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學習力教育視點觀察

    打罵不是一種好的教育方式,對於叛逆期的孩子來說,更是如此。有的時候,孩子表現出來的叛逆,並不是為了事件本身,可能很多的時候是針對的是家長處理事情的態度。

    舉個簡單的例子吧,剛過完春節,很多孩子在拜年的時候,可能不太願意跟長輩打招呼。這時候很多的家長就會責備孩子,怎麼這麼不懂事,一點不尊重長輩。這種時候,孩子的心理肯定是逆反的,這個時候她越會不願意跟長輩打招呼。但如果這個時候你告訴孩子,比如爺爺非常愛你,為你準備了很多好吃的,有這樣疼愛你的爺爺,真幸福。如果你以後見到爺爺,能主動的打聲招呼,相信爺爺也會非常開心,有這麼懂事的孫子(或孫女)。這樣幾次引導以後,孩子自己也會覺得挺對不起爺爺的,就會很自覺的主動跟爺爺打招呼了。有很多人形容孩子是順毛驢,其實我們成人何嘗不是如此。比如夫妻之間的爭執,換一種溝通方式,不但不會起爭執,夫妻關係還會更加融洽。很多的夫妻意見有分歧,喜歡用吵架的方式來解決。但是智慧的夫妻可能一句俏皮話,一句幽默的話,就可以讓對方感知到自己的錯誤,既不傷對方顏面,又能讓對方進行反思。

    家長朋友一定要明白教育是引導,而不是壓制。如果採用壓制式的教育,那麼遲早有一天你會壓不住孩子,因為孩子總會長大的。

    所以孩子叛逆,基本上都跟我們家長的教育和溝通方式息息相關。

  • 2 # 看見彼此

    首先我想說打孩子是父母教育最無能的表現。“叛逆期的孩子,好話說盡就是聽不進,該不該打?”這一句話裡面蘊含了作為父母教育理念的諸多無知。

    第一 對於叛逆期。 所謂“叛逆期”通常就是指的青春期。而之所以說它是“叛逆期”,那麼就應該明白“叛逆”是孩子在這個成長階段的典型特徵。是孩子在這個生理時期的正常心理。因為青春期作為人生的重要階段,是孩子擺脫父母的依賴走向獨立成長的重要時刻。這個時期的孩子有著極大的自我意識和成長的渴望,需要更多的去迎接成長帶給他的挑戰,而在擺脫對父母依賴的同時,要感受自己面臨這種挑戰而帶來的恐懼和無助感。因此這個時候的孩子更需要尊重、理解和支援。而不是聽父母的話,按父母設定人生軌跡去走,應該去體驗,去嘗試獨立。如果父母要孩子聽話、順從,將會打擊孩子走向獨立的信心和勇力,今後對父母形成更深的依賴,而失去獨立成長的機會。父母的多度管制很大程度上是害怕孩子在這個時候犯錯,但我要說與其這個時候在小的事情讓孩子嘗試受挫,也好過到孩子成年以後在就業,婚戀等人生大事上,沒有獨立選擇和承擔的能力,最終成為一輩子依賴父母的啃老一族。

    第二 對於“好話”。什麼是“好話”。作為父母而言肯定認為“為孩子好的話”就是好話。我相信,這裡面的“好話”一定有些是好的初衷,但不否認,有些“好話”是不是父母為了滿足自己需要的一種假象呢?打個很簡單的比方,有時候父母逼孩子學這樣或那樣的才藝特長,然後讓孩子在外面展示,表面是為孩子好,鍛鍊孩子的表現力,提高孩子的自信心,但是如果孩子自己不情願,那實際上是不是父母為了滿足自己的心理需要,而不是為了孩子的需要呢。孩子作為一個人的感受有沒有被尊重?另外,還有一類類似於人生經驗和價值觀“好話”,我想問一句,你能說你的人生經驗和價值觀就一定是正確的?況且孩子如果自己沒有感受和體會,去積累自己的人生經驗和形成自己的價值觀,你這種填鴨式的教育,孩子能接受和理解嗎?

