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澳韓四國海軍首次在西太舉行聯合軍演2019年5月23日,美國海軍第七艦隊發表宣告稱,美軍艦艇將與日本、澳洲和南韓海軍的艦艇在關島附近西太平洋海域進行首次四國聯合演習。本次演習代號為“太平洋先鋒”(Pacific Vanguard),為期6天,時間選在美國總統特朗普訪問日本期間。圖為第七艦隊旗艦“藍嶺”號(LCC-19)兩棲指揮艦。宣告稱,美日澳韓有超過3000海軍官兵參加演習。演習中,四國海軍將演練各種型別的海軍能力,包括聯合機動、實彈射擊、防空作戰、反潛作戰和補給。參加演習的美艦包括“藍嶺”號指揮艦、提康德羅加級“安提坦”號(DG-54)導彈巡洋艦、“柯蒂斯.威爾伯”號(DDG-54)導彈驅逐艦、“拉帕漢諾克”號(T-AO-204)艦隊補給艦和“理查德.伯德”號(T-AKE-4)乾貨軍用運輸艦。圖為“安提坦”號巡洋艦。美國海軍常駐惠比德島海軍航空站的第132“毒蠍”(Scorpions、VAQ-132)艦載電子攻擊中隊和第5“瘋狂狐狸”(Mad Foxes、VP-5)反潛巡邏中隊也將參加演習。圖為VAQ-132中隊的EA-18G“咆哮者”電子攻擊機。圖為5月24日,參加聯合軍演的“毒蠍”電子攻擊中隊和“瘋狂狐狸”反潛中隊戰機及反潛機。日本海上自衛隊派出了村雨級驅逐艦“有明”號(DD-109)和朝日級驅逐艦“朝日”號(DD-119);南韓海軍派出忠武公李舜臣級驅逐艦“王建”號(DDH-978);澳洲海軍派遣了阿德萊德級護衛艦“墨爾本”號(FFG-05)和澳新軍團級護衛艦“帕拉瑪塔”號(FFH-154)。圖為美國海軍阿利.伯克級導彈驅逐艦“威爾伯”號。美國海軍第7艦隊菲利普·索耶中將在一份宣告中說,太平洋先鋒”演習“彙集4個盟國的海上力量,我們基於共同的價值觀和共同利益,為整個印度太平洋地區提供安全保障。”西方媒體則稱,這一演習顯示,華盛頓希望其印太盟友能助其在該地區展開大國競爭。圖為第七艦隊標識。第七艦隊(USSF)是美國海軍旗下的遠洋艦隊之一,隸屬於美軍印太司令部屬下的太平洋艦隊。其司令部設在日本的橫須賀港,駐地有日本佐世保、沖繩,南韓釜山、浦項、鎮海,及新加坡、菲律賓等地,是目前美國最大的海外前線投送部隊。該艦隊主要任務包括威嚇敵國、與盟國合作保護海上通道、協防友邦領土以及在必要時動用武力,也經常充當華盛頓對外進行軍事行動時的機動艦隊。圖為第七艦隊的打擊核心“里根”號(CVN-76)航母。5月22日,部署在日本橫須賀基地的核動力航母“里根”號從母港啟航,它將前往印度洋-太平洋海域展開戰備執勤。“里根”號是美國海軍唯一常駐海外,前沿部署的航空母艦,隸屬第七艦隊指揮。為執行對印太周邊海域實施警戒的長期航海任務,“里根”號將與駐巖國空軍基地的艦載機聯隊會合,先在九州附近的太平洋上開展反覆觸艦起降的航母艦載機起降資格認證訓練(CQ)。據日本防衛省稱,該訓練從23日前後開始,將持續4至6天。根據天氣狀況等也可能變更計劃。“里根”號自2018年12月結束長期海上任務後回港檢修,並於5月12至17日進行了試航。圖為“里根”號航母戰鬥群。