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龍論史
-
2 # 海博菱
如果,希特勒不進攻蘇聯或許德國不會投降,至少應該希特勒能夠掌握更多的主動權。那為什麼希特勒要冒險進攻蘇聯呢?應該有以下幾點:
第一點:在希特勒看來,令其恨之入骨的死敵便是蘇聯。就意識形態而言,社會主義的蘇聯是德國絕對不能認同的異類,對於希特勒而言,消滅蘇聯只是遲早的事。希特勒認為斯大林這個傢伙和自己一樣,會使用各種手段,在對自己有利時會背棄任何的條約。說不定,蘇聯的主動進攻德國也是有可能的事情。在《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簽訂後,希特勒對斯大林的感覺越來越明顯。
在法國大地上,希特勒親自指揮德軍揮戈猛進,不過,在希特勒的背後,斯大林暗地裡用和希特勒如出一轍的手段迅速擴張。根據德國情報們收集的大量情報表明 ,丘吉爾一直拉攏蘇聯參戰。在希特勒看來:斯大林有可能與丘吉爾結為同盟,蘇聯可能會從背後直接進攻德國,德國兩線同時作戰對德國是十分不利的!
二戰中的坦克
第二點:如果蘇聯能夠迅速的被解決掉,能給日本消除隱患,可以更好地支援日本。然而支援日本,就可以牽制美國 ,美國要抽調兵力對抗德國的可能性自然會小。此時的德國正在入侵英國,兩國的戰爭處於焦灼狀態,這樣可以將英國逼上孤立無援的絕路, 英國會有可能放棄抵抗。如果希特勒的想法實現,那麼二戰的歷史將要被改寫。
二戰中計程車兵
不過,讓希特勒下不了決心的是:蘇聯這個國家比較神秘,德軍的最高統帥部對蘇聯的坦克和飛機的數量沒有具體的瞭解,因此德國情報部門的報告只能以猜測和推斷。同時,希特勒對於德國戰時能夠組建的陸軍師個數的資料,就如同一張白紙。
第三點:德國的經濟命脈和工業命脈都掌握在蘇聯手中。由於德國戰爭規模不斷擴大 ,德國對於原材料的需求越來越多,因此對於原材料的依賴越來越大 。其中很大一部分原料是由蘇聯提供,像:石油 、橡膠、鋅、銅、石棉、鉛 、黃麻和鴿等 ,這些原材料對於戰爭的勝負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戰中飛機
在當時,儘管蘇聯還根據簽訂的條約進行供應,不過把自己的生命交到別人手裡,總是不會讓人放心。一旦蘇聯變卦倒向盟軍那邊,這無異於是釜底抽薪。如果打敗蘇聯,那就不一樣了。德國可從蘇聯安心獲取原料和農產品:來自烏克蘭的小麥,來自高加索的石油,來自科拉半島的鎳,來自頓巴斯的煤炭和礦石,來自白俄羅斯的木材等等。
二戰中士兵
第四點:不過,聰明的希特勒找到了一個非常好的對照:那就是1939年的蘇芬戰爭,在這場力量對比中,蘇軍的軍事素養和武器裝備卻是表現得異常差勁。希特勒認為蘇聯的軍隊是不堪一擊的,而且蘇軍的武器裝備和德軍相比簡直不是一個檔次上的。還要重要的一點,斯大林的大清洗,是的蘇聯軍隊中的高階軍事將領嚴重匱乏,蘇軍的軍隊指揮能力是很差的。為此,德軍制定的入侵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最終開始了入侵蘇聯。
-
3 # 大馬士革萍水課
