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國人民很行1
-
2 # 厲兵
殲20上不上艦,是國家戰略意志決定的,跟起落架沒有一毛錢的關係。本文將一條一條反駁殲20上不了艦的謬論。
如果想搞一型人類有史以來最強艦載機,挑戰美國全球海洋霸權,那麼殲20不管有多貴,不管有多難產,都是必須要上艦的。強大的海殲20,不光是吊打美軍超級大黃蜂,把F-35捏爆都不是事兒。如果只想搞不對抗不爭霸的海軍,殲31跟殲15上艦就足夠了。
圖一:殲20上艦沒有任何技術障礙。
第一,起落架是是飛機的一個小部件。起落架從來不是阻擋飛機上艦的決定性因素。嫌殲20起落架細的話,加粗就完事了。歷史上從陸基戰鬥機改為艦載機的例子,多了去。先說美國吧,當年跟F-16競爭失敗的YF-17,本來就是個純種陸基戰鬥機。後來海軍要了YF-17,改一改,加強機身結構,加強起落架,就成功地變成了F-18大黃蜂戰鬥機。
對美國來說,加強機身和起落架,技術上是比較簡單的小意思。對蘇俄來說,略難些,但也能克服。比如蘇33就是從純種陸基戰鬥機蘇27的基礎上改來的,只不過是改動的幅度比較大,拖的時間比較長。但並沒有成為解決不了的問題。
圖二:官方早都公佈模型了,但是有些人睜著眼睛就是不信。
圖三:YF-17跟牙籤一樣細的起落架,也沒有擋著它上艦。換個粗的就行了。
第三,殲20不能摺疊機翼的說法也是胡扯。總有人說,三角翼戰鬥機,和鴨翼戰鬥機摺疊不了機翼,並經常拿陣風戰機當例子。實際上這是對航空史一無所知。美軍古老的F4D天光戰鬥機,機翼大得令人髮指,該怎麼疊就怎麼疊,根本不受任何影響。我們沒有理由懷疑今天強大的中國,會掌握不了美帝上個世紀60年代的技術。
-
3 # 航天兔
這個問題真的是……讓人無語至極;
首先來說,目前殲20前起落架採用單輪設計與其它重型艦載機,比如F15C、飛鯊等採用的雙輪設計確實不同,看著稍顯單薄,但是像殲20這種空重超過15噸的重型機,在上艦彈射時加強前起落架是很必然的事,我們不能看現在陸基飛機的起落架怎樣,就認為其改成艦載機後就一定也是這樣,這是不正確的。
而且陸基飛機改裝艦載機也不僅是加強前起落架這一個方面,還要涉及到防鹽霧、增大翼載荷、機翼摺疊等多方面,所以不論是殲20也好還是其他飛機也好,在改裝艦載機時是不能只看起落架這一個方面的。
同時最重要的是,殲20的研製方成飛611所,在艦載機主起落架技術上在國內其實是有優勢的。
因為在我們上世紀八十年代末的艦載機預研選型中,成飛611所負責的就是艦載機主起落架,而沈飛601所負責的則是艦載機機翼摺疊,所以如果殲20能上艦的話起落架加強的問題根本就不是問題。圖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中國航母艦載預研方案“891工程”,成飛611所與沈飛601所共同競標,後分系統預研,其中成飛611所負責的就是艦載機主起落架預研。
甚至可以說所有艦載機改裝技術的問題都不是問題,因為中國的戰鬥機競標,不是說某廠所競標成功後就是這一家埋頭研製,而是多部門配合研發的,如果殲20競標艦載機成功,也一定是611抓總,601配合研製的,不會是611一家單幹的,反過來也是如此。
所以在未來中國下一代艦載機研製上,肯定是多廠所相互配合,利用手中現有技術進行聯合研製的。
