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高考語文齋
-
2 # 老張說學而君子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上古漢語書面語言以及後來歷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語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寫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歷代模仿它的作品。
漢語言文學一直在變化中,文章自然也在變化中。
殷商時期刻在甲骨上的文章與周代青銅器上鑄的文章不同,諸子的文章和漢魏時期不同,唐宋與明清不同。民國以後興起白話文,又不同。
現代人也可以寫文言文。隨著國家民族復興,人們對歷史的認同感、自豪感與百年前國勢衰敗時不同,可能就更認同文言文。
總體看,文言文可能很難再成主要表達方式,但是可能更受重視。
我建議多學文言文,以便於更好學習古典經典,更好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
3 # 頑石勁松
謝謝邀請:本人文化水平很低,是一個地道農民。雖然非常喜歡,但真不懂,幾行字翻譯幾頁有時還是表達不全,有時同一文不同學者解譯完全不同,更有甚者徹底相反,弄的大家一頭霧水,時代要發展,歷史潮流車輪滾滾,誰也無法阻擋歷史前進的步伐。中華民族文脈之根不能斷,文言文是一個歷史時代的產物,它紀錄了一個時代,用最少的文字書寫了那個時代的大千世界及思想,留給後人的是包羅永珍無價瑰寶。對它要加大保護髮展,在學術上繼承發展,挖掘提高認識水平,讓更多的人喜歡上文言文。
-
4 # 一滴水中有7彩
文言文命運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科書對文言文態度。教科書對文言的態度取決於國家意志。習總書記多次表示要重視傳統文化,彰顯文化自信。文言文作為傳統文化重要存在形式之一,自然受到了重視。近來,古典詩歌以及文言數量在語文教科書中顯然增多。從另外角度看,古人創作文言文猶如不可再生的文物,自有不可估量的文化價值。
因而不必替文言文命運擔憂。
-
5 # 精華國學
文言文是以先秦口語為基礎發展起來的古代書面語言。中國古代的文化思想藝術都統一集中表現在文言文裡,直到1915年新文化運動開始,文言文才基本結束了自己作為人民書面語言的使命,取而代之的是白話文,當下人們的口頭語言,然而相對白話文書面語言短暫的一百來年的歷史,文言文仍然是中國文化內容最重要最根本的載體,現在是,長久的未來裡也依然是。
在可見的未來裡,隨著國家政府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和弘揚,越來越多的人會理解閱讀文言文書籍,但作為書面語言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鑑於文言文的複雜高深,它會存在於閱讀者的眼裡,少許愛好者的口頭和筆尖,永遠不會再回歸於大眾了。
我喜歡文言文的美妙博大高深,我想它能更多的出現在大眾的日常生活裡,可也只是想想而已。文言文不會再成為大眾語言了,不論是口頭還是書面。但是我希望的是,文言文所代表的文化思想精髓,能更多的被大眾熟知,並繼續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
-
6 # 補言而蹊
文言文是我們的國寶,是我們的歷史,是我們的哲學,是我們的文學,這就是中國文學中的文史哲不分家,這也是我們中國5000年文化連綿不斷的一個主要原因。
如果沒有文言文,如果沒有甲骨文,如果沒有隸書、行書、草書等作為介質的傳播,那麼中華民族將是一個沒有根的民族,一個沒有祖先的民族,一個不知道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的民族?
我常常說,如果沒有新疆,那麼就沒有河西走廊,沒有河西走廊,就沒有甘肅,沒有甘肅,那麼中原難保。很讚賞另外一句話,俄羅斯國土雖然廣大,但是沒有一寸土地是多餘的。還有一位大家說過,漢語不滅,天理難容。其實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覺得很高興,他不是多麼嚴重的問題,只是作為一個探討,作為一種交流,沒有多麼極端的事情。當今社會發展到現在,漢語的作用再加強,那麼作為他的根、他的母體————文言文,將是輸出源泉的地方,是探究人之初的地方。魯迅說那句話的時候是基於當時的清毒政府腐敗無能,建立在中華古文明上的東西不新返臭,所以只想推翻統治和文化漿缸的時候,才說了以上話語。從魯迅的所有的作品和他憤世嫉俗的一些風格來看,他不會否定華人,不會否定中華文明那麼也不會否定文言文,這就好比自斬首級,自斷肱股。
我們渴望春天,呼吸新鮮空氣,行走在大地上,生活在中國的這個大家庭裡,我們每天的交往,每天的話,文字交流都離不開很多成語,而這些隨口說出的話都是來自文言文。華人過了幾千年都能看懂古人的祖先的書籍,只要是華人,不管身在何地,不管操作何種方言,但是隻要拿出表意的中國文字就能進行交流,就能進行心靈的溝通,而且現在隨著和國外的不斷溝通,它也將是一種新的溝通手段。
