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公子k

    其實這是一個簡單的問題,但是很不好回答,以下說說我個人的見解:

    想明確知道誰養活誰,我們先弄明白兩者之間的關係很重要。

    一方是老闆,一方是工人。老闆可以改變工人的人生和前途,工人給老闆創造效益,但不能改變老闆的人生和前途。

    老闆是有錢人,為了更多的錢,所以僱了一幫工人。沒有這一幫人,老闆生活照樣很好。

    工人是沒錢的人,失去工作生活品質會明顯下降。所以,工人更迫切需要老闆。

    總結:是老闆養活著一批工人,並從他們身上得到利益。工人為了生活,為老闆創造了財富。

  • 2 # 職場老郭

    這問題在大多數人來看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商業的本質是交換,員工用工作付出與老闆交換工資,反之亦然。

  • 3 # 漢明167786202

    謝謝邀請!我不想再討論讀書時的《政治經濟學》裡什麼“經濟危機”、資本家剝削工人的剩餘價值等。我覺得老闆僱傭、聘請的工人之間是互相依賴、又互相對抗的矛盾關係!老闆掏錢進行前期投資、購買生產裝置和生產資料。然後聘請工人為其進行生產,支付工人的工資,為員工購買各種各樣的社保、醫保、安保等,並根據規定發放各種型別的福利、待遇等。從這方面來看,是老闆養活了工人!

    工人們努力地工作,把生產出來的產品交給老闆,由老闆負責把產品送到市場售賣,出售後交納各種各樣的稅、費後的利潤所得歸老闆所有。從這一點來說,又是工人養活了老闆!

    無論是老闆,還是工人,他們之間是互相依賴、又互相排斥的關係,沒有老闆,就沒有工人,沒有工人,老闆一個人也不可能單獨進行生產!所以,嚴格地說:既是老闆養活了工人,也是工人養活了老闆!

  • 4 # 千島胡

    首先,我來說說這裡所表達的“養活”:社會自然人創造生活資料和生活費用使自己存活下去。

    其次,我的觀點:既不是老闆養活了員工,也不是員工養活了老闆;雙方雖然互相利用,相互依賴,但是歸根結底還是自己養活了自己,只不過雙方的投資方式不一樣罷了。

    老闆的骨子裡有一種“領袖”情結。他們運用自己的知識、技能、社會關係和涵養並投入一定的資金開始創辦企業,透過租賃廠房,購買裝置,招聘員工,經營管理,生產產品,開拓市場,出售產品,以求賺取利潤。

    利潤的得來十分不易。老闆從小到大,進行了教育投資、積累原始資金、積累社會人脈等等準備,逐步才能達到做老闆的資格。然後再注入資金創辦企業以搏盈利。在此期間,還要除去辦企業的各項費用、產品的成本、稅金、徵費、員工工資等等費用,最後還要銷售順利才能得到利潤,具有很大的風險性。

    這期間,雖然工人參與了生產活動,並且也創造了勞動價值,但是員工的工作過程,因為老闆發其工資,等於已經花錢購買了勞動力。有的人會反駁說,員工創造了“剩餘勞動價值”,老闆發的工資只是所創造勞動價值的一部分,其餘的都被老闆“剝削”了。

    我就想說,員工的全部勞動時間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叫"必要勞動時間",用來再生產員工的勞動力價值,另一部分叫"剩餘勞動時間",用來創造新的價值;員工在剩餘勞動時間所創造的新價值,就叫剩餘勞動價值;剩餘勞動價值本來是員工勞動的產物,應歸員工所有,但是卻被老闆憑藉對企業的所有權無償獨佔,這就是老闆剝削員工發財致富的秘密。但是,如果老闆另給加班費、獎金的又要除外了。

    員工在入職之前,也注入了相當的投資才能達到就業的標準。他們在老闆的企業裡打工,提供了自己的體力、腦力、情感和時間等,透過勞動掙取薪酬,沒有依賴老闆的施捨,完全是自己的勞動所得。有些企業主為了扶持殘疾人就業,為殘疾人提供適合的工作崗位,或者是半工半養,那麼這種型別就帶有點“養活”的意思了。

