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年級學生

    馮小剛生逢其時,屬於膽子大先走的一類人。文化沙漠時期,他搗鼓出一碗水。至於是什麼水不重要!姜文,甯浩之類的導演屬於盛世的冷靜思考者。未必投您所好,不會投機取巧,但是註定會如成年老酒,留香百年!

  • 2 # 墨蘭A君

    當然是馮小剛 什麼型別都能駕馭 手機 天下無賊 夜宴 集結號 1942 唐山大地震 非誠勿擾 芳華 私人訂製 我不是潘金蓮

  • 3 # 大王饒命咯

    我覺得這要看個人的口味了。每個導演都有自己的得意之作,也有失敗之作。我喜歡馮小剛拍的《甲方乙方》、《天下無賊》、《集結號》、《芳華》等。姜文導演產片低,但有幾部確實被看作經典,如《Sunny燦爛的日子》、《讓子彈飛》等。兩位導演都很有才,都喜歡。

  • 4 # 元芳有看法

    馮小剛和姜文二者相比,我認為姜文對電影藝術的追求更純粹、更執著,而馮小剛可以說打一開始就是奔著商業電影去的,目的也很單純,就是成功成名,拍大片賺大錢。

    簡單的區分二者電影關係,一個是速消品,一個是需要咀嚼。

    姜文的電影分水嶺是在《讓子彈飛》,這是他真正意義上開始的商業片,而且他還是絕對低產的導演和演員,感覺等他一部電影要期待特別長的時間。

    在我的印象當中,其實我更喜歡《鬼子來了》《太陽照常升起》《尋槍》那個時期的導演者姜文,他保留了那個時期電影人的操守和追求,但說實話,那個時期的姜文是理想化的電影人,也正因為理想而讓他不斷碰壁,比如難以公映,比如難過審,更不用提賠錢賺吆喝了。

    姜文的恩師謝晉也曾說,50歲之後的姜文開始拍商業片,是他墮落的開始,但這也說明姜文更加務實了,因為理想有時是鏡花水月,而現實則要看得見摸得著。但我認為,姜文的初心沒有改,相信在不遠的將來他還會沉寂下來,做一些踏踏實實的電影,《邪不壓正》引來的口碑兩極,或許會讓他有一些反思,我期待姜文會有一部更理想化的真電影。

    至於馮小剛,我一直的觀點就是電影市場的投機者,他的電影永遠都在迎合市場和觀眾口味,因為這是最保險的也是最不容易走麥城的辦法,所以他的電影多是一個套路,簡單的喜劇,小品化的電影。好在近些年他多少有了些改變,不再一味的追求市場化,多了一些諸如《集結號》《唐山大地震》《芳華》等一些稍稍有些品味的電影。

  • 5 # 捕魚小分隊

    其實說起好看來,我覺得倆人的電影都很好看,實在沒辦法在誰的前面加個“更”字。

    電影這東西,本來就是見仁見智的,每個人的喜好不同,興奮點也不同,所以有人喜歡動作片,有人喜歡科幻片,有人喜歡言情片,不一而足。

    而且很多人不一定只喜歡一種感覺,就如同有人喜歡吃甜的,但是他可能同樣也喜歡吃酸的,喜歡《Sunny燦爛的日子》的人不一定不喜歡《甲方乙方》,又有誰規定了喜歡傑克遜的同時不能喜歡二人轉呢?

    所以我覺得,這個問題如果換成兩個人電影風格的區別,可能會更有意義一些。

    記得馮小剛曾經對題主這個問題說過一點兒,這裡拿來借鑑一下。

    馮小剛說的是個比喻,他把姜文比作巴頓,把自己比作了加里森敢死隊。在他看來,姜文愛電影非常單純,不顧一切,不能摻雜別的東西。如同巴頓那號人從心裡熱愛戰爭,想法非常單純,目的只有一個——在戰爭中成為最牛的勝利者。姜文導演的《鬼子來了》《太陽照常升起》《尋槍》等幾部電影,就能充分地證明那個時期的姜文是個很理想化的電影人。而馮小剛說他自己基本上還處於把電影當飯吃,為了保住飯碗必須急中生智、克敵制勝的檔次,不能把所有的東西都押在上面,奮不顧身只為登頂。好像加里森敢死隊的哥兒幾個雖然打起仗來也很敬業,卻個個心懷鬼胎,留著後路。好在近些年馮小剛多少有了些改變,不再一味的追求市場化,多了一些諸如《集結號》《唐山大地震》《芳華》等一些稍稍有些品味的電影。

