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經常用了

    大吉嶺的原住民—— 絨巴族。絨巴族,被印度人稱為雷布查人,主要分佈在錫金,亦分佈於不丹西部、尼泊爾東部以及印度的西孟加拉邦。操絨巴語。

    直到19世紀初,大吉嶺附近地區一直輪流由尼泊爾和錫金王國統治,只有少數幾個雷布查人的村莊。

    1828年,一個英國東印度公司官員的代表團在前往錫金的途中,在大吉嶺停留,選中此地作為英國士兵的療養地。 [

    1835年英華人割據大吉嶺和蘭吉德河以南的地區。東印度公司與錫金簽訂了租約。東印度公司的亞瑟坎貝爾醫生和羅伯特納皮爾中尉負責在此建立一個山中避暑地。

    從此以後,英國殖民者鼓勵大批尼泊爾人俗稱廓爾喀人,移居錫金南部,被稱為錫金―尼泊爾人。他們砍伐森林,開墾稻田。

    1841年,英華人在大吉嶺建立了茶葉實驗種植園。實驗的成功,使得在19世紀後半葉,茶園遍佈該鎮附近各處。 大吉嶺成了印度著名茶葉產地。

    1849年,英國與錫金國之間發生衝突事件,數年後,大吉嶺被英印帝國佔領。

    以來自尼泊爾的移民廓爾喀人為主體,在廢墟上重建了建築物,恢復了茶園。 蘇格蘭傳教士為英國居民建立了學校建築和福利中心,為大吉嶺發展成著名的教育中心奠定了基礎。

    1861年迫使錫金簽訂條約,將錫金置於英國的控制之下。

    1881年,大吉嶺喜馬拉雅鐵路的開通,加快了這一地區的發展。

    1887年,英國強佔錫金,並派駐專員。

    1890年2月27日,中國清廷派駐藏幫辦大臣升泰與英國駐印度總督蘭斯頓 在加爾各答簽訂了《中英會議藏印條約》,共八款。主要內容為:清廷承認錫金歸英國保護。由此錫金淪為英國的“保護國”。

    1898年,大吉嶺被一次劇烈的地震所破壞,城鎮損失慘重,人口銳減。

    在英國統治下,大吉嶺地區起初是作為「非規則區」,相當於特區,開發區。(一種行政管理上的安排,在英屬印度其他地區通行的制度,並不應用於該區)。

    根據1905年孟加拉分治的安排,該地區屬於拉傑沙希管轄。

    1907年最早啟動在大吉嶺地區建立單獨行政單位的訴求。那一年,大吉嶺山民聯合會向英印當局提交了建立單獨行政單位的備忘錄。

    1917年,山民聯合會又向孟加拉政府及全印度政府提交了建立單獨行政單位的備忘錄,其中要求大吉嶺政區應包括大吉嶺專區和傑爾拜古裡專區兩個區域。

    1919年,大吉嶺地區成為一個自治區。

    當時,大吉嶺居民的精英分子是——每年夏天來此的英國統治階層、數目逐漸增加的富裕的加爾各答印度人、土邦的王公們和擁有土地的地主們,也開始來到大吉嶺,購置房產居住、旅遊、避暑等。

    該市作為一個旅遊目的地繼續發展,成為著名的「山中皇后」。 由於地處偏遠,人口不多,在印度獨立運動期間,該市並沒有重要的政治活動。只有在1930年代,曾經發生針對孟加拉總督約翰·安德森的一次未遂暗殺。