    第三 聽不進,就打。 人的意識是最不能強迫的,本身這種強迫別人接受的方式就是錯誤的溝通與交流方式。要想辦法及時糾正和改進,尋找有效地溝通渠道。而不是強迫不了意識,還要用暴力去叫對方妥協,那樣只會換來更多的對抗,讓孩子更叛逆。從而失去建立有效溝通的機會。

    作為父母更多地應該學會傾聽這個時期孩子的感受,理解並尊重他們的感受。當他們感受到被理解的時候,孩子會樂意講出他們的困惑,這樣你可以正確給予孩子需要的幫助,讓他們在你的幫助下,順利地走出青春期迷茫,而不會因為“錯位的溝通”,形成更多的叛逆與對抗。

  • 3 # 忄鳶

    謝謝邀請。不該打,越大會越叛逆!我記得我看過這樣的一個影片:有一個孩子犯了錯誤,應該是偷東西很嚴重,但是父親的教育方式和普遍都不一樣。爸爸讓孩子拿著木棍,自己趴在桌子上,然後非常大聲而且氣憤的和孩子說,子不教父之過,你偷東西是我之前沒有教育好,沒有告訴你,是我的錯,我就要挨罰,然後讓孩子打他,孩子就拿著木棍傻傻的站著!這樣過了一會,爸爸說了但是孩子沒有打,爸爸就搶過木棍自己打自己的背,然後說這次是我沒教好你,沒有告訴你,是我的錯,這次你犯的錯你老爹給你承擔,如果我這次告訴了你,下次你還犯,就絕對沒這麼輕鬆了!故事到這裡結束了!我相信孩子以後不會再犯這個問題了!孩子叛逆或不聽話最根本原因在於父母自己!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做父母的要學會靜坐長思自己過,我相信你的孩子一定會更尊敬崇拜你

  • 4 # 二胎全職媽媽親子

    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適當的打一打只有好處沒有壞處。什麼千篇一律的不能打孩子的理論知識永遠教育不出有出息的孩子。

    對於一些原本就聽話懂事內向的孩子,偶爾堅持自己的想法做法,是孩子自我長大所必須經歷的,可以放手讓孩子去犯錯,孩子意識到自己錯了後,會留下深刻教訓引以為鑑。儘管有時犯下的錯,令父母傷透腦筋,但事後循循誘導耐心教育,孩子自此以後就會小心謹慎行事。

    而對於調皮搗亂的外向孩子,手腳停不下來,想到什麼就去做,不顧後果不吸取教訓。好話孬話說盡了,聽進去了,可是下次遇到重樣的情況壞毛病又重犯。怎麼教育都不改掉不了壞習慣的孩子,適當的棍棒教育有利於孩子的成長。讓孩子明白父母是有忍讓底線,讓孩子清楚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重樣的錯誤,是要承擔責任與後果的。如果不給予孩子深刻的教育,要是錯誤傷害到了無辜的別人,想挽救都一切晚了。

    對於人見人厭的熊孩子,說白了就是缺少了嚴厲的教育。父母寵孩子要有底線和原則,如果孩子犯的錯已超越了底線,打孩子是沒有商量的。孩子之所以屢教不改,就是因為孩子還沒體會到後果,沒考慮到所做所為需要承擔責任。家長透過打孩子來進行嚴厲的教育,首先要讓孩子清楚為什麼要捱打,狠狠的抽完孩子後,要找孩子好好總結犯錯的代價,然後良苦用心的讓孩子換位思考,如果TA的孩子犯下同樣的錯,TA會如何處理。

    中國有句古話:棍棒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材。有些孩子目中無人,為所欲為,打一打才能降住其囂張氣焰。有些叛逆期的孩子已經學會揣摩父母的信奉不打孩子心理,大不了就是被罵一通被訓一頓,所以對犯下的錯採取無所謂的態度。適當的讓孩子承擔犯錯的代價,更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 5 # 媽媽充電屋

    打孩子的家長都是無法管理好自己情緒的人。無論孩子是否是叛逆期,都不能成為打孩子的藉口。

    發展心理學認為,孩子成長過程中,會經歷兩次比較明顯的叛逆期。第一次是在2-4歲,部分孩子會提前到2歲,也就是傳說中的Terrible Two。第二次叛逆期是在青春期,10歲到15歲之間。

    這兩次叛逆期都有其形成的特定原因。第一叛逆期,是孩子自主意識的增強,自理能力的提高,孩子會想要行動的自主權,孩子有“長大感”。第二逆反期,孩子更多想要的是平等自由等思想上的自主權,孩子有“成人感”。

    叛逆期不是一定會有的,如果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能充分理解孩子,給予孩子必要的自主權和自由,孩子會平穩的度過,因為沒什麼可抗爭的。

    回到“叛逆期的孩子不聽話,該不該打?”的問題上來。為什麼要聽話?聽誰的話?不聽結果會怎樣?