    兩個人最初的初衷決定了他們電影風格的不同。一個人追求純粹,一個是娛樂大眾,喜歡哪個——還是那句話——看個人喜好吧。

    文\L

  • 6 # 足球相聲搖滾老爆三

    兩位導演作品風格不同。

    王朔曾經說過,馮小剛算是大眾喜歡的導演,而姜文真稱得上是中國的好導演、大導演。

    而馮小剛曾經在書裡寫到,姜文曾經對他說,“您的電影像鮮榨的水果汁,一點都沒有新增劑。但我還是喜歡電影像酒一樣。”

    自從出道之後,馮小剛最為擅長的還是故事性較強的作品,用電影作品表現現實生活中的真諦,展現現實生活的有嚼頭的詼諧以及黑色幽默。

    由於馮小剛作品大多通俗易懂,作品題材契合大眾審美以及大眾思想,所以相比姜文,馮小剛的作品可能在國內更多的人覺得“更好看”。

    但姜文導演的電影作品從始至終走得並不是“大眾、通俗”的路線。姜文還是更樂於將自己的獨立思想融入自己的作品當中,也並不滿足在自己導演的電影作品中“講故事”,他總是喜歡透過深邃的鏡頭語言、鏡頭隱喻展示一個開放又宏觀的電影主題。姜文導演作品誇張的劇情安排,個性化極強的臺詞安排,讓《太陽照常升起》、《一步之遙》這樣的作品擁有了魔幻現實主義的色彩,讓作品內涵源於現實,卻又高於現實。從電影藝術性的角度來看,姜文的作品顯然要比馮小剛的好看太多。

  • 7 # 鯨魚電影

    馮小剛和姜文都是中國的著名導演,他們都拍了很多電影,他們電影的上映都會成為那個時間段的熱門話題。說哪個導演的電影更好看,其實要看觀眾個人的喜好和品位的。

    如果你喜歡小品式的北京話都市電影,馮小剛早期的賀歲電影肯定合你的胃口。比如《甲方乙方》、《不見不散》、《沒完沒了》、《大腕》,每部電影都有很多搞笑的段子,特別適合過節的時候觀看減壓。笑過之後,你會發現馮小剛對生活充滿了諷刺,但也只是一笑而過而已。

    如果你喜歡思想性高一些的哲學電影,姜文的電影可以滿足你。他的電影包括《Sunny燦然的日子》在內,看一遍是看不懂的,需要仔細的回味。每看一遍,都有有新的意味品出。他敢於對抗審查,拍出《鬼子來了》。他也不過分迎合觀眾,雖然《讓子彈飛》票房還不錯。他的《一步之遙》、《邪不壓正》票房也不怎麼理想,他也不以為意,投資的回收不是他過分考慮的事情。

    但馮小剛是個商人,他的電影都要考慮投入成本的回收。比如《1942》賠了錢,他就要拍一部爛片《私人訂製》來挽回損失,讓那些投資商繼續信任馮小剛的電影。他為了利益,可以將《手機》影射明顯,只是為了獲得更大的關注度。這部《手機2》也即將上映,引發作品原型崔永元極大憤慨,這種輿論的強烈反響讓馮小剛也沒想到。

    姜文的電影拍攝可以不考慮錢,沒什麼顧忌,只想著將自己的想法用影像呈現給觀眾。他希望觀眾能看懂,能認同,但他不過分迎合觀眾。

    馮小剛的電影則不行,有太多資本的因素,一部本來可以供幹部深刻研討的好片《我不是潘金蓮》也可以炒出與萬達的商業糾紛和製造“幽靈票房”、對賭協議之類。一部《芳華》又炒出緊急撤檔,帶爸爸媽媽一起看的情懷的新聞。馮小剛他的每一部電影上映都是鼓掌和罵聲,他這輩子是成不了大師了,做一個好工匠也不錯。

