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靈動優揚
-
2 # 國之北海
語言隨著人的遷移而遷移,古時每逢戰亂都會有大量的流民遷徙,漢語也就隨著人的遷移而遷移,由於遷移後的古人長期分居在不同區域,相對封閉,相互間交流較少,語言也就有了獨立的發展,相互之間就形成了差異,也就是方言。
-
3 # 謙鍾素
方言的產生與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融入分不開的,中國有南腔北調之說,更是形象的說明了語言的豐富,方言的多彩。
中國古代多建都北方,作為行政中心,自是人人效仿。因此,北方大部分口音都相似,而對於南方就差異很大。因此,方言從地域上一直分為南方方言和北方方言。而南方方言,又會細分為幾個支系,一般分為吳、湘、贛、客、閩、粵,也有將閩分為閩南、閩北的。
南方在古代並不像現在這麼繁華,而是屬於窮鄉僻壤,不毛之地,人煙罕至,通常都是流放之所。因此,南方方言的產生也是跟北方方言有著血緣關係。
中國南方方言中,吳語,傳聞是商朝末年,周太王的兒子被貶至句吳,今天江蘇蘇州、無錫、常州一帶,與當時為夏禹守陵的於越人,多次衝突,交鋒後,語言融匯產生的。
湘語是戰國時,被楚佔領的湖南,保留了古楚語的一支形成的。
贛方言,主要流傳於江西,地理位置複雜,春秋時是三國交界,漢代又是兩州之間,戰亂中原漢人多次南遷,江西作為必經之路,就成為了一個非吳非楚非中原的獨特語言。
類似的還有客家話。所謂客家就是移民,特指的是西晉末年、唐朝末年和南宋末年從黃河流域遷徙到南方,現居廣東、福建、廣西、江西、湖南、臺灣等省區的移民。他們獨樹一幟,堅持著原本宗族的語言。形成了如今的客家話。
講閩南語的多數祖上也是北方人。起先是孫權從江浙擴張而來,將“吳楚”“江淮”方言滲入閩語。中原漢人在南梁、初唐、五代之時三次較大的遷徙,促成了閩方言的定型。由於福建河流較短,大多獨流入海,且河域之間多有分水嶺阻隔,這就促使寄水而生的移民們互無聯絡,各自而生,於是言語也不通了,自然閩語也就多樣化了。
粵語的源頭可以追溯到秦代,中原漢人第一次大規模移民至嶺南,令古粵語初具規模,隨後漢末、唐末、宋末三個時期,中原漢人絡繹不絕進入嶺南,促使粵語一變再變。粵語的包容性,不僅讓它吸收了很多中原方言,還吸收了很多外來詞彙,如波(ball,球)。
說了這麼多,其實南方六大方言的產生,都是北方方言滲透的結果,所謂炎黃子孫,我們即使身處各地,可是都是一脈傳承的。
語言的相互學習,相互滲透,產生了方言,而方言彼此之間的借鑑豐富了方言,而自己的獨立發揮,形成了各自的形態。
如今,我們的語言仍在發展壯大,不僅與國外學習,重拾本土文化,比如,從英語中音譯的沙發,已經深入人心,而我們的文化,文字也進入的了其他國家,比如日本很多文字都是漢字,很多發音都發的是唐音,也就說明是唐朝時的相互交流,使得文化也傳播的越來越遠。
隨著新思想的產生,新文化必然也會應時而生,如今新出了很多詞彙,比如十動然拒,十分感動,卻仍然拒絕,雖然曾經被質疑會不會影響主流文化,但是,歷史的長河告訴我們,我們的語言自會優勝劣汰,所以,這也是最好的年代,讓我們的語言成長。所謂方言,也就是在這些豐富的環境下,自由成長了。
回覆列表
上古時期人類發展是以各個不同種類的部落形式存在,在沒有發明文字以前,就像我們嬰孩時期牙牙學語一樣,沒有父母的統一溝通教學,我們兄妹間是無法互相用語言溝通的,雙胞胎也不行。
秦朝統一中國以前,中國有多種多樣的文字和方言,即使秦朝統一六國,也只能先統一六國的文字,由於沒有拼音等注音工具,還有交通通訊工具的落後,就無法一時間把六國的文字發音都統一,所以造成幅員遼闊的中國各地方言繁多。就像你我可以把我寫這段文字以你我各自的方言讀出來,但是沒有文字,我倆就沒法溝通,得像無聲人一樣比劃手勢溝通了!
歷朝歷代,交通不便,君王是不可能去到全國各地微服私訪的,而且皇帝透過上奏來了解全國各地情況,官員的文字統一書寫就行了,也用不著打電話,所以皇帝就沒有統一各地的方言,新中國成立以後,也是電話通訊時代的來臨,各地方言在電話裡面開始溝通不了了,就必須使用一種通用語言,然後帶著拼音的普通話時代降臨了!我們建國不到百年,爺爺奶奶輩肯定保留著建國以前的方言交流習俗,然後父承祖業,子承父業,我們也就還保留使用著方言的習慣。
但是隨著資訊時代快速發展,一口不飄準的普通話出門打工都開始變得困難了,每個人就會努力提高自己的普通話程度,以便更融入這個時代,方言可以保留,但是拘束性開始顯現就沒有必要讓每個人都學會方言,我們就會逐漸融入一個統一語種發音的大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