    1941年,山民聯合會再次要求將大吉嶺地區從孟加拉省獨立出來。

    1947年印度獨立後,大吉嶺被併入西孟加拉邦。大吉嶺山城和、噶倫堡以及氈帽地區的一部分,成立了單獨的行政區 。

    1980年以後,由於不同種族人口的增加,加劇了社會經濟矛盾,根據民族構成單獨成立廓爾喀邦的要求日漸強烈。

    大吉嶺地區位於西孟加拉邦喜馬拉雅山麓,是著名的大吉嶺紅茶產地,也是旅遊勝地。

    大吉嶺是該地區的首府和主要城鎮。大吉嶺平均海拔2,134米。

    該區的大部分,包括大吉嶺市鎮,都位於西瓦利克山脈,地表主要是砂岩和來自高大的喜馬拉雅山脈的碎石。

    土壤無法保持水分,並不適合農業發展。

    該區域陡峭的山坡失去了表層土,導致在雨季泥石流頻繁發生。由於地處南亞次大陸和歐亞板塊的分界線,地震也頻繁發生。

    周圍的小山被較高的山峰和遠處白雪覆蓋的喜馬拉雅山脈所環抱。在晴朗無雲的日子,還可以看見尼泊爾的珠穆朗瑪峰。

    大吉嶺周圍的森林是溫帶落葉林,有白楊、白樺、橡樹和榆樹以及常綠松類等高山樹種。密集的常綠林木點綴著城鎮各處,可以發現種類極多的蘭花。

    勞埃德植物園儲存了各種常見和稀有的品種,而帕德馬加·奈杜-喜馬拉雅動物園是該國唯一的保護和飼養喜馬拉雅瀕臨滅絕動物的專業動物園。

    由於對燃料和木材需要的增加,大吉嶺鎮和附近地區仍然面對濫伐森林的嚴重挑戰;

    同時,由於交通流量增大,空氣汙染也開始增加。

    西孟加拉邦女首長瑪瑪塔-班納吉宣佈,當地尼泊爾語區學校10年級以下,將強制以孟加拉語作必修課而引發民憤。

    謀求獨立有傳統:

    印度西部的印控克什米爾鬧獨立長達半個多世紀,如今東北部的廓爾喀人同樣謀求獨立。

    既往記錄顯示,印度多個組織亦曾以語言、種族或經濟利益為由,開展類似獨立運動,要求從較大邦中分離自治。

    型別:

    (廓爾喀民族解放陣線主席——古隆1964年7月17日出生)

    成立於2007年10月的當地分離勢力——“民族獨立運動組織(廓爾喀民族解放陣線)

    主要根據地:大吉嶺(暫屬印度西孟加拉邦)

    政治主張:

    要求從所在的西孟加拉邦分離出去,單獨成立一個“廓爾喀蘭邦”。

    印度廓爾喀民族主義政黨主席、大吉嶺山領導人古隆警告說,他將宣佈在印度聯邦內一個獨立的國家。

    影響:

    該事件或持續發酵,已經成為謀求成立自治邦運動的導火索。由於該地區地理位置敏感,恐對尼泊爾、不丹、孟加拉國等周邊國家產生溢位效應,影響地區穩定。

  • 2 # 相思在夜裡

    尼泊爾2008年以前還是君主制,2008年5月份正式成立尼泊爾聯邦民主共和國,一面與中國相鄰,其餘三面都與印度相鄰。尼泊爾的人口很少,國土面積也不大。

    印度和尼泊爾建交多年,兩國國界都是開放的,兩華人民可以互相走動的,所以說在印度的尼泊爾人很多,在尼泊爾的印度人也多。

  • 3 # 何由之

    印度和尼伯爾山水相連,邊境線很長,兩國貿易很發達,尼伯爾為農業國家,國內幾乎沒有什麼工業,工業品來自國外的比例相當高,說尼伯爾生產不出”一個螺絲釘”都不為過。尼伯爾是目前全球最不發達國家,在亞洲與戰亂的阿富汗是“哥們”。印度比尼伯爾強大的不是一星半點,外界覺得在印度有好多尼伯人討生活,事實可完全不一樣,相反,在尼伯爾有很多印度人,在印度卻很少有尼伯爾人。

    尼伯爾和印度在歷史上一直有很大的關聯性,尼伯爾雖然是佛教發源地,不過80%的尼伯爾人信奉印度教。如今兩國文化相同,信仰相通,語言相通,印度人去尼伯爾不是很難的事情。尼伯爾是個旅遊大國,國外遊客眾多。這是吸引印度人的最大選擇。他們到尼伯爾不是為了工作是“乞討”。因此,在尼伯爾看到的印度人很多。