-
4 # 航空視界
殲-20戰鬥機上艦一直是軍迷熱議的一個焦點,其實從殲-20的尺寸上看與目前的殲-15戰鬥機類似,至於重量就沒有確切的比較資料了。殲-20戰鬥機目前是按照空軍的要求而研製,其設計之初就沒有考慮在航空母艦的使用問題,這個就與F-22A一樣。
但是就殲-20的尺寸,如果經過一系列的改進是很有可能在航空母艦上使用的。國際上就有原來空軍裝備的戰鬥機在航空母艦上使用的先例,這就是法國達索的陣風戰鬥機,如今的陣風戰鬥機都沒有改成其他國家通用的摺疊機翼結構。
既然陣風戰鬥機可以實現在彈射型航母上的運用,這個也說明殲-20也有機會進行相關的改進。但是要說到起落架不行影響殲-20上艦就一點牽強了,目前的殲-15戰鬥機就沒有起落架這番謠言。
中國航空工業不是各自為戰,許多設計所都是互有來往的,不會出現起落架問題就取消上艦的可能性。殲-20之所以還沒有關於海軍版本的進展是有多方面原因的,就算在進行研究,一般人也不會知道。另外目前階段中國還沒有彈射航母,如果使用滑躍起飛的模式會極大的影響殲-20的效能。
-
5 # 嘯鷹評
j20戰鬥機能不能上航母和起落架有半毛錢關係?
第一任何戰鬥機都能滑躍起飛。而且陸基戰鬥機要比艦載戰鬥機的表現好
第二陸基艦載機下海,確實需要加強起落架,但是難度是有的,不是無法克服。
第三殲20的飛行設計非常的棒 而且鴨翼戰鬥機天生擅長短距起降
第四。殲20戰鬥機能不能上航母,只取決於國家願意不願意讓他上航母,其他的沒有任何影響。
滑躍跳臺本身就是為了適應戰爭後跑道被破壞,儘可能縮短飛機滑跑距離,而研發出來的科技,就是後來發現這東西挺適合上航母的,所以滑躍跳臺,才大量出現在航空母艦上。
蘇二七戰鬥機,蘇三三戰鬥機。
米格29戰鬥機,米格29k戰鬥機。
陣風戰鬥機,陣風m戰鬥機。
光輝戰鬥機艦載版光輝戰鬥機。
颱風戰鬥機以及胎死腹中的颱風計劃。
陸基飛機上艦很難嗎?
更何況鴨翼戰鬥機本身的系統就更加複雜,效能更加完善。(就是飛控設計師也更想死)短距起降能力槓槓的。
所以阻攔殲20戰鬥機上航母的唯一理由也就是政治因素。
-
6 # 視線2018
殲20為什麼不能上艦?
我看主要有以下四點原因:
首先,是功能不匹配。我們知道,殲20是一款具有隱身功能的戰鬥機,把它放在沒有隱身功能且易暴露識別的龐然大物上,是沒有意義的。
第二,是用途不匹配。航空母艦是活動的機場,是專門為解決戰鬥機腿短問題應運而生的。殲20則是一款遠端重型戰鬥機,主要用於遠端突擊和截擊,不僅體積大,而且載油量耗油量大。從這個意義上說,殲20上艦是大材小用,浪費資源。
第三,殲20上艦,其生存能力驟然降低。殲20如果上艦出海作戰,將受到來自地面、水面、水下以及空中的立體威脅,其生存能力驟然降低。殲20作為一款大國神器和國寶,上艦是極不合算的。
綜上,殲20不能上艦。
-
7 # 枝葉17
這個問題 把很多人帶到溝裡去了!
首先,殲20能否上航母?這是一個問題!如果花大筆資金去改造陸基版的飛機上航母,成本是否過高?再說,改造所需要的時間,是否可以再造一架嶄新的艦載版隱形飛機?
這還不是重點,重點是殲20是屬於戰略性大殺器!其包含的先進的科技水平,絕不是戰術飛機所能比擬的。
你看看美國的F35,能和F22相比較嗎?F22可是至今絕不對外賣的戰略武器!