-
7 # 國學句讀經典
文言文是以古漢語口語為基礎的書面語,在遠古時代文言文與口語的差異微乎其微。現今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春秋戰國時期,用於記載文字的物品還未被髮明,記載文字用的是竹簡、絲綢等物。隨著歷史變遷,口語的演變,文言文和口語的差別逐漸擴大,“文言文”成了讀書人的專用。文言文是相對現今新文化運動之後白話文來講的,古代並無文言文這一說法。其特徵是注重典故、駢驪對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詩、詞、曲、八股、駢文等多種文體。
文言文的未來不容樂觀,所學所用跟不上時代。可能會慢慢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我的主張是白話文真的很方便,文言文麼、讓它隨風去吧。
-
8 # 白溪釣客
文言文的命運是他會傳承下去,愛好者會讀寫的。所以,不必擔心。在下一初中生偶爾寫寫,雖無水平且附於後,請指點批評。
戊寅春夏之交,與友徹夜暢飲,至淸晨興猶未盡。嘉陵岸邊,指點江山。雖無裊雄狂士之才魄,亦足以自娛也。閬水晨渡,朝暉燃沾,共友蕩漾,快慰瀝心。擕殘酒之餘醺,消塊壘而忘情。高詠昔賢佳句,低思今人拙文。水鳥來去,減天地之廣闊; 漁舟遠近,增山河之動靈。身臨此景心潮澎湃,人在其中遐思翩然。
昔少陵賦水以神奇,放翁詠山之秀美 ,筆力搖曳,才思卓絶。呂洞賓馭仙氣以臨錦屏,袁天罡挾王命而觀氣象。吳道子神筆繪嘉陵,張善子石碑留猛虎。奇士騷人,多會於此,閬南之盛,天下聞名。
不覺船泊南津,錦屏蔥蘢壓頂。仰奎樓之險峻,望白塔之危傾。一橋飛架南北,兩岸風飄翠靑。群山蜿蜒,旭日高昇。當年巴童安在,君我自在紅塵。相問桃源咫尺乎,回首江天茫茫矣。
一一讀勇軍兄文以回贈
-
9 # 抱朴翁a
語言使用也如文字表意,有一個發展變化,約定俗成的過程。但是這一過程是一段歷史,也如江河趨下,不可逆之而上。讓今天的人們"之乎者也,子曰詩云"的討議論黑格爾、費爾巴哈的哲學,未免有些搞怪。一個文化階段成為往事,做為歷史遺存記錄下來,供人們欣賞,熟知,體味,回憶也就夠了,這就是展覽性文化。現在的人們在文學創作,演講鼓動時,擷一詩詞美句,歷史典故以活躍一下文風,不過分的掉一掉書袋,是美學需要;也如書法家們寫一些隸書篆字,旨在惟美,不為達意。清末林琴南獨創一種林譯小說,著作頗豐,例如﹤黑奴籲天錄>、<巴黎茶花女逸事﹥……等等約十一本。由於林紓不懂外語,全靠懂外文的人讀了原著然後講給他聽,然後他再用文言文寫成漢語小說發行。現以其<撒克遜英雄劫後略>第六章開頭一段為例,敘述如下;"進香之人亦得廝僕秉炬,引之入寢,忽見沃司華近其前,微語日;廚中尚有食釀……"。讓今天的年輕人看這樣的文字,你以為他們會有幾多耐心?綜上述;文言文未來的命運如何?愚以為;作為展覽性文學藝術,應為中華子孫所熟知,所傳承,以悟其美可以,斷不可復行之。用電視劇裡的話說;"說人話!…"
-
10 # 肝膽兩崑崙
沒有沒用的學問和學科。只有沒用的人。古文是我們的根,我們的過去。但也可以古為今用,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之處很多。去蕪存菁,傳承下去。起碼教科書裡保持現有的篇幅比例,多選經典,培養孩子的興趣。我上學那會特別喜歡詩詞,感覺比現代詩歌更有韻味。現代詩歌也有寫的很好的,比如上世紀八十年那批詩人,海子,顧城等,也很喜歡讀他們的。但他們之後就很少有人寫出膾炙人口的現代詩了。現在更多的是白雲真白,我做的菜是最好吃的這種廢話詩,實在欣賞不了。同樣因為對古詩詞的喜愛,所以對古文也很喜愛,古文觀止,念樓學短,等書裡的古文讀著真的不錯。希望我們的文化可以傳承下去,傳承好。隔壁日本在這方面就做的很好。我們很多人去日本都在感慨人家的文化儲存傳承的那麼好,而我們的好多好東西都快消失不見了。我們的後代子孫只能喟然長嘆,為之奈何。所以,我們還是要儘自己的努力去做好它
回覆列表
文言文未來的命運可能是比這之前更加重要。這是因為:
一,從國家層面來說,要增強文化自信,就必須瞭解文化內容,要了解文化內容就必須閱讀文言文,因為文言文在新文化運動之前都是中華文化的載體。從傳承傳統文化來說,古為今用,但必須瞭解古,瞭解古就必須學習文言文。文言典籍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也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無論是“一切以人民為中心”,還是“人類命運共同體”,都是儒家“民本思想”、“大同社會”的繼承與發展。
二,從構建文明社會來說,文以載道,文以明道,要讓國民明道,提高素質,也必須加強文言文學習。因此,國家大幅度提高了學生語文教材中古詩文言文的佔比,甚至達50%。
現在國學熱的興起順應了時代潮流,背古詩,讀古文,將蔚然成風,將會為未來的文化盛世奠定基礎、醞釀氛圍!
你知道我的主張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