“藍嶺”號(LCC-19)於1967年興建,1970年起服役,為藍嶺級兩棲指揮艦的一號艦,也是美國海軍歷史上第三艘以藍嶺山脈命名的軍艦及第二艘同名的兩棲指揮艦,自1979年起,被前線部署(forward deployment)在日本橫須賀,擔任第七艦隊旗艦。“藍嶺”號長約194米,寬約33米,最大航行速度為23節,排水量達逾1. 9萬噸。“藍嶺”號兩棲登陸指揮艦於2017年12月28日在幹船塢接受維護更新,完成多項關鍵性更新與維修後,在次年1月21日再次下水,開始下一步的維護與訓練,之後全面恢復指揮艦功能。圖為2018年3月在印太海域航行的“藍嶺”號。關島為美國在西太平洋上的重要軍事基地之一,被稱為“不沉的航空母艦”。2010年,華盛頓斥資126億美元對關島軍事設施進行擴建,意將其建成西太平洋超級軍事基地,實施的專案有:建設核動力航母碼頭、導彈防禦系統和實戰演習場;另外對島上的軍事設施加強掩體防護,特別是機庫、油庫、彈藥庫,以預防彈道導彈攻擊。關島上的美軍基地面積為39,000英畝(16,000公頃),約佔全島面積的29%。圖為關島地圖。關島美軍主要基地有阿普拉海軍基地、阿加尼亞海軍航空站和安德森戰略空軍基地。關島與美軍東北亞基地群、東南亞基地群等30多處基地構成一線基地網,是美海軍各類艦艇編隊,尤其是航母編隊進入西太平洋的必經之地;也是美國政要出訪亞洲時的經停之地。作為西太平洋空、海交通的重要樞紐,關島因靠近多條海上國際運輸航線,可扼制華盛頓宣佈要控制的全球16個航道中的4個。因其優越的地理位置,關島如同美軍插入西太的一支長矛。駐關島美軍,西可支援亞洲沿海地區作戰,東可連線夏威夷和美國本土,是理想的前進基地和兵力投送中心;向南連線東南亞、大洋洲,向北連線日本、北韓半島,便於支援兩翼作戰。駐紮在關島的美國海空軍力量,能夠遏制北至對馬海峽、南至馬六甲海峽的廣大海域,也可對日本、菲律賓、澳洲及亞洲大陸的所有國家實施戰略威懾。圖為從關島起飛的B-1B戰略轟炸機。據共同社5月3日報道,駐沖繩美海軍陸戰隊擬於2024年10月至2025年3月期間開始移防關島,耗時約一年半完成。建設中的陸戰隊新基地名稱將為“布拉茲軍營”。美軍訊息人士透露,移防關島的美海軍陸戰隊員預計約為5000人,其中約1700人常駐關島,其餘的是每半年輪換一次的部隊。不過,根據特朗普政府的國防戰略和明年美國總統選舉的結果,移防計劃也可能推遲或變更。圖為關島美國海軍陸戰隊基地。村雨級是日本海自的第三代驅逐艦,滿載排水量6200噸、全長151米、最高速度30節,乘員165人;裝備Mk 41垂直髮射系統16具,可發射SSM-1B反艦導彈、RIM-162“海麻雀”導彈等;並裝備OPS-24型3D對空雷達、OQR-1拖曳聲吶等偵搜、電戰系統;可搭載SH-60K直升機一架。村雨級同型艦共列裝9艘,首艦“村雨”號(DD-101)於1996年3月12日服役。圖為參加美日澳韓四國軍演的“有明”號。朝日級是日本海自的秋月級驅逐艦的衍生型,滿載排水量6800 噸、全長151米、最高速度30節,乘員200人;武器裝備有1門Mk 45 mod4艦炮、2組4連裝90式反艦導彈(SSM-1B)發射器、4組Mk 41垂直髮射系統(32管)、2門方陣近迫武器(CIWS)等;以及OYQ-11先進戰術處理系統(ACDS)、OPY-1多功能雷達、MK-36 Mod12 等偵搜、電戰系統;可搭載1架SH-60K直升機。