    這一連串的問題,其實就是這個問題的答案。

    為什麼要聽話?

    因為我是你爸是你媽,所以你必須聽話?這是家庭的強權觀念。聽話,被認為是好孩子的標記。但聽話真的好嗎?我們一直想要孩子有創造力有想象力,一個完完全全聽話的孩子,只能看父母意願的複製品,哪裡來的創新呢?

    聽誰的話?

    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老師,誰的話都要聽嗎?家庭成員意見不一,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理念衝突,該聽誰的?

    不聽話會怎樣?

    後果是什麼?如果沒按媽媽要求穿秋褲,最多冷一些。如果沒聽爸爸話私自開車出去玩,後果好像更嚴重。

    所以,父母可以明確自己的原則和底線,涉及到安全問題的,道德倫理問題的,是非善惡問題的,不能有絲毫讓步。其他的,大可以給孩子更多的自由。

    孩子要看電視,家長可以控制好時間,至於看什麼 跳著看還是連著看,完全可以讓孩子做主。

    很多時候,父母會打著“我都是為你好”的名義強迫孩子做這做那。我們這一代,剛剛擺脫了被父母逼婚,“媽媽覺得你冷”的時代,就開始用“過來人”的身份向孩子傳授生存之道,“不聽我的你會後悔,我都是為你好。”是不是很耳熟呢?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想想自己的叛逆期是什麼狀態,也許能幫助你理解孩子。越管制,越叛逆。更何況動手打孩子,完全是在給孩子提供一個錯誤的模板,可以用暴力解決問題。不但不能解決孩子叛逆期的問題,還會引發更嚴重的問題,得不償失。

  • 6 # 深圳怡寧心理健康

    請不要把孩子的叛逆期拿來當藉口,一個好的家長是不會用暴力解決問題的。

    每個孩子都會犯錯誤,都有迷茫的時候,你說的好話他可能聽不進去,那你是不是該換一種方式?或者你所謂的好話太深奧,孩子理解不了?

    不可否認,這樣的孩子確實很讓人頭痛,而你把主要焦點都放在了讓你頭痛上,怎麼解決問題卻不考慮,只覺得用暴力才可以解決。

    我相信你在平常生活中,除了對孩子說過好話,也出現了惡言惡語。

    暴力教育對一個孩子來說,是毀滅性的;而語言暴力對於一個孩子的傷害,更甚。教育的目標,首先是讓孩子成為一個人格健全的人。弱者才使用暴力,好的家長只會給予孩子更多的愛與包容。

    你應該懂得使用有效的言語教育他,語言是有能量的,積極的溫暖的語言能讓孩子變得自信、樂觀,而攻擊性、傷害性的語言可能毀掉孩子的一生。

    語言暴力在孩子心中造成的傷害,有時候,不亞於一場車禍。

    瞭解孩子的內心,學會有效溝通吧!

  • 7 # kally

    一說到這孩子啊,唉,有時候想想真想塞回去。太氣人了。

    現在孩子還小剛上幼兒園就已經挑戰我的極限了。每天早上起來那個慢啊,越著急他越慢,不上學的時候他就睡不著了,真是氣的肺都炸了。

  • 8 # 木沐mu

    肯定不能打啊,打也解決不了問題,或者只能處理暫時的表面的問題。叛逆期的孩子,都是越說越不想這樣的。我讀書那會兒,媽媽讓我寫作業,我偏要看電視,其實我自己本身是願意寫作業的,但是她這麼一說,我就特別反感,就想對著幹才爽。