我認為主要有三個原因:第一,希特勒的種族論。在希特勒的眼中只有日耳曼民族才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民族,其他民族都是低微的需要被清洗的。而在攻佔大部分歐洲國家後,希特勒將他的目光放在了斯拉夫人身上。希特勒覺得蘇聯雖然是個歐洲國家,而是這個民族血統並不優秀,需要自己去拯救。第二,窺覷蘇聯的資源。眾所周知,蘇聯地大物博,國家領土包含亞歐兩塊地區,並且蘇聯有著龐大的石油天然氣資源。而當時的德國軍隊基本上都是機械化部隊,對於資源的需求量特別龐大,而歐洲很多國家相對而言資源有限。因此,希特勒為了謀求德國更好的發展,將自己的目光放在了蘇聯身上。第三,戰略佈局的需要。當大部分歐洲國家已經被德國佔領後,希特勒統一德國的目標,只剩下英國與蘇聯。英國因為地理位置原因,需要打消耗戰,而蘇聯則就成為希特勒最大的敵人。在他的打算中,先統一整個歐洲,然後再進軍世界。而蘇聯就是他最大的敵人,這個意識形態不同的國家,在希特勒看來是必須要剷除的。再者,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俄國參與了對德戰爭,也稱得上是宿敵吧,這也是希特勒想要剷除蘇聯的原因之一。
-
4 # 請叫我喵總好嗎
俄《共青團真理報》披露了一段鮮為人知的內幕:在德國對蘇開戰之前,莫斯科曾制訂過進攻德國的秘密計劃,但由於種種原因,這一計劃未能付諸實施。 獲取德國出兵蘇聯情報 1939年至1941年間,歐洲大陸幾乎完全處於德國法西斯的鐵蹄之下。蘇聯為了避免捲入戰爭,與德國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但希特勒慾壑難填,決心要把蘇聯納入自己的版圖。 此間,蘇聯在國外的情報人員十分活躍,克里姆林宮最高決策層不斷收到情報人員發回的關於德國可能對蘇聯開戰的情報。 先是蘇聯總參謀部情報人員發回情報,稱德國可能在1941年5月15日進攻蘇聯。後來證實,希特勒確實有在5月15日進攻蘇聯的計劃,但由於其在南斯拉夫和希臘的戰事不利,被迫把這一時間推後一個月。後來,左爾格獲得了德國準備在6月22日進攻蘇聯的情報,並緊急上報給斯大林。此前,英國外交部在倫敦還曾召見過蘇聯駐英大使邁斯基,向蘇聯方面通報了德軍在蘇聯邊境地區部署和調遣軍力的詳細情報,包括部隊番號、指揮官姓名等等。種種跡象表明,蘇德戰爭已經不可避免,誰先開戰,誰就可以掌握主動權。所以希特勒只能選擇在蘇聯尚未完成準備的時候發動戰爭,並寄希望於蘇聯戰敗後美英能知難而退,預設Continental是德國勢力範圍。
-
5 # 科技商業史
希特勒之所以進攻蘇聯,主要是有兩大原因,第一是政治文化上的原因,第二則是更為重要的經濟上的原因。
首先我們從政治文化的角度來看希特勒的決定。希特勒之所以決定攻打蘇聯,與其在競選時提出的理念有關。希特勒把德國面臨的經濟現狀以及社會困境歸咎於一戰後,協約國對德國實施的不平等條約。並且希特勒並不認為德國一戰會失敗,只是中了英法蘇的奸計而被迫投降,簡言之就是:要不是你們設計坑老子,老子一定會打趴你們。所以,二戰期間,希特勒對蘇聯的進攻更有一種復仇的意味。
其次是經濟原因,希特勒所倚重的閃電戰,其背後是龐大的機械化軍團,然而機械化軍團最大的弊端就是在原油供給上。當時能為德國提供原油供給的,只有兩個地方,一是羅馬尼亞的油田,二是蘇聯的高加索油田。然而羅馬尼亞的油田在戰爭期間遭到了盟軍的轟炸,本身油田的產量就不多,再加上盟軍的空襲破壞導致石油產量急劇下降,造成德國機械化部隊嚴重的石油危機。在此危機情況下,希特勒瞄上了蘇聯的高加索油田。為了避免整個機械化部隊的癱瘓,所以希特勒必須竭盡全力的奪下高加索油田。
正是基於以上兩點原因,才迫使希特勒不得不向蘇聯發動戰爭。
其實在希特勒向蘇聯發動戰爭之前,德國與蘇聯的關係還是比較密切的。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就是蘇德兩國聯合瓜分了波蘭。
-
6 # 軍事天地
再不打,蘇聯該滅德國了!