朝日級驅逐艦為秋月級的低價戰力補充方案,未來幾年日本海自將以增產8200噸級導彈驅逐艦以及3900噸級護衛艦計劃為主,故本級艦增產空間不大。朝日級現有2艘在役。首艦“朝日”號於2018年3月7日服役,2號艦“不知火”號(DD-120)在2019年2月27日投入現役。圖為參加四國軍演的“朝日”號。圖為2019年4月18日在印度洋水域合作部署期間,美國海軍阿利.伯克級導彈驅逐艦“普雷布林”號(DDG-88)和澳洲皇家海軍阿德萊德級導彈護衛艦(HMAS)“墨爾本”號(FFG-05)正在編隊巡航。阿德萊德級為澳洲海軍版佩裡級導彈護衛艦,該級共建造6艘,其中4艘由美國建造,最後2艘有澳方自行建造,現役5艘。該級艦滿載排水量4100噸,航速29節,船員184人;武器裝備有1門“奧托.布萊達”76mm /62倍口徑艦炮,1座20 mm Mk-15 Phalanx CIWS近防系統,1座Mk-13導彈發射系統(配備“標準-I/II”艦空導彈或“捕鯨叉”對艦導彈)等;可搭載2架S-70B 反潛直升機。圖為參加軍演的“墨爾本”號。澳新軍團級護衛艦,是澳洲與紐西蘭聯合開發的多用途護衛艦。本級艦滿載排水量3600噸,憑藉MEKO200的模組化造船技術,艦上擁有完善武備,艦首配備一門127mm美製Mk45艦炮,B炮位安裝兩具四聯裝MK-141“魚叉”反艦導彈裝置,艦舯可安裝2組八聯裝MK-41垂髮系統,艦尾有直升機平臺及機庫。該型艦現有10艘,其中2艘屬於紐西蘭,首艦“安扎克”號(FFH-150)於1996年5月18日在澳洲海軍服役。圖為駛過悉尼歌劇院的“帕拉瑪塔”號。圖為5月24日,參加美日澳韓四國西太平洋聯合軍演的“帕拉瑪塔”號(FFH-154)。忠武公李舜臣級是“南韓驅逐艦實驗”(KDX)計劃的第二階段,該級艦擁有戰區防空導彈系統,主要任務為艦隊防空。現有6艘艦在役,艦名均以南韓史上君王、名將名為命名準則,首艦“忠武公李舜臣”號(DDH-975)於2003年12月2服役。圖為“忠武公李舜臣”號。忠武公李舜臣級滿載排水量5500噸,全長150米,最高速度29節,乘員300人。其武器裝備有1 x Mk 45 Mod 4艦炮、32單元 Mk 41垂直髮射系統(配備SM-2和ESSM導彈、反潛火箭和“戰斧”巡航導彈)等;STIR-240雷達;SLQ-200(v)5K SONATA電戰系統;可搭載“山貓”反潛直升機1-2架。圖為參加美日澳韓聯合軍演的“王建”號,該艦於2006年11月10日加入南韓海軍現役。圖為“王建”號與美國海軍“華盛頓”號(CVN-73)航母展開聯合軍演資料照片。圖為美國海軍油料補給艦“拉帕漢諾克”號(T-AO-204),該艦隸屬軍事海運司令部。圖為正在西太平洋參加美日澳韓四國軍演的“拉帕漢諾克”號和美軍驅逐艦。圖為美國海軍乾貨補給艦“理查德.伯德”號(T-AKE-4)。該艦隸屬軍事海運司令部,正在為“普雷布林”號導彈驅逐艦提供海上補給。據日本海上自衛隊23日介紹,海自艦艇已與美國、澳洲和南韓海軍在美屬關島周邊海域和空域開始實施首次聯合訓練。海自聲稱,這也是自2018年12月南韓海軍艦艇向日本自衛隊飛機照射火控雷達事件發生後,日韓第一次一同參加正式軍演。圖為在西太平洋海域參演的日本海自“有明”號(DD-109)驅逐艦。圖為5月24日,美日澳韓四國參演艦隻在西太海域編隊航行。