    終上所述,一般的企業,老闆靠企業創造的利潤髮財,員工靠工資收入養活自己,不存在著誰養活誰。

  • 5 # 長金老者

    謝謝邀請。首先說一下我下面的回答不涉及生產關係方面的問題,只是從一般角度就事論事的分析,如果有毛病,還請大家指正。首先要明確財富是如何創造出來的,理論告訴我們包括三要素,就是勞動者,勞動工具,勞動物件。事實也是如此,試想這三樣缺了那個能產生勞動成果呢?那就分析一下在三者中大家都提供了什麼吧。勞動者提供了勞動力,投資方提供機器裝置生產線場地廠房,在此基礎上,製造產品,比如汽車,洗衣機等等。產品賣出去,價值實現了。(請注意在這裡把生產過程中的技術組織管理銷售等都抽象掉了,因為它不影響問題的結論。)我們再看實現後的價值是如何分配的,工人得到了工資,用以維持家庭生活和培養後代,老闆(投資人)得到了利潤,用於生活消費和再投資,當然在現代社會中政府得到了稅金,用於國防建設公共開支。(按照剩餘價值理論,工人得到的工資不是他所創造的全部價值,很大一塊被資本家佔有了,但現在我們不討論那些。)從以上分析看,能說誰養活誰了?在整個財富創造過程中,離開哪一方都不行。工人具備勞動力,可光憑雙手如何創造財富?老闆蓋了廠房置了裝置,沒有人去勞動也是廢物一堆。因此兩方是互依互存的關係,僅從生產過程講不存在誰養活誰的問題。這問題產生在分配方面,就是創造的財富歸屬問題。我個人認為,在現在的社會條件下,老闆創造了就業機會,工人的勞動使資本增殖,如果資本再次投入到生產中,那就是共同推動了社會發展和進步。

  • 6 # 管理之道

    到底是老闆養活員工還是員工養活老闆?不同的立場會有不同的答案。而老闆們肯定是最理直氣壯的,所以在現實中大家都會聽到老闆說 “我養活了你們”,而員工不會這麼說。這些老闆通常都是比較蠻橫的,就像下圖中的這一個老闆。

    不過,我現在幾乎沒聽說還有哪個老闆會說 “是我在養活你”了,尤其是這幾年的用工荒,使老闆認識到員工是公司很重要的資產。

    如果僅僅對公司的貢獻來說,這個是很難比較出到底是員工的大還是老闆的大,雙方都能找出很多支援的證據。這是一個沒有結果的爭論。

    但是,如果從個人承擔的風險與責任這個角度看,無疑是老闆大的多。一方面對老闆來說,他的投入巨大,無論是金錢還是精力,而員工只是貢獻自己的體力與知識。另一方面,老闆面臨承擔的後果很嚴重。如果公司垮了,對老闆是實在的巨大損失,而員工只是失去了一個工作與一個機會。這時員工可以再找一個工作,而老闆往往就很難翻身,尤其是在法治健全的西方國家,公司破產對老闆是噩夢。

    可是,這些只是說明老闆的風險大,不等於說是老闆養活了員工。這兩碼事不能混為一談。

    其實,客觀地看,老闆與員工是相互依存的關係,也不存在誰養活誰。不管是老闆還是員工,大家都是在 “工作”,而且是靠自己的能力工作。尤其 在現代社會,講究人人平等,這裡的平等是人格尊嚴。老闆與員工的財富與地位會差距越來越大,但人格是平等的關係。

    所以,養活,這個詞,在這裡內含貶義,有歧視員工的意味。老闆在工廠用這個詞與員工溝通,必然會引起員工的不適與對抗,這對其自身是不利的,聰明的老闆都不會用這個詞了。

  • 7 # 西溝貝勒

    說說個人觀點,可以從三個方面或者是角度來分析問題!

