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蓑煙雨sunshine1990
-
2 # 王全記
孟子,莊子,孫子,墨子,荀子,吳道子,韓非子,鬼谷子等,凡是有獨特的思想學問高深的人稱為子。這是對人的敬稱。
-
3 # 王松林
除了老子,孔子之外,還有孟子。
孟子,字子輿或子居,魯國鄒(今山東鄒縣)人。孟子是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是繼孔子之後中國儒學的又一位奠基人。
孟子遠祖是魯國貴族孟孫氏,後來家道衰微,從魯國遷居到鄒國。他的母親姓仇,父親名叫孟激,字公宜,是一位懷才不遇的讀書人。為了尋求更大的發展,光耀門楣,他拋別嬌妻幼子,遠赴宋國遊學求仕,結果客死在異鄉。孟母非常疼愛自己的兒子,曾經為了替孟子找一個合適的學習環境而三次搬家,最後搬到學宮附近才定居下來。稍大一點,孟子開始變得貪玩,母親便剪斷織機上的麻布,告訴兒子要勤奮讀書,否則將會像那塊麻布一樣,變成一團廢物。孟子牢記母親的教誨,立志成才。而孟母“遷地教子”、“三斷機杼”等教子故事,也成為千古美談。
孟子長大後,被孔子的儒家思想所吸引,於是決定離開鄒國到孔子的家鄉魯國深造,他的老師正是孔子的孫子子思的徒弟。透過學習,孟子深深被儒家學說所吸引,對孔子景仰有加,於是立志發展孔子的思想。學成以後,孟子先是以士的身份遊說諸侯,企圖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先後到過不少諸侯國家。但是當時幾個大國都致力於富國強兵,一心想著透過暴力的手段實現統一。孟子的仁政學說自然不會被他們接受,所以一直沒有得到實行的機會。他剛到齊國的時候,齊王以有病為託詞,不親自來諮詢政事,而是派人召見他。於是孟子也推託說有病,不去朝見。第二天他卻出門為東郭氏弔喪,故意表明自己其實什麼病也沒有。齊王派人來探視,孟子的朋友一面替他周旋,一面告訴孟子不要回家,趕快去朝見;孟子卻堅持非禮之召則不往,仍然不去,可見其傲岸的個性。
最後孟子選擇了退居講學,和他的學生一起,“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他繼承和發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體系。他把孔子的“仁”發展為仁政學說,成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把“親親”、“長長”的原則運用於政治,以緩和階級矛盾,維護封建統治階級的長遠利益。孟子把倫理和政治緊密結合起來,強調道德修養是搞好政治的根本。他說:“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大學》提出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和孟子的這種思想就是一致的。孟子哲學思想的最高範疇是天,他繼承了孔子的天命思想,剔除了其中殘留的人格神的含義,把天想象成為具有道德屬性的精神實體。他說“誠者,天之道也”,把誠這個道德概念規定為天的本質屬性,認為天是人性固有的道德觀念的本原。孟子的思想體系,包括他的政治思想和倫理思想,都是以這個範疇為基石的。
孟子同時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家。他在40歲以前的主要活動就是效法孔子,廣收門徒,開辦私學,宣傳他的思想學說。孟子十分重視人才的培養,注意因材施教。他把收徒講學、傳授知識看成人生的樂趣之一,他的名言“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就是這個意思。在教學方法上他主張用啟發式教學,用自己讀《尚書》的經驗告誡別人,如果不加思考選擇地相信《尚書》上所寫的一切,還不如沒有《尚書》。叫人們不要迷信書本,要活學,要取其可用的部分。他教育學生要開動腦筋,思考問題;強調專心致志,持之以恆,並以故事形象做比:兩個人同時下棋,一個人專心致志,目不轉睛,另一個人卻心有所思,左顧右盼。兩個人雖然基礎相同,可是收效卻相差很多。
孟子是在中國封建社會確立時期出現的儒學大師。到東晉有人把孟子與孔子並稱為“孔孟”,元朝文宗皇帝封孟子為“鄒國亞聖公”。從此,以孔子、孟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與政治路線,便被稱為孔孟之道。儒家學說能在中國封建社會的長期發展中佔據主導地位,孟子起了重要的作用。
孟子代表作品《孟子》。
著有《孟子》一書,屬語錄體散文集。《孟子》是記錄孟子言行的儒家經典著作。
有《孟子》七篇傳世,篇目為:《梁惠王》上、下;《公孫丑》上、下;《滕文公》上、下;《離婁》;《萬章》上、下;《告子》上、下;《盡心》上、下
關於人性問題。到了戰國時期, 有人主張性好利說、有人主張“性無善無不善”說,等等。針對這些主張,孟 子提出了性善論。
孟子有很多名句,以下幾句最為有名:
1,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這句話的意思是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當代這麼複雜的環境下,國家只有制定一套法律法規束約人們的行為,那麼這個社會才會和諧,才不會亂了套,當然這個前提是我們大家也得遵守規則才行。
2,進銳者,其退速
這句話的意思是那些猛速前進的人,他退步就會越快。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穩步求進才好,我們只有把基礎打好了打牢固了,即使退步的時候也不會落下許多。
3,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我們要居安思危,一個人如果長期處於安逸之中,那麼當遇到患難時,將是可怕的,所以呢,當我們太安逸的時候也要防範於未然呢。