美日澳韓四國海軍首次在西太舉行聯合軍演2019年5月23日,美國海軍第七艦隊發表宣告稱,美軍艦艇將與日本、澳洲和南韓海軍的艦艇在關島附近西太平洋海域進行首次四國聯合演習。本次演習代號為“太平洋先鋒”(Pacific Vanguard),為期6天,時間選在美國總統特朗普訪問日本期間。圖為第七艦隊旗艦“藍嶺”號(LCC-19)兩棲指揮艦。宣告稱,美日澳韓有超過3000海軍官兵參加演習。演習中,四國海軍將演練各種型別的海軍能力,包括聯合機動、實彈射擊、防空作戰、反潛作戰和補給。參加演習的美艦包括“藍嶺”號指揮艦、提康德羅加級“安提坦”號(DG-54)導彈巡洋艦、“柯蒂斯.威爾伯”號(DDG-54)導彈驅逐艦、“拉帕漢諾克”號(T-AO-204)艦隊補給艦和“理查德.伯德”號(T-AKE-4)乾貨軍用運輸艦。圖為“安提坦”號巡洋艦。美國海軍常駐惠比德島海軍航空站的第132“毒蠍”(Scorpions、VAQ-132)艦載電子攻擊中隊和第5“瘋狂狐狸”(Mad Foxes、VP-5)反潛巡邏中隊也將參加演習。圖為VAQ-132中隊的EA-18G“咆哮者”電子攻擊機。圖為5月24日,參加聯合軍演的“毒蠍”電子攻擊中隊和“瘋狂狐狸”反潛中隊戰機及反潛機。日本海上自衛隊派出了村雨級驅逐艦“有明”號(DD-109)和朝日級驅逐艦“朝日”號(DD-119);南韓海軍派出忠武公李舜臣級驅逐艦“王建”號(DDH-978);澳洲海軍派遣了阿德萊德級護衛艦“墨爾本”號(FFG-05)和澳新軍團級護衛艦“帕拉瑪塔”號(FFH-154)。圖為美國海軍阿利.伯克級導彈驅逐艦“威爾伯”號。美國海軍第7艦隊菲利普·索耶中將在一份宣告中說,太平洋先鋒”演習“彙集4個盟國的海上力量,我們基於共同的價值觀和共同利益,為整個印度太平洋地區提供安全保障。”西方媒體則稱,這一演習顯示,華盛頓希望其印太盟友能助其在該地區展開大國競爭。圖為第七艦隊標識。第七艦隊(USSF)是美國海軍旗下的遠洋艦隊之一,隸屬於美軍印太司令部屬下的太平洋艦隊。其司令部設在日本的橫須賀港,駐地有日本佐世保、沖繩,南韓釜山、浦項、鎮海,及新加坡、菲律賓等地,是目前美國最大的海外前線投送部隊。該艦隊主要任務包括威嚇敵國、與盟國合作保護海上通道、協防友邦領土以及在必要時動用武力,也經常充當華盛頓對外進行軍事行動時的機動艦隊。圖為第七艦隊的打擊核心“里根”號(CVN-76)航母。5月22日,部署在日本橫須賀基地的核動力航母“里根”號從母港啟航,它將前往印度洋-太平洋海域展開戰備執勤。“里根”號是美國海軍唯一常駐海外,前沿部署的航空母艦,隸屬第七艦隊指揮。為執行對印太周邊海域實施警戒的長期航海任務,“里根”號將與駐巖國空軍基地的艦載機聯隊會合,先在九州附近的太平洋上開展反覆觸艦起降的航母艦載機起降資格認證訓練(CQ)。據日本防衛省稱,該訓練從23日前後開始,將持續4至6天。根據天氣狀況等也可能變更計劃。“里根”號自2018年12月結束長期海上任務後回港檢修,並於5月12至17日進行了試航。圖為“里根”號航母戰鬥群。“藍嶺”號(LCC-19)於1967年興建,1970年起服役,為藍嶺級兩棲指揮艦的一號艦,也是美國海軍歷史上第三艘以藍嶺山脈命名的軍艦及第二艘同名的兩棲指揮艦,自1979年起,被前線部署(forward deployment)在日本橫須賀,擔任第七艦隊旗艦。