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史努比說史
-
2 # 驛城異客憶鄉人
《百家姓》是一篇關於姓氏的文章,成文於北宋年間,其中有單姓,也有複姓,全文采用四言體,對姓氏進行排列,並且句句押韻。《百家姓》與《三字經》、《千字文》並稱為“三百千”,是古代少兒的啟蒙讀物。
據歷史文獻記載,中國姓氏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的母系氏族時期,最初的姓氏是為了區分氏族,作為特定的符號而存在。直到父系氏族時期,隨著制度的改變,貴族才開始有自己姓氏。之後,歷經時代更迭,當初的貴族成為百姓,一部分百姓上升至貴族地位,也擁有了自己的姓氏,慢慢的低層人民與高層貴族互相轉變,姓氏就開始變得普遍化。
至北宋初年,姓氏順序還是雜亂的,錢塘的一個書生給孩子編撰啟蒙讀物時,將常見的姓氏編成四字一句的韻文,這才有了《百家姓》,雖然沒有文理,但讀起來朗朗上口,易學好記,逐漸就流傳開來。因為當時處於宋朝,當朝皇帝姓趙,為了顯示出當權者的地位,趙字自然而然就排在了百家姓的第一位。
趙字排在第一位,並不意味著姓趙的人口就最多,王姓、李姓、張姓都曾在特定的時期佔據過人口第一位。不過,《百家姓》寫成之後,姓氏順序已經被所有人公認,也就再沒有做過調整了。
以前,在《百家姓》中趙姓是第一位,以後也還是這樣。
-
3 # 水滴紋繡
《百家姓》第一句:趙錢孫李。
第一個姓自然是——趙。
由來:
《百家姓》成書於北宋,宋朝是趙家的天下,皇帝老兒姓趙,趙姓理所當然的排在第一位。你一個寫書的,還是寫給小孩子的啟蒙讀物,你敢不把皇家姓氏放在第一位,你想弄啥。
再說點有意思的,《百家姓》一本如此暢銷的書,作者竟然不知道是誰。於是大家都在推斷,《百家姓》的作者很有可能姓錢,負責還有誰有資格排在第二位,跟在皇上屁股後面呢。
對此說法,你有何見教?
-
4 # 聆天聽雨
《百家姓》是一本關於中文姓氏的書,成書於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個,後增補到504個,其中單姓444個,複姓60個。
《百家姓》的次序不是按姓氏人口實際排列。“趙錢孫李”成為《百家姓》前四姓是因為百家姓形成於宋朝的吳越塘地區,故而宋朝皇帝的趙氏、吳越國國王錢氏、吳越國王錢俶正妃孫氏以及南唐國王李氏成為百家姓前四位。
《百家姓》採用四言體例,句句押韻,雖然它的內容沒有文理,但讀來順口,易學好記,與《三字經》《千字文》並稱“三百千”,是中國古代幼兒的啟蒙讀物,《百家姓》很具實用性,熟悉它,於古於今都是有裨益的。《百家姓》是中國獨有的文化現象,流傳至今,影響極深:它所輯錄的幾個姓氏,體現了華人對宗脈與血緣的強烈認同感。 -
5 # 煙雨蒼松
百家姓的第一姓是“趙”。由來是: 百家姓編於宋朝,而宋朝的皇帝姓趙,為了突出皇家,便把趙姓排在了第一位。
-
6 # 美玉的光彩
趙不是大姓,也不是多的姓。為什麼列第一,因為百家姓誕生於宋朝,宋朝皇帝姓趙所以排第一,因編寫者姓錢所以錢排第二,編寫者媳婦姓孫孫排第三,第四是李李才是第一大姓。
-
7 # 雅馨說事
百家姓第一個是李,《百家姓》第一個是趙。
雖然中國人口普查前幾位大姓是李、王、張,但《百家姓》的排序卻永遠是趙錢孫李、周吳鄭王……
人口普查、戶籍普查,大約10年就會進行一次,隨著人口數量的變化,姓氏排序或會發生變化,這是個動態的過程。
而《百家姓》是一本書,成書於五代十國或北宋初期,那個時候,趙匡胤基本統一了南方,江浙一帶的吳越國已經臣服。
吳越國王錢俶,為保一方安寧,他是個頭腦特別靈活的人,契丹人稱雄北方,也時不時向南侵擾,吳越國總是遣使朝貢,維持良好的關係。
五代十國,南方10個小國,各據一方,北方五個朝代,各佔一時。北方的五代時期,吳越國也都儘量搞好關係,潛心發展自己,他修堤壩抵禦海水,修佛塔穩定人心。
就算是南方相鄰的小國,他也會修好關係。南唐後主李煜和他相比,就差得多了,那是個文藝男,根本不關心國家治理,但李煜血統高貴,與吳越國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就在那個由動亂漸漸走向統一的過程,《百家姓》問世了,沒有作者的名字,或許,這就是吳越王錢俶授意下的一種集體執筆。
百家姓第一個是“趙”,並不是在全國範圍內進行人口普查的結果,而是因為趙匡胤已經成了天下霸主,他的姓當然最尊貴,理應排第一。《百家姓》不是北宋人寫出的,而是生活在吳越之地的人所編,這主要是巴結討好。
百家姓第二個是“錢”,很好理解,就是吳越王錢俶的姓,把趙匡胤的姓排成第一,第二被自己佔了,也是天下尊貴之姓了,要說趙姓是個大姓,錢姓可不是,能排第二,是政治因素。
百家姓第三個是“孫”,也不是大姓,為何能佔據第三?你猜,你再猜。原因很簡單粗暴,這是吳越王錢俶王后的姓。
百家姓第四個是“李”,就是李煜的姓了,畢竟人家也是皇親貴胄,又是天下有名的才子,理應尊貴。
那麼後面的“周吳鄭王”為何能佔據前八名呢?你猜,你再猜。原因很粗暴,這是吳越王錢俶寵妃們的姓。
哈哈,這可不是我胡謅,是《飽覽五代十國》中的講解。
回覆列表
所以單單從人數上來講,李姓應該是全國第一大姓。再從歷史淵源、對國家的貢獻程度、名人數量等等的來綜合看一個姓氏的實力,勝負就難分了,李王張劉都是可以一拼高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