四、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個人的行為道德是端正的,那將會得到許多人的幫助,而那些不仁之人將會很失敗,別人都不想幫他的。一個人只有自身做好了,才值得他人的尊重。
五、尊賢使能,俊傑在位
這句話的意思是尊敬有道德的人,使用有能力的人,傑出的人都有官職。我們要讓別人尊敬首先就要有道德,而要被人所用,自身就要有一定的能力才行。只有這樣,不怕找不到好的職位。
六、民事不可緩也
這句話的意思是無論在古代還是現今,人民的排位永遠是第一的,所以凡事還得以人民為重,人民出了事情,國家就要立刻維護。
七、人皆可以為堯舜
這句話的意思是我們每個人無論是誰都是可以成為那些被我們瞻仰的人的,只要我們足夠努力,一直堅持,是會有所獲的。
八、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這句話的意思是所謂的君子遇到磨難的時候是不會怨天怨地的,也不會責怪他人,只有自身找出解決方法,才是最明智的。
我們常常說:孔孟之道。可見孟子與孔子一樣有名。
-
4 # 我只是我不代表你
子,是古代特指有學問的男人,是男人的美稱。
△箕子,殷商末期人,商紂王的叔父,殷末三賢之一。
△微子,商紂王的長兄,殷末三賢之一。相傳,商亡後,箕子、微子不食周之食,餓死在山中。
△孔子,春秋時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也是中國古代最早的文藝理論批評家。
△老子,春秋時期的思想家,道家的創始人。
△墨子,戰國時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先秦諸子散文代表作家。
△孟子,戰國時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散文家。
△列子,戰國時期的思想家,散文家。
△莊子,戰國時期的思想家、散文家。
△荀子,戰國時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學家。
△韓非子,戰國末期的思想家、諸子散文代表作家之一。
△鬼谷子,戰國時期的道家,哲學家。孫臏、龐涓、蘇秦、張儀、商鞅等,均為其弟子。號稱戰國時代縱橫家的鼻祖。
另外,有"豎子"一詞,卻是貶義詞。原意指:童子,小子。是對人的蔑稱。如:"豎子不可教也“。"豎子不足與謀"。"世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
-
5 # 燕然居胥
在古代中國,只有在一定領域有莫大成就這,才可以子稱之。
先秦時期,大爭之世,思潮激盪,各家學術流派蜂擁而出,百家爭鳴,有很多可以稱子的人物,著名的有
道家:老子、莊子。
儒家:孔子、孟子、荀子,後世還有南宋大儒朱熹,稱為朱子。
法家:韓非子。
墨家:墨子。
兵家:孫子。
等等,就不一一列舉了。
-
6 # 音樂精品屋
古代稱得上“子”的,非一般人物,至少也頂得上今天的“家”了。我們熟知的諸子百家裡面的諸子,就沒有一個是等閒之輩。諸子指的是:老子,孔子,莊子,墨子,孟子,荀子,韓非子,孫子等。你看看,個個都如雷貫耳。
孔子開創了儒家學,讓幾千年的皇帝視為治國法寶。孟子是他的偉大繼承者。
老子是歷史上唯一可以跟孔子一拼的人。他的道家思想,與孔子的儒家思想曾經讓封建大腦們二選一,舉棋不定。莊子,是老子之後又一個道家高人。
墨子更厲害了,不但像孔老二子一樣建立了自己的學術,他還是科學家,軍事家。發明了攻城的雲梯,創立了當時的幾何學,物理學,光學。
荀子雖然是儒家思想的繼承者,但是他的思想獨特,主張性惡論,跟之前孔孟的性善論,有很大不同,大大地完善和發展了儒家思想。
韓非子的法治思想被秦始皇採用。後世各朝代雖然推崇儒家思想,但是並不敢捨棄法治手段。
孫子是孫武,一代兵神。《孫子兵法》,至今都是天下第一兵書。各國軍官學校的必學課本。
看了這些被稱為“子”的古人,你覺得自己有沒有資格給稱自己為“李子”“張子”或“趙子”呢?
-
7 # 小可時間
除了老子孔子還有孟子、荀子 、莊子、 墨子、韓非子、公孫龍子、鄒子、孫子、鬼谷子、列子等等.他們都是春秋戰國時期的著名人物。
子是古人對其他男子漢的美稱、尊稱,就像現代人稱別人為先生和意思,如孔子就是孔先生,孟子就是孟先生,所以,無法統計古代共有多少子。
一、儒家: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作品:《論語》、《孟子》、《荀子》
二、道家: 代表人物:老子、莊子。 作品:《道德經》、《莊子》
三、墨家: 代表人物:墨子。 作品:《墨子》 墨家是戰國時期重要學派之一。
四、法家:韓非子韓非子是法家代表,主張法制,加強中央集權,實行軍主專制,秦始皇就是採用他的學說,統一了中國,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
-
8 # 法則之力
中國春秋戰國時學術流派的代表人物和著作。《漢書·藝文志》著錄有儒、道、陰陽、法、名、墨、縱橫、農、雜、小說等10家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儒(以孔子 、孟子為代表)、墨(以墨子為代表 )、道( 以老子、莊子為代表 ) 、法(以韓非子為代表)4家 。 代表他們政治和學術觀點的著作分別是《論語》、《墨子》、《老子》、《莊子》、《韓非子》等。
回覆列表
按提問所列,應該是指“子者,人之嘉稱,故凡成德,謂之君子。”以及“子者,有德有爵之通稱。”之類的。
先秦時期,諸子有:管子、老子、孔子、莊子、墨子、孟子、荀子、韓非子、列子、鬼谷子、惠子、晏子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