“藍嶺”號長約194米,寬約33米,最大航行速度為23節,排水量達逾1. 9萬噸。“藍嶺”號兩棲登陸指揮艦於2017年12月28日在幹船塢接受維護更新,完成多項關鍵性更新與維修後,在次年1月21日再次下水,開始下一步的維護與訓練,之後全面恢復指揮艦功能。圖為2018年3月在印太海域航行的“藍嶺”號。關島為美國在西太平洋上的重要軍事基地之一,被稱為“不沉的航空母艦”。2010年,華盛頓斥資126億美元對關島軍事設施進行擴建,意將其建成西太平洋超級軍事基地,實施的專案有:建設核動力航母碼頭、導彈防禦系統和實戰演習場;另外對島上的軍事設施加強掩體防護,特別是機庫、油庫、彈藥庫,以預防彈道導彈攻擊。關島上的美軍基地面積為39,000英畝(16,000公頃),約佔全島面積的29%。圖為關島地圖。關島美軍主要基地有阿普拉海軍基地、阿加尼亞海軍航空站和安德森戰略空軍基地。關島與美軍東北亞基地群、東南亞基地群等30多處基地構成一線基地網,是美海軍各類艦艇編隊,尤其是航母編隊進入西太平洋的必經之地;也是美國政要出訪亞洲時的經停之地。作為西太平洋空、海交通的重要樞紐,關島因靠近多條海上國際運輸航線,可扼制華盛頓宣佈要控制的全球16個航道中的4個。因其優越的地理位置,關島如同美軍插入西太的一支長矛。駐關島美軍,西可支援亞洲沿海地區作戰,東可連線夏威夷和美國本土,是理想的前進基地和兵力投送中心;向南連線東南亞、大洋洲,向北連線日本、北韓半島,便於支援兩翼作戰。駐紮在關島的美國海空軍力量,能夠遏制北至對馬海峽、南至馬六甲海峽的廣大海域,也可對日本、菲律賓、澳洲及亞洲大陸的所有國家實施戰略威懾。圖為從關島起飛的B-1B戰略轟炸機。據共同社5月3日報道,駐沖繩美海軍陸戰隊擬於2024年10月至2025年3月期間開始移防關島,耗時約一年半完成。建設中的陸戰隊新基地名稱將為“布拉茲軍營”。美軍訊息人士透露,移防關島的美海軍陸戰隊員預計約為5000人,其中約1700人常駐關島,其餘的是每半年輪換一次的部隊。不過,根據特朗普政府的國防戰略和明年美國總統選舉的結果,移防計劃也可能推遲或變更。圖為關島美國海軍陸戰隊基地。村雨級是日本海自的第三代驅逐艦,滿載排水量6200噸、全長151米、最高速度30節,乘員165人;裝備Mk 41垂直髮射系統16具,可發射SSM-1B反艦導彈、RIM-162“海麻雀”導彈等;並裝備OPS-24型3D對空雷達、OQR-1拖曳聲吶等偵搜、電戰系統;可搭載SH-60K直升機一架。村雨級同型艦共列裝9艘,首艦“村雨”號(DD-101)於1996年3月12日服役。圖為參加美日澳韓四國軍演的“有明”號。朝日級是日本海自的秋月級驅逐艦的衍生型,滿載排水量6800 噸、全長151米、最高速度30節,乘員200人;武器裝備有1門Mk 45 mod4艦炮、2組4連裝90式反艦導彈(SSM-1B)發射器、4組Mk 41垂直髮射系統(32管)、2門方陣近迫武器(CIWS)等;以及OYQ-11先進戰術處理系統(ACDS)、OPY-1多功能雷達、MK-36 Mod12 等偵搜、電戰系統;可搭載1架SH-60K直升機。朝日級驅逐艦為秋月級的低價戰力補充方案,未來幾年日本海自將以增產8200噸級導彈驅逐艦以及3900噸級護衛艦計劃為主,故本級艦增產空間不大。