1941年6月22日凌晨,德國對蘇聯發動了突然的全面進攻,自此宣告了蘇德戰爭開始,德國到底為什麼進攻蘇聯一直眾說紛紜,從一下幾個方面我們簡單看一下德國為什麼在沒有消滅英國的時機後,就向蘇聯開戰!
第一,如果德國不打蘇聯,那麼德國就沒有機會攻打蘇聯了。蘇聯一直在執行的計劃制經濟,並且以重工業為主,這就是導致蘇聯幾乎就是一個為軍事服務的國家,全國工廠都在為軍工服役,拖拉機廠隨時可以轉產坦克,造船廠基本上都是軍艦,航空廠全是戰機。同時蘇聯大工業化帶來及時坦克數量激增,達到3萬輛,戰鬥機數量達到2萬架,轟炸機1萬架,海軍主力戰艦1800多艘,擁有當時世界第一的潛艇部隊:218艘潛艇。這還不算蘇軍的人數,蘇軍由於戰爭情況,一直保持著500萬人的編制,並且隨時可以擴到1200萬人。
這麼龐大的數量,如果德軍再不打,蘇聯大清洗影響過後,德國根本沒有打了,特別是蘇聯正在全力生產的KV-1重型坦克,T-34主戰坦克,拉-7和米格-3戰鬥機,新式轟炸機,蘇聯的戰列艦計劃等,而等到這些武器大規模量產後,德國更沒有實力對抗了
第二,蘇軍對德國入侵“大雷雨”計劃,德國如果不打自身難保。蘇軍在瓜分波蘭,羅馬尼亞後,在這些地方並沒有設立防禦設施,而是保持了進攻態勢,蘇聯一直有對德國的大雷雨計劃,就是派出機械化部隊從波蘭、羅馬尼亞、捷克多個方向進攻德國,直接消滅德國,這招令德國無法防禦,為了消除隱患德國只能冒險進攻蘇聯。
第三,蘇聯野心德國滿足不了,蘇聯要走了波羅的海三國,芬蘭八分之一,波蘭的一半,羅馬尼亞的三分之一,蘇聯和德國秘密談判,劃定英國如果沒了,中東的殖民地蘇聯要拿走一半,對此德國方面無法接受。所以只好冒險發動戰爭。
回覆列表
希特勒進攻蘇聯的主要目的是獲得資源,此外在希特勒心目中蘇聯人是二等民族,就應該被消滅。再加上蘇聯和德國之間意識形態之間的尖銳對立,導致德國在佔領了整個歐洲大陸,之後,就騰出手來收拾蘇聯了。首先在納粹黨的人種理論中,蘇聯人就是劣等人民,應該被消滅。
因為在希特勒我的奮鬥一書中,極力鼓吹德意志民族的優秀,在他們心目中,世界上好的東西和土地資源都應該歸德意志民族所有。而蘇聯這個斯拉夫民族,在德華人心目中是二等民族,卻佔領著東方的遼闊的土地,還有豐富的資源。這是作為優秀民族的德意志不能容許的,所以希特勒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就下令進攻蘇聯滅掉蘇聯。
其次,兩國之間的意識形態矛盾非常的尖銳。蘇聯是世界上第1個社會主義國家,它所採取的社會主義制度是西方各國的公敵。希特勒所統治的德國自然也視蘇聯為異類,一直想消滅掉社會主義國家的蘇聯。只不過之前條件不是很允許,因為當時德國還有很多的敵人。當佔領了歐洲大陸,消滅了這些敵人之後,自然而然的就開始對付蘇聯了。
還有德國希望從蘇聯方面得到豐富的資源。綜上所述,所以希特勒德國在在你歐洲大陸之後,很快就啟動了對蘇聯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