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243767351955

    提出了“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這一道理的詩句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這兩句詩有著豐富的內涵,它啟迪人們認識為人處事的一個哲理——由於人們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出發點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難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超越狹小的範圍,擺脫主觀成見。

    出自:宋 蘇軾《題西林壁》

    原詩:

    題西林壁

    宋代: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釋義:

    從正面、側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各種不同的樣子。

    我之所以認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我自身處在廬山之中。

    擴充套件資料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一句說的是遊人從遠處、近處、高處、地處等不同角度觀察廬山面貌是可以得到不同觀感的。有時你看到到是起伏連綿的山嶺,有時你看到的是高聳入雲端的山峰。這兩句概括而形象地寫出了移步換形、千姿萬態的廬山風景。

    《題西林壁》不單單是詩人歌詠廬山的奇景偉觀,同時也是蘇軾以哲人的眼光從中得出的真理性的認識。

    這種認識是深刻的,是符合客觀規律的,所以詩中除了有谷峰的奇秀形象給人以美感之外,又有深永的哲理啟人心智。

    蘇軾的詩既是人生感悟,也是一種政治體驗。蘇軾自進入仕途後捲入了新舊之法的爭議,他在政治傾向上更貼近保守派,反對王安石主導的新法。但他不偏激,主張汲取新法合理成分,主張講究執行策略,反而又為舊黨所不容。

    蘇軾筆下的廬山,也可以看成是撲朔迷離的政局,新舊兩黨立場不同,結論也不同。事實上,人們都置身局中,置身歷史長河中,都不免陷入當局者迷的困境,應該更客觀地思考問題,得出恰當結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流浪地球》在美上映,受到外媒好評,但觀眾大多都是華人,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