朝日級現有2艘在役。首艦“朝日”號於2018年3月7日服役,2號艦“不知火”號(DD-120)在2019年2月27日投入現役。圖為參加四國軍演的“朝日”號。圖為2019年4月18日在印度洋水域合作部署期間,美國海軍阿利.伯克級導彈驅逐艦“普雷布林”號(DDG-88)和澳洲皇家海軍阿德萊德級導彈護衛艦(HMAS)“墨爾本”號(FFG-05)正在編隊巡航。阿德萊德級為澳洲海軍版佩裡級導彈護衛艦,該級共建造6艘,其中4艘由美國建造,最後2艘有澳方自行建造,現役5艘。該級艦滿載排水量4100噸,航速29節,船員184人;武器裝備有1門“奧托.布萊達”76mm /62倍口徑艦炮,1座20 mm Mk-15 Phalanx CIWS近防系統,1座Mk-13導彈發射系統(配備“標準-I/II”艦空導彈或“捕鯨叉”對艦導彈)等;可搭載2架S-70B 反潛直升機。圖為參加軍演的“墨爾本”號。澳新軍團級護衛艦,是澳洲與紐西蘭聯合開發的多用途護衛艦。本級艦滿載排水量3600噸,憑藉MEKO200的模組化造船技術,艦上擁有完善武備,艦首配備一門127mm美製Mk45艦炮,B炮位安裝兩具四聯裝MK-141“魚叉”反艦導彈裝置,艦舯可安裝2組八聯裝MK-41垂髮系統,艦尾有直升機平臺及機庫。該型艦現有10艘,其中2艘屬於紐西蘭,首艦“安扎克”號(FFH-150)於1996年5月18日在澳洲海軍服役。圖為駛過悉尼歌劇院的“帕拉瑪塔”號。圖為5月24日,參加美日澳韓四國西太平洋聯合軍演的“帕拉瑪塔”號(FFH-154)。忠武公李舜臣級是“南韓驅逐艦實驗”(KDX)計劃的第二階段,該級艦擁有戰區防空導彈系統,主要任務為艦隊防空。現有6艘艦在役,艦名均以南韓史上君王、名將名為命名準則,首艦“忠武公李舜臣”號(DDH-975)於2003年12月2服役。圖為“忠武公李舜臣”號。忠武公李舜臣級滿載排水量5500噸,全長150米,最高速度29節,乘員300人。其武器裝備有1 x Mk 45 Mod 4艦炮、32單元 Mk 41垂直髮射系統(配備SM-2和ESSM導彈、反潛火箭和“戰斧”巡航導彈)等;STIR-240雷達;SLQ-200(v)5K SONATA電戰系統;可搭載“山貓”反潛直升機1-2架。圖為參加美日澳韓聯合軍演的“王建”號,該艦於2006年11月10日加入南韓海軍現役。圖為“王建”號與美國海軍“華盛頓”號(CVN-73)航母展開聯合軍演資料照片。圖為美國海軍油料補給艦“拉帕漢諾克”號(T-AO-204),該艦隸屬軍事海運司令部。圖為正在西太平洋參加美日澳韓四國軍演的“拉帕漢諾克”號和美軍驅逐艦。圖為美國海軍乾貨補給艦“理查德.伯德”號(T-AKE-4)。該艦隸屬軍事海運司令部,正在為“普雷布林”號導彈驅逐艦提供海上補給。據日本海上自衛隊23日介紹,海自艦艇已與美國、澳洲和南韓海軍在美屬關島周邊海域和空域開始實施首次聯合訓練。海自聲稱,這也是自2018年12月南韓海軍艦艇向日本自衛隊飛機照射火控雷達事件發生後,日韓第一次一同參加正式軍演。圖為在西太平洋海域參演的日本海自“有明”號(DD-109)驅逐艦。圖為5月24日,美日澳韓四國參演艦隻在西太海域編隊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