    叛逆期的孩子大概是最討厭被安排,別人安排,本來想做的都不想做了。所以最好是少直接說一點,別直接說要怎麼樣怎麼樣,不要怎麼樣怎麼樣,比如說要好好讀書,不要再看電視了等。儘量描述狀態,比如想叫孩子去睡覺,不要直接命令式的要他去睡覺,可以說幾點了,他就知道你的意思了。只描述狀態,至於採取什麼行動,讓他自己決定,這樣他也不會覺得被安排,也不會那麼反感了。

    叛逆期的孩子其實也很不容易,在一個想長大卻還沒長大的年紀,缺少自由,也有很多想做而沒辦法做的事。儘量還是少限制吧,給孩子多點空間。孩子的想法不一定就是錯的,父母的想法也不一定都是對的。和孩子以平等溝通為主,不要說教,命令。

  • 9 # 薛永明7

    這個時期的孩子用打的方法來教育是不行的,要從孩子心理上去了解孩子,說服孩子,教育孩子,用打的方法永遠打不出好孩子來的,反而起反作用。

  • 10 # 情感心理室

    我認為打孩子起不到作用反而會適得其反,打孩子會讓孩子口服心不服,他可能會變本加厲地髒出一些事以此報復父母的體罰,既傷害孩子的心靈也讓親子關係變得緊張疏遠。

    父母應該冷靜對待孩子的叛逆:1、父母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總是衣服高高在上的姿態,平等的對待孩子,引導好過說教。

    2、父母要尊重孩子,有時候也要多聽聽孩子的想法,不隨意給孩子貼標籤,更不能一味的指責孩子,父母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不以大人的眼光衡量孩子。

    3、給孩子立規矩,無規矩不成方圓,對孩子來說更得立規矩,但規矩一定要在孩子能接受的範圍之內,最好跟孩子一起立規矩,有了規矩就必須遵守,當然,父母要和孩子一起遵守規矩,不能只專制的要求孩子。

    4、孩子有時候不聽話不如讓他適當承擔後果,比如,孩子在冬天要吃冰激凌,說了很久他都不聽,那不妨讓他吃一個,等到拉肚子了再告訴他這就是冬天吃冰激凌的後果,這樣以後他不用你說都知道冬天不能吃冰激凌了。

    教育孩子要懂得變通,這個方法行不通就換一個,孩子不必對父母言聽計從,他們有自己的想法,父母要對孩子多一些寬容,少一些挑剔,才能幫助孩子度過叛逆期。

  • 11 # 李光超13385337566

    既然知道是叛逆期,打孩子會管用嗎?孩子到了青春期叛逆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因素,一個是來自學習的壓力,一個是來自身體各方面的變化,讓他們感覺自己已不在是孩子。想要讓他們順服我們的管教,就要以理服人。打孩子是最無知父母乾的事,打只會讓孩子更加的叛逆,走進孩子的內心,和孩子好好說話。做講道理的父母,不要和孩子起爭執,即使他們的想法是錯的,只要不是太離譜,就讓他們去做,當他們失敗後,自然明白父母的不易。

  • 12 # 糖紙吳柿子

    你說的叛逆期,到底孩子是多大?我認為孩子如果在小學間斷,打是起作用的,等孩子再大一點,開始打已經遲了,反而越打越叛逆。如果你實在沒有好的“溫柔”一點兒的教育方法,想運用戒尺教育孩子,我認為可行,但是這戒尺用的越早越好,小時候打,長大就不用打了,你已經教育出來了。既然小時候沒打,大了也就不用再開戒了。

  • 13 # 起啥名都重複

    我家孩子小學四年級,我感覺現在也在叛逆期,有時把我氣的牙癢,真想把她揉吧揉吧扔在垃圾桶,可是打不能解決根本問題,道理還是要講的,然後再看她的態度,睜一隻眼閉一眼讓事情過去就行了,明知道她是叛逆期,再和她一般見識,不是兩敗俱傷嘛!當父母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 14 # 半緣47

    叛逆期的孩子,好話說盡就是聽不進去,該不該打?我的回答是,千萬不能打!你必須注意孩子在叛逆期是你越說他越不聽你的,你讓他朝東他偏朝西,你讓他吃稠他偏喝稀,處理不好孩子的叛逆期會把孩子的一生毀了。打,有時會把孩子打的離家出走,對待叛逆期的孩子是個頭疼的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總決賽G3,詹姆斯帶球撞倒庫裡,為什麼吹庫裡犯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