    而姜文是有藝術家的想法的,雖然最近的《邪不壓正》罵了影評人遭到影評人的強烈攻擊,但他是有大師夢的。中國電影需要姜文,但不缺馮小剛,徐崢過幾年也會代替馮小剛的位置,光是票房馮小剛也越離越遠了。等徐崢想成熟了,他也會拍一些厚重點的片子,應該不比馮小剛差。

  • 8 # 一擔挑不完

    馮小剛和姜文兩人的電影,用一句話比喻就是一個是奶茶一個是酒。奶茶和酒外觀不一樣,裝的東西也不一樣,嚴格來說,他們不屬於同類型的東西。你要說那個更好看,我只能說,沒有可比性。就像同樣是水果,我喜歡吃芒果,你卻喜歡吃蘋果,雖然我們喜歡的不一樣,但你不能說蘋果就比芒果好吃,因為你所謂的好吃只是你個人的感覺,並不代表大多數人。

    馮小剛的電影是從賀歲片起家的,賀歲片必須滿足一個要求,那就是歡樂,像《甲方乙方》《手機》《非誠勿擾》等等,因此看馮小剛的電影你會哈哈大笑,就像小品一樣,精心設計了很多搞笑的包袱,讓你樂在其中,這樣馮小剛的目的就達到了。而姜文的電影你看一遍很難看懂,裡面包含了純粹的思想和哲學韻味,像《Sunny燦爛的日子》《太陽照常升起》《尋槍》等等,一遍看不懂不要緊,因為姜文的電影值得反覆看值得慢慢品味,多看幾遍,就會身陷其中,回味無窮,就像咿咿呀呀的京劇,聽不懂但那股特有的韻味,有喜歡的聽眾樂此不疲。

    以上是其中一點,還有一點就是,馮小剛的電影更迎合市場,迎合觀眾口味,是為觀眾口味量身定做的,就像奶茶一樣,大眾化,消費人群多,口感甜膩。姜文的電影裡面有姜文對生活的感悟和深刻思考,有著理想化的追求,是用電影的形式表達了思想主題,就像酒一樣,是有內涵和有故事的,是越久越醇厚,更有味道的,至於觀眾喜歡不喜歡,不是姜文考慮的,自然有喜歡他電影的人。

    所有說,馮小剛和姜文的電影,核心不同,喜歡的觀眾不同,說不上那個更好看。對我個人而言,我既喜歡看馮小剛的電影,開心快樂,黑色幽默,輕鬆愉快,也喜歡姜文的電影,慢慢的品味,思想的碰撞,回味的悠長。

    但導演隨著年齡增長和對事物的看法,是會變的,最近幾年,姜文也拍了些市場性電影,像《讓子彈飛》,馮小剛也拍了思想性藝術性的片子,像《唐山大地震》《芳華》。

    馮小剛和姜文都是非常成功的大導演,編輯,都是非常有才的兩個人,希望他們能拍出更多好電影,只是感覺馮小剛熱衷綜藝了,電影拍得少了,而姜文字來就不是多產的導演,每一部電影出來都要等好幾年。

  • 9 # 半知先生

    好看這個東西太主觀意識了,而且要分角度。

    如果是從藝術角度看,作為一名影視工作的從業人員,我個人認為姜文導演的電影更好看。但從風格來說,從他的民國三部曲來看,姜文明顯受到了歐洲後現代主義電影的影響,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昆汀。

    這個恐怕要從兩人的出身開始看,姜文畢業於中戲,並且在中央青年藝術劇院工作了一年,所以從姜文的電影中可以看出很濃的學院派的味道。馮小剛因為美工出身,沒有沾染學院派的思維模式,更江湖一些,也就離觀眾更近一些。當然馮小剛也有自己的藝術追求,所以拍了《1942》,我個人認為這是馮小剛真正屬於自己的藝術表達的電影。不過票房不高,所以後面要用私人定製來填窟窿。

    換一個角度講,馮小剛和姜文的電影有點兒像相聲和京劇。一個老百姓喜歡,屬於大眾娛樂,一個要砸摸滋味,對觀影者的要去比較高。《讓子彈飛》算是最接近傳統喜劇的一部電影了,所以票房很高,但《一步之遙》和《邪不壓正》就不那麼理想了。

    但要說好看,我個人還是喜歡姜文,像老酒,越喝越有味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跟著希望跟著光,我是不落的太陽。是哪首歌歌詞?