    第二方面:是員工角度出發,老闆有工廠,但得需要工人來幹活,出產品,然後老闆才可以有產品出售,才有錢賺,工人給老闆創造了利潤,沒有工人,工廠也幹不起來,老闆不可能自己都幹了,所以是工人在養著老闆!

    第三方面:從一個局外人看,其實沒必要分那麼細,所謂互助互利,各有付出,各有回報,你依賴我,我依靠你,少了誰也不行,缺一不可,是一個整體組合,明白了吧!

  • 8 # 影視芒果

    首先先表述一下個人的觀點,作為一個工廠,你給老闆打工,老闆發薪水給你,形成了一個相輔相成的關係,單看,似乎是這個樣子,但實際情況是什麼樣呢?

    很明顯,還是老闆養活了你,古人語: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只要公司不倒,你就永遠處於一個被包養的狀態,只不過付出的形式不一樣。

    但是又說了,我不讓他養活,我可以不做,回頭好好想想,不被他包養又是另一個。有什麼區別呢?所以說從一定意義上說,說老闆在養活你。

  • 9 # 大吉胖斧

    工廠裡,是老闆養活員工?還是員工養活老闆?這個問題各有個的觀點和看法。

    “工廠”,老張理解這個工廠是勞動密集型工廠,例如富士康生產線、包裝廠生產線、製衣廠等等。

    一般員工認為我給工廠做很大的貢獻,公司給開的工資太低了,沒我們給工廠打工做事,你老闆不就得關門嗎?你老闆是再剝削我。就連李嘉誠都認為是員工養活了公司。

    其實,不然,現實很殘酷。現在在工廠裡(勞動型工廠),雖然有個別老闆任意處罰員工盤剝員工,但就是老闆養活了員工。老闆有錢有資源、有關係人脈,也有管理、組織能力。老闆選好專案產品投入資源開工廠並搞定生產和後期的銷售。給打工者提供大量工作崗位,而打工者只是提供自己的勞力。從貢獻程度上來看,老闆的貢獻很大。你覺得收入少了虧了,完全可以離開這家工廠,但你離開工廠,工廠照樣正常執行老闆依然是老闆,依然豪車豪宅。而你如果不能及時找到工作的話,只能去吃土去喝西北風。

    世界上的人太多了,少你一個不少多你一個不多,你走了會有下一個頂上你的位置。就算工廠員工全部離職,最多工廠停工個把月再重新招人重新培訓上崗,勞動型的工廠又不是需要多高深的技術,停產幾個月老闆也就虧點錢而已。

    所以,要想工廠離不開你,你就要有別人沒有的能力,比如強大的管理能力,你一走就能帶走這個工廠一半的員工。或者你有專業的技術,工廠的裝置只有你一個人會修。沒這些能力技術,你作為工廠裡生產線上的普通賣力氣的員工,還真沒本事說出員工養活老闆的話。

    所以,在勞動型的工廠裡,就老闆養活員工。想要不再受老闆剝削,那就學習技術學習能力,從體力勞動轉向腦力勞動,或者自己創業,從小店做起,自己就是老闆,就不再打工受人剝削了。

  • 10 # 黃蜂二師兄

    我們總是需要一個公平的環境,其它的誰靠誰都是小事!

    一百個人只會有一兩個老闆,而老闆只有提供員工力所能及的工作,員工個體掙的是小錢,但相比老闆掙的錢員工掙的錢只是其中的產品成本的一部分,而老闆要用賺來的錢投資新產品即開發,掙更多的錢,掙未來的錢!

    老闆重要嗎?就拿微軟來說,比爾蓋茨的股份經歷過多次大起大落,有次反壟斷法要將微軟一拆為二,股東紛紛拋售手中股份,而比爾蓋茨卻挺了過來,他掙的是冒風險的錢,未來經濟競爭更激烈,如果給你一個企業搞不好就要傾家蕩產你會接嗎?所以各人有各人的命,拿他的位置給你換,你還未必願意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職場女性的成功秘籍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