    據瞭解,尼伯爾的邊境管理不嚴格,特別針對印度人,不用辦護照,僅憑身份證就能如願以償的到達尼伯爾。

    我們知道,印度是人口大國,貧富差距很大,全世界最大的窮民窟在印度而不是他國。於是不少印度人拖家帶口前往尼伯爾乞討,主因是看準了國外遊客。很多印度婦女帶著孩子,在景區附近乞討,讓外國遊客很不好意思拒絕。

    尼伯爾人——廓爾喀人系12世紀從印度移入的雅利安人與當地卡人的混血後裔。

    尼伯爾有30多個民族,從大的方面分主要是蒙古族和雅利安人。雖然民族不同,但尼伯爾人都信仰宗教,大約90%的人信仰印度教,其餘信仰佛教。

    宗教在尼伯爾人生活中佔據著重要位置。清早,人們就要到寺廟裡去朝拜。一年裡,尼伯爾50多個節日,其中大部分與宗教有關。

    尼伯爾寺廟林立,即有巍峨精美的著名寺廟,也有街頭小廟,據說在首都加德滿都就有3000座印度教寺廟。

    尼伯人一天兩頓飯,喝三道茶,悠然保持著傳通的生活方式。雖然人均收入不到800美元,可也其樂融融,物質生活極度饋乏,但他們的信仰堅定不移,所以,雖然印度比較富有,尼伯爾2400萬民眾不稀罕,到印度討生活的人很少,更別說去印度長期居留了,相反尼伯爾的印度人卻很多。

  • 4 # 尤溪大條面

    尼泊爾南部與印度毗鄰的地方為德賴平原,而且1600多公里的尼印邊界是開放的,兩華人民可以隨意往來。

    尼泊爾離不開印度的支援,印度向尼提供了大量援助,所以很多尼泊爾人在印度工作,在印度軍隊中有6萬多尼泊爾士兵,俗稱為印度廓爾喀兵。尼泊爾也有大量印度移民,對尼的經濟有很大影響。

    印度對尼泊爾的影響,可以說無處不在。尼印兩國擁有相同的宗教和文化。尼泊爾以印度教為國教,位於加德滿都的帕蘇帕堤廟,每年都有大量印度教徒前來朝拜。印度教對尼泊爾的影響是很深的,幾乎滲透到尼泊爾人生活的方方方面。

  • 5 # 周思明很二

    尼泊爾族在印度最主要的分佈區是北方邦、西孟加拉邦和“錫金邦”

    其中,錫金邦的人口75%都是尼泊爾人,這都是殖民時期被英華人拉來當勞工的。

    在西孟加拉邦的北部,如著名的大吉嶺產茶區,主要都是尼泊爾人,當地的尼泊爾人多有鬧事、罷工的行動,希望建立單獨的“夾可哈蘭邦”

    歷史上,尼泊爾於1791年向中國清朝稱臣內附,從此屬中國。[1]13世紀初,馬拉王朝興起,大力推行印度教。1768年,沙阿王朝崛起並統一全國。1846年,拉納家族依靠英國支援奪取軍政大權,並獲世襲首相地位,國王成為傀儡。1950年,尼人民掀起反對拉納家族專政的運動。特里布文國王恢復王權,結束拉納家族統治,實行君主立憲制。1960年,馬亨德拉國王取締政黨,實行無黨派評議會制。1990年,尼爆發大規模“人民運動”,比蘭德拉國王被迫恢復君主立憲。2001年,比蘭德拉國王在王室血案中遇害,胞弟賈南德拉繼位。2005年,賈在解散政府後親政。主要政黨結成“七黨聯盟”,與尼共(毛主義)聯手反對國王,並於2006年透過第二次“人民運動”推翻國王統治。2008年,尼舉行制憲會議選舉,選後產生的制憲會議宣佈成立尼泊爾聯邦民主共和國。[2][3]

    尼泊爾是多民族、多宗教、多種姓、多語言國家。尼泊爾語為其國語,上層社會通用英語。居民86.2%信奉印度教,7.8%信奉佛教,3.8%信奉伊斯蘭教,2.2%信奉其他宗教。[2]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給媽媽買保健品,有哪些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