對溫度的要求不同,莖、葉生長髮育要求20℃最適宜,但結薯塊莖則要求溫度為12~14℃最佳,塊莖膨大期則是16~18℃最好,如果溫度過高或者過低,都不利於結薯的形成。還有就是前面提到的水分問題,如果高溫乾旱同時發生,土壤乾燥,那是會嚴重影響結薯的。

    六、關於密度的問題。如果種植密度過大,則會影響馬鈴薯的通風透氣與光合作用,這樣也是不利於結薯的,需要對植株進行打理,對植株進行摘枝處理,除掉病枝、弱枝,增強通風透光能力,減少病害,減少徒長,讓水分、肥力集中供應塊莖,這樣才能促進塊莖的發育。另外,還需要摘掉花蕾、花朵。

    馬鈴薯已經是第四大主糧了,在生活中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喜愛。而在工業應用上,也是越來越廣泛。我們常見的薯條、薯片、沙拉都是與食有關,但乙醇、茄鹼、乳酸、卡茄鹼等都是可以用馬鈴薯原料加工的。種植馬鈴薯,有著不錯的前景。但是,管理上要細心,否則就會造成本文中所說的只長秧子不結薯的現象。

  • 4 # 農村黃豆豆

    為什麼種植的馬鈴薯光長葉子不結薯?如何防治?

    馬鈴薯只長葉子,不結薯的原因有以下幾點,品種選擇不合適,土壤選擇不恰當,錯誤的施肥。

    一,品種選擇不合適

    目前中國種植的馬鈴薯品種有很多,可以說是繁雜多樣,因為南北氣候差異化嚴重,很多北方種植畝產高的品種,南方不適合種植,而南方種植的品種,北方也不適合。去年表姐從湖南婆家拿回來的馬鈴薯種子,品相非常好,她自己種也獲得了大豐收,於是想著老家的孃家人,也給豆豆家分了一些,結果就出現了瘋狂長葉子,不結薯的情況,得虧豆豆爸爸還種了一些本地的品種,要不然恐怕是顆粒無收,搞得表姐非常不好意思,說自己好心辦了壞事。

    1,所以種植的時候,一定要選擇適合你當地土壤,氣候的品種,不能盲目購買種子,別的地方種植畝產高,不見得適合你當地。

    2,還要去正規的種子站購買種子,買的時候要多諮詢,儘量選擇最適合你當地的品種。

    3,有些農民朋友自己留種子,也可以,但是一定要用去年的留種,就是過冬了的馬鈴薯,不能用當年的種子,比如夏天收穫的,當年冬天又拿來作種子種植,是萬萬要不得的,豆豆鄰居不聽老人言,非要試試看,結果今年的土豆就是葉子長的又高又茂密,收穫的時候,慘不忍睹,欲哭無淚。

    二,土壤選擇不恰當

    馬鈴薯因為是地下塊莖作物,比較喜肥沃疏鬆,土層深厚含沙質的土壤,Sunny充足的地塊更佳。馬鈴薯最好能跟別的作物輪茬種植,比如,油菜,小麥,大白菜都可以,儘量不要重茬種植,重茬的危害很大。

    1,對土壤攝取的營養成分一樣,造成土壤貧瘠厲害,導致光長葉子,不結薯。

    2,重茬種植,會加重土壤相同的病蟲害,比如,根腐病,地下害蟲增多,比如土蠶繁殖厲害。導致減產歉收。

    3,種在了土壤板結厲害的土壤裡,地下塊莖難以生長髮育,於是地上的莖杆營養過剩,出現瘋長不結薯現象。

    三,錯誤的施肥方法

    馬鈴薯在整個生長髮育階段,對基肥的攝取量達到80%,後期追肥攝取不過20%,所以前期的基肥要施足。最好是用腐熟的農家肥加上草木灰,草木灰含有馬鈴薯生長髮育後期需要的大量磷鉀元素,而氮元素相對較少,所以說是最佳基肥選擇,沒有農家有機肥的,可以用複合肥來作為基肥,每畝20到30公斤,注意配比。

    馬鈴薯在幼苗期可以在追施一次促苗肥,可以選擇尿素,但千萬注意量,每畝15到20公斤就好,不能太多。等到開花期就不能再施氮肥了,如果土壤貧瘠的,可以每畝施磷酸二氫鉀15到20公斤,促使馬鈴薯地下塊莖更好的生長髮育。

    總結一下,馬鈴薯想要杜絕只長葉子,不結薯的現象,就要選對適合你當地氣候的優良品種,選對地塊,施對肥料才是最為關鍵的工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基督教家庭,婚姻的三大基礎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