因而,對於全力製造出來的殲20,其戰略意義可以比肩F22,這是毫無疑問的!
因此,殲20上艦,幾乎不成立!
-
8 # 國平軍史
殲-20,其研發製造目的,就是為了應對F-22等隱身戰鬥機對中國的威脅,其實不用隱瞞,也不必遮遮掩掩,軍隊就是用來打仗,殲-20就是戰時的殺手鐧。
作為國之重器,殲-20是打造戰略空軍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殲10/11/16、轟-6K/20、空警550/2000等,聯合組成攻防兼備的空中作戰體系,主要運用於本土防空,以及必要時的對外攻擊。
當初軍工在研發殲-20研時,壓根就沒想到過要上艦,並沒發展艦載機的需求,同時遼寧艦在改裝時,也沒有考慮到要上殲-20戰鬥機。
作為軍迷個人判斷,今後殲-20恐怕也不會上艦,原因非常簡單,殲-20是雙發重型戰鬥機,其體量、尺寸都不適合上航母。
非要讓殲-20上艦,得滿足在航母甲板的著艦需求,必須要加裝著艦尾鉤及一系列改裝設計,會影響殲-20機腹內建彈艙的結構,破壞殲-20的隱身效能。
此外,殲-20是隱身空優戰鬥機,內建彈艙攜彈量非常有限,也就4枚中程空空導彈,2枚自衛保命的近距空空彈。
與F-22一樣,由於都是制空戰鬥機,不具備內建空艦導彈的能力,是這兩型隱身空優戰鬥機的致命弱點,也是這兩型戰機都不能上艦的最主要原因。
兩者設計時,就是制空型戰鬥機,都沒考慮到要上航母,目前,F-35B隱身聯合戰鬥攻擊機已上了航母,國內大機率也是海4型隱身戰鬥攻擊機上艦,因為既有防空能力,同時又具備了空艦導彈對海打擊能力。
將不具備對海打擊能力的殲-20,非要讓其上航母擔當防空反艦的重任,還怒懟表示殲-20不會上航母的其他軍迷,不知道殲-20的粉絲為何是這般態度,你非要讓殲-20上航母,但問題是海軍會同意嗎?
回覆列表
哎,看到這標題真的不是太想回答,很無力的感覺!難道提問者覺得起落架足夠強壯J-20就能上艦了?或者說起落架強的飛機就能做艦載機了!
艦載機有幾個必須的條件(由於特殊的使用環境和陸基起降的飛機完全不同!)
一、由於有彈射器瞬間的巨大作用力,還有飛機降落著艦的巨大作用力,艦載機的機身結構是要加強的,簡單的說就是機身要更結實。
二、就是你說的起落架,也是一樣由於要掛在彈射器的裝置上,起落架也要加強!
三、由於航母空間有限,機翼要能摺疊,減少佔有的面積,好讓航母能多帶艦載機。
四、要有尾鉤,艦載機降落的時候是加油油門降落的,得靠尾鉤勾住阻攔索,把飛機拉停下來。沒勾住還得復飛再來,這裡面對機身的結構強度也有要求!
五、由於海上作戰使用,機身的很多關鍵部位都要做防腐處理,海上鹽分很足
六、為了提高飛機的升力,會加大機翼、邊條翼或者增加鴨翼!
J-20要上艦,以上的都得必備,這一套下來,和重新設計一架戰鬥機基本沒太大區別了!可以看到F/A-18F巨大的機翼和邊條翼還有機翼的摺疊處,尾鉤和前起落架加強,兩輪!F-35從左到右C,B,A,C型就是艦載型,明顯看到機翼比A,B型的更大,起落架也加強了,兩輪,機翼的摺疊,尾鉤!陣風M和J-15也是!艦載機由於特殊的使用環境和陸基的在結構上有巨大的差異,遠比你想的複雜,目前能獨立生產艦載機的國家就剩:美、中、俄、法了!(三哥的空軍不要的光輝,現在在改